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十七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6)

耶律赤术死死盯着面前的唐军军阵,脸色难看。他身周围的数骑将领,此时看向唐军军阵的脸色也是愁眉不展。

就在方才,耶律赤术进攻唐军军阵受挫,被迫撤出战斗,大军损伤惨重。

回马枪的战术,是耶律赤术在逆境中,为扳回劣势所作的努力,初提出这个计策时,耶律赤术得到全军上下所有将领支持,数位千夫长皆认为此计甚妙,绝对出乎唐军预料,定能重创唐军,取得胜利。

耶律赤术不是没有想过唐军斥候会侦探到大军动向,但在寻常情况下,即便是唐军发现己方行踪,以骑兵的脚力,只需要片刻就能扑到唐军面前,唐军绝对没有时间作出防备,只能引颈受戮,这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先前冲阵之所以失败,不是耶律赤术战术运用不得当,而是唐军的反应出乎意料的迅速,迅速到不可能。在瞬息之间完成布阵,且阵法运用极为得当,这是耶律赤术始料不及的。

作为契丹国南院部夷离堇之子,耶律赤术自小便受到严格的军事训练,熟知兵法,随大军征战多年,屡有胜绩,是契丹国青年一代将领中的领军人物,其在契丹国的评价之高,仅次于耶律德光和耶律倍。此番得到李从璟率军攻入平州的消息,耶律赤术没有丝毫犹豫便领军驰援,只因他清楚知晓平州战略地位的重要性,那是契丹对战幽云的桥头堡,是草原骑兵马踏中原的前哨,绝不容有失。

但让耶律赤术没有想到的是,卢文进败得太快,快到他还未进入平州,平州全境就被李从璟攻下,卢文进本人也战死。白狼山一役,是君子都以逸待劳,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漏洞,以有心算无心,再加上“义军”相助,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方才有胜。

然而即便是如此,耶律赤术在白狼山损失不过数百人而已。因不知唐军虚实,耶律赤术选择了战术性后撤,为他排兵布阵、了解敌情赢得缓冲时间。而在稳定局势后,耶律赤术审时度势,率军果断杀回,不仅充分利用了契丹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更深得出其不意四字精髓。

这本是一场可以成就一位名将声名的大战,却因为唐军反应太快,军阵布置的太及时,而成为镜花水月。

首度冲阵失败的耶律赤术,如今陷入两难境地。

“唐军阵型布置严密,防备甚严,攻守兼备,如今我等冲阵不能破阵,该当如何是好?是战,是撤,还是就地阻滞唐军,等待大军来援?”耶律赤术身后,一位千夫长出言问道。

耶律赤术寻思片刻,沉声开口,“我等未等皇上军令,便主动发兵救援平州,更是倾巢而出,是打定了一战而胜的主意,说是背水一战也不为过。皇都某些见识短浅之辈,本就会对我等擅自发兵不满,认为是我耶律赤术贪功心切,妄自托大,前番初战失利,今二战又不胜,可谓予其口实了。如此关头,我等岂有退路?”

千夫长很忧虑,道:“将军,唐军势大,恐一时难以攻破。眼下之计,还是退守营州,等待大军来援,再合兵击溃唐军,方为上策啊!”

这话很不尊重耶律赤术,但他并未

就此动怒,沉默了一会儿,他道:“战争一旦开始,未到最后一刻就轻言胜负,为时过早。眼下我等主力未损,尚有一战之力,但若就此退却,我等不仅要背负战败之名,更有擅自发兵之罪,谁担当得起?”

诸将默然,低头不言。

耶律赤术叹了口气,环视眼前的诸将一眼,缓缓道:“此战,于公,是因平州重要,其有战事,作为相邻友军,我等不能不发兵相助;于私,诸位都清楚,作为军人,只有战争才有军功,无战争岂有出头之日?我带着诸位出城征战,是想让诸位杀敌建功,封妻荫子,而不是为吃败仗,让国人耻笑!”

