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上)

兵器装备和兵器装备下的兵种配合,一直以来都是引领军队变革的重要力量,前者的变化无疑也会带来军队战力的变化。李从璟在演武院召集大量能工巧匠来研究改善军备,并非是放养,而是对其有着严格的指导纲领,在这个日益被称为“军备研究处”的地方,李从璟不仅让徐半仙等人紧锣密鼓研究改进火药这类“奇怪的军备”,而因为火药的改进不知何时能见效果,相比较而言,对寻常装备的研究,李从璟显得更加上心。

“目下卢龙的敌人是契丹,是草原游牧民族的精锐骑兵,在弓马娴熟这方面,单个拧出来比拼个人技艺,自小便在马背上长大的草原战士有着天生的优势,因是历朝历代以来,中原军队战胜草原民族,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为战法战阵,比如战国李牧,汉武卫霍,刘宋刘寄奴,甚至是前隋,都是以征战方法与排兵布阵的优势,将草原骑兵击败。”

“二者,即是利用中原王朝一直以来在技艺方面的优势,建造强大的武器装备,在军备上碾压对手,或者针对性克制对手。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只说一例,大秦军队,以惊世骇俗的流水线作业,生产出大量工艺精绝的强弩,一战即将匈奴远逐,只可惜秦亡之后,流水线工艺也随之消亡,竟是至今不曾复现于世。”

在莫离陪同去往演武院的路上,说起“军备研究处”的情况,李从璟感慨万千,流水线作业功效如何,他再清楚不过,“其实无论是卫霍,还是隋初唐初,我中原军队之所以能屡胜草原骑兵,甚至包括之前陛下每每北上亲征得胜,都有中原军备领先草原骑兵的缘故。草原缺铁,也缺工艺,在甲胄、刀兵、箭矢等物上,向来是落后中原军队的。”

莫离之前随李从璟到过西楼,见过耶律倍所率西征之精锐契丹军,也在辽东与契丹鏖战多时,对契丹军队的兵器装备,可以说了如指掌,他点头道:“契丹军备,除却那些精锐,大部分的确稍弱于中原,很多部落的马军没有铁甲,都是皮甲,甚至没有甲胄。现今契丹军中的甲胄,很大一部分都是来源于跟中原军队交战所得。但自打耶律阿保机在建立契丹国,大兴城池以来,对铁愈发重视,这也是现今那些契丹精锐骑兵,都能装备精良的原因。”

“耶律阿保机攻打渤海,之所以自认为胜券在握,一方面固然是契丹军久经沙场,已成精兵,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契丹为此事准备良久,累积了大量重铁兵器装备,包括攻城器械。渤海国不乏坚城,扶州更是军事重镇,契丹要正面攻下扶州,没有强大的军备,不会也不敢轻易动手。”

言谈间,两人已到了“军备研究处”,徐半仙依旧在折腾火药,披头散发不说,一张脸都成了黑炭,李从璟对他安慰勉励一番。

不同于徐半仙的仙风道骨,主持寻常军备研究改进工作的,也是一个老者,人称刘老实。在被李从璟发掘来演武院之前,刘老实只不过是一个寻常工匠,甚至是有些怪异的工匠,他时常一个人对着一件物什摆弄,嘴中絮絮叨叨,老搞出意外,作院的东西一年下来,不知要被他弄坏多少,虽然也有些成果,但多是不被承认的东西,大家都认为他神志有些问题。

只有李从璟知道,这是很多科学家共同的“潜质”,在对其经过一番了解之后,李从璟为刘老实娴熟的技艺和出奇的想法所震惊,遂让刘老实来主持这方面的军备改进工作。

见到李从璟,刘老实第一句

话便是瓮声瓮气道:“新弩射程已延长到三百步,请军帅过目。”

正面阵战,对付草原骑兵,弓弩无疑是最有利的杀器,没有之一。前隋杨素,尝与突厥战,其率步军数万,突厥骑兵亦数万,临阵时,突厥骑兵冲阵,杨素以步军弓箭手结阵,用弓箭攒射之,数矢后,突厥死伤惨重,遂溃退,杨素乃掩杀之,大胜。在此战中,杨素之所以能胜,依仗的就是弓箭之利,弓箭之威如何,就此可见一斑。但问题在于,征战中,能否将这种集群的弓箭威力,有效发挥出来。

