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两百十二 定国安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下)

灯火辉煌的皇宫红映满天,犹若星海,而且连海水都是红色的,置身于此的人,一呼一吸之间,想要避开春节将至的喜庆意味都不可能。在如今国势蒸蒸日上的大唐,宫墙内和宫墙外的人,精气神都愈发显得抖擞,举手抬足间挺得极高的胸膛,都在传达他们的自豪与骄傲,虽然王师灭蜀跟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与有荣焉。

大唐毕竟是天下正统,虽说前些年因为朱温这个逆贼而社稷蒙尘,大好河山神州陆沉,让天下有志之士无不痛心疾首,那个曾今威服四海,万国来朝的鼎盛王朝虽然还远未去,却让人恍然如梦,好在苍天有眼,凤凰涅槃,终究浴火重生,起于河东的大唐,一年灭梁,三年灭蜀,颇有高祖太宗当年风采。如今天府之国在握,良田万顷,军粮取之不竭,物资用之不尽,王师更可顺流而下,直取江南,到那时,平江陵,入江左,扫平诸侯,再塑盛世,谁敢说没有可能?不仅可能,而且可能性极大。

每每念及于此,谁不竖起大拇指,赞一声伐蜀统帅郭崇韬真本事,谁又不心怀敬畏,颂一声我朝陛下真英明?

午夜梦回,多少仁人志士何曾没有升起过丝丝幻想,那盛极一时的王朝,又可能重现于世?

自黄巢暴-乱,天下纷乱已久,烽火不息带来民生凋敝,攻伐不休致使颠沛流离,数十年过去了,人心谁不思安?

大唐生民百万,翘首以待,在这春节将至的日子里,都将目光投向帝都洛阳,将希望倾注在其中。

重重叠叠的宫门犹如一道道连天接地的闸门,一门之隔,就是天与地的距离,权贵与平凡的差别,而能穿过这一道道宫门的,无一不是当今大唐富贵到了极处的人。

向延嗣的心情却并不好。作为朝廷遣往西蜀,诏令大军班师的钦差,他并没有能完成使命,如今他匆匆归来,而郭崇韬却还在成都,大军更是未回一兵一卒。这一路上埋头疾行,向延嗣心头所念的,都是如何交差,才能不显得自己无能。

到了深宫,向延嗣所拜见的,却不是大唐皇帝李存勖,而是刘皇后——那个权倾天下的女人,伐蜀名义统帅魏王李继岌的生母。

“郭崇韬包藏祸心,至今已显露无疑。臣入川之后,多方探听,得知自从大军进驻成都,西蜀亡国,郭崇韬便愈发骄横、目中无人,行事但凭己心,军令唯出一门,丝毫不将魏王殿下放在眼里。蜀国府库财物无数,也尽数被他中饱私囊,便是连魏王殿下也没能见着多少,一切军政大事,都是他一人定夺,丝毫不顾及魏王殿下的意见。更叫人担忧的是,伐蜀诸将,竟然都唯郭崇韬马首是瞻,置魏王殿下于不顾!”向延嗣依照事先想好的措辞,满脸悲愤的说道,他偷瞄了一眼刘皇后,见对方脸色奇差,气得浑身发抖,便知道自己赌对了——只要将魏王的处境说得极为不堪,刘皇后必定护子心切,也就不会有精力去在意他的无能。

向延嗣继续进谗道:“早先蜀人就曾请求让郭崇韬留守两川,结合臣在两川见闻,不难断定,这分明就是郭崇韬蓄意为之,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可怜魏王殿下为国伐蜀,立得不世功勋,如今却深陷险境,一旦郭崇韬有二心,那首先遭殃的,必是魏王殿下,到得那时,只怕......只怕......”

“够了!不用说了!”珠光宝气的刘皇后愤然起身,“先前蜀人请求让郭崇韬留守两川,陛下本已起疑,而其上报的蜀中府库各籍,财物少的可怜,更令陛下恼怒,这也就罢了,如今他却竟敢意图谋害我儿,罪不容诛,他必须死,本宫这就禀明陛下,誓杀此贼!”

刘皇后见到李存勖,将向延嗣所言尽数告之,哭得梨花带雨好不可怜,请李存勖一定要“除此国贼,救我岌儿”!

