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三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4)

李绍城攻克剑门关,继而攻下剑门县后,短暂停留一阵,待李从珂、石敬瑭等率领各自镇军赶上来会师,即向剑州州治普安行军,意图一举夺得剑州城,为朝廷大军打造出一个稳固的伐蜀桥头堡,彻底站稳脚跟。

是日,静难军、护国军、保义军抵达剑州城北,已是黄昏时分,大军遂于北山下扎营,当日夜里,李绍城、李从珂、石敬瑭聚首商议,预备次日天明,即行攻打剑州城,并议定,静难军稍作休整,以护国军、保义军为攻城先锋。

而在这前一日,在一座名为来苏村的地方,一支刚集结完毕的军队,约莫千余人,偃旗息鼓,悄然出发,取了小道,直扑剑州。李绍城等抵达北山当日,天黑前,这支军队赶到剑州左近,瞧见了北山下的唐军大营,这支军队并未着急进城,或许有其他动作,而是就地隐藏了下来。

这支军队,隶属西川军,领头的两名将领,一为西川牙内指挥使庞福诚,一为昭信指挥使谢锽,军队原本屯驻来苏村,并无要紧军务,两人闻听了剑门关失守的消息后,震惊之余,商量着,若是让唐军进一步攻下剑州,只怕两川危急,因而不等请示军令,便带了部属,来支援剑州城。

庞福诚、谢锽两人,带了几名亲卫,抹黑靠近北山,观察山下唐军营地,但见营盘十来里,灯火辉煌,如星海倒挂地面,其间甲士往来巡逻,人影幢幢,白色军帐密集如林,简直就是一座简易城池。

庞福诚与谢锽面面相觑,虽是黑夜,也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忌惮之色,前者率先开口道:“唐军势大,少说不下万人,我军不过千余,便是你我将士勇悍精锐,以一当十,却也是远远不够。而今天黑,敌不见我,我不见敌,将士们还不知晓对方兵力如此雄厚,一旦到了白日,察觉到敌军十倍于我,怕是你我部曲,皆要逃散而去,一个也剩不下!待到那时,休说救援剑州,你我更是难当罪责!形势如此,进退皆难,如何区处,老兄有何打算?”

谢锽沉着脸说道:“早先,你我闻听剑门关失手,未及请示军令,便率兵而来,所图为何?不过是救援剑州,以求保得两川罢了!彼时,你我便没料想到,敌军必然势大,而我等兵少,寡不敌众么?之所以来,便是抱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岂有临阵脱逃之理?”

庞福诚心头凛然,道:“老兄这话,正合我意。先前,郭公率我等伐蜀,未及三月而灭国,何等丰功伟业,结果如何?唐廷之上,君王昏聩,奸佞密布,郭公一心为国,立旷古烁今之功,朝廷不闻不问,竟然密令杀之,使得一代功臣,死于宦官之手!此等冤屈,更古未有!今,我等为朝廷戍守两川,不说有功劳,起码有苦劳,朝廷非但不遣送我等家属入蜀,反而兴兵来伐,却是何等道理!如此刻薄寡义、黑白不分的朝廷,不效忠也罢!今日,你我至此,有进无退,有死无生!”

谢锽闻言,分外感动,言道:“好,今日你我同心同德,便是火坑也跳得,怕他个鸟!”豪言壮语一番,将话题回到实际问题上来,“眼下唐军立足未稳,还不知我等已到,你我正好趁着今夜,先去劫营,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一者,让对方损兵折将,二者,却也叫这些唐军,不敢轻视我等!”

庞福诚抚掌称好,振奋道:“老兄此言,正合我意。然则敌众我寡,却是不好一味蛮干。以某之见,当用疑兵计,劫营之时,应大造声势,前后夹击,好叫对方以为我有千军万马,若是能将对方吓退,正好保住剑州!”

谢锽喜道:“贤弟此计甚妙,正该如此!如是,你攻敌前,我攻敌后,可好?”

“好,便就此决定!”

......

一场战争,谁也不知将有多少无名小卒,会立下怎样的功勋,又会如何改变本就没有定论的局势,会如何扬名立万成就功业,也不知会有多少成名已久的大将

,在扑所迷离的战场上,痛失好局,饮恨千古,成为他人向上攀爬的垫脚石。

在这片战场上,没有人是主宰,大争之世,任何人都能投入到你死我活的争夺中去,然而,十万众对功业趋之若鹜,却并非人人都有机会,也非人人都有运气,兼得机会与运气的人,必会趁势而起。

当日夜,李绍城已经睡着,忽的被一阵喧嚣惊醒,下得塌来,静听声音很大,山呼海啸一般,这让他的惊得一身冷汗,拿了横刀,到帐口呼唤亲卫,“何事喧哗?!”

亲卫急声道:“贼军袭营,前营后营皆有,声势浩大,看不清多少人!”

