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 敢叫勇佐谋 大争于天下(5)

莫离此问,让人觉得诧异,杜千书纳罕道:“玄武城战法,岂非已有定论?”

“玄武城之战法虽有定论,却是之前的定论。”莫离打开折扇,“而眼下,形势变了。形势变了,战法自然要变。”

“孟知祥离开成都,成都驻军有隐秘调动,这些固然不假,然则他们未必是冲玄武城而来。”杜千书道。

“不是冲玄武城来,是冲何处去?”莫离看着杜千书问。

“孟知祥要靠亲征打开局面,西川军或许会另行他处,抛却玄武县这个选择,贼军可能自简州向南,或自汉州向北,去出击我军背后。”杜千书想了想,“以攻为守,这岂非也是一种绝佳战法?”

“战法虽是绝佳战法,却无可能。”莫离笃定道。

“请军师赐教。”杜千书道。

“北部绵州、龙州一线,南部合州、遂州一线,皆有我军游骑日夜巡视,防备甚严,西川没有可趁之机。”莫离道,“既无可趁之机,孟知祥何必白费力气?”

杜千书寻思着觉得有理,一时沉吟下来。他不说话,桑维翰接过话茬,“即便孟知祥向玄武城增兵,我军也无需变更战法,玄武城会战,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又且,眼下除却会战玄武县,大军已无其他路可走。”

“未必。”莫离轻摇折扇,意态从容。

“不会战玄武县,难不成调回百战军,会战于梓州?”桑维翰不解。

“参军不先问形势变化过程,而先问形势变化结果,岂非谬矣?”莫离笑道。

“形势之变化,无非孟知祥增援玄武城。”桑维翰道。

“孟知祥增援玄武城不假,参军却忽略了一点。”莫离道。

“路程?”桑维翰反应很快。

“不错,成都到玄武城的路程,近乎是两个梓州到玄武城的路程。”莫离道。

“既是如此,我军正可以抢在孟知祥抵达玄武城前,与李仁罕、赵廷隐、张知业所部决战,将其击溃。”桑维翰道。

“参军想得不差,然则,若是不能一战而胜,结果会如何?”莫离问。

“这......两军对峙,在玄武城外成胶着之势。”桑维翰心中一动,自觉失言。

“若是玄武城之战成胶着之势,梓州之战会如何?”莫离又问。

“这......多半也会成胶着之势。”桑维翰说完这话,额头已经开始冒汗。如今大军久攻梓州不下,若是再分兵玄武县,自然更不可能旦夕间拿下梓州城。

“战事持续胶着,于谁有利?”莫离却不给桑维翰喘息机会,继续发问。

“我军战线长,粮草补给较难,战事持久对两川有利。”桑维翰低下头,不得不承认这点。

“若是战事持久,结局会如何?”莫离还在问。

“一旦战事持续到冬日,只怕两川之战,难以为继。”桑维翰虽然面色不堪,却也不是畏畏缩缩之人,“届时,王师恐怕要无功而返,之前取得的战果,也有可能付之东流。”

“正是如此。”莫离这才微微颔首,放过了桑维翰。

“然则此局何以破之?”杜千书这时候问。

“要破局,却也不难。”莫离气态雍容,“无非两种选择。”

“哪两种选择?”杜千书接着问。

“眼下大军的战场在哪里?”莫离却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杜千书。

“梓州城、玄武城。”随着两个地名说出口,杜千书想通了此间关键,“要破局,必须要取得其中一处战场的胜利!”

“关键在于,争取哪一处战场的胜利?”莫离点点头,又问。

“争梓州如何?”杜千书将皮球踢回给莫离。

“此战开始以来,相比西川,东川损失大,失地多,如今更是只剩一座孤城,不得不

苦战待援,李绍斌威信折损严重,东川兵将也似乎不再同心同德,若是反间之计用得好,可收获奇效。”莫离道。

“如此,争梓州似乎可行。”杜千书沉吟道。

“却有一处不便。”莫离接着道。

“孟知祥来援在即,要在其赶到之前,将梓州城拿下,时间紧迫得很。而行反间计又最是不能急于求成,此间变数不小,难以尽数掌控。”杜千书反应不慢,“如此,争玄武城如何?”

“争玄武城,时间更紧迫。”莫离收起折扇,沉声道。

“时间虽然更加紧迫,却有一战而定大局之可能。”杜千书眼神坚毅下来。

“时至今日,谁敢保证,有把握能一战而胜玄武城外三万贼军?”莫离问。

“无论是争梓州,还是争玄武城,皆有利有弊,皆需一搏。若能博得一胜,两川战局自此大定,若不能博得一胜,前功尽弃,此战难矣!”王朴摇头感叹,向李从璟拱手道:“朴主张稳扎稳打,先取梓州。”

“仆主张先取玄武城!”桑维翰也表明立场,“沙场决胜,怎可没有放手一搏、背水一战之念?”

