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七 棋至中盘局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4)

李从璟先将明安安顿好之后,还是选择了见杜千书一面。

杜千书进帐的时候,帐篷里除了丁黑之外就没有其他人,他在李从璟身前规规矩矩下拜,面色看起来并无太多异常,朗声道:“小民杜千书,拜见使节大人!”

李从璟让杜千书起身,促狭的望着他,问:“你来见我有何事?”

杜千书继续面色如常道:“请大人屏退左右。”他这话说得很自然,但落在听者耳朵里,就没有那么平静了。

丁黑霎时间脸一黑,李从璟也看着他不说话。

今日的杜千书与前日所见不太一样,无论是举止还是气质,都大相径庭。这是他没有将杜千书立即轰出去的原因,想了想,李从璟吩咐丁黑去告知帐篷外的护卫,保证二十步之内没有外人,这才对杜千书道:“你有何事,一次性讲出来。”

杜千书拱手一礼,站直了身躯,脸上竟然似乎有了神圣的光辉,他掷地有声道:“小民此来,一为公主,二为使节大人,三为大唐!助公主脱困,助使节大人出围,助大唐伐契丹!”

助大唐伐契丹!最后这六个字,杜千书咬字极重。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李从璟哑然失笑,揶揄道:“你且说说看,公主何困,本帅何危,伐契丹何策?”

杜千书负手而立,豪气洒脱之态如脱缰之野马,哪里还有当日半分谄媚窘迫之色,“耶律阿保机欲嫁公主与古楼部,婚期将近,而公主独自出逃至此,阿保机遣人来请公主回城,此乃公主之困;使节大人之前先算计耶律德光,后又秘藏商社,使得契丹威严扫地,阿保机与耶律德光恨极使节大人,欲趁眼下时机杀之,嫁祸于黄头、臭泊两部,此乃使节大人之危;李将军国之栋梁,边军柱石,王师抵御契丹八分靠将军,将军若救公主、反间耶律倍,即为伐契丹之策!”

李从璟闻言一惊,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杜千书竟然能知道阿保机欲借此次西行之机杀他,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而杜千书说的伐契丹之策,反间耶律倍,竟然与他之前的谋划不谋而合!是杜千书本事非凡,英雄所见略同,还是杜千书受人指使,在给他挖坑?若是前者,杜千书装作不认识细细,又该如何解释?若是后者,既然阿保机已经打算让自己死,他此举岂非有画蛇添足之嫌?

在没想明白的时候,李从璟自然不会随意发表言论,他看着杜千书,没有着急表态。

“使节大人是否有疑问?若有,但可问之。”杜千书似乎知道李从璟此时心中的想法,面不改色道:“若是使节大人不方便问,小民倒也猜得一二。”

“哦?”李从璟挑了挑眉。

杜千书露出一个笑容,“其实小民本不需要赘言,因为答案已经在使节大人心中。小民此来,先为将军献上脱困之法。大人可愿听闻?”

“你且说说。”

杜千书侃侃而谈,“大人要脱困,要反间耶律倍,需得先救一人。”

“耶律敏?”

“不错。将军要脱

困,非得耶律倍帮忙不可,否则三万大军虎视眈眈,纵然插翅也难逃。而要成功反间耶律倍,仅是将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不够,需得公主帮忙。也就是说,眼下只有公主能说服耶律倍。这不仅是因为公主和耶律倍同母所生,感情甚笃,也因为他们在契丹有共同的敌人。而要公主帮大人说话,大人就得拿助公主脱困作为交换。”杜千书道,他这番话说得极为流利,有一种睥睨全局的气概。

“耶律倍和耶律敏有共同的敌人?”

杜千书点头,道:“在契丹,阿保机是当之无愧的权势第一人,耶律德光是第二人,耶律倍这个太子仅仅是屈居第三而已。但这是常人眼中的看法,实则不然。在耶律德光之前,尚有一人其影响力仅次于阿保机。而这个人,不仅有意夺取原本属于耶律倍的江山给耶律德光,公主和亲之事,更是出自此人的谋划。试想,耶律倍和公主岂能不对此人恨之入骨?”

