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推感言

今天首页大封,所以又有了这一篇感言。

这本书才写了不到六十万字,感言倒是写了四个了,略感矫情。《将骨》的第一篇感言,是九十万字上架的时候,那会儿还忘记了封推感言这事。

其实追过将骨的人都知道,那时候我更新真的是很渣的,一百六十万字硬是让我写了十三四个月。结果,对于那时候还是新人的我来说,将骨的成绩倒是说得过去,虽然订阅很菜。这本书呢,不到三个月,写了六十万字,更新与我而言,可谓勤勉已极。七月那个渣渣,也是老作者了,《大唐道君》跟我同一天发书,现在才三十万字出头。我想说的是,我写得很努力啊,结果,十国的成绩对一个老作者来说,有点菜了。

长河给我们开会的时候,拿十国当过教材,说这本书写得其实没什么问题,为何成绩没起来呢。除了一些客观原因之外,硬伤在于前期主要矛盾凸现不够。说得再明白些,故事开始的时间早了些。要是往后挪个十年,你们就能在一开始就看到一个逆天的少主,不停拿大耳刮子抽那些“未来皇帝”的脸。

之所以故事早发生了十年,不为别的,为逻辑性,为合理性。一个普普通通的现代人,不可能一穿越就能逆天,就能对付那些老谋深算,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老油条们。写历史文要讲逻辑,得合理,所以就有了本书主角的早早布局,而后成竹在胸的,要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对付他的宿命敌人。

我是一个很讲逻辑的作者,在将骨的一篇文章中,我就说过,一个人穿越到战国,要以一个小国家,去破秦国变法后数十年明主和大才共同蓄积起来的实力和大势,没有几十年变法强国去提升综合国力,根本不行。

你们也别批判我了,因为我已经清楚认识到这种观念带来的严重后果了。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当然,我不会抛弃逻辑性与合理性,就像我不能抛弃这本书的设定一样,在此基础之上,我会对接下来的情节做一些修正。

说了等于没说?

这就对了。追根揭底,网络小说的立足点,在于爽和打动人。多的就不提了。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对五代的历史,我自认为还是比较了解的。《旧五代史》和蔡东藩的《五代》,我是相互印证着看的。说别的不敢自夸,说到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呵呵。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改动和侧重,这涉及到本书的设定,以及情节的需要。毕竟,这是一本小说,不是教科书。但逻辑性,不敢说百分之百,肯定有保证。

遥想当年,其实我初中的时候历史经常拿满分的,高中虽然没有满分的历史考卷,大学也没专修历史,不过对历史的见解,不能说多专业,肯定不会太狭隘。毕竟书房中各种涉及历史的文本一大堆,而我又自认为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人。

最后,得说一句,其实我从来都不是一个考据流作者,所以我不会花费太多文字去介绍那些文献资料。

末了,得诚挚的伏地而拜,长喊一声:求订阅,求票!

同时,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我和本书的兄弟姐妹们!

————————

最近读刘宋史,给大家介绍几个有趣的人物和故事。

刘宋,就是那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所一手建立的王朝,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南方割据政权,和赵宋很像。

魏晋时期,是门阀的黄金时代,门阀士族把控政权,但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创建刘宋的刘裕,只是一个升斗小民,虽然有帝王血脉,但和刘备一样,早混成老百姓了。

很多人都知道韩信先受胯下之辱,后成诸侯王的故事,而在刘宋,刘裕有个孙子叫刘彧,在做王的时候,被他做皇帝的侄子刘子业抓到宫中,关在笼子里,当猪养,时时拿他出来取乐,取名“猪王”。刘子业时年十七,一回刘彧惹恼了他,他狠揍了刘彧仍然不解气,说“等打完了这厮,将这头猪宰了,咱们吃猪肉”,幸得旁人相劝,刘子业才决定暂缓,等他儿子出生的时候,再拿刘彧来吃。

就这么个朝不保夕的人,竟然成功刺杀了皇帝,夺了他的帝位,自己当起皇帝来。

刘彧当皇帝后,有人造反,史载当时普天同叛。因为刘宋都城在建康,所以刘彧只控制了沿江数郡。就这样,还被刘彧翻盘了。要说刘彧是个雄主倒也罢了,偏偏他是个昏君,刘宋败亡,就是在他手里折腾的。可见世事无常,不能想当然。

刘彧平叛时,他麾下有个将领叫沈攸之(这时间段挺多人名字叫某某之的,出现频率之高,令人咋舌),去与叛将刘胡交战。刘胡是个有名的,在叛军里面儿是头号大将,时官至辅国将军。但就是这个刘胡,再给江水下游的友军送粮时,做了件搞笑的事,他把装满粮食的布袋严实地捆在船上,然后把船翻过来,顺流漂向下游友军。结果,中间的沈攸之一看江中漂来这么多翻船,感觉可疑,打捞起来一看,满是军粮,真是嘴都笑歪了,立即照单全收。

