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十六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2)

“吴靖忠已在淇门等三地展开行动,又结交了不少助力,尤其是伶人宦官,到时候只怕就算我们与他的奏折分量相当,也是敌他不过,我等该当如何,还请军帅明示。”韦正担忧的道。

赵象爻在军情处多时,早已长进,这时道:“吴靖忠能结交伶人宦官,我们也能贿赂这些人。属下曾听别驾说过,古往今来取得高位者信任的,不过是以财货贿赂对方身边的人,让其为我等说话而已。我们坐拥怀、孟两州,银钱不缺,大可贿赂伶人甚至是皇妃,如此还怕了他吴靖忠不成?”

李从璟摇摇头,“如此与吴靖忠争斗,与两犬撕咬有何区别?”从册子里发现了一处信息,问道:“几年前,濮水绝提,危害不小,当时吴靖忠上奏还是晋王的陛下,求其拨款治水,贪墨不少。此事当真?”

“确有其事。”赵象爻道。

李从璟微笑道:“既如此,这事好办了,你等只需……如此如此,明白否?”

赵象爻和韦正闻言精神大振,抱拳道:“军帅放心,定当办妥!”

李从璟点点头,“至于贿赂后宫,此事做得好便好,一旦事泄,终生难保,无异于引火上身,如今你我不可染指。给桃统率传令,吴靖忠不是在搜集我的罪证吗,那就让他的人带不回消息好了。”

李从璟语气平淡,赵象爻两人却是神色凛然,“是!”

李从璟冷笑一声,“我百战军浴血奋战多次,方有今日成就,但偏偏就有一些人眼红;眼红也就算了,偏偏不长眼,想着在我背后捅刀子。这些人也不想想,我能收拾得了别人,难道就收拾不了他们?吴家只是其中一个典型罢了,如今,是时候借用吴家人的血,给这些人提个醒了。想染指我百战军血战得来的果实,得看看他们有没有那个命!”

站起身,李从璟目光锋锐,“嫉妒我的功绩,有本事就自己去战场上搏,没本事就乖乖趴着;只能做看家犬,就不要妄想做狼!”

…………………………

李从璟拜访郭崇韬。

在此之前,李从璟得到了郭崇韬的详尽信息,说来郭崇韬的喜好乏善可陈,既不好美女,也不好金钱,美女金钱,人之所固欲也,许多人拼命一辈子,说到底不外乎为此二者,但一个男人若是连这两样都不敢兴趣,无疑是个异类。

郭崇韬所好者,在权势。而郭崇韬的麻烦之所在,亦在权势。

如今大唐军中,良将无数,然而多为勇将,有孙膑军谋之才者,少之又少,而郭崇韬是其中翘楚。此前,李存勖称帝,组建三省六部,擢升了一大批官员,任圜也是在此时升为工部尚书,郭崇韬为中门使,权势不大,地位尊崇。

他没被升职,是因为他有可能升任的位置,不但重要,而且竞争激烈。现如今的朝廷,满足这个条件的空缺官职,只有一个——枢密使。

枢密使,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此时中央军职之极处亦不为过。

厅中,李从璟与郭崇韬相对而坐。

相谈许久,气氛热络,李从璟将话题引到正题上来,“前日我曾向陛下进言,若与伪梁开战,百战军愿为先锋,拒王彦章,师兄以为如何?”

“师弟有如此大志向,自然是好事。”郭崇韬点头赞许。

李从璟露有忧色,“然此事陛下并未首肯,若要美梦成真,还得需要有人肯为百战军说话才行啊。大军行动调度之权,皆在陛下与枢密院之手,我便是想谋这份战功,也是不易。况且,若果真如此,大军物资补给一应调度大权俱在枢密院,若没有正直可靠之人坐镇后方,我这心里也有些顾虑。”

“哦,师弟有顾虑?”郭崇韬酌一口茶,静待李从璟下文。

“如今枢密使之职空悬,让人忧心。”李从璟叹道,“实话说,若是坐镇后方的是师兄,我这心里就踏实多了。”

说完这话,李从璟看向郭崇韬。

“为兄便

是有心助你,然而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之奈何?”郭崇韬道。

李从璟不再藏着掖着,开门见山,“如今枢密使一职候选人中,师兄呼声颇高,能与师兄相争者,唯张居翰,而张居翰之所以能与师兄相争,听说是有人背后支持,因为背后支持他的势力颇大,便是陛下也不得不慎重考虑。师兄可知这背后之人是谁?”

