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九十五 调兵遣将上赌桌 不成虎狼便为食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或许太哲学了些,没多少人能回答的出。但若是问人活着是为了谁,则很多人都能立即回答出来:为自己。而且越是位置高的人,就越是清楚这个答案。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让段凝选择,他宁愿亡国也不愿亡己。亡国?那关老子屁事!只要老子的饭碗能保住,跟谁混不是混?都是打工的,换个老板而已,芝麻大点事。

段凝心里想着,老子混到今天这个位置也不容易,赵岩、张汉杰都是吸血虫,老子辛辛苦苦搜刮的财货,一大半都进了他们的兜里,这才有老子今天统率河上大军的成果。再说,这也是朱友贞你自己蠢,你要亲信小人,老子有什么办法,你好哪样,老子就给你哪样,只有这样老子才能爬上去啊!王彦章够有本事吧,够忠心报国吧,那又如何?还不是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真是蠢!老子要是像他那样,还不如自己掐死自己,省得活受罪!

皇甫麟是个什么东西,给老子提鞋都不配,他也能判六军诸卫事?还没有天理了!要老子把兵马带到大梁去,交给他捞功劳,真是想得美!老子又不傻,剜自己的肉喂豺狼,让豺狼吃饱了再回过身来抢自己的饭碗,这种事岂能干?!

这些念头在段凝脑海里过了一遍之后,他对那个戴思远派来小校道:“戴思远要借兵,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大家同朝为臣,眼下国家危急,社稷有难,本帅岂能寒了戴将军这种一心为国,不惜死战之将士的心?若是那般,本帅还怎么带兵。你刚刚说戴思远要借多少兵马来着?”

“五千。”小校依旧是一脸木然,“马军。”

“五千,还都要马军?!”段凝本来缓和的脸色,顿时又沉下来,“他戴思远以为兵马是石头吗?说有就有的!本帅河上梁军,现在一共也不过六万,他倒是敢开口,五千马军,那本帅的马军岂不是要都给他?”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况且唐军势大,兵马少了没用。既然要上赌桌,小赌不如大赌,敢下重注,才有赢得多的机会。”小校目不斜视,“戴将军还说,马军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战术,步卒无用。”

段凝沉吟起来,一时拿不定主意。

小校如同背书一般,继续道:“唐军若破梁都,万事皆休,有没有这五千马军,对段将军差别不大。但若是击败唐军,则段将军就是大梁立国以来,最大的权臣!”

听到权臣二字,段凝浑身一震,目中有炙热的光芒闪烁,他一咬牙,决定赌一把,“好,既然戴将军决心殊死一搏,本帅也不能小家子气,你我昔日也曾浴血奋战,同袍之谊重若山川,区区五千马军,不在话下。”说到这,段凝换了副脸色,恶狠狠盯着那小校,“但若是戴思远败了,或者有其他心思,本帅必然让他九族的祖坟,都挪挪地方!”

在段凝走后,和一名梁将去领兵马时,小校回头看了段凝的背影一眼,眼中是深深的仇视和唾弃,还有挥之不去的蔑视。

回到大帐,段凝装模作样嘀咕了一番军务繁忙之类的话,坐好后和颜悦色的看着那位大梁来使,道:“唐军来势汹汹,一路势如破竹,叫本帅看着气愤,王老将军壮烈殉国,实在是叫人惋惜。然王老将军的气概,必定名垂青史,也将激励我等将士战心!若非黄河对岸有大批唐军驻扎,不时来攻,本帅也恨不得立即去灭了李亚子那厮!”

“河对岸的唐军时常来攻?”使臣皱眉问。

“可不是么,军国大事,本帅岂能戏言?”段凝凌然正色道,叹了口气,“皇甫将军初掌

军权,麾下不过数千控鹤军,却不得不挑起国之重担,其中的艰辛困苦,本帅也是感同身受。实话说,本帅也极想和皇甫将军并肩作战,护卫陛下和我大梁江山。但是眼下,本帅实在是分身乏术。阁下有所不知,对岸唐军凶恶得很,要是本帅不亲自坐镇于此,一旦他们渡过黄河,那时候大梁两面受敌,可就万事休矣!”

使臣闻言微微色变,不禁点了点头,心想河上唐军如此凶猛,的确需要防御。

段凝见对方点头,笑得更随和了些,他大义凛然道:“当然,大梁也是必须要救的,这样,本帅给你五千精兵,你带回大梁,助皇甫将军一臂之力,可好?”

