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两百二四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

看过军报内容,李从璟当即返回帅帐,并且下令击鼓聚将。

正在帅帐中推演战局的莫离与王朴两人,见李从璟动作如此迅疾,俱都停下手上的事,来询问缘由。李从璟将军报递于二人,自己径直走到舆图前,手指在舆图上滑过,道:“李绍城等行军至丽城时,遭遇契丹军前来阻截,现正鏖战于通水河谷一带。”

莫离、王朴两人一起看过军报,抬头道:“李绍城先是发现契丹五千骑军,两者在丽城交战一场,正得胜欲追击之际,契丹援军赶到,李绍城遂果断下令大军撤出战场,退往通水河谷据守。半日之内,赶到通水河谷的契丹步骑,达到两万之多,李绍城随即指挥大军应战。因通水河谷地势较为狭长,且不说万人军队根本无法展开,一次交锋都不可能超过两千人,亏得李绍城反应迅捷、应对周全,大军现在局势虽然紧急,却还能稳得住。”

王朴手抚下颚沉吟道:“如是看来,正州危急,耶律阿保机已料到我等会去支援,所以遣军在半路截击。”

“不是截击。”李从璟望着悬挂的巨大舆图,目光因为思考而愈发深邃,“是围点打援!”

“围点打援?”

莫离打开折扇,微微一笑,“在与前梁的战争中,围点打援是百战军惯用手法,早已烂熟。只不过耶律阿保机这回的战法,与单纯的围点打援,又有些差别。”

“有什么差别?”王朴问。

“他不仅要打援,而且连正州也要拿下。”李从璟说道,从舆图前离开,在帅案中坐下来,“而丽城,就是耶律阿保机选定的绝佳战场,李绍城先前遇到的那五千人,则是耶律阿保机下给我们的饵。若非斥候发现契丹援军及时,若非李绍城这场战

斗指挥得无可挑剔,大军能迅速脱离战场,退往地势狭长、对我军有利的通水河谷布防,此时我们接到的,就不是两军鏖战于通水河谷的消息,而是李绍城在丽城兵败的噩耗。”

这其中的凶险,只要一着不慎就是满盘皆输,王朴因是感叹道:“李副帅,真将才也!”

莫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侧身问李从璟,“那么李哥儿准备何以应对?”

“通水河谷之战,已经退无可退。于我等而言,正州必须救,正州要救,就得打通支援正州的通道;于耶律阿保机而言,正州必须要攻克,正州攻克,才能进军西京。由此,眼下这场大战此阶段的焦点,就在通水河谷。”李从璟说道。

莫离点了点头,“在通水河谷与契丹军作战,于我军而言,已是眼前兵力劣势情况下,出人意料的良好之局,至少有两个好处:其一,通水河谷地势狭长,双方一次投入的兵力都不会多,变相缩小了兵力差距;其二,通水河谷位在西京与正州之间,正好我等调兵遣将,如此既能决胜沙场,也能免去耶律阿保机趁西京空虚时偷袭之忧。”

王朴寻思片刻,补充道:“要保证通水河谷之战顺利进行,无后顾之忧,还需要处理两个事情。一是恒州战事,二是西京局势,前者不能败,后者要保持稳定。”

李从璟微微颔首,道:“恒州战事我自有安排,至于西京诸事,还得依靠李四平多出些力。”说完这话的时候,军中诸将陆续聚集到帅帐,李从璟安排人去通知李四平,这便给诸将讲解眼前形势,下达征战指令。

留驻西京的驻军,有确保后方的重责,是以幽州军必须分出一部留守,此任李从璟交给了卢龙军,万余百战军则汇合万余渤海军,由他亲自率领,开赴通水河谷,参与此番大战。

在布局这场会战时,李从璟自然而然想起君子都。军议结束之后,李从璟再度询问了桃夭夭君子都目前的处境,依旧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上一份有关君子都的消息,还是君子都正在双通

、伊台、九阳之间转战。军情处虽然精锐,但毕竟君子都与西京相距太远,两者之间不仅有关山阻隔,更有契丹军横亘其中,这就让消息的传递变得极为艰难。

李四平在得到李从璟通知后,很快从城中赶到军营,在帅帐求见了李从璟。

大唐是渤海的宗主国,李存勖入主中原后,渤海国也曾遣使前去朝贡,在军政之事上,尤其是眼下与契丹的战事上,“大唐特使”拥有的威势,要比常人想象的要高得多。但幽州军毕竟是客军,李从璟这个“自命”的使臣,可没有半分敢大意的想法。