“莫非师弟知晓?”郭崇韬奇道。

李从璟淡然一笑,“无非两方势力,堪称两足,因有两足,张居翰得以行走端正,若是能断其一足,呵呵……这其中一足,便是以现捧日军主将吴靖忠为首的吴家。”

当初李存审说借郭崇韬给李从璟,帮他对付吴家,道理便在这里——有共同的敌人,便是天然的盟友。

而若是能和日后的枢密使结为盟友,对李从璟和百战军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吴家势大,恐难以对付。”郭崇韬紧紧看着李从璟。

李从璟掏出一封信,递到郭崇韬面前,“师兄请看。”

郭崇韬连忙拿起。

看毕,郭崇韬看向李从璟,面露惊喜之色,赞叹道:“师弟真乃神人也。”

“有消息称,伪梁已集结大军,准备北征。三日后,是大朝之期,届时,陛下将定伐梁之策,也将定孰为枢密使!”

…………………………

淇门。

仲春时节雨纷纷,而今日大雨倾盆。大雨倾盆不足惧,相劝行人莫回头。

官道,一支马队顶雨狂奔,哒哒的马蹄声如一纸碎梦,撞开了遮蔽行人眼的雨帘,零落成泥,在荒野上起起伏伏。马队有十来人,戴斗笠,披蓑衣,负长刀,皆男儿。

淇门县城如一只虎豹,静卧在风雨中,埋头不语。从雨帘中望见朦胧的城池,为首的一人大声喊道:“大人,淇门在前,是否入城?”

他身后一人从斗笠下抬起头,是个中年男子,山羊胡,他冷冷道:“过城不入,直奔魏州,务必在天黑前赶到!”

先前那人惊异道:“二将军在城中接应,为何不入城?”

“形势有变,如何还能入城?”山羊胡道,“你我行踪皆已败露,百战军紧随其后追来,淇门,李从璟根基之地,不得不防万一!”

“是!”

“记住,只要赶到魏州,则大势底定!你我身负李从璟罪证,那可是无数兄弟拿命换来的,必须送到将军手中!”山羊胡叮嘱一句。

雨太大了些,以至于路上一个闲人也无。旷寂的荒野中,这支马队显得很是孤零。

正当他们准备绕过淇门时,眼前的雨帘中,官道上迎面奔来二十余骑,直向他们而来。

发现对方的时候,避闪已经来不及,一片金属摩擦声中,十几把长刀出鞘,山羊胡更是道:“准备厮杀!”

待近了,对面的骑士高喊:“我乃吴靖义,前方来人可是张骏?”

“是二将军!”十几人立即雀跃起来,山羊胡则大声回应:“正是张骏!”

吴家以吴靖忠军职最高,吴靖义第二,因此吴家门客称其为二将军。

两面会首,山羊胡张骏和吴靖义碰面,吴靖义急切道:“张兄,东西到手了?”

张骏拍拍身侧的行囊,道:“二将军放心,东西已到手!”

吴靖义大喜,“好,此番李从璟死矣!快随我回魏州!”

两方汇合之后,共三十多人,又开始赶路。

而就在这时,有人惊呼道:“二将军,百战军从后面追上来了!”

“有多少人?”

“黑压压一片,看不清,不下二三十!”

“二将军快走,我来断后!”张骏立即做出决断,将行囊交给吴靖义,“这帮百战军难缠得很,个个都是好手,我们之前就吃了大亏!”

“张兄,何不一起走?”

张骏咬牙道:“非是张

某不愿,实在是这些人狠得紧,若不留人断后,早晚被追上!”说到这,又道:“请二将军为我照顾家人!”

吴靖义不再跟张骏多言,道一声保重,打马就走。

张骏等十来人没有停留在原地,而是转身,向官道后面黑压压的一片骑士,举刀迎了上去。

张骏等人还没来得及近身,对面就是几支弩箭飞来,当下他身边就有两人落马。张骏红了眼,大吼一声,避过箭矢,又死两名同伴,终于靠近了对方,立即一刀挥斩过去。

激战半响,张骏多处负伤,身边已不剩几个人,而其余同伴,人死马伤,倒在路旁,血汇进雨水中,红丹丹一大片。就在这时,身后一阵喧闹,待他回头看,却见吴靖义跑了回来。

张骏赶紧迎上去,张皇道:“二将军,为何返回?”

其实只看吴靖义身边人的模样,他就猜到了原因,只是这个原因太让人绝望,让他不忍接受。

吴靖义惨然道:“前遇截杀,不下百人,实在是冲不过去。”

“二将军下马,为今之计,唯有从道旁遁入荒野,寻路回魏州!”张骏急中生智,“但愿二将军吉人天相!”

吴靖义无奈,只得如此,当下和两人下马,从路旁跑了。

吴靖义本来带回十来人,这一走,路上只剩了几个人,张骏带着他们死战一番,渐渐一个个死去,最后只剩下他一人。

而官道前后,密密麻麻的骑士从雨帘中现身,堵塞了前后方,他已是无路可逃。

“二将军,走好!”张骏横刀在脖颈,扬天嘶吼一声,就要自刎,“李从璟,老子在下面等你来!”

