第84章 中常侍王莽

今日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喜鹊喳喳。

王莽的心情自然也是好到了极点。

但是此刻的王莽除了这极好的心情之外,他还很紧张。

现在王莽就在自家中庭之中来回走动,等待着刘向归来。

今天刘向去班况府上取班殊的八字名帖,只要将此帖取回王莽这紧张的心情也就可以得到一丝平复。

就在王莽还在焦急等候之时,刘向也终于不负重望,从班况府上归来了。

王莽府前的家仆看到刘向马车驶来之后,立刻就激动的回到府院之中向王莽禀报。

“老爷,刘中垒回来了。”

王莽听着家仆激动的回禀,心情更是难以自抑,脸上的笑容和激动神色更甚几分。

王莽对着这位传信的家仆说道:“赏!”

给了家仆好处之后,王莽便立刻从中庭位置到府门前等候着刘向的到来。

刘向的马车在王莽的期盼目光之中,很快就到了府门之前。

刘向从马车之中下来,看到王莽就站在府门前等候,他脸上的笑容更是浓郁。

王莽快走两步到了刘向前拜道:“刘公辛苦。”

看着王莽如此大拜,刘向哈哈笑道:“东主久等。”

王莽也起身笑道:“刘公里面请。”

刘向又是一笑,然后就和王莽一同进到了府院之中。

王莽和刘向到了中堂之中,刘向就郑重其事的对着王莽说道:“吾不负东主之望,已将班家淑女之名帖取到,现奉于东主。”

王莽激动的看着刘向递过来的名帖,心情感慨万千,没想到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本来按照礼仪,这名帖是要王莽父亲代受的,但王莽父亲早亡。

而且,王莽也已成年立府,所以这名帖也自然就归王莽自己所受。

可以说这样的模式,真是省了王莽不少事情。

否则的话,王莽肯定是要事事听从父亲或叔伯安排才能进行。

但现在这一切都免了。

王莽接过名帖,对着刘向又拜道:“辛苦刘公,刘公不辞辛劳为莽之事操劳至今,莽铭感五内。”

王莽对着刘向再拜,刘向坦然接受王莽这一拜,并说道:“吾亦看好汝与班家淑女。望汝能不负吾今日之助,能与班家淑女百年好合,子孙兴旺。”

王莽拜道:“莽多谢刘公祝福。”

招待完了刘向之后,王莽便又向母亲请安,之后在得到王母的肯定之后,王莽这才又带着班殊的名帖进到了府后祭祀先人灵位的祖庙之中。

祖庙之中此刻早已备好了占卜工具。

王莽在净手叩拜,奉上了牺牲之后,才开始了占卜动作。

王莽手中摇晃着一桶全是上上签的竹筒,虔诚的向着王家的列祖列宗祈祷着好运。

最后,果不其然,在王莽的诚心祈祷之下,王莽得到了一支上上签,这是祖宗们的一致认可!

王莽对此也深信不疑,并又对祖宗们的神位再次叩拜。

在结束了这一隆重的问吉流程之后,王莽就又去了中堂将占卜结果告诉了刘向。

刘向听到王莽说是大吉之后,心情也是振奋之极。

王莽对着刘向拜道:“有劳刘公再辛苦一趟告知班家,卜显大吉,莽与班氏淑女乃天作之合也。”

刘向听后也欣喜道:“吾知之,东主稍后,吾这便回复班家。”

这一天的刘向注定是忙碌的。

在帮王莽完成了问名之礼后,等到王莽又卜出了吉兆之后,他便又为王莽之使者,带着礼物和大雁又去了班况之家,告诉班况大吉之兆。

接着下来刘向便可以为王莽和班家商定王莽下聘之日。

到了那一日后,王莽便算是和班殊有了正式的婚约。

待到王莽这边再确定一个接亲成婚的日子,这些正式成亲之前的流程便算是走完了。

刘向马不停蹄的又去了班况府上,见到同样在焦急等待着的班况,恭喜道:“恭喜大吉。东主祖庙占卜与贵家之女八字乃大吉也!”

班况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激动回道:“多谢刘公,吾知之。”

班况这一天也激动的等着这个消息,现在终于等到了,是大吉之兆!