刘胡搞笑也就算了,他主子邓琬不仅不引以为戒,紧随其后继续搞笑。为了给

刘胡送木材备战,他将五千片上等木板,也投到江中,让江水带给刘胡。结果江面起大风,风急浪大,这些木头直接冲垮了刘胡的水寨,冲坏大量舰船,然后一直飘到下游沈攸之的营前才停下来。就这,沈攸之又笑歪了一次嘴巴,依旧照单全收。

刘胡打不过沈攸之,准备逃跑,临行前对友军袁凯说,贼军势大,只能拼死一战了,你在这等我,看我率精锐去跟他们决战。说完就溜了。袁凯也机灵,立马看出不对了,马上牵来自己的宝马“飞燕”,对部将说,刘胡这王八蛋根本不是去跟对面决战,而是要跑,你们等着,看老子把他追回来。然后他骑着“飞燕”也溜了。

袁凯跑出去没几步,半路给部下薛伯珍给剁死了,薛伯珍就更能搞笑了,他带着袁凯的人头去投降官军俞湛之,本想换个富贵,没想到话还没说几句,让俞湛之把脑袋给砍了,俞湛之打包好袁凯和薛伯珍的人头,送到上头那里去请功了。

说了这么多看似不着调不靠谱的东西,最后说一个靠谱的作为收尾。

刘裕死后,他儿子刘义隆继位,史称文帝,“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说的就是这位仁兄。当时称雄北方的是北魏,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王朝,此时的主子是拓跋焘。那是个很能打的家伙,他继位的时候,北方仍有数国,然后大部分给他征服了。打完家门前的,拓跋焘来找刘义隆的麻烦,领着十万步骑南下,一路所向披靡。

这一日,他到了悬瓠。

悬瓠这个地方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也是个军事重镇,在今河南汝南。但与之不相称的是,里面只有不到一千宋军。主事的是参军陈宪。拓跋焘一路走来,望风披靡,十万精锐步骑可不是说着玩的,所以他根本就没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陈宪放眼里,大手一挥,大军攻城。

然后,拓跋焘就悲剧了。

史称宋军“以一当百”,硬是把城池给守了下来。拓跋焘先是填平了护城河,而后用冲车的大铁钩去拉倒城墙,再让麾下百战老卒去猛攻,直接肉搏。当时战事惨烈程度,不忍听闻,魏军踩着同袍尸堆爬城死战,岂不用力?拓跋焘一世雄主,岂是不懂打仗的?但打了四十二天,数万步骑硬是没打下悬瓠。

悬瓠城防器械充足,宋军装备精良,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宋军打这一仗,以不到千人的队伍,取得歼敌上万的大胜,那是不要命了在拼,心里面估计就没想过能活下来。

最后,他们中没战死的小半部分的人,包括陈宪,都活了下来。拓跋焘吃了亏,烧毁大营,灰溜溜离开悬瓠,回家去了。

(本章完)

章七十九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5)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5)章一百五十九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2)章六十一 伐谋伐交可得地 唯独伐兵令人惧(中)章两百三八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3)章两百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3)章九十二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中)章一百零三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二十八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楼章三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4)章二十九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8)章十七 打铁匠,使刀人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过谁 拥重兵几人不叛(1)章一百零八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3)章四十五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3)章三十七 嚣张李从璟章八十六 是非成败问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中)章九十二 昔曾浴血为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 (2)章二十八 百战安义(7)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2)章七十七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4)章四七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1)章六十 落魄刀客悲杀人 梁军谋深初接战(上)章五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4)章两百零五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下)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阳 衣冠南渡自此终(2)章七十二 人间忠义有谁识 强国有道莫自毁(1)章四十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1)章一 为国征战不惜身 欲为忠臣不可得(上)章八十五 缘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为必成章二 神仙山(1)章四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4)章八十六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2)章两百十二 定国安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下)章三 千里之远有枭雄(下)章九十八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5)章七十一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9)章八十五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1)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七十八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4)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4)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乱离人 无人怜顾影自怜章两百十八 大势已至终倾力 欲整山河顾奸何(下)章两百零六 阿保机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1)章四 谋国数载弹指间(上)章四十七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2)章十二 大丈夫谋身谋国 杀人何须有理由章九十七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5)章三十四 虎子与犬子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4)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6)章九十三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下)章十六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3)章九十六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4)章一 为国征战不惜身 欲为忠臣不可得(上)章三 生我所恋 死我所恶章八十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7)章三二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1)章十二 袭营章五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2)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4)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下)章二十九 百战安义(8)章十八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将去尽 行远何处觅归程(下)章九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2)章四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8)章八十四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10)章八十八 走马观花过扬州 钱元瓘再会太子(上)章二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2)章三十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9)章一百三十五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中)章九十三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1)章十二 淇门之变(4)章一百三十一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中)章二十二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9)章五 神仙山(4)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6)章五十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6)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4)章五十四 美妇如蛇频吐信 步步惊心因何人章二四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2)章一百六十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3)急性肠炎今天无更章十八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9)章六十六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1)章五九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6)章七十七 你要去夏州【第二更】章三十三 军情处章三十六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0)章两百零五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下)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2)章三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3)章五十六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6)章四十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2)章六十七 不惜贱命搏富贵 梁军营中夺功名章三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3)章三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3)章七十八 为君说新政【第三更】章两百三五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