李从璟双眸一亮,“述律平,述律皇后?”

这回轮到杜千书错愕,片刻之后他由衷道:“想不到使节大人到西楼仅仅数日,竟然已对契丹局势洞若观火。”

李从璟微微摇头,他还没有本事到将这么深的水都摸清楚,之所以认为是述律平,不过是来自前世的记忆罢了。这个女人可是个狠人,在阿保机死后,一手策划了助耶律德光登位,而让耶律倍成为丧家之犬的闹剧。杜千书能说出这些东西,已经让李从璟极为高看,这些信息可不是随便一个契丹官员就能得知的,杜千书将这些消息说出来,本身诚意也是很可观。

而杜千书的计策,环环相扣,不仅符合眼前形势,也正中李从璟下怀。

见李从璟有了认可之色,杜千书顿了顿,又继续道:“在下入契丹三年,跟随公主殿下两年,对公主殿下也算有些了解,使节大人若是与公主殿下开诚布公,此事大有可为!”

“你认为此事有几成把握?”李从璟进一步试探。

杜千书伸出两只手,只弯曲了两根大拇指,成竹在胸道:“至少八成。”

“何以如此有把握?说到底本使还是唐臣,耶律敏就这么不介意我谋契丹的国?”李从璟问。

“国都要不是自己的了,谈何谋国?若说谋国,那也是将国先谋进自己手里再说。”杜千书笑着摇摇头,然后认真的看向李从璟,“大人以为,公主此番为何偷偷溜出西楼,一路追着大军西行?诚然,公主性子跳脱,玩闹心也重,但在这种时候她真就只是为了跟来玩闹一番?寻常家的小姐或许会如此,但帝王家的公主,行事岂会没有前因后果,从小身处阴谋算计的漩涡中,耳濡目染之下,心思哪里会简单!公主此行,本就不是临时起意之举,她只怕早已打定了主意,便是大人不主动提及此事,只怕到了时候,公主也会主动跟大人商议此事——这,才是公主此番不顾风险,冒险西行的目的!”

李从璟闻言心中暗惊。

细想之下,杜千书的话绝对不是信口雌黄,而是可能无限接近事实!

若是果真如此,耶

律敏是什么时候盯上李从璟的,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开始相信李从璟能有可能帮她脱困,从而决心把宝压在他身上的?

念及于此,李从璟暗暗汗颜。

李从璟正色问杜千书:“若是如此,阿保机可不是易与之辈,他会不会对这一切洞若观火?”

“若非如此,恐怕也就没有小民此行了。”杜千书肃然道,“小民此来,本就是奉了皇命,和阿保机心腹同行至此,准备强行请公主回去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在那位千夫长去见耶律倍时,小民方迫不及待赶来见大人,就是希望大人速做决断。否则,若是晚了,一切都来不及了!只是阿保机千算万算,不会料到小名虽身在草原,心却在中原,他本以为我和大人有隙,觉得派小民来万无一失,可偏偏他算错了!”

李从璟表面上不动神色,心中已是波涛汹涌。

他从案桌后走出来,请杜千书在一旁坐下,认真执礼,叹道:“先生忠肝义胆,胸有丘壑,让在下佩服!此番若无先生,恐怕在下已危矣!若是汉人人人有先生这般赤子之心,区区契丹,何足挂齿?”

杜千书嘴角动了动,动容道:“小民在契丹这三年,无一日不念乡亲血海深仇,无一日不念一个读书人的担当,更无一日不念煌煌大唐!”似是想起这三年在契丹的种种遭遇和不易,杜千书眼眶通红,竟似有泪要流下来。

一介汉人,孤身入契丹,却能接做到耶律敏亲随的地步,更能如此洞察契丹形势,这其中的艰辛和凶险,又岂是言语能说得清的?苏武牧羊,不过是明哲保身而已,已经能让千年之后的人都争相传诵,那眼前这个凭着一腔热血,身负国仇家恨在敌国潜伏三年,最终能助王师破契丹的年轻人,他的丰碑又该如何书写?