“五千?这怎么够?!”使臣大惊失色。

“怎么,你嫌本帅给的兵少?那要不你来守河上防线,你看留多少军马合适啊?!”段凝脸一沉,怒道。

“这……”

段凝冷哼一声,“五千精兵,用得好就是奇兵,是可以一举定胜负的!你不要以为读过几本书就能救国,你知道打仗是怎么回事嘛?实话告诉你,就这五千军马,那也是本帅咬牙拨给你的,要是一旦唐军越过黄河,到时候大梁不保,你担得起责任?!大梁则不同,城高沟深,防御器械充足,五千兵足能拒十万人,你可知晓?!”

在段凝的软硬兼施下,使臣终于承受不住,只得答应。

段凝这才满意的笑了,对身边心腹道:“将老弱悉数交给他,让他带回大梁去!我倒要看看,皇甫麟凭这些人,怎么守城,怎么胜唐军,又怎么跟我争功!”

“军帅英明!”心腹立即奉上马屁一记。

最后段凝摆摆手,故作疲倦,“都下去吧,本帅连日与唐军激战,已经数日不曾合眼了,要歇息。”

众人识趣的退下去。

不久之后,一群歌姬舞女进了段凝的大帐。

段凝的激战,又开始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行乐需及时,莫待白了头……”歌声隐约从大帐传出。

李从璟和李嗣源在曹州并未等来李存勖的大军,而是等来了一份军令。和军令一起来的,还有一支人数五千的步卒先遣军,这五千步卒,既不是百战军,也非李嗣源的部属。

“临行时陛下当面交代末将,来时定要与两位将军说清陛下旨意,这里有诏书一封,二位将军请看。”来人是李绍荣,他递给李嗣源一张诏书。

李嗣源接过来展开,李从璟也凑过来看,但见上面写着:“袭夺梁都的计策是当日朕与众将反复商议之后定下的,乃权衡各方面因素之后,所定下之灭梁最佳策略,眼下尔部攻占曹州,不费一兵一卒,正说明此策乃是上佳之策。当此之时,你等当排除万难,一鼓作气直下梁都,万不可在半路逗留,平白贻误大好战机,而使王师陷入危境。戴思远虽有薄名,然其一介败将,千余残兵,如何抵抗朕之福将?百战军乃英勇善战之师,总管乃百战不殆之良将,从璟更常有奇计,有此三者,此战必胜。望尔等勿作他念,当一往无前,朕为尔等保证后路!”

看完这封诏书,再看看一脸正色的李绍荣,李从璟和李嗣源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一丝苦涩。

当日袭夺梁都的计划,是李嗣源当先提出,李从璟附和的,现如今形势一片大好,他俩却突然提出要改变这个计划,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非身在前线,又哪里能够体会到眼下战局的凶险。大军派出去的斥候,已经半日没有回报过了,李从璟和李嗣源对前方城池的动静一点底都没有,面前看似一片坦途,但实

则气氛诡异得很。

但皇命之下,没有二选,李从璟和李嗣源当即集结大军,离开曹州,向南而行。因为李绍荣带有步军,所以大军的速度稍稍有些下降。路上,李绍荣见李从璟和李嗣源一脸严肃,不怎么说话,便笑着暖场:“此番南下,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梁军设防不及,必能大胜。王师一路行来,沿途城池皆开门而降,可见我大唐深得人心,是民心所向。二位将军虎父虎子,此番定能一举功成,到时候名扬天下,青史上也有一席之地啊,必定成就一桩美谈!”

李嗣源勉强和李绍荣搭上几句话,李从璟沉思不语。

斥候不回报也就罢了,连军情处都没有消息,此番,事情有些大了。

一处丛林中,隐藏有数百梁军,这里的树林经过人为改造,布有帐篷,遮风挡雨,可做勉强作为营盘。忽而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一队马军驰到,戴思远滚落马鞍,大步行向林中,人未到而声音先至:“河上有消息传回来没有?”

“刘道贵刚刚派人送回来消息,戴思远已经应允了将军的五千马军,现在正在赶来的路上。以马军的脚力,用不了多少时日便能到了!”有小校过来牵马,并且禀报道。这名小校说着话,看到戴思远风尘仆仆的样子,不仅眼圈通红。

此时的戴思远,浑身衣袍残缺不全,到处是血迹和刮痕,铁甲也多有开裂之处,显然是经过激烈的厮杀。他的脸早已不复往日的方正,眼眶黑肿,眼球深陷,显然是多日未曾休息的缘故,只是这么两日的时间,脸上已满是风霜之色,气色差得像是老树干。

即便如此,走起路来仍旧是龙行虎步。

“百战军的探子还真是难杀,不仅会化妆,让人难以分辨,还会钻林子,滑溜溜的!”戴思远的一个亲卫喝了口水,清水从干枯的嘴唇上淌下来,他骂骂咧咧道,“直娘贼,这方圆几十里的人烟,都让我们给屠遍了,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几岁孩童,一个都没放过。就这样,我就不信还有百战军探子成漏网之鱼!这两日真是杀人都杀的老子手软了,他娘的!”