李存勖愤怒难当,当即召了向延嗣,一一问明蜀中情况。这种时候向延嗣自然不会吝啬言辞,将郭崇韬的“恶行”添油加醋,好生渲染了一番。

大唐皇帝的猜忌之心,让他遗忘了自己的英明睿智,他阴沉着脸对向延嗣道:“你且再去成都,传令让郭崇韬归朝,若是他奉诏班师,那就不必说了,如若他再借口拖延,你即与魏王商议,早除此患!”

向延嗣此前出行成都,传令让郭崇韬班师时,郭崇韬对其不理不睬,根本不将其放在眼里,向延

嗣自觉受辱,极为忿恨,现在得了李存勖这份授意,当即心中畅快,欣然领命。

出宫之前,向延嗣又去拜见刘皇后,装作忧心忡忡的说道:“蜀中形势危在旦夕,陛下却要看郭崇韬反应行事,如果有急变,臣如何能从三千里之外,向皇后与陛下禀报呢?”

刘皇后冷哼一声,交给向延嗣一份教令,“何须临变,你去蜀中之后,将此教令交给魏王,直接处死郭崇韬便是!”

向延嗣接过教令,按捺住心中狂喜,磕头下拜,“娘娘英明!”

比之进宫时的焦虑忐忑,出宫时向延嗣再无半分压抑,神清气爽得很,站在宫门处抖了抖衣袍,望着神都洛阳,向延嗣胸怀舒畅。翻出刘皇后给他的教令,前后看了几遍,向延嗣脸上挡开一圈掩藏不住的得意,念及郭崇韬前些时候给他的难堪,他冷笑一声,撇撇嘴,“什么宰相,什么开府仪同三司,什么御赐铁卷恕十死,都是狗屁!奇计灭梁又如何,两月灭蜀又如何,名满天下又如何?现在,老子动动嘴皮子,就能要了你的命!”

抬起头,长长吐出一口气,向延嗣志得意满的感叹道:“郭崇韬啊,多厉害的角色,就要死在我手里了,想想都让人觉得了不起啊!”

......

这个春节对蜀国百姓而言,自然有些不同寻常的意味,头顶的主人换了姓,搁在哪儿都是大事,只不过但凡新主人还是汉人,就不至于让百姓都活不下去,所谓“改朝换代”,也就没那么难接受。

过完春节,郭崇韬也将班师之事提上日程,并且开始着手准备。

“孟知祥将至西川,而蜀地蜂拥四起的盗贼也差不多被平定,总而言之,两川之地老夫打了下来,如今也算定了下来,所谓定国安邦,职责应有之事,也都处理的差不多。自此之后,蜀地安定,两川属我大唐,已是不可动摇,老夫也可放心离去。况且陛下也催得紧,眼下只待平定匪患的大军归来,我等即可班师回朝。”府中,郭崇韬跟李绍宏正商量诸事,有魏王的信使到了。

“魏王请大帅前去议事。”信使恭恭敬敬的说道。

郭崇韬嗯了一声,随即就准备起身。

李绍宏眼神闪烁,悄悄拉住郭崇韬,低声道:“大帅,末将听说向延嗣昨日又到了城中,此人不顾春节时令,兼程至此,到了又不来拜会大帅,联系之前他的举止,恐怕这回他有什么不好的心思。眼下魏王突然召大帅前去议事,末将担心,这其中有什么蹊跷。”

“魏王召老夫议事,理所应当,有何不妥?”郭崇韬浑不在意,“老夫灭梁灭蜀,定国安邦,他向延嗣算个什么东西,不过一鼠辈而已,又敢对老夫有什么不轨心思?你不用担心,老夫去去就回!”

“大帅......”李绍宏还想再劝,郭崇韬却已经大步出门。

都统府,魏王李继岌看过向延嗣递给他的皇后教令后,当即脸色大变,“如今大军即将班师回朝,枢密使并无异常,孤怎可行此亏心之事?”

向延嗣冷声道:“皇后已有密敕,魏王倘若不肯执行,一旦此事为郭崇韬知晓,则我等性命不保!”