诸将纷纷动容,目光热切起来,很感念耶律赤术的这份用心。

复看向唐军军阵,耶律赤术道:“况且,战斗既然开始,不战至最后一刻,断无半途而废的道理,那不是征战之道。眼下,唐军军阵虽然严密,攻防兼备,很是棘手,但并非坚不可摧,只要我等齐心协力,尚有取胜希望。”

“将军已有计策?”诸将振奋精神,满怀希望的看向耶律赤术。

耶律赤术微微点头,“或可一试。”

唐军军阵中,李从璟立于角楼之上,纵目远望。在耶律赤术观察唐军军阵,思索破阵对策的时候,李从璟同样也在谋划破敌之策。

耶律赤术虽败了两场,但并未丧失战力,而且因为是本土作战,耶律赤术的选择余地很大。姑且不论其他,阿保机从西楼发来的大军,就是耶律赤术的倚仗,无论耶律赤术是战是撤还是拖,都能随心所欲。但唐军不同。唐军的选择余地很小,甚至可以说没有选择。

进入营州境内,李从璟的战略意图就是要赶在契丹大军进入营州前,攻占营州城。唯有占据城池,唐军才有跟契丹大军一战之力,也才能实现之前的谋划,若是营州城不能如预期那般攻占,那么唐军就得被迫在荒野与契丹大军野战,那是李从璟无论如何都不愿面对的境地,因为没有丝毫胜算。

因是,横亘在营州城前的耶律赤术,就是唐军必须要击败的对象。不将其击败,唐军就无法继续北上,更遑论攻占营州城了。因而,战,并且战胜,这是唐军唯一的选择。

“我等骑兵不多,主动出阵攻击只怕无法击溃耶律赤术大军。就算是能够侥幸胜之,耶律赤术若是打定主意北逃,我等也无法追得上。局势若此,我等已完全陷入被动,该当如何,还请大哥明示。”李绍城的话没错,若是耶律赤术北逃,唐军骑兵根本无法追击,这不是能否追上的问题,是因为步卒大军在后,骑兵不能离开太远,否则一旦被契丹马军盯上步卒大军,没有骑兵相助,其处境就会非常危险。

李从璟扶栏而眺,脑海中不停推演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变数,最后,他道:“耶律赤术虽败,但其聚集部众立于十里外而不撤,可见其尚有再战之心,以我推测,耶律赤术继续来攻的可能性得有八分。既然如此,我等得做好准备,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将耶律赤术一举击溃。”

李绍城想了想,同意了李从璟的分析,随即有些为难,“大哥,如

何一举击溃耶律赤术?”

李从璟笑了笑,没有明说,而是问道:“你常读兵书,可知当年刘裕北伐时,曾在黄河岸边以区区数千人,大败数万鲜卑铁骑之事?”

李绍城眼前一亮,精神抖擞道:“大哥是说,却月阵?”

“然也!”李从璟笑道,将李绍城拉过来,耳语一阵,随即让李绍城去布置。

日暮降下之后,唐军就在阵中安睡,因耶律赤术在前虎视眈眈,唐军无法下扎营寨。子时,契丹大军突袭军阵,来势汹汹,军阵中的唐军将士,遂纷纷起身,在李绍城、孟平等将领的喝令下,进入战斗状态。不料,契丹军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在阵外鼓噪一阵之后,便撤了回去。

当日夜,契丹马军如是袭扰数次,扰得唐军将士皆疲惫不堪。此战法谈不上精妙,古往今来早已被用烂,但在唐军无法主动出击,又不能后撤的情况下,这个战术无疑很实用。哪怕明知契丹来袭扰的只是几百人,唐军也不能不专心致志防备,因为你不知道数千契丹大军什么时候就会跟着冲过来。

至拂晓前,耶律赤术看准时机,让养精蓄锐了一整夜的契丹马军主力,对唐军军阵发动了猛烈进攻。这回,契丹马军并未直接入阵,而是绕行两翼,来回奔走,对军阵放箭。李从璟以骑兵迎之,契丹来则出击,契丹去则不追,以保军阵没有太大损失。

但本就经过一夜折腾的唐军将士,被契丹如此袭扰半日后,已是人困马乏,精神力到了垮塌的边缘。

正午,耶律赤术见唐军军阵已经松懈,遂令大军发动总攻,开始正面冲阵。

契丹马军毕全功于一役的冲阵,威势极为浩大,没半响就杀入了唐军阵中。唐军前阵将士虽还是运用昨日战法,但因精神、力气消耗殆尽,破绽百出,让契丹马军稳稳占据上风。半个多时辰后,前阵支持不住,孟平见事不可为,令将士后撤。