戴思远环视众将士一眼,他们对亲卫的话反应不一,有木然的,有默然的,也有愤然的,他站起身,用嘶哑的喉咙大声道:“唐军当前,亡国在即,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我们只有千人,要赢百战军,就不得不兵行险招!此战之后,我等都是社稷功臣,必能封妻荫子!”

“将军说的对!”一个汉子大声应和,将刀狠狠-插在地上,“杀几个人算什么!这些百姓要是知道他们是为国家而死,也会心甘情愿!大丈夫死于国,是吾辈荣耀!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要怪就怪唐军,是他们的入侵,才给我们大梁的百姓和将士造成灾难,这笔血账,我们一定要跟唐军算!”

戴思远看了这人一眼,微微颔首。这人他认得,第一日带他出去杀百姓的时候,他哭喊着死活不愿,但是今日,他已经成了一匹狼,一匹只知道杀戮的狼!

“我要一支虎狼之师,不惜命的虎狼之师!既不惜自己的命,也不惜他人的命,只有这样的人,到了战场上才能无往不胜!”戴思远抬起头,望了一眼天空,在心中默默道,“老将军,短短几日,我就用鲜血和杀戮,将一群新兵练成了狼,你可认可末将的兵家之能?!”

不疯魔不成活,没有成不了事,就看你是不是够疯狂!

李亚子,李从璟,百战军,你们都必须死!

大丈夫活一世,当尽展才能,用尽手段,成就不世之功,为自己正名!这,就是我戴思远的道!

(本章完)

章九十二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中)章五十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5)章八十七 是非成败由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下)章四十七 序幕章二十七 百战军之困章十八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来 及战日落惨遭败章六十四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2)章一百四十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上)章十三 胜章一百零四 繁华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处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1)章六十七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5)章九十四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1)章七十七 弹冠相庆何其急 悲剧未尽马小刀章两百四五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0)章四十四 先声夺军心(1)章六十四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7)章一百零二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9)章四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8)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战活离阵 将军浴血为哪般(下)章十八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二 奋我躯兮章四十五 宿命章两百三九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4)章七十三 经营章一百零六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3)章二十五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9)章十六 决心章四十四 忠诚章四十九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4)章三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3)章九十六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3)章三九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1)章二五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3)章四十 西路军接连数战 李从璟大定江淮(1)章四十五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1)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0)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将去尽 行远何处觅归程(下)章七十七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3)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树 雄主不屑转顾之(下)章十六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3)章七十六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3)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7)章三十七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5)章六十一 火攻章二十三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2)章六十一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4)章二十 乱世是滋生野心的温床章四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4)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5)章二十五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9)章八十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6)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战活离阵 将军浴血为哪般(上)章一百五十七 闻君欲行来相别 大势将成起异变(3)章二十三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7)章六十三 阵斩章九十九 万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一百六十九 上阵父子死沙场 但留残躯祭英魂(3)章十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1)章二十七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6)章两百零七 阿保机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2)章五十八 折势断其角【第三更】章六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4)章两百二五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2)章一百三十九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下)章十九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3)章三十八 黑云催西楼章五 水寨(3)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6)章六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6)章四十三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4)章十四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8)章二 鬼斧十手章一百二十六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9)章七十九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5)章三十二 楚地战事不如愿 拟调郭威往替之章两百四八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3)章七十五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3)章十七 棋至中盘局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章七十 都是你的人【第三更】章六十一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2)章八十七 轻罗幔帐红烛低 柔情蜜意两人识章十五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1)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7)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2)章六十一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2)章十八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8)章八十八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1)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树 雄主不屑转顾之(下)章二十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四十 要杀了这个人哦章一 为国征战不惜身 欲为忠臣不可得(上)章三十三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1)章三十二 楚地战事不如愿 拟调郭威往替之章一百二十八 鞑靼公主勇披甲 隔壁风情异江南(中)章六十七 一朝得领五千甲 踏碎关山觅封侯(3)章六 神仙山(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