“弓弩大阵,要在骑兵接阵前,给予其巨大杀伤,重在三者。其一,箭矢锋利程度,只有箭矢足够锋利,才能穿透皮甲甚至是一般薄铁甲,遇马杀马遇人杀人;其二,弓弩力度。弓弩足够有力,不仅能增加穿透甲胄的可能性,给予骑兵重创,重要的是,他能延长射程。其三,密集度,或称之为数量。即弓箭手多寡,箭阵大小。”

“第三者姑且不言,只说前两者,寻常弓箭,临阵三矢已是极限,但军中也不乏臂张弩等射程能达到三百步的强弩,只不过这些弩太大了些,制造、使用起来也不方便,难以大规模量产,若是能增加强弩射程,又不必太增大本身架构,降低灵活性,则对提升战力有显著效果。这些新弩,且不言强如韩国战弩,能射六、八百步,其能达到三百步,就足以将临阵放箭的次数大大提高,由此带来的杀伤增加之大,是无法想象的。尤其是在它初临战场的时候,可想而知会给敌军带来怎样的恐慌。”李从璟说道。

“中原军队,马军少,在机动性上远不如草原军队,每每与草原骑兵对战,其骑射战法,多让中原军队苦不堪言。他日我等与契丹交战,草原乃是主战场,地势广阔而平坦,十分有利于草原骑兵发挥机动性。骑兵不与步军接阵,百步外以弓箭攒射,来回奔走,足够让步军大阵溃败。当此之时,若能以我军之利箭,以射程优势,将其阻击在外,就能占得大便宜。再辅助于盾牌、辎车等物,在军阵外围防御,步军便不再畏惧契丹骑兵,甚至能重演李陵故事。”

李陵故事,说的是李陵以五千军,在草原面对数万匈奴骑兵围攻,结阵自固,以弓箭相射,打得有声有色,还能边战边走,不落下风。这其中的奥妙,一部分就在当时汉军的弓箭,较之匈奴要锐利得多。而这样的故事,却只有李陵有,之后就几乎不曾出现过,究其原因,便在于草原骑兵兵器工艺提升,箭镞都成了铁箭头,再没有骨质、青铜箭镞,中原军队的弓弩,对其失去了压倒性的优势。

李从璟等跟着刘老实来到铸造台旁,他从台上拿起一架刘老实口中的改良强弩。强弩一般用黄木为曲,牛筋为弦,要追求极致的射程,除却需要在制造工艺上下功夫,原材料的选用也很关键。上好的黄木,经过风干、淬炼再加工,形成如今的弩身,牛筋的制作同样需要诸多纷繁复杂的步骤,这些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这也是为何演武院成立多时,军备研究处成立许久,而方出现第一个成果的原因。不过如今强弩能够有所改良,李从璟打心里感到高兴。

他拿着弩箭,问刘老实:“三百步已确无问题?对弩手有何要求?”

刘老实木讷道:“三百步确无问题,弩手需要臂力卓越者,此弩要开,需得两石之力。”

“两石。”李从璟沉吟片刻,说了一个字,“可。”

两石连射,固非一般军士能够

胜任之,然若拣选精锐,不难做到。换句话说,以两石之力,开三百步之弩,已是很优的力量转换了,有很高的“性价比”。

“李哥儿何不一试?”莫离笑着说道。

李从璟开两石弓自然没有问题,他也想试一试这新弩的威力,便和众人走出铸造房,来到外间院中。

新弩的铁箭同样是四棱铁箭,只不过型号上大了一些,相应的重量和杀伤力都有所增加,李从璟先是掂量了一下分量,随即引弓搭箭,对准院中树立起来的临时箭靶,一箭放了出去。

一声嗡响,四棱铁箭穿透箭靶而过,尾巴犹在颤抖不停。仅是这一下,可见其确有三百步之威力,只不过,便是以李从璟的箭术,这一箭射出,箭头竟然没有钉在靶心上,而是偏离了不少,射在靶外环。

李从璟怔了怔。他的箭术如何,他自己再清楚不过,三百步的距离固然很远,但还没有远到让他失去准星的地步。他和莫离将询问的目光投向刘老实,很显然都是在质疑新弩的准确度。

刘老实面上没什么额外的表情,“新弩力度虽然已能达到三百步,但在准确性上确有不足,这也是为何下吏没有将新弩提交给军帅验看之故,只不过今日军帅来了,这才拿出来让军帅看看成果。”

“原来如此。”李从璟掂了掂手中的新弩,的确感到弩身还有些粗糙,没有细细打磨,将新弩交还给随行工匠,“虽说战阵之箭,重覆盖而不重准确度,但新弩之用,不可能尽在战阵,因是准确性不达到标准,却也不能冒然拿上战场。”说完,又对刘老实道:“新弩工艺之改良,已有所成,此本帅所欣慰者,但本帅之所望,是在新弩能在此战中派上用场。刘老,务必赶在大战之前,将新弩改进完毕,付诸量产,以装备我大军。”