这对班家和班殊而言,都是一个绝好的消息。

说实话在此之前,班家之人都很忐忑的。

他们最怕的就是纳吉,问名之后,到了要让祖宗见证的时候,万一出了什么纰漏,卦象不吉,那就等于是前功尽弃。

万幸一切安好,王莽在祖庙之中卜得大吉之兆,得到了王家列祖列宗的认可。

接下来的事情便就真的可以喜气洋洋,无所顾忌的进行了。

班况看着刘向,开心的问道:“刘公,在下冒昧一问,贵家既已得吉兆,准备何时再行纳征之礼?”

刘向笑着回道:“吾东主有言在先,一切全凭贵家之愿也。”

班况意外不已,他没想到王莽竟然将如此重要的决定权交给了他家。

班况思索了片刻,又看着刘向,然后也对着刘向一拜道:“刘公,吾知刘公乃是当世之大贤也,学究天人,通晓古今。吾有一请,请刘公为卜,以推吉日,邀贵家行纳征之礼也。”

刘向哈哈一笑,抚着胡须说道:“既然班将军有如此之前,吾不敢不从命矣。”

班况大喜,对着刘向又拜道:“多谢刘公。”

刘向也很给力,在班况请求他代为推算纳征吉日之后,刘向便直接开始了推算。

在刘向最新的推算之中,纳征之礼的日子被定在了次月之后的初三吉日。

在得到了刘向的最新吉日推算之后,班况又对刘向感谢道:“吾谢刘公,待小女出阁之日,刘公必为我班家上宾。”

刘向笑道:“多谢班将军。如此,吾便不扰将军之喜。现回禀东主纳征之吉日。”

班况亲切的送着刘向出了府门,并看着刘向的马车消失在街角之处。

此刻班家上下无不欢喜,就连在班府后院的班殊也是如此。

班殊现在的心情也甜蜜到了极致,她恨不得现在就去找到王莽一诉衷肠,跟王莽分享一下此时此刻自己的欢乐心情。

而此刻的王莽也正是应了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美好寓言。

就在王莽刚刚得到刘向带回的纳征之礼吉日之后,刘骜不知道抽了什么风,给王莽下了一道诏命。

诏命曰:“王莽节操恭谦,德行有常,且勤俭有道,实为人臣之范也。朕闻古之圣君皆亲贤臣。王莽贤达有名,又为朕之亲族,当授以重任也。即日起,授王莽中常侍,宿卫宫禁。”

王莽接过这道诏命,人都愣了一会儿。

宿卫宫禁这事不是他的大表哥淳于长的工作职责吗?

虽然,在此之前王莽也有那么一段时间在宫中执勤,那还是因为淳于长被王政君收拾了一顿,他暂时顶班的。

后来淳于长不疼不痒的结束了王政君对他的处置之后,王莽便就恢复原位,没有再去禁中一次。

现在,刘骜怎么就突然给他下旨,按了一个中常侍的兼职呢?

说实话,王莽对中常侍这个官职是很抵触的。

因为在此刻的汉朝,还有一种人也会担任中常侍。

而这种人就是寺人,也就是后世之人常说的太监。

一个太监干的工作现在被安排到了王莽身上,王莽的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恶心。

但是,王莽又不能表现出来,毕竟中常侍也是一种显贵之臣的标识,而且还是皇帝身边的近臣。

在汉元帝时,当初的大司马大将军许嘉,也就是小许皇后的爸爸,也干过中常侍的。

可以说在西汉时期能干上中常侍的人,不是显贵就是皇帝的亲戚。

接到了旨意之后,王莽也不能停歇,立刻就换上了官服,跟着前来传旨的寺人一起去到未央宫中向刘骜谢恩。

王莽到了未央宫后,跟着寺人一路到了刘骜的寝宫,宣室殿前。

看着这座巍峨的皇帝寝宫之上的岁月之痕,王莽心中也不由叹息道:“到底是二百年的老房子,虽然看着巍峨,但腐朽之意,还是不能遮拦。”