李绍城顿觉匪夷所思,那剑州军竟然敢来袭击大军营地?又喝问道:“李将军、石将军何在?!”问这话却是有原因的,静难军有剑门关鏖战,又马不停蹄克下剑门县,此番来攻剑州,李绍城便未守夜,今夜当值,乃是李从珂与石敬瑭轮换。

亲卫摇头以示不知,两番询问间,李绍城冷静下来,“传我将令:敌军人数不多,袭营乃自取灭亡也,倒省了我明日攻城之苦,命静难军集结待命,稍后随本帅杀敌!但凡妄动、喧哗者,斩!”

那亲卫应声去了,李绍城转身回帐,“来人,给本将着甲!”甲胄厚重,穿戴步骤纷杂,自己着甲太慢。

出帐的这片刻,李绍城已大致将营内外动静看在眼底,此时他手心冒汗,绝非表现的那般云淡风轻。

听声音,李绍城便知,来者分外凶猛,攻势甚急,深得劫营之法。十里大营,乱象不小,再加之,月黑风高,不辨来敌多少,那北山上下,角响鼓鸣,响彻行营,好似有千军万马,已将他们包围,让人胆寒,又且,先锋大军,现下可谓是孤军深入,主力尚未到剑门,此情此景,焉能不慌?

待李绍城披挂整齐,牵马出营,行营已是乱得不成模样,敌军尚且不见,己方将士已是开始四下奔逃,自相推搡、大呼小叫者多不胜数,奔跑间,撞翻了火盆,燃起军帐来,火光处处,更是加剧了乱象,闹哄哄一片,震得人头晕目眩、耳膜欲裂。

“李绍城在此,静难军何在?!”李绍城大声高呼,命亲卫打出帅旗,又问亲卫,去联络李从珂、石敬瑭的人,联络上对方没有——却是还没有。

黑夜里,营地炸开了锅,李绍城拼命聚拢士卒,得了数百人,奔往前营,去拦截贼军。半道上,被冲散了不少,急得他满头大汗,悠忽间,望见一员上-将,乃是己方甲胄衣袍,奔过去一看,不是石敬瑭是谁,抓住他,李绍城劈头盖脸喝问:“石将军,缘何后撤?!”不等对方回答,高声道:“快随本将一道,率部迎敌!”

石敬瑭本也是满头大汗,见着李绍城,被对方拦住,听了对方的话,惊道:“袭营贼军,不知几何,兼且声势浩大,已乱入营中,当此之际,贸然迎敌,胜负难料?”说完,劝李绍城:“李将军,军营已乱,士卒聚拢不得,还是先行撤走,勿要让贼军趁乱,杀伤太多人才好,待得天明,收拢将士,重整旗鼓再战不迟!”

军营乱糟糟的,到处都是横冲直撞的将士,在身旁往来喊叫、奔走,让人头皮发麻,李绍城着急拒敌守营,扯开嗓门,痛陈利害:“今我方克剑门关,占据剑门县,局势大好,剑州就在眼前,稍微努力,即能稳占剑州,届时,两川反手可定!今夜一旦退却,剑州难克不说,贼军顺势追击,剑门县也得丢掉,大好局势毁于一旦!”

见石敬瑭眼神闪烁,左顾右盼,仍无拒敌之意,李绍城等不及,嗓音都变了调:“石将军!我静难军,半月奔驰千里之地,血染剑门七寨,死伤无数,好不容易打开局面,不敢言苦!可军情处五十锐士,为送地图出关,半路争相断后赴死,何等悲壮,竟致出关者,十不余一!十不余一啊,石将军!儿郎们鲜血,你便要这般无视么,石将军!此时退却,千百人命,毁于一旦啊,石将军!”

石敬瑭重重叹

息,甩开李绍城抓他的手,“李将军,你缘何如此执迷不悟,夜半营惊,大势已去,敌军数量不明,来势汹汹,你可见过这样还能再战的......李将军,李将军......”

李绍城耽搁不下去,不再与石敬瑭浪费时间,驱马前奔,举槊大呼:“李绍城在此,尔等随本将杀敌!”

大营大乱,士卒争相往后奔逃,已成汪洋之势,眼见李绍城逆流而上,带着二三百人前奔,石敬瑭恨得直跺脚,却无相助之意,埋头继续奔逃。

走出未及百步,碰着李从珂,对方急问:“石将军,无恙乎?无恙便好!哎......可有看见李将军?!”

石敬瑭老脸涨红,往身后一指,“李绍城迎敌去了!”

“这......这......”李从珂说不出话来。

“三哥,还等甚,快走罢,早些逃出去,也能尽早聚拢将士!”石敬瑭拉着李从珂就走,“再晚就来不及了!”

李从珂踌躇片刻,恼火一叹,跟着石敬瑭走了。

李绍城奔去前营拒敌,路上敌军没碰到多少,却被己方乱军撞得东倒西歪、寸步难行,他索性下了马来,一面高呼李绍城在此,一面试图召集将士,却奈何,大势已去,士卒争相逃命,没几个听他号令的。

又且,前营将士,为明日攻城先锋,非是静难军所部,而是护国军、保义军,没什么人认得李绍城,不愿随之逆战,反倒是冲散了他们的队列。

李绍城不管不顾,终于接触到较多敌军,提刀上前,与之奋战。转腾间,所部杀敌数十,己方却伤亡数倍——之所以如此,乃被友军士卒践踏之故。

不知过了多久,杀尽眼前之敌,李绍城转顾左右,跟在他身旁的,已只二三十人,而军营乱如海啸,他已回天乏力。血染兜鍪,李绍城知事不可为,大恸悲呼:“大好局势,毁于一旦,毁于一旦!叫我如何面对秦王,如何面对秦王!”

