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十八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4)

李从璟打量高季兴,眼神玩味。高季兴如此做派,不知是该赞其悟性,还是该骂其心贪。如今他身为俘虏,乃是戴罪之身,生死尚未可知,得对昔日权位惦念到何处地步,才会被宋齐丘言语挑拨一番,就真来与李从璟谈条件?

高季兴开口便是夔、归两州,没有先以一州作为试探,倒可见其有几分心诚。李从璟有心打趣他两句,便一本正经道:“要孤从江陵撤军并不难,只不过南平王暗通杨吴,私自发兵忠、万,乃是谋反之罪,却得随孤一道回洛阳。”

高季兴张了张嘴,欲言又止,面露痛苦之色,似是经历一番挣扎,这才道:“小王谋取峡、归、夔等州,确乎不应该,小王愿意上表朝廷,日后必不再对荆州之外的州县有非分之想,还望秦王明察!”

这却是以为李从璟嫌他给的条件不够,因而主动让步了。

让荆南回到郭崇韬伐蜀前的格局,这是高季兴心中预设的底线。

面对神色严肃认真的高季兴,李从璟啼笑皆非,调笑道:“南平王,依孤之意,你该削去爵位,去除品阶官职,自负双手,徒步洛阳,白衣请罪,如此或可保有一条性命。若有他念,皆是妄想。”

“秦王,你休要欺人太甚!”被如此羞辱,高季兴坐不住了,至今未曾歇息的双目,在此时变得通红,如同发狂的野兽,盯着李从璟,“王爵高某可以不要,品阶官职可以下降,但荆州高某寸土不让,秦王不要太过逼迫,否则你我皆无好处!”

高季兴的愤怒,让李从璟哑然失笑,他在高季兴面前蹲下来,摇了摇头,无奈且同情的道:“高季兴啊高季兴,你还真是不知所谓,难道你至今仍未醒悟,你在荆南的所作所为,任何一条,都足够诛灭九族了?孤此来,难道是与你谈条件的?孤可以很直白的告诉你,自你胆敢不遵诏令那一刻起,荆州也好,你的项上人头也罢,都已不属于你了,而今,孤不过是替朝廷来取走罢了!”

说罢,轻描淡写挥了挥手,“带下去。”又吩咐来提走高季兴的甲士:“自此刻起,此人不再是南平王,也再无官身,只是一介囚犯,不必再替他传话了。”

甲士应诺,高季则兴目瞪口呆,被带走时仍旧满脸不可置信,他还无法接受,他已从万人之上的堂堂藩王,变成了一介白身,不,是连普通百姓都不如的囚犯。而这,对那个下令的人来说,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殿下雷霆手段,仆敬佩不已。”桑维翰赞叹道。

摆了摆手,李从璟淡淡道:“叛国者,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桑维翰神色一凛,肃然点头。

莫离等人退下后,李从璟摊开荆南舆图,开始琢磨战局。

若是有百战军在手,形势哪有这般难以处理,无论是荆南军还是吴国水师,反手间都能灭之,区区夔、归、峡、荆四州,百战军便是一座座城攻打过去,也用不了多少时日。

然而如今的李从璟,却已不再单纯是百战军主帅,他更是大唐秦王,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唐整座江山都在他手里,总不能离

了百战军,他便不会征战,不能决胜沙场了吧?

......

江陵城,南平王府。

高从诲与梁震相对而立,前者神色忧急,后者手臂上缠着绷带,挂在脖子后面,模样颇为狼狈——却是昨日围驿馆时,让君子都留下的创伤。

高从诲对梁震道:“如今父王身陷敌手,虽无噩耗传出,却也危在旦夕,从诲连遣数波使者求见秦王,却都被挡在营外,连营门都不得入。如何救父王,还请司空教我!”