出于对天朝上国的本能敬畏,渤海国大部分官吏、百姓,对大唐的印象,都还停留在那个中国拥有“天可汗”的年代。加之幽州军进入渤海之后,取得过一些战果,虽然眼下局势不明朗,但至少也不恶劣,西京的渤海官员,对大唐的敬畏和信任,大多超过了对新兴强国契丹的恐惧。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李四平镇守西京,正常情况下西京不会有什么乱子。

李从璟与李四平座谈时,将大军征战的行动如实告之,也将自身对西京的要求和盘托出,李四平很坚决的保证,西京在粮草、医药、民夫等各项后勤补给上,绝对不会拖后腿。

说完这些,李从璟又询问了大明安在上京的情况,尤其对大明安招募新军的事情,着重作了了解。李四平的回答让李从璟大体满意,大明安在上京主持的各项事务进行得有条不紊,这也意味着,局势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李四平也提到,大明安的处境并非全部称心如意,在他为渤海国存亡努力的过程中,无论是招募新军还是其它,都不可避免需要揽权。

随着大明安权势日益加重,掌控的力量越来越大,是非、政敌无疑也愈来愈多。而这些,并不会因为他是渤海国王子,或者是因为他现在的所为,是为渤海之存亡而又什么不同。

对此,李从璟并无什么特别看法。

大军准备完成之后,李从璟随即领军出发,增援通水河谷。

(本章完)

章六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6)章四十九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5)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2)章二十九 欲征边疆先存甲 从璟酒棚识民心章十八 攻克章四十四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2)章四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6)章四十五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1)章六十五 李继韬之死章十八 蒹葭苍苍,血染一方章四六 天成新政初现世 厉兵秣马看天下(3)章五十七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7)章四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8)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乱离人 无人怜顾影自怜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战各自忙 各自悲戚各自亡章四十二 西路军接连数战 李从璟大定江淮(3)章一百零一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8)章九十七 论学堂里惊天下 十万王师围金陵(1)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章两百三七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2)章三十五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6)章一百零二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9)章一百四十一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中)章五二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3)章一百七十一 军堡军堡何安在 边境边境局若何(中)章两百二五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2)章五十一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下)章七十二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4)章七十八 祖祖辈辈是汉人 生生世世不为奴章六十二 八千将士章三十四 亘古之真理章一百零四 繁华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处章四十九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4)章三六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5)章二十 晋王令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1)章十 家国天下无事平 算计谋划谁人清章六十五 谋主智算敌军行 三千锐士擒段凝章三十八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6)章一百四十三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上)章七十四 天下精锐出我部 茉莉凋零大江岸(2)章两百三二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9)章一百五十 可笑蚍蜉撼大树 雄主不屑转顾之(上)章一百五十七 闻君欲行来相别 大势将成起异变(3)章五十七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3)章十 三军之事莫密于间章九十七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2)章两百三七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2)章七十三 人间忠义有谁识 强国有道莫自毁(2)章三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两百二七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4)章三十七 袭城章二十八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6)章八十五 是非成败问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上)章六十八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2)章三十九 白雪盖黄土,红血覆白雪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当从相助章四十二 强军出名将章七十二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7)章四十四 忠诚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7)章九十一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7)章一百零二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7)章六十八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2)章五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4)章两百十六 大势已至终倾力 欲整山河顾奸何(上)章十三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4)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5)章七十九 将士百战方为雄 皇帝疾行援兵城章八十 天下岂非无卫霍,怎奈人主不识君章九十一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7)章八 奋起于乱势之中章三十二 大争之世章六二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9)章二十八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6)章二 奋我躯兮章四十三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4)章七十六 如何不认罪【第一更】章八十六 过尽千帆皆不是 李从璟饿狼扑食章七十八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4)章七十一 我比你强章七十二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7)章二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2)章六十一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4)章一百三十六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下)章七 虎狼环饲亦前行章四十三 给我砍死他章八十 跟不跟我走章三十四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8)章六十七 去迎接他们【第三更】章二十九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3)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3)章九十六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3)章八十三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10)章两百零一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4)章一百四十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上)章二十四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2)章三 生我所恋 死我所恶章三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