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七 故布疑阵引人乱(中)

眼看着桃夭夭逃走,李从璟觉得再将她叫回来的可能性应该不大,所以他叫了莫离、杜千书过来,与他们商讨一些有必要在此时商议的事。

将耶律敏遇刺的后续发现给两人说了,包括桃夭夭怀疑此事是耶律倍所为的细节,临了李从璟道:“因为认定刺客是耶律德光所派,耶律敏此时必定恨极了耶律德光——可能我也被殃及池鱼了,而耶律德光为确定耶律敏届时会与他同一战线,必会遣人来与耶律敏接头,恐怕到时情况有些不容乐观。”

“耶律德光派来的人会在耶律敏那里碰壁,几乎已是可以认定的事,时间太仓促,此事恐怕来不及改变了,算算时间,耶律德光的人应当也到西楼了。”杜千书琢磨道。

莫离认同杜千书的分析,不过他并不像杜千书那般面色沉重,摇着折扇道:“便是耶律德光在耶律敏那里碰了壁,他举事的计划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况且耶律敏遇刺之事的详情,他也不难知晓,应该能理解耶律敏此时对他的态度。”

“此事的关键在两点,首先,虽说幕后主使是耶律倍,应该八九不离十,但也需要确认。”这是李从璟行事的缜密之处,虽然从道理上讲,栽赃耶律德光、引起耶律敏和耶律德光仇恨对立的人,耶律倍嫌疑最大,但也不排除别有用心者从中捣鬼的可能性,虽然那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李从璟继续道:“其次,必须要尽快消除耶律敏对耶律德光的仇视,让事情回到我们原定的轨迹上来,这就需要我们揪出那名幕后主使,并且拿出能让耶律敏信服的证据——这也正是难处所在。”

“逃脱的三名射雕手可有消息?”莫离问。

“三名射雕手逃得很快,且当时天色未明,追踪起来颇有难度,至今还无消息。”李从璟摇摇头。

“那就难办了,现场并无其它线索,若是追查不到射雕手的踪迹,唯一的线索就断了。”杜千书叹息。

李从璟揉了揉眉心,感到有些棘手,许久才道:“此事只能靠军情处,靠桃大当家了。”

“说起桃大当家,方才我看到她行色匆匆,颇为慌张,不知是何缘故?”杜千书一脸疑惑的问,桃夭夭一向沉稳,漫不经心的外表下有一颗波澜不惊的心,基本不会露出这样的神态。

李从璟略感尴尬,面对杜千书倍显认真的目光,只能顾左右而言其他,“今天天色不错,呵呵......”

莫离立即秒懂,顿时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容,啧啧道:“原来如此......”

杜千书疑惑的看看莫离,又疑惑的看看李从璟,“什么原来如此?殿下,桃大当家神色慌张,与天色不错有关系?这不可能吧......”

李从璟:“......”

杜千书:“要不将桃大当家叫来,商议一下接下来军情处的行动?”

莫离:“......哈哈......”

杜千书更疑惑了,“莫兄笑甚么?”

莫离:“没甚么......今天天色不错,真是不错啊,哈哈......”

杜千书往屋外看了一眼,只见天空阴沉,遂认真道:“莫兄......何故睁眼说瞎话?”

莫离笑得更欢,李从璟脸上绷不住了,索性把脸一沉,“尔等退下!”

回宫城的路上,耶律倍心里总是觉得怪怪的。

照李从璟方才的说法,来的路上他已让卢龙军做了准备

,若是耶律倍胆敢背弃当初与大唐签订的协议,他便会让卢龙军北上来找契丹的麻烦,这是威胁,赤裸裸的威胁。

面对威胁,耶律倍自然是极为恼怒的。

但此时他脸上除却愤怒之色,更多的却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复杂。

原本耶律敏今日遇刺,耶律倍打算好生去安抚一番,因临时听闻李从璟到了西楼,为摸清对方的底细,他迫不及待去见了一面,如今归来他自然还是要去见耶律敏的。

耶律倍的到来并没有让北院如何折腾,甚至没有闹出多大动静,因为平日里他本就常来的,作为一个勤政且体恤群臣的君王,耶律倍光顾北院的频率,几乎快赶得上去御书房了——当然,这句话是阿谀者对耶律倍的奉承。

两人在北院里缓步而行,因为北院格局仿照幽州官衙,其后有供官吏歇息之处,假山湖水,游廊曲桥,盖在池中水上,可惜水里并无金鱼,差了一分生气,耶律倍好言安慰了耶律敏一番,而后道:“若是觉着不舒服,可早些回去歇息。”