高喊数声,却因心中郁积过甚,胸口分外难受,他忽的一口鲜血喷出,眼前一黑,几欲站立不稳。

“大帅!”

“大帅!”

部将丁茂,见状大惊,忙上前扶住李绍城,急的虎目含泪,“大势如此,非战之罪,大帅万勿自责过甚!”

李绍城身子晃了几晃,好歹站稳,抓住丁茂,“纸笔?纸笔何在?可有纸笔?”

丁茂四下扫视,瞧见躺在地上一名书吏,上前搜了片刻,得了一副纸笔,交给李绍城。

李绍城嘴润笔尖,就地奋笔疾书,写完,又是一口鲜血,正喷在纸上,顾不得太多,将信塞给丁茂,“交给秦王!”

“大帅......”丁茂见李绍城脸色太过苍白,心头有如刀绞,低头一看,见了信上内容,再也忍不住,泪涌如泉。信上写着:屯军北山,夜半遭袭,绍城守之不住,痛失好局,万死难赎!

“交给秦王!”李绍城再度叮嘱一句,推走丁茂,“走,快走!”

丁茂几欲咬碎了牙,然则军令难违,转身就走。没两步,觉得不对,他转过身,就见李绍城横刀喉前,仰天嘶吼一声“殿下莫怪,绍城去也!”挥刀自刎。

丁茂骇得魂飞天外,不及多想,纵身一扑。

——————

PS:感谢螃蟹留给我的堂主,海叶子、神冰Ah的月票与捧场。

注:原本历史上,作为先锋攻克剑门,而后屯兵北山的,是王思同、冯晖、王宏贽等率领的万余人,结果是被庞福诚、谢锽夜袭击溃,败走剑门关,十余日不敢再进军——王思同等三人,绝非庸才,都是一时之选,其中,冯晖军功累累,历任边境节度使,威名远播,封陈留郡王;王思同历任节度使、同平章事,深得李嗣源信任,多次为帅率军讨逆——而后石敬瑭率主力赶到剑门关(彼时石敬瑭是伐蜀统帅),两进剑州,数战无功,最后败走,两川遂成事。

(本章完)

章六十八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2)章二十三 莫离献计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1)章一百一十五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上)章一百二十二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5)章四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7)章三十九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8)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2)章四十六 先声夺军心(3)【第三更】章七十五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2)章二 奋我躯兮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1)章七十九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6)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1)章五十六 天下不复有门阀 我打你脸又如何章九十八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5)章二 奋我躯兮章六十九 你说对不对【第二更】章两百零二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5)章三十四 亘古之真理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下)章十六 疯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四 谋国数载弹指间(上)章七十六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3)章六十二 倾军投大唐【第一更】章七十九 少女的烦恼章五十七 首战怀州城章六 神仙山(5)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尽一岁除 天成长兴成昨日(下)章六十二 八千将士章九十四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1)章两百三四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1)章四十四 忠诚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风高杀人夜章一百九十五 锄强扶弱问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万民颂 十年奔波何时休章四十七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8)章两百三七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2)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来风满楼章三十七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6)章五十五 李从璟的布局章二十四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3)章两百零六 阿保机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1)章一百一十六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中)章十五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阳 衣冠南渡自此终(2)章九 先帝功业吾功业 先帝天下吾天下章九十五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3)章二 千里之远有枭雄(中)章九十六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3)章一百七十九 南撤又待追兵来 及战日落惨遭败章四三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5)章七十三 经营章两百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3)章两百三三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0)章三 千里之远有枭雄(下)章九十七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5)章六十八 太原小娇娘【第一更】章四九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3)章五十 李继韬的怒火章九十 苍鹰戏鼠走檀州 白袍书生战辽东(下)章九十二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3)章三十一 宴会风波章二十二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章六十五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3)章五十七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7)章一百一十 一年去尽一岁除 天成长兴成昨日(上)章一百三十八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中)章六十五 李继韬之死章一 雄才大略为君王 盛世帝国新大唐(1)章十九 何冲章一百一十七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下)章四九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3)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下)章九 一载相识十载别(3)章九 淇门之变(1)章一百五十四 来日取城馈送别 他乡何曾遇故知(3)章六十九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1)章四十三 相亲(中)【第二更】章六三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1)章六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中)章十七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8)章三十六 青袍与黑氅章十三 战士之仇章七十七 弹冠相庆何其急 悲剧未尽马小刀章五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4)章十四 淇门之变(6)章十二 有人西楼杀宰相(1)章十八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9)章一百五十七 闻君欲行来相别 大势将成起异变(3)章九 首殇阆州破 初捷剑门克(2)章八十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7)章九十三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2)章两百零四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中)章五十九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0)章七十九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5)章两百三二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9)章一百九十一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1)章九十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3)章五十五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