高从诲,虽有世子之名,却并非嫡出,而是因其是长子。其母张氏为妾,身份并不显赫,高从诲能成为世子,有几分幸运。

说起高从诲的幸运,倒颇有典故。高季兴年轻时,也是沙场宿将,多有征战,而其每逢外出征战,都喜欢带张氏随军。

某次高从诲军败,带张氏逃窜,待到夜里,误入深涧。当时张氏已怀了高从诲,挺着大肚子,难免行动不便。逃跑途中,因张氏拖累了脚程,高季兴便想把张氏杀了,好快些赶路。但又有些不忍心,左思右想,终生一计。

张氏熟睡之处,是个土檐,高季兴便把土檐挖了,想让崩土把张氏压死。高季兴挖了土檐,抬脚就走,背后传来惊呼声、土塌声时,高季兴也没回头看。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没奔出多远,张氏竟然完好无损的追了上来。

高季兴固然惊讶于张氏的安然无恙,但让他更惊讶的,还是张氏接下来的话,张氏道:“妾适梦大山崩而压妾身,有神人披金甲执戈以手托之,遂免。”高季兴惊异之余,陷入沉思,他看了看张氏的肚子,觉得张氏必生贵子,故而就没再抛弃张氏。

高从诲此人,“为性宽厚,虽士大夫不如也”,算是勉强对得起高季兴当初预估,也算没有枉费张氏当时辛苦求存的艰难,加之他不可避免遗传了张氏的机智,所以现在世子之位坐得很稳当。

此时梁震正在忍受皮肉之苦,但眼下江陵的形势让他无暇多顾及自身这点伤势,听了高从诲的急切询问,他严肃道:“郎君此时该问的,非是殿下之处境,而是荆南之处境!”

高从诲愕然,不解道:“司空何出此言?为人子者,焉有不顾父母之安危,而贪恋权势的道理?”

梁震叹了口气,道:“老夫非是教郎君不顾人伦之道,而实是荆南无恙,殿下方能无恙啊!”

“请司空详说。”

“郎君请想,殿下多番不遵朝廷之令,私占夔、归、峡等州,任用高氏族人为官,拒绝朝廷委任之刺史入境,今又勾连杨吴,而秦王擒殿下却不杀,其因何在?”

高从诲颇有懊恼之色,“当初父王截蜀中之财,害朝廷之官,从诲便多有劝谏,奈何父王不听,夺取夔、归、峡等州,也是无论从诲如何劝说,父王仍一意孤行......”见梁震脸色难看,便知自个儿说了不该说的话——那些事背后可都有梁震拾掇,连忙话锋一转,“秦王仁慈,究其根由,乃因父王对秦王仍旧有用。”

“然也。”梁震咳嗽一声,继续道:“若是江陵被秦王攻下,殿下便再无用武之地

,那才真正危矣。眼下郎君要救殿下,唯有积蓄荆南之力,而使秦王陷入困境,如此,郎君再以解秦王之困为条件,请秦王释放殿下,事方能成。”

“司空妙计!”高从诲抚掌而叹,“然则,如何使秦王陷入困境?”

“秦王之短处,在兵少将寡,倘若郎君能调集重兵,将秦王围于城外,则秦王必无可奈何!”

“司空高见!”高从诲先是振奋,继而又面露为难之色,“司空,兵围秦王,可是谋逆之大罪,先前哪怕江陵军与君子都有过厮杀,毕竟不曾主动向秦王发难。加之刀枪无眼,但凡秦王有所损伤,只怕荆南会得罪朝廷太甚,届时两者之间将再无转圜余地......”

“郎君!”梁震一脸恨铁不成钢,“那李从璟,昨夜里接连杀了数位王府高官能吏,更是策反了录事参军曹庆余,如此做派,难道不是死敌?到了此时,难不成郎君还妄想与朝廷化干戈为玉帛?”

高从诲默然不语,良久,方叹息道:“从诲不才,行事不愿不留余地,待大军集结,必得吩咐清楚,不得动秦王一根毫毛!”

“郎君有此念头,亦无不妥。”梁震不愿在这种细节上与高从诲争辩,“除此之外,为防秦王万一对殿下不利,郎君还得如此......”

......