其余诸人,或者主张先取梓州,或者主张先取玄武,意见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两派人数差不多,前者说此战能有今日成果,正是稳扎稳打得来,后者则说该奋力一搏时就得放手一搏,不可坐失战机。

帐中众幕僚争论不休,帐外众将士征战不止。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但每一步决策却又必须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看似矛盾,却正是沙场之争的决胜之处。

最终,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李从璟,等着他来拿主意。

李从璟适时站起身,环顾众人,决然开口:“本帅主意已定......”

......

在城头督战一日的李绍斌,拖着疲惫的步伐走下城头,带着一队精锐亲卫打马回去帅府。

长街冷清,在其中奔走的,除却东川军将士,便是被征调的民夫,除此之外,再无闲散人等。战事持续至今,这些人脸上也没了早先的激昂振奋,面色大多麻木倦怠,如同孤帆在海上漂流了半月的人,看不到陆地、岛屿,也看不到希望。

昔日,这里也曾繁花似锦,虽说比不上京都洛阳,比不上益州成都,却也是东川翘楚,商贾云集,行人密集。而今,这里似乎成了一座牢狱,冰冷的让人望而却步,更不愿在其中久待。

策马奔驰的李绍斌,忽然放缓了马速,他望着这座“他的城池”,神态萧索。

日渐一日丧失希望的,不仅是梓州军民,李绍斌何尝不是如此?

比之寻常兵将,李绍斌心中的痛苦更甚,对前者来说,梓州陷落,无非是富贵成空,但对李绍斌而言,梓州一旦战败,他将一无所有。

豪情壮志与野心抱负,财富与权力,包括身家性命,都将不再属于他。

面对这座沉浸在灰色与血火中的城池,李绍斌忽然想起了他曾为之征战多年的李存勖。他想,当年,当李存勖东征败退,千辛万苦才回到洛阳,准备重症旗鼓再战,却又遭受从马直哗变时,心头是否也是这种难以言状的滋味?

李绍斌无从得知。

彼时,李存勖的战死,意味着一个王朝的改头换面,而今,若是他李绍斌战死,意味的不过是一座城池的易主,如此相比,他离那个曾今追随过的叱咤风云的皇帝,还差得太远。

李绍斌停下马,忽然想去看看他的百姓,他来到一座民房前,正欲推开门,却听到了门里传来的说话声。

“你这逆子,助纣为虐,与王师为敌,实在是丢尽了我的脸面,你给我滚,我没有你这个不孝子!”一个苍老的声音,饱含愤怒。

“父亲,我是军人,大帅有令,我怎能不征战?”一个年轻的声音在争辩。

“放你的屁!

你从贼反叛,不忠不义,倒还有理了?老子打小是如此教你的?”那苍老的声音愤怒不已,开始咳嗽。

“父亲......父亲......”年轻的声音显得惊慌,“父亲你别生气,儿不上城头不征战了还不成吗?你别生气......”

门前的李绍斌抬起的手停在半空,迟迟没有落下。听到这里,他断然回头,却见亲卫中有人面色复杂,他心头不禁一惊,暗道不好,旋即变了脸色,怒不可遏,冷哼一声,语调森然下令:“进去拿人,压至军前斩首,以正军法、民心!”

说罢,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听到背后亲卫破门而入的声音,李绍斌抬起头,心中暗骂:“孟知祥你这老贼,再不来救我,两川就完了!”

金陵。

风云变幻,大雨骤将。

徐知诰在檐下直身而立,他抬起头,看着大雨落下,呢喃道:“好雨知时节......真是一场好雨,如此好雨,蜀中也该有才是。”

他背在身后的手握起拳头,“李绍斌、孟知祥,你等可要撑住了!撑过秋日到了寒冬,你们就赢了。我只要半年,半年之后我就能出兵楚地......”

一品楼中,衣着华丽的林安心,斜依栏杆,伸出白玉般的手臂,去接栏外的雨水,她忽然露出一个颠倒众生的笑容,“这样的雨天,若是不死人,未免有些不解风情。楚王啊楚王,你的病这样重,如果死在这样美的一场秋雨里,应该也不会怨我吧?”