王莽在宣室殿等恭敬的等待了一会儿之后,寺人也终于出又来宣召王莽进殿了。

王莽立刻蜕掉鞋履,交上佩剑,跟着宣召他的寺人,低头趋步进到宣室之中。

这应该是王莽第三次来宣室殿了。

王莽依然趋步到距离御座十步之处的位置,恭敬拜道:“臣射声校尉兼中常侍王莽参见皇帝陛下。”

此刻的刘骜也没有避讳王莽,他正享受着起身之福,怀里一边揽着赵飞燕,一边揽着赵合德。

刘骜笑道:“卿平身。”

王莽再拜道:“谢陛下。”

然后王莽起身又躬身拜道:“蒙陛下恩典,授臣中常侍之职,臣谢陛下隆恩。”

刘骜看着王莽继续笑道:“汝不必多礼,朕近日听闻汝与班氏淑女正行六礼,朕念卿往日之功,特旨加恩吗,授汝中常侍,亦算祝礼也。”

王莽听到刘骜这话后,都懵掉了,这还是正常皇帝能干出来的事情吗?居然把朝廷官职当做了祝礼送人了。

王莽立刻拜道:“如此大礼,恐伤陛下之圣名,臣不敢受。”

刘骜说道:“中常侍之职乃朕之近臣也,凡朕亲信之人皆可授予,卿无须忧虑。”

王莽听完了刘骜话后,心里也不由松了口气,中常侍这个官职还真是如此,在西汉之时,这个官职仅属于是皇帝赏赐给臣下的加官而已,并无实际的职级可言。

一直到了东汉时期,中常侍才被制度化,有了对应的职级,成了东汉政治力量之中不可被忽视的一方势力。

其中最着名的就是东汉末年的十常侍之乱。

这十位没鸟的大哥直接拉开了东汉末年的序幕。

董太师,袁盟主,曹丞相和司马都督等都在此之后先后崛起,粉墨登场开启了一段荡气回肠的三国大戏。

“臣谢陛下。”

既然刘骜也这么说了,王莽也想明白了,所以,王莽也就直接顺坡下驴对着刘骜再次一谢。

刘骜这时候又看着王莽,继续说道:“卿还记得卿上次伴驾之事否?”

王莽一听这话就知道刘骜想干嘛了,显然是又在宫中待腻歪了,想出去玩了。

王莽回道:“臣记得。”

刘骜的脸上顿时笑容满满,然后又道:“朕又想念卿为朕苦心安排之民间辛苦体验,今又逢春种时节,朕为天下之表,自当以身作则,亲力亲为,感受农桑之艰,由此才能体万民之心也。”

王莽听着刘骜这一大通冠冕堂皇的废话,也不由感叹,这就是皇帝啊,真是张嘴就来,把旷公出去玩说的如此清新脱俗,这也是种本事。

王莽自然也不能反驳刘骜的意见,于是乎回道:“陛下心怀万民,实乃千古仁君也。臣能忠事于陛下之下,实乃臣之大幸也。”

刘骜道:“既如此,此次朕微服出宫便有卿来伴驾护卫。”

王莽拜道:“臣遵旨。”

刘骜开心一笑,目的既然已经达到了,所以也就不留王莽继续在宣室殿中做电灯泡了。

刘骜说道:“卿这就去准备吧。”

王莽再拜:“臣告退。”

看着王莽恭敬的退出宣室殿后,刘骜紧紧的搂着赵飞燕道:“爱妃,寡人已将一切安排妥当,可否愿随寡人一同体验民间之乐?”

赵飞燕声音腻腻的回道:“臣妾遵命。”

接着刘骜又搂着赵合德说道:“爱妃你呢?”

赵合德也学着赵飞燕的样子,更腻歪的回道:“臣妾都听陛下和姐姐的。”

