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无同生

他第一次见着她,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在李府。她坐在池塘边,弯腰拨弄着池塘里的清水。彼时她的模样,像是从画中走出来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他站在路口,只一眼便失了神。

那时他刚随将军征战回来。那是一场分外惨烈的战斗,为救将军,他身负重伤,密密麻麻的箭矢挂在身上,几乎将他射成了一个刺猬,要不是事先穿了三层厚甲,他几乎活不下来。激烈的战斗和严重的创伤,换来的是战场的大胜,还有将军对他的推心置腹。

那日夜,他浑身包着纱布,躺在营帐中,帐中只有几盏摇曳的烛火,他疲乏得紧,几乎不能说话。但他还是强打起精神,陪进来看望他的将军,聊了许久。将军临离开时,拉着他的手,殷切的对他说:“石郎,待你伤好,我将亲军左射军交给你统领。”

目送将军离开帐篷,他想笑,想放开喉咙大声的笑,因为他知道,这回他赌赢了。战场上没死,他就一定能够得到将军的信任。但他没想到将军人这么好,竟然将亲军交给他统带。他很开心,所以他想笑,唯有大笑方能表达他的开心,但他不能笑,他得忍着,不表露出一丝一毫的异样。

这些年来,他已经习惯了隐忍,他知道怎样掩饰自己,但是此刻,长久来的努力终于取得成功,今日甚至差点儿没命,他的人生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就像一个丰收的农夫,面对整片金黄的庄稼地,他实在是有些忍不住了。

于是,他抬起手,伸出两根手指,重重扣进了自己大腿上的伤口里,然后狠狠刮动。直到血染红纱布,流到榻上,他才将笑意堙没在钻心的疼痛里。额头上密布豆大的冷汗时,他终于没了想大笑的冲动。然后,他给了自己一个微笑,对自己说:石敬瑭,你又成功了。

伤势养好的时候,大战也结束了,他和将军一起班师。一路上,他和将军并马而行,一路研讨兵法战事,他将自己进一步展示给了眼前这个,可以决定自己前途命运甚至是生死的人。回到晋阳,离开军营的时候,将军叫住他,让他去自己家里坐坐,吃一顿便饭。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石敬瑭几乎又一次难掩心中的激动,因为他知道,他已经被将军视作彻底的心腹了。

第一次踏进李府,他惊讶于李府的简朴。没有奢华的装饰,甚至连花草都没有刻意修建,一切都呈现出一种农家人的乡土气息,唯一可取的地方,恐怕只有这座府邸还算规模比较大了。而他知道,这座府邸,其实是晋王赏赐给将军的。他心中有些不屑,大丈夫拼得性命换来功名富贵,怎可不让自己过得舒坦些?

回到家的将军明显很开心,让他感到惊奇的是,阔别良久归家之后,将军没有第一时间去见自己的妻妾,而是带着他,去了一个看起来有些僻静的小院。在离那个小院尚有十几步的距离时,他就听见了院中传出的读书声。

“主道约,君守近。太上反诸己,其次求诸人。其索之弥远者,其推之弥疏;其求之弥强者,失之弥远……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

琅琅的读书声,中气十足,很有节奏而且极富韵律,时有停顿,似乎是读书人在思考。可以想象读书之人必不是坐在地上摇头晃脑,而是极有可能拿着书在房中踱步,这让石敬瑭很是惊奇,心想此者何人?听其声音,清朗干脆,像是个少年……

石敬瑭自己也常读书,因此他知道,里面的少年读得乃是《春秋》中的“论人”篇。一

个少年,却读《春秋》,他能读得懂么?

忽然,石敬瑭发现李嗣源停住了脚步,负着手站在月门外,脸上的表情既是陶醉又是欣慰。

“里面读书的,莫非是公子?”石敬瑭试探着问。

李嗣源淡淡一笑,“进去看看,你就知道了。”

石敬瑭很快就见到了那个少年,第一眼看到对方时,石敬瑭吓了一跳。因为他和李嗣源一进屋,李嗣源正哈哈大笑两声,一个矫健的声音就冲出了屋子,如虎豹一般,对着李嗣源就是一脚踢过来。

要不是这是在李嗣源家中,冲出的又是一个少年,石敬瑭几乎本能的就要上前护卫了。好在他醒悟得早,虽然跨出了一步,却没有出手。他立即就庆幸自己没有出手,因为李嗣源已经和那少年交手在一处,两人拳来脚往,砰砰之声不绝于耳。

石敬瑭很惊讶,惊讶于眼前这个少年的身手,因为他看得出来,李嗣源根本就没有留手,即便如此,他们俩仍然是旗鼓相当!