石首,午后。

城池在昨夜就已易手。复州军来得突然,石首县城又疏于防备,被复州军偷袭得手,马怀远身先士卒,没费多大力气就攻占了城池,城中的荆南军力量,在天亮之前就被马小刀、周小全联手肃清。

到了午后,除却留下一部分人马驻守县城外,马怀远带领复州军主力到了江边,构筑防御工事,以求隔断长江交通,使得下游船只无法行往上游。

石首既为长江要塞,自然不可能建在河道宽阔、水流平缓处,这里的有利地形,也为复州军在准备防御方面提供了很大便利。

忙碌到日暮,马怀远这才下令收工,将士们大多驻扎于水寨中,方便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战斗。午夜时分,马怀远刚睡下,便有斥候来报,下游发现大批船舰,不过因为黑夜的关系,看不清对方到底有多少兵马,只看到灯火如龙。

舰船在夜里基本是不航行的,马怀远估算了一下路程,得出舰队明日抵达的时间,也就没再多言,更未去惊动已歇息的大军,今夜睡个好觉,养足精神,明日才好厮杀。

翌日一早,马怀远擂鼓聚将,将情况告之于诸人,并且安排作战任务。午时前夕,当杨吴舰队出现在视野中时,饶是马怀远有所准备,也不禁为对方的规模心惊,他知道,此番石首坚守战,已不可避免是一场恶仗。

——————

PS:感谢一叶而知春秋再次万赏,太给力了。感谢毒蛇兄、cmrr的月票。

注1:郎君。“梁震......从诲见召,皆跨黄牛直抵事前下,呼从诲不以官阀,但郎君而已。”

注2:高从诲。“天成中,季兴叛,从诲力谏之,不从。及季兴卒,朝廷知从诲忠,使嗣,亦封南平王。”

(本章完)

章七十四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1)章一百四十九 谋利有成志士归 去王称帝性未改(下)章六十九 名将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3)章九 首殇阆州破 初捷剑门克(2)章九十九 万里江山一洞庭 百年金陵一白袍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4)章两百二二 渤海三月复三月 过三月再无三月章二十八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楼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韬争权有方 战事未起死斥候(2)章七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下)章三九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1)章五十五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1)章八十五 缘不在前世今生 事不因有为必成章二十六 崔玲珑寺庙设伏 赵象爻挑选坟墓章三十一 主对仆拳脚相加 君与臣相得益彰章七 一载相识十载别(1)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9)章七十二 人间忠义有谁识 强国有道莫自毁(1)章十七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7)章三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十八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2)章五十七 其势不可挡【第二更】章二 为国征战不惜身 欲为忠臣不可得(中)章四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4)章五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2)章三十七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5)章八 空城章二十九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7)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灵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一百五十四 来日取城馈送别 他乡何曾遇故知(3)章一百三十三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上)章七十八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5)章十四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1)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1)章八十二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9)章二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3)章一百零四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5)章六十 有人城上望【第二更】章八十九 走马观花过扬州 钱元瓘再会太子(下)章两百二四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章四十六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1)章三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3)章四二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4)章八十七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3)章一百零八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3)章二十九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7)章八十四 今朝又成乱离人 无人怜顾影自怜章十九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3)章十四 陷阵之士章一百八十 小鱼大鱼齐咬钩 预设奇兵向北行章十一 他的战斗(第二更)章六十八 杀心已起止不住 天未明时夜未央章四十六 女人与亲事章一百二十七 鞑靼公主勇披甲 戈壁风情异江南(上)章九十九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4)章十四 云波诡谲章九十四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1)章二 奋我躯兮章十九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3)章四十四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5)章七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7)章二十四 国家大政须慎谋 河西大地正待伐章六十八 太原小娇娘【第一更】章三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1)章二十五 有人北上去做贼 有人出城去止杀章一百零一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8)章二十四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8)章九十一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上)章一百六十三 历经磨难终成凤 多年对弈收官始(3)章二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3)章三十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4)章七十三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1)章二十七 百战安义(6)章八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1)章六十五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3)章一百一十七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下)章十八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5)章七十三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1)章六 神仙山(5)章十六 故布疑阵引人乱(上)章四十五 先声夺军心(2)【第二更】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2)章一百七十四 庙算正紧揣敌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中)章四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4)章七十九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6)章六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6)章八十九 指点江山大志显 生子何如孙仲谋章十六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6)章十六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3)章二十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4)章三六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5)章一百七十五 庙算正紧揣敌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下)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6)章七十七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3)章两百零四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中)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章十一 一载相识十载别(5)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九十七 论学堂里惊天下 十万王师围金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