契丹马军遂越过有辎重车、拒马、沟壑分布的地带,突入唐军中阵。耶律赤术见形势大好,取胜有望,立即让全军发死力猛攻。

而这时,角楼上的李从璟,顶着阳光拔出了横刀,向前一指。

唐军中阵,将士散开,露出身后的一层战车。百辆战车排列成却月状,每辆战车后,皆有将士数十,持伏远弩、擘张弩、强弓,随着李从璟一声令下,弩-箭齐发。

阵内不比阵外,地形有限制,契丹马军施展不开,彼此距离紧密,猝不及防之下,被弩-箭齐射,立即遭受巨大创伤。不仅其进攻势头被遏止下来,更是死伤成片,骑兵麦子般一层层倒下。

耶律赤术见状大骇,待想要退却时已经来不及,唐军骑兵分两部绕行其后,发动钳形攻势,将契丹马军拦腰斩断。契丹马军深陷阵中,进退无路。

角楼上,唐军令旗挥舞,李从璟军令:“包围契丹马军,尽数歼之!”

胜利就在眼前,唐军军阵各部将士,遂振奋精神,发起反攻。

几个时辰之后,军阵中三千余契丹马军被尽数歼灭,耶律赤术亦被斩于阵中!

(本章完)

章一百一十一 士卒死战活离阵 将军浴血为哪般(下)章三十二 楚地战事不如愿 拟调郭威往替之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1)章一百四十九 谋利有成志士归 去王称帝性未改(下)章七十六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3)章五十二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3)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5)章七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7)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下)章六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6)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阳 衣冠南渡自此终(2)章二十二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9)章九十四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1)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3)章一 千里之远有枭雄(上)章六十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3)章十二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5)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尽一岁除 天成长兴成昨日(下)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尽一岁除 天成长兴成昨日(下)章两百零六 阿保机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1)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章四十九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4)章二四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2)章三十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8)章九十四 风云际会枭雄起 国难当头人心诡章六 余心之所向章一百四十九 谋利有成志士归 去王称帝性未改(下)章二 为国征战不惜身 欲为忠臣不可得(中)章七十一 王朝往事须为鉴 眼前艰难赖谁平章二十九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8)章一百二十二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5)章九十四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1)章六十六 郭威章九十八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5)章五 晋阳李从璟章十九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0)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3)章五十八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1)章一百零三 一朝风云变天下 群雄侧目紧绸缪章四十七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3)章两百十二 定国安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下)品书章三十七 唐军之北来章九十六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3)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1)章一百零二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1)章八十五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1)章九十二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八十四 大争之势周复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七十四 忽如一夜春风来 局势变幻激斗开章八 空城章一百九十六 贼性难改当如何 恩威并重固后院章二十六 阵战(下)章二十 晋王令章四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4)章二十七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四十一 西路军接连数战 李从璟大定江淮(2)章三十三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7)章三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4)章一百零五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下)章七十四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1)章六三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1)章三十六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4)章六十一 伐谋伐交可得地 唯独伐兵令人惧(中)章一百六十七 上阵父子死沙场 但留残躯祭英魂(1)章六十八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6)章六十八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2)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现世 厉兵秣马看天下(1)章十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3)章五十七 初回怀州会莫离 大军整编一万八章两百四九 一代雄主终落幕 兴亡从来因人事(上)章一百二十三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6)章六十九 你说对不对【第二更】章八十五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1)章七十五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2)章七十九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5)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3)章五十二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3)章九十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两百二六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3)章八十一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7)章七十八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5)章一百二十七 鞑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风情异江南(上)章八 首殇阆州破 初捷剑门裂(1)章一百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7)章四十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2)章七十七 世间安得两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4)章三九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1)章四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2)章十四 陷阵之士章三十一 宴会风波章二 神仙山(1)章六十三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6)章一百三十七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上)掌七十六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4)章九十八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7)章九十九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8)章五十三 两线(第二更)章两百三六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