“张兄!”张骏话音刚落,路旁跑回来一人,不是吴靖义又是谁?

“二将军,你……”张骏怔怔看着狼狈跑回来的人。

“前有伏兵截道,实在是跑不出去,那两名兄弟都死了……妈的,连野地里都有人,这些家伙分明是早就算计好的!”吴靖义肩膀上还插着一支弩箭,语气悲愤,他这时反应过来,对方之所以这时出现,并非偶然,分明是有意等他们两队人马汇合之后,好将他们全歼。

雨中,百人个骑士,外加数十徒步刀客,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将张骏和吴靖义围在中间,刀滴血,眼如狼。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苍天哪!”吴靖义悲怆而呼,张骏已是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围着他们的刀客忽然让开一条路,一人从中走出,迈步到两人面前。雨有声,大地无声,她亦无声。

看到这个人,张骏如坠冰窖,指着她,惶恐中带着不可置信,“不,不可能,昨日你明明还在潞州,我们一路马不停蹄,你怎么可能到了我们前面,这不可能!”

“因为有近道。”这人淡淡说了一句,手起刀落。

张骏的血喷洒在吴靖义脸上,将他从惶恐中拉回神,他一下子跪倒,开口求饶,“女侠饶命,女侠饶命!”

“女侠”漠然看了他一眼,忽然问道:“你就是吴靖义,捧日军都虞候?”

“是,正是在下,女侠饶命,我愿投降!”吴靖义连忙点头如蒜,机警的将行囊双手奉上。

他已经看出来,这人是这群人的领头,他自付,只要她敢接行囊,他就有把握暴起伤人,将她制住。有了她做人质,此番未尝不是没有机会脱险……

“女侠”嘴角动了动,以一种在吴靖义听来莫名的语气道:“听说日前捧日军援助怀州时,曾半途前去剿灭山贼,而且兵马已经开到了神仙山?”

“这……”吴靖义不明白对方的意思。

他永远都不会明白了。

因为对方说完这句话,他的脑袋就落在了湿漉漉的地面上。

————————————

PS:两章又是七千字。今天是本月最后一天了,为下个月求一下票,希望大伙儿支持。

(本章完)

章九十四 风云际会枭雄起 国难当头人心诡章九十四 风云际会枭雄起 国难当头人心诡章三七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6)章四九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3)章四十六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1)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0)章四十三 相亲(中)【第二更】章八十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6)章二三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1)章两百四十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5)章二十 乱世是滋生野心的温床章八十五 君能以国士待我 我必以国士报之章四十八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4)章七十一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9)章六十八 太原小娇娘【第一更】章九十二 顺势破势天下势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五七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4)章三 水寨(1)章三十四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2)章三十三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2)章三十九 女豪镇契丹章九十三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2)章八十七 是非成败由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下)章九十七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4)章一百九十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8)章八十七 是非成败由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下)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4)章四十九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5)章六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2)章五十三 婉如清扬小娘子 人生最恨离别时(下)章九十三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2)章五十 契丹势盛何以制 将军白头待后人章一百五十五 闻君欲行来相别 大势将成起异变(1)章二 雄才大略为君王 盛世帝国新大唐(2)章三十五 汉唐之文明章四一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3)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当从相助章六十七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5)章二十五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9)章二十九 什么是佛?章二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3)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5)章九十七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6)章六十九 离营将士英雄心 诸事可为农在先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章十九 何冲章五十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6)章九十五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2)章三十九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0)章四十二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3)章七十六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3)章八十五 君能以国士待我 我必以国士报之章四十一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章四 大厦将倾何人扶 天下苍生问谁顾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韬争权有方 战事未起死斥候(1)章七十三 人间忠义有谁识 强国有道莫自毁(2)章七十 北面有朋远方来 三问三答见生死章八十二 一朝功业归尘土 空留佳人无归处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上)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9)章五十二 军入潞州(第一更)章四八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2)章十五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6)章四十八 帝国之军威【第二更】章十 他的将士(第一更)章六 谋国数载弹指间(下)章七十七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4)章八十四 大争之势周复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7)章三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3)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阳 衣冠南渡自此终(2)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6)章四二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4)章六十五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3)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6)章九十三 江淮王师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六十四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2)章六十四 谁在喊威武【第三更】章一百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7)章五十五 士子风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终复振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为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二四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2)章六十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7)章一百六十三 历经磨难终成凤 多年对弈收官始(3)章六十六 人算尽不如天算 奔离新乡向西战章三 千里之远有枭雄(下)章九十九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6)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3)章八十五 是非成败问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上)章三十四 都试章一百二十三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6)章十四 云波诡谲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战各自忙 各自悲戚各自亡章两百十三 君问归期未有期 风雪漫过中州城(上)章九十七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5)章七十九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6)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4)章七十三 阴谋算计为哪般 分合友敌无非利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9)章二十九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