“兄长不必担心,敏儿没甚么大碍,如今西征在即,诸事皆在紧锣密鼓准备,都需要盯着。”耶律敏落后耶律倍半步,神色跟池水一样平静。

“为兄只是担心你太过劳累,伤着了身子。”耶律倍的语气充满关切,言谈了半响,装出轻描淡写之色,“今日我去见了李从璟。”

他感到耶律敏的脚步顿了顿,但很快又恢复正常。

“是吗?”耶律敏拂了一下鬓角的丝发,“昨日敏儿也见过他。”

“哦?”耶律倍很讶异的样子,“你竟然已跟他见过了?”随即又故作恍然,“倒也不奇怪,你与他毕竟是故交,他先去见你也属正常。”

耶律倍故意只说李从璟与耶律敏的旧日交情,而不提其它事,以此来表示对耶律敏的信任与毫无猜忌。

“他这回突然来西楼,怕是与西征之事有关。”耶律敏接着道。

“哦?他说了什么?”耶律倍语气轻松。

“没有明说,毕竟这般国家大事,他没有对敏儿交底的道理,不过言语之间,他倒是想从我这里打探一些消息。”耶律敏道。

“敏儿当然也不会对他透露什么,想从你这里探我契丹的底,他的算盘可是打错了。”耶律倍笑道,对耶律敏很有信心。

耶律敏心头隐隐作痛,耶律倍的信任让她格外痛苦,那是愧疚的滋味。想到李从璟对她说的那些话,再联系今日的遭遇,有那么一瞬间,她几乎要忍不住如实交代了,但话出口,还是换了内容,“多谢兄长信任。不知兄长今日他与相见,可有什么收获?”

“他的谋划看起来很美好,相用卢龙军来威慑契丹,让我不敢西征。”耶律倍笑容里充满戏谑,是很认真的在嘲讽李从璟,但他的眼角的余光一直没离开耶律敏的面庞,没放过对方脸上任何一丝表情变化,竭力想从那里看出些什么。

“唐朝对草原一直就没真正放心过,李从璟此人心机深沉,就更是如此,他有这番打算,倒也不足为奇。”耶律敏嘴中说着这些话,心中是什么滋味恐怕只有她自己能够体会,“不过这回他注定占不到便宜,卢龙军不北上倒罢了,若真敢意图不轨,冒犯契丹,自有有他的苦头吃!”

“正是如此!”耶律倍哈哈大笑。

耶律敏这番话并非无的放矢,身为契丹北院宰相,又是耶律倍的肱骨之臣,她自然清楚许多内幕。

为此番西征,耶律倍做了许多准备,他既然有密碟司,情报这一块便不会是空白。大唐的幽州、大同藩镇,是唐朝监视草原动静、制衡草原势力的重要棋子,在眼下大唐藩镇普遍被削弱的情况下,唯这两个藩镇超脱世外,军事实力依然强横。

耶律倍既然决定要西征,自然不会对幽州、大同藩镇没有探查,尤其是幽州方面。但根据反馈的消息来看,前面一段时日幽州并没有异动,除却此番派遣了一支使臣队伍北上,几乎可以说没半分风吹草动。

当然,之前大唐没有察觉到契丹即将西征,也可能是幽州没有异动的原因。

就像对耶律德光有所防范一样,耶律倍明知西征是触怒大唐的举动,自然对幽州也一直有所防备,他与徐知诰联手做了一盘棋,想要借此令大唐禁军无法北上,从而顺利拿下黑车子室韦,那就是说如果唐朝仅是出动幽州卢龙军,耶律倍并不惧怕。

做了四年契丹皇帝,一直受到唐朝的制约,无论怎样看待唐朝这尊庞然大物,耶律倍对可能出现在草原上的唐军都有防备,这其中就包括一旦唐军北上,契丹军队如何应对,其中涉及到的一系列战法谋划、战场选择、兵力调用,他都有腹稿,并且为腹稿做足了准备。

当年李从璟在幽州时,为了战胜耶律阿保机,千番研究契丹战法、契丹用兵习惯,对此进行了针对性的战术、战阵训练,培养出了一批专门用于草原征战的将领、军队,这才有了后来的大胜。