与契丹大战,这是卢龙当下的大局,虽然卢龙与契丹还未大规模交战,但实际上双方各方面的较量早已在进行当中。如今李从璟与耶律阿保机的对弈,是“运筹帷幄”的博弈,比拼的是智谋与布局,而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棋局的深入,棋盘上的棋子越下越多,矛盾激化,两人的对阵也必定会转移到战场上,最终在真刀战枪中拼出胜负。而兵器军备,作为李从璟决胜于沙场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意义如何,毋庸多言。刘老实的担子有多重,亦不需要多言。

刘老实不善言辞,闻言神色肃然几分,拱手领命,“军帅有令,必当效命,不敢贻误军帅大局!”

李从璟放心点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准备接下来的大战,李从璟已令彭祖山为粮草转运使,全权督运粮草、军械、药材等后勤物资于檀州、蓟州、平州等地,数万人的辎重运输,根本无法隐蔽动作,李从璟也没想这件事能瞒过耶律阿阿保机。李从璟要支援渤海国,与契丹交战,这在李从璟和耶律阿保机之间,都是心照不宣的事,无需为此遮掩。不仅如此,无论是耶律阿保机,还是李从璟,都在这为件事明目张胆的做准备,两人皆都布下了局,前期较量都是早已经开始。最终决定胜负的方式,其实已经肯定是光明正大交手。

无论是火药、还是新弩,包括后续兵员的补充机制,这都是李从璟的后手,是李从璟为取得接下来大战胜利而准备的后劲,有正有奇。除此之外,便是棋盘上棋局的进展。

这一日,李从璟正在与莫离、王朴等人商议眼前事,马怀远的军报到来。

(本章完)

章五十七 其势不可挡【第二更】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4)章五十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1)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上)章三十六 青袍与黑氅章六十七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5)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10)章六十七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1)章一百九十七 山河破碎臣子逆 伐蜀功成何人忧章四十八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9)章一百五十二 来日取城馈送别 他乡何曾遇故知(1)章六十三 敌情我意难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东(上)章六一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8)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3)章三十八 狡诈恶毒章三一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9)章二十一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5)章四十六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1)章八十九 指点江山大志显 生子何如孙仲谋章八十八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1)章四 水寨(2)章八十一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8)章一百零三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1)章九十一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上)章七十四 天下精锐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一 千里之远有枭雄(上)章七十九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5)章五十八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9)章四十二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3)章二十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4)章二十二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9)章四十一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2)章九十三 江淮王师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二十九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3)章四十二 强军出名将章九十四 风云际会枭雄起 国难当头人心诡章二十三 赵普颍上行良政 士子风流总不同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5)章四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8)章八十八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1)章一 为国征战不惜身 欲为忠臣不可得(上)章一百零四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1)章三 水寨(1)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3)章三十三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7)章六 水寨(4)章七 一支凤钗引风波 不是斯人胜似是(上)章七十七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4)章三十四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2)章四十六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2)章五五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2)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章七十八 为君说新政【第三更】章八十一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8)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将去尽 行远何处觅归程(下)章十七 故布疑阵引人乱(中)章三十二 楚地战事不如愿 拟调郭威往替之章五十三 婉如清扬小娘子 人生最恨离别时(下)章五六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3)章二十七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6)章十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章十六 心血灌帝国 不负为男儿(下)章九十四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3)章二十二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章六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7)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战活离阵 将军浴血为哪般(上)章一百五十八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1)章十五 有人西楼杀宰相(4)章七十六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3)章十八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5)章三十三 军情处章五十四 莫离(第三更)章三十八 踏营章十六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7)章三九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1)章九十一 怒抢佳人回军营 三军齐发至中都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阳 衣冠南渡自此终(2)章一百二十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3)章四十五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3)章七十八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5)章七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7)章十三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6)章十四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5)章二十八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楼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上)章一百二十二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5)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章九十九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8)章五五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2)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1)章八十 亲至芙蓉掀帘幕 一骑独上古北口(中)章一百一十八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1)章四十六 敢叫勇协谋 大争于天下(1)章七十六 如何不认罪【第一更】章十六 淇门之变(8)章八 时来天地皆同力 运去英雄不自由章九十二 两人阁楼闻雨声 两年之内平淮南章六十八 郭威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