林安心抬头远望,透过雨帘,忽然看到不远处的一座阁楼上,也有个人,正如她一般在看雨。虽然隔着雨帘,林安心仍能看得清楚,对方也是一名女子。这时,她心头忽然升起一丝异样,竟然觉得对方的身影很熟悉。

不等她看个真切,那个身影已消失在原处。

“是谁?”林安心甚觉奇怪。

桃夭夭回到屋中,对等在屋中的军情处锐士道:“既然吴国意欲对楚地用兵,林安心也不会闲着,楚王病重,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旦楚王‘病’死,吴国征伐楚地便会事半功倍,你们该行动了。”

“是。”军情处锐士躬身答道,却见桃夭夭径直走下楼去,这让她很纳闷,不禁问道:“外面风雨正紧,大当家要去何处?”

“林安心已经看到我了,我自然不能继续呆在这里,备马车,我要离开金陵。”桃夭夭淡淡道。

“大当家要去何处?”

“北方。”

洛阳。

李嗣源正在御案后查看各地秋收的折子,窗外-阴沉沉的天空,陡然闪过一道亮光,李嗣源意外的抬起头,怔怔看向门外。

“陛下.......陛下在看什么?”安重诲见李嗣源神色有异,遂出声询问。

“安卿,你方才可看到了一道闪电?”李嗣源回过神,认真的问安重诲。

安重诲笑道:“深秋时节,何来闪电?”

李嗣源愣了一下,随即也失笑道:“也对,是朕失语了。”

李嗣源放下手中的折子时,无意中碰到摆在案桌上的另一本上书,那是李从璟写的前线军报。秋风自窗台吹进来,他转头去看,“玄武城”三字映入眼帘。

玄武城。

孟平丢了手中已经卷刃的长刀,伸手接过亲卫递来的全新横刀,闪电般向面前的西川将士挥斩过去。

——————

PS:感谢海叶子、毒蛇兄、雷神911m3、用户18077522、赵者道之、猛犸小学的捧场与月票。

PS2:我用我年轻的生命保证,‘今天’仍有更新。

PS3:虽然孟平不是“男主”(或许也算男主之一?),但我还是要说,你要是以为你看透了我套路,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哈哈哈...有时候我自己都不懂我自己...

(本章完)

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3)章六十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1)章两百十六 大势已至终倾力 欲整山河顾奸何(上)章两百二六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3)章十九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3)章十四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5)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灵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九十五 调兵遣将上赌桌 不成虎狼便为食章一百五十六 闻君欲行来相别 大势将成起异变(2)章七十六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2)章七十一 抬头问苍天【第一更】章一百四十八 谋利有成志士归 去王称帝性未改(上)章四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4)章九十七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4)章十七 打铁匠,使刀人章四十八 帝国之军威【第二更】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10)章两百三七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2)章五十八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3)章七十一 我比你强章十三 战士之仇章十二 大丈夫谋身谋国 杀人何须有理由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6)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3)章一百一十六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中)章七十二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4)章四三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5)章六十四 谁在喊威武【第三更】章一百一十四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下)章四十一 敬新磨章十八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2)章十六 疯狂的小妖精(第二更)章二十四 父子的战争(第三更)章七十九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2)章四十七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3)章九十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6)章五十九 边军过长城章二十七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6)章十二 有人西楼杀宰相(1)章五十一 军失将当亡【第二更】章五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2)章六十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7)章一百零一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5)章六十四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2)章三十二 大争之世章五十八 折势断其角【第三更】章十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1)章三十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4)章二十六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5)章二十九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8)章七十六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2)章十六 决心章八十五 是非成败问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上)章八十二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5)章一 北地秋意来时早 国仇家恨苦奈何章六十五 奴在灵州望西天 待君归来诉思念(3)章两百二五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2)章二十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4)章两百零三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上)章一百六十八 上阵父子死沙场 但留残躯祭英魂(2)章三六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5)章六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中)章一百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9)章八十五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4)章一百三十九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下)章三十八 狡诈恶毒章十一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4)章六十七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5)章一百二十一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4)章十五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2)章四十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2)章五十三 婉如清扬小娘子 人生最恨离别时(下)章七十六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3)章十一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2)章二十七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章二七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5)章十三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6)章三十六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4)章七十 自古君王信过谁 拥重兵几人不叛(2)章六十七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5)章二十八 百战安义(7)章一百八十五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3)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肠裂 愿随军帅征四方章二五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3)章九十三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2)章六十八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3)章五十七 其势不可挡【第二更】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为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六十三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6)章两百三五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2)章二 神仙山(1)章五十七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7)章四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2)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下)章七十四 锦绣江山万万里 阳关未必无故人(2)章一百九十二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2)章两百三六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章三十一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