李继岌仍是不肯,“陛下并无诏书,只凭皇后手教,如何能擅杀三军统帅、朝廷招讨使?”

“魏王若是执意不肯,错失良机,则我等命该休矣。只是臣等死不足惜,怕要连累殿下,为那郭崇韬所害!”向延嗣佯装痛心疾首,“况且郭崇韬目无殿下,目无朝廷,也非一日两日,他在蜀中拥兵自重,不尊朝廷号令,私蓄人望,谋为两川节度使,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此时殿下优柔寡断,断送的不仅仅臣等性命,只怕还有无数将士浴血拼杀得来的战果,还有大唐的江山社稷!殿下想想,平白错过诛杀逆贼的时机,酿成大祸,到了那时,皇后会如何,陛下又会如何,这天下还有殿下的容身之地吗?”

李继岌怔了怔,“这......”

向延嗣见李继岌有所犹豫,趁热打铁道:“如今郭崇韬没有防备,他此番奉召而来议事,正是唯一的良机,一旦错过,今日殿下对他仁慈,敢问日后他会对殿下仁慈吗?”

李继岌脸色白了白,神情挣扎。

最终,经不住向延嗣等人“痛陈利害”,李继岌默然点头。

向延嗣

大喜,随即安排猛士,在府上设伏。

不久,郭崇韬到了都统府外,只见他器宇轩昂,仰首阔步,踏上台阶,进府而来。

......

郭崇韬遇害的消息传到李从璟耳中时,联军正攻下了河州。

契丹南路军正在进攻鸭渌府,留守河州的人马不多,联军没费多大力气,就在背后成功捅了这一刀子。不过契丹南路军已然接到耶律阿保机的军令,调转了马头,将兵锋对准了联军。

节日对正在征战的幽州军而言,显得太过遥远了些,全军上下,大部分将士甚至都遗忘了还有春节这回事。

正月初七,郭崇韬遇害身亡,与他同一天遇害的,还有随他出征蜀国的两个儿子。而短短十多日之后,李从璟就接到了军情处递上来的绝密情报,消息传递之快,令人咋舌。

消息被严密封锁,甚至连军情处内部的人,知道内情的也不超过三个。毕竟这算是后院失火,消息传开,会动摇军心。

这个时节,渤海国的大雪下个没完,断断续续的,像是春闺少妇在诉说对远方丈夫的相思。风雪延缓了战事,大雪覆盖下的河州城,一片无声的白色,唯独不时在街面上奔驰的骑兵、巡视的甲士,带来一些不同的颜色和声响。

入夜,寒风凄凄,军府中,李从璟一人在后院置了灵台,祭奠那位含冤而死的国之栋梁、当世大才。在这个时候,全天下间,恐怕也只有他李从璟,敢为郭崇韬置一个灵位,上三株檀香。

无论李从璟与郭崇韬之间有多少恩怨,在郭崇韬已经身死的时候,李从璟只是觉得,这天下,至少应该有一个人,为这一位逝去的英才,点一盏灯。

“一个时代结束了!”李从璟在郭崇韬灵位前洒下一壶酒,也不顾雪地冰冷,靠坐在小亭凉柱边,抬头望着夜空,轻声呢喃。

“五十年默默无闻,换得一朝厚积薄发,遂有奇计灭梁,安定半个神州,此功也博焉,此生也兴焉;将兵六万,两月灭蜀,可称前无古人,可算后无来者,此等风流,天下英雄谁不敬仰!可惜,一身功名,半生功业,一朝丧尽,竟然死于妇人、阉人之手,悲夫安时,悲夫我兄!”李从璟慨然而叹,“遥想当年,并肩战于博州,共拒王彦章,何等峥嵘,而如今,江山依旧,斯人却已不在,沧海桑田,莫过于此。”