好一个文武双全的少年!

“老爹,又打了胜仗?”收了拳脚,少年竟然一把攀上李嗣源的肩头,挑眉对李嗣源嬉皮笑脸。

“当然,老子出马,什么时候差过?”李嗣源的回答,差点儿让石敬瑭摔了个跟头,眼前这个龇牙咧嘴,一脸为老不尊的家伙,还是那个治军严肃,不苟言笑的将军吗?

李嗣源对石敬瑭道:“石敬瑭,这是我儿,李从璟,比你正好小了十岁。”

“见过公子。”石敬瑭脑海中立马得出少年的年龄——十四岁。不知为何,石敬瑭总觉得少年看自己的目光极为惊讶,然后是戏谑,向看猴子一般,这让他有些不舒服。

少年的对他的第一句就让他摸不着头脑,少年问:“石兄,你觉得契丹人如何?”

“契丹人?”石敬瑭不明白少年的意思,但他还是回答,“契丹人为祸边境,是我大晋之大患,当除之。”

少年的目光更加戏谑了,他点了点头,微笑道:“很好。”

一句很好,让石敬瑭心中更加不快,他心想,这少年未免太傲气了些。

接下来,李嗣源竟然就在少屋中坐了下来,三人坐而论道。李嗣源为少年说些战场之事,每回都是详细说明敌我情况,然后由少年给出征战方案,评定胜负之数。渐渐地,石敬瑭的目光中充满了惊诧,然后是浓浓的戒备。因为少年的见解,让已经征战数年的他都觉得分外精明,他不由得打量起少年来,心里盘算着,要是这少年从军,那么左射军他还能统带几天?

从少年的院中出来,去吃饭的时候,路过一方池塘,石敬瑭瞧见了弄水的她,他立即呆在那里,半天都没挪步。

回去之后,石敬瑭对那个青衫罗裙的女子格外挂念,他已经知道,她叫永宁,是李嗣源的女儿。深夜,辗转反侧之际,石敬瑭想起今日见到李从璟的情景。那还是个少年,却给他不少压力,醒悟到这点的石敬瑭,心中一阵拥堵。他知道,少年现在已经可以从军,若是少年从军,左射军必定是少年的,那么届时他该当如何?

对方是李嗣源的嫡长子,石敬瑭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可能争得过。而不统带左射军,他的前程无疑要大上一个大大的折扣。他是个有大抱负的人,他不甘那个少年夺走自己拼了一死才换来的劳动果实,所以他要抗争。

如何抗争?

想起永宁那倾城的容貌,曼妙的身姿,让人念念不忘的气质,石敬瑭心中忽然有了答案。外人自然争不过李从璟,但若是——李嗣源的女婿,就未必没有赢的可能

躺在榻上的石敬瑭,脑中飞快构思着接下来的计划,不久,一丝扭曲的笑容浮上他的嘴角。在这个没有外人的地方,他放声大笑起来。笑声传出去老远,在黑夜里如同鬼嚎。

两年之后,石敬瑭成功了。他完全赢得了李嗣源的信任,也让李嗣源相信了他对李永宁的真心,更让李嗣源对他的人品坚信不疑。李嗣源将李永宁许配给了他。得到李嗣源许诺的石敬瑭,在那一晚策马狂奔了三十里,去野地里敞开胸怀大笑,发泄自己心中的快意。

他永远忘不了,两年以来,每当看到李永宁和李从璟在一起亲昵的举动,他心中是何等的煎熬,然而他偏偏要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上前去跟两人打着点到即止的招呼,控制自己绝不去多看那个自己朝思暮想的女子一眼。

李从璟习完武,李永宁为他擦汗,他却要去递手帕;李从璟读完书,李永宁给他端上熬好的汤,他却还守着厨房;李从璟装出一副落寞样子的时候,李永宁就将他抱在怀里,他只得远远避开……他嫉妒李从璟,也恨李从璟,他发现这种嫉妒与狠,在李永宁对他的殷勤始终不冷不热的时候,愈发难以控制。

为什么我石敬瑭拼了命才能得到的东西,你李从璟一出身,不费吹灰之力就有了?!

而这一切,都随着李永宁坐上他的花轿,都云霄云散了,他本以为,李永宁从此是他的女人。

但是他错了。

当那晚他走进洞房的时候,他面对的是一个拿着剪刀对着自己滑-嫩脖颈的新娘,李永宁冷淡的像是对一条狗说:“我嫁给你,是父母之命,我无法反抗,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自己使命;但若你敢碰我一下,我就死在你面前,这是我的自由!”