李从璟方才那句话说得不错,若得人人如此,休说区区契丹,便是无论何时何地,面对再如何强大的敌人,汉人也能傲然屹立于东方,让世界为之震颤!

念及之前对杜千书的误会,李从璟心中愧疚万分,有心为当日之事致歉。

“先生,之前多有唐突……”

杜千书一挥手,洒然道:“之前大人不知小民,小民不知大人,以当时情景,大人之行并不为过,又何必挂怀?大人血战沙场,小民潜入敌境,都是为了大唐!有此大义在,那些小节又何足道哉!”

闻言,李从璟只觉得心潮不平。来自后世的他知道二十世纪那场汉人的灾难,因而对杜千书的情怀就体会得更深一些。在那场人类史上最大的一场战争中,汉人能最终立于不败之地,在牺牲了千万同胞之后终于取得胜利,这其中有多少热血和忠义之士付出了生命?

李从璟握住杜千书的手,一时间有很多话想说,但说出口,却只有四个字,“为了大唐!”

杜千书用嘶哑的嗓音重重重复了一遍,“为了大唐!”

这两个年轻人的手这一次相握,注定会成为一段留在青史上的传奇,而此时东方两个最大帝国之间的命运,也将因为这次握手而被改变!

(本章完)

章七十七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3)章七十八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5)章二十三 你怎会懂我(第二更)章一百三十七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上)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5)章八十五 缘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为必成章一百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7)章一百七十五 庙算正紧揣敌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三十三 军情处章八十三 一代骁将显威名 老残之躯念家国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1)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5)章二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4)章一百零三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二十六 阵战(下)章八十七 轻罗幔帐红烛低 柔情蜜意两人识章两百三十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7)章四 若吾王少年章二十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7)章六十三 敌情我意难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东(上)章三八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7)章五十一 人生得意防仇敌 清幽月光明大志章十一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4)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中)章八 一载相识十载别(2)章一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1)章五十五 生搏死斗欲突围 临死不忘顾大义章一百六十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3)章五十八 崔玲珑抵死挣扎 第五动情用巧刑章四 大厦将倾何人扶 天下苍生问谁顾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3)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5)章五十七 其势不可挡【第二更】章四十四 忠诚章六二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9)章一百四十九 谋利有成志士归 去王称帝性未改(下)章两百五一 一代雄主终落幕 兴亡从来因人事(下)章十六 心血灌帝国 不负为男儿(下)章九十五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4)章十二 淇门之变(4)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9)章九十五 调兵遣将上赌桌 不成虎狼便为食章一百三十七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上)章二十六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4)章三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七十 北面有朋远方来 三问三答见生死章七十三 阴谋算计为哪般 分合友敌无非利章六十八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2)章两百零一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4)章四十四 相亲(下)【第三更】章一 西北面招讨使章四十一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2)章七十七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5)章四十八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3)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乱离人 无人怜顾影自怜章九十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3)章两百二三 万人布局成天网 横死三个臭皮匠章十四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六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7)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3)章五九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6)章十二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3)章一百二十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3)章二十一 当年明月仍皎洁(下)章七十三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1)章三十六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0)章一百二十一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4)章五十五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1)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树 雄主不屑转顾之(上)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9)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们【第三更】章六三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1)章四十八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4)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7)章八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章四七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1)章一 百战军都指挥使章五十九 边军过长城章五十七 首战怀州城章七十三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1)章二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六十四 相救章八十九 走马观花过扬州 钱元瓘再会太子(下)章九十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3)章八十八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4)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1)章二十六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5)章七十三 天下精锐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1)章六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2)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5)章八十五 君能以国士待我 我必以国士报之章六十四 敌情我意难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东(下)章六十九 名将章三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4)章八 奋起于乱势之中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7)章三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3)章六十九 离营将士英雄心 诸事可为农在先章二十 晋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