李从璟站起身,又在郭崇韬灵位前洒了一壶酒,坐回地面,意味复杂的笑了笑,“师兄,别怪我,这壶酒算是给你赔罪,我本是可以救你的,但我不能。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才能开始,而师兄你的死,就是划分这两个时代的关键。你不知道在你死后,天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但我却知道,然而你我都是棋盘上的棋子,身在局中,身不由己,我又能如何改变你的命运?况且,你的功劳太大了些,而你为人又太傲慢了些,对权势又太热衷了些,让你活到我的帝国里,未见得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没人能理解李从璟的话,就像没人能理解他此时的心情,他絮絮叨叨,像个话唠的婆娘一样,“我知道你是没有反叛朝廷的心思的,但你太不将满朝文武放在眼里,以至于到最后都没人愿意为你说一句话。你只看重一个人,只敬畏一个人,也只效忠一个人,但是很可惜,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又太让人失望了些。你以为他不会猜忌你,可他偏偏最猜忌你,否则,你又怎会死在一个妇人的一条狗手里?师兄,你弹指间定国安邦,灭国如探囊取物,你这样的人物,死在妇人手里,是你的悲哀吗?是。但也是这个世道的悲哀!你的冤屈,实际上并不冤。”

“那个站在天下最高处的人啊,一天天的忘了,这江山不是他一个人打下来的,而是我们和万千将士一起流血换来的!在他享受人间极致的尊荣时,他也一天天忽略了,有的人能将他推上那个位置,也能将他从那个位置上拉下来。”

“不负天下,天下才不会负你。可惜,他现在只想不负一人,一个女人。”李从璟再度站起身,却没有再为郭崇韬斟一壶酒,而是伫立桌前,直视着灵位,目光悠远而锋锐,“这天底下的风流人物,即使英雄如师兄你,也只能草草收场。山川依旧在,天下未曾平,兵戎复刀戈,留待后人来。师兄,从今往后,就让我,从头来收拾这片山河!”

(本章完)

章十五 接城章十六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3)章三一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9)章八十九 苍鹰戏鼠走檀州 白袍书生战辽东(中)章七十五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3)章八十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6)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8)章三十七 袭城章一百零八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3)章十八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2)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3)章五十七 首战怀州城章六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5)章三十七 嚣张李从璟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东西章九十六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1)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1)章三十三 军情处章四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5)章两百零三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上)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过谁 拥重兵几人不叛(1)章八十五 君能以国士待我 我必以国士报之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灵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十三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6)章八十九 走马观花过扬州 钱元瓘再会太子(下)章六十六 郭威急性肠炎今天无更章两百零五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下)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树 雄主不屑转顾之(下)章六十七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1)章十一 一载相识十载别(5)章两百三五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2)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章二十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7)章五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上)章四十一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2)章三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3)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为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一百六十八 上阵父子死沙场 但留残躯祭英魂(2)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二十 晋王令章五十四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0)章五十六 天下不复有门阀 我打你脸又如何章二十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7)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2)章二 千里之远有枭雄(中)章一百一十七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下)章六十九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1)章六十九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1)章五三 非人相非非人相 非我相非非我相章三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3)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上)章二十四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2)章十一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2)章八十七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3)章二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3)章四十 百面君莫辨章五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2)章一百六十六 郭崇韬争权有方 战事未起死斥候(3)章四八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2)章七十九 少女的烦恼章两百四九 一代雄主终落幕 兴亡从来因人事(上)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韬争权有方 战事未起死斥候(1)章一百八十七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5)章三十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9)章二五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3)章五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2)章四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4)章六十一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2)章一百二十九 鞑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风情异江南(下)章四十四 相亲(下)【第三更】章十七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1)章一 西北面招讨使章四十一 西路军接连数战 李从璟大定江淮(2)章十 他的将士(第一更)章四十四 先声夺军心(1)章七十四 天下精锐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六十一 火攻章二十四 国家大政须慎谋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四十九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5)章两百三十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7)章十六 心血灌帝国 不负为男儿(下)章一百三十二 盛情相会说前路 建安已下望辽东(下)章二十七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5)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3)章六十二 八千将士章九十二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五十三 婉如清扬小娘子 人生最恨离别时(下)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上)章八 奋起于乱势之中章十三 有人西楼杀宰相(2)章一百三十三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上)章四十一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章六十七 一朝得领五千甲 踏碎关山觅封侯(3)章九十九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8)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万民颂 十年奔波何时休章一百六十三 历经磨难终成凤 多年对弈收官始(3)章一百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9)章九十八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5)章三十一 主对仆拳脚相加 君与臣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