“为什么,为什么?!”他大吼。

“因为我根本就不喜欢你。”李永宁冷冷的说。

他觉得自己快要发疯,难道努力了两年,却只换来一场空欢喜?他面色狰狞,“你真以为,我拿你没有办法?!”

李永宁笑了,笑容里都是轻蔑,她说:“我弟弟说了,你要是对我不好,他会杀了你。你知道,他说的到,就做得到!”

“李、从、璟!”石敬瑭咬牙切齿,一字字咆哮起来,他几乎要控制不住自己。他已经隐忍了两年,难道还要隐忍一辈子,屈辱一辈子,一辈子活在那个少年的阴影下?

最后,李永宁一句话让石敬瑭退出了房间,她说:“你与我有名分,你就还是我爹的女婿,你要是逼我毁了我们的名分,你就什么都不是。”

府中还有宾客,石敬瑭无法发泄情绪,他装作若无其事回自己房中,然后关上门,反锁好,又熄了灯,蹲在地上,抱着一张木凳,用牙齿一点一点撕咬起来。

在整张木凳化为碎屑的时候,他趴在地上,用滴血的嘴低低嘶吼道:“李从璟,我石敬瑭,一定要杀了你!”

……

他是一个计划周密的人,所以他没有立即动手。实际上,他也在犹豫要不要动手。他不是为了一个女人而动杀心,而是因为这个女人,他知道他跟李从璟,恐怕日后都不好相处。但他还是举棋不定。

直到,李从璟一战成名,成为百战军都指挥使,而后一路飙升,杀李继韬,灭董璋,败戴思远,连克怀孟。他终于知道,如果他再不动手,恐怕永远都没有机会。

最后,张居翰没有坐上枢密使的位置,这使得他多年以来,花费了巨代价在朝中的艰辛布局毁于一旦,他终于下定决心,不顾一切,也要先绝了李从璟这个后患!

(本章完)

章三十九 为我王说天下章七十七 世间安得两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章两百十九 随君辗转已四载 今成大将彭祖山章五十 臣面君当跪【第一更】章四十五 世间有美味 胃大可尽尝章二十九 什么是佛?章二十三 你怎会懂我(第二更)章六十八 一朝得领五千甲 踏碎关山觅封侯(4)章九十五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4)章六十二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3)章八十七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3)章四十 西路军接连数战 李从璟大定江淮(1)章一百零三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4)封推感言章二十二 百战安义(1)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韬争权有方 战事未起死斥候(2)章八十六 识君方不昧此生 知妾便无意错失章六十四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9)章一百七十三 庙算正紧揣敌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两百三三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0)章五十五 生搏死斗欲突围 临死不忘顾大义章九十二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二十三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7)章二十五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3)章八十八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4)章七十四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2)章四十六 先声夺军心(3)【第三更】章八十四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10)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韬争权有方 战事未起死斥候(2)章三十四 都试章七十八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4)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7)章八十七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3)章三七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6)章十 三军之事莫密于间章三十 仇人相见章七十二 换一副书画【第二更】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3)章二十七 百战军之困章五十 臣面君当跪【第一更】章二十四 百战安义(3)章三十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8)章七十三 天下精锐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四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4)章六一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8)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章四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5)品书章十 他的将士(第一更)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灵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六二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9)章七十四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2)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8)章六 余心之所向章三十三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2)章二一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2)章七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7)章五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4)章一 为国征战不惜身 欲为忠臣不可得(上)章十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3)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章二十七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5)章七十二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10)章三六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5)章二一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2)章一 西北面招讨使章二十九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7)章七十三 人间忠义有谁识 强国有道莫自毁(2)章一百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5)章十四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1)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5)章四十九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4)章二十九 欲征边疆先存甲 从璟酒棚识民心章四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5)章十一 他的战斗(第二更)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6)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1)章六十九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3)章九十八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5)章七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7)章二四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2)章三十五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9)章五十二 婉如清扬小娘子 人生最恨离别时(上)章九十五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3)章四十六 先声夺军心(3)【第三更】章八十六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2)章二八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6)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2)章一百零五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下)章六十七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5)章三十二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6)章六十八 一朝得领五千甲 踏碎关山觅封侯(4)章五十三 两线(第二更)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五十一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2)章六十七 搜刮章十四 淇门之变(6)章一百七十二 军堡军堡何安在 边境边境局若何(下)章三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