刘骜听罢,哈哈大笑,心情也好到不行。

平时出宫都是他一个人独乐,现在终于有人陪着他一起出宫快乐了。

想到这里,刘骜的心情都不禁又开怀几分。

以前他宠爱班婕妤的时候,也曾邀请过班婕妤与他一起乘车同乐。

可惜,班婕妤太过固守礼道,太不懂男女之欢,不仅拒绝了刘骜的热情邀请,还引经据典的劝谏刘骜不要沉迷于男女之欢, 言辞之所用,更是让刘骜瞠目结舌,下不来台。

班婕妤当时是这样回答的:“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

这句话翻译过来可就太不像是夫妻之间的言语了,直接将刘骜邀请比作了夏桀、商纣、周幽王这样的亡国之君。

此话一出,班婕妤是得到皇太后王政君以及世人的赞许,但她也因此失去了帝心,失去丈夫想和她继续亲近的心。

毕竟,就算不是皇帝,也没有谁想给自己娶个说教自己的老师回家的。

所以,班婕妤的失宠,完全就是读书读傻了,忘了她和刘骜之间除了是上下级的关系之外,他们也是夫妻的。夫妻之间除了要相互匡正和帮助之外,更多应该就是那种温馨的情趣才对。

可班婕妤做了啥呢?她做了一个臣子该干的事情,却忘了自己身为妻妾应该做的事情。

即便是真担心刘骜会沉迷女色,成为成为夏桀、商纣、周幽王这样的人,但这话也不能这么说的。她可以委婉一些的,这样硬邦邦的顶过去,刘骜哪里受得了呀?

刘骜的面子和自尊心还要不要了?

所以,在说出这样的话,还想继续得到皇帝的宠爱,那才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第116章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第61章 战略窗口第12章 杀心!第55章 莽子的天才人设第20章 全靠衬托第25章 自古套路得人心第17章 莽子的茶艺第54章 莽子的规则第103章 命中常侍王莽护驾皇后祭祀火正之神第92章 谈情说爱的莽子第65章 名将王莽第44章 危险的好奇心第28章 莽子的金手指第91章 赵飞燕的绝世舞姿第101章 世人皆看错我王莽第108章 莽子的抉择第2章 我是王莽?第110章 长安城中人事变 莽子府上喜迎亲第9章 老刘家的天赋第114章 莽子的去处第33章 收买人心(感谢GreepZZY123…第26章 皇帝的脑回路第21章 莽子自信第6章 天才!第65章 名将王莽第41章 刘郎,妾有一妹第81章 纳采之礼第118章 明公在上第108章 莽子的抉择第35章 加磅!第95章 命中常侍王莽护驾第39章 一百二十一走起来第116章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第75章 月光中的莽子第74章 汉代的一号文件第30章 整顿羽林第57章 莽子的新邻居第83章 抓住机会就是干第119章 莽子的班底第52章 莽子的刀把子第13章 接班人培养计划第120章 淳于长的算计第4章 又遇意外第116章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第45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第48章 大汉第一舔狗第31章 抄袭曹老板的名场面第91章 赵飞燕的绝世舞姿第100章 蓝田日暖玉生烟第3章 弄他!第75章 月光中的莽子第44章 危险的好奇心第104章 北宫之行第117章 风浪越大鱼越贵第64章 何谓“逐捕”?第87章 婕妤莫怕第64章 何谓“逐捕”?第96章 赵婕妤回府省亲第35章 加磅!第103章 命中常侍王莽护驾皇后祭祀火正之神第6章 天才!第99章 大汉奇观第102章 背锅侠小许皇后第32章 伏波将军?第3章 初至梓潼第60章 分析敌态第33章 收买人心(感谢GreepZZY123…第103章 命中常侍王莽护驾皇后祭祀火正之神第52章 莽子的刀把子第26章 皇帝的脑回路第68章 莽子的春天来了第38章 莽子的军中威望第27章 “天赐”第3章 弄他!第43章 我又回来了!第92章 谈情说爱的莽子第33章 收买人心(感谢GreepZZY123…第89章 婕妤,吾在此处名为曹操第67章 散发着圣光的钞能力者第98章 曹孟德的茶汤第9章 老刘家的天赋第3章 弄他!第39章 一百二十一走起来第116章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第76章 吾乃好色之徒第69章 莽子的难处第115章 大典现状第106章 祝融殿内春光泄,菡萏院里话诗情(第5章 哀歌夫人第96章 赵婕妤回府省亲第61章 战略窗口第96章 赵婕妤回府省亲第54章 莽子的规则第20章 全靠衬托第79章 城里人都知道莽子好色第2章 一句卧槽走天下!第1章 哄堂大孝第13章 接班人培养计划第6章 天才!第85章 女扮男装的病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