耶律倍这四年里为了应对在将来可能北上的唐军,自然也没少做准备。

所以耶律倍并不惧怕卢龙军进犯契丹,不仅不惧怕,他甚至为卢龙军挖好了坑,一旦卢龙军敢往里面跳,他有把握让卢龙军万劫不复。

正因如此,听到李从璟威胁说一旦契丹西征,卢龙军就将挥师北上时,耶律倍心里才觉得怪怪的,而不是愤怒、忌惮。

“等我亲征黑车子室韦,西楼就要交给你来坐镇,届时要面对耶律德光、李从璟可能的发难,和某些不轨之徒可能的妄动,就要苦了你了。”耶律倍目中露出兄长的疼爱之色,“想到此中艰险,为兄常觉不忍,但遍观西楼群臣,论才能与心性,只有你才能让为兄完全放心,你就多担待些,待西征功成,为兄再回来向你请罪。”

耶律倍的目光变得深远而深邃,夹杂着某些无法明说的痛苦与落寞,“先皇还在时,你我都受尽艰难,当年你更是被迫背井离乡逃去幽州,那是异国他乡之地,数年间你也不知吃了多少苦头,其中的辛酸苦辣不足为外人道,旁人也无法理解,为兄每每念及于此,只觉心痛如绞。然则你我兄妹命运如此,如之奈何?好在神明有眼,让你我有机会重新立于契丹之巅,当此之际,你我兄妹正该齐心协力,也只有你我兄妹才是真正为契丹的强盛竭尽全力。为了恢复契丹霸业,生死我都可置之度外,此番西征,是契丹向天下宣告重新强盛的荣耀之战,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不容有失。敏儿,你可明白为兄的心意?”

耶律敏低下头,眼眶泛红,“敏儿明白,便纵粉身碎骨,定不负兄长生平之志!”

“有敏儿相助,为兄之志可成矣!只是,苦了你了......”

天空依然阴沉沉的,不见半分阳光,曲桥湖水静若处子,耶律敏心头却似燃起了一把火,烧了整片草原,她终究是没忍住,豆大的泪珠从脸庞滑过,掉在冰冷的地面上摔得粉碎。

(本章完)

章九十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1)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3)章九十三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下)章八十三 一代骁将显威名 老残之躯念家国章三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3)章一百六十五 郭崇韬争权有方 战事未起死斥候(2)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万民颂 十年奔波何时休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4)章三十四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5)急性肠炎今天无更章七十七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4)章七十四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1)章二十五 阵战(上)章三十一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2)章六十一 如何不相争【第三更】章六 谋国数载弹指间(下)章四十一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2)章两百二三 万人布局成天网 横死三个臭皮匠章五十五 李从璟的布局章二十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1)章六十九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7)章四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5)章四十九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5)章三 千里之远有枭雄(下)章二十二 战必求利章五四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1)章三一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9)章十二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3)章八十二 一朝功业归尘土 空留佳人无归处章四十 要杀了这个人哦章十六 心血灌帝国 不负为男儿(下)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上)章三十九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8)章七十三 经营章五十八 崔玲珑抵死挣扎 第五动情用巧刑章六十二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7)章二九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7)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灵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七 三个锦囊章两百十一 安国定邦波澜起 不平尽去平山河(中)章五一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2)章六十四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2)章八十四 一朝功成万民颂 十年奔波何时休章八 兄弟章一百九十五 锄强扶弱问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三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4)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2)章五 深夜遇袭逃百里 三人说契丹国事章七十八 不惜一身肝肠裂 愿随军帅征四方章六十九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7)章九十七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5)章两百三四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1)章五十六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1)章七十九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6)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1)章六十六 人言蜀中多灵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2)章三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4)章二十 当年明月仍皎洁(中)章一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1)章两百零五 百战山河寸寸血 拼却死地开生门(下)章十五 谁是刀,谁握刀?章二十二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章九十四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1)章四十五 先声夺军心(2)【第二更】章二十四 父子的战争(第三更)章七十五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3)章七十八 祖祖辈辈是汉人 生生世世不为奴章五十七 初回怀州会莫离 大军整编一万八章九十五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2)章二十一 都是我的东西章五六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3)章二十五 阵战(上)章七十五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2)章四二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4)章十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1)章七十七 弹冠相庆何其急 悲剧未尽马小刀章一百三十五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中)章一百零一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2)章五十二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8)章四十六 敢叫勇协谋 大争于天下(1)章三十七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5)章四十四 相亲(下)【第三更】章四十 要杀了这个人哦章六十九 名将章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章七十九 少女的烦恼章四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4)章九十五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4)章八 一载相识十载别(2)章三五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4)章五十九 三军出征往河上 段王不和请攻李章五十五 生搏死斗欲突围 临死不忘顾大义章一百一十七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下)章一百一十二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上)章一百八十三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1)章四十二 强军出名将章三十四 虎子与犬子章八十五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1)章六十九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4)章二十三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