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七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4)

望见唐军军阵的变化,刘信与郭廷谓同时色变,前者双手紧紧抓住木栏,后者则已惊呼出声:“弩,全都是弩!唐贼......唐贼竟然携带劲弩千百?!”

弩不比弓,前者更金贵一些,制造起来也不容易。

“慌甚么!”刘信掩下心中震惊,瞥了郭廷谓一眼,语气冷淡,“百战军素受李从璟亲近,有千百张弩也非是不能理解。然则这千百张弩既然到了这里,就说明山前主阵中,百战军再无劲弩可供依仗,稍后我伏兵杀出,他岂能抵挡得住?”

郭廷谓本已心惊,闻言心头一安,连连点头:“定是如此!还有这批百战军,人皆着甲数层,定也是集中了全军大批甲胄,如此说来,山前的百战军,已是脆弱不堪。”

“这就是了。”刘信淡然道,看起来从容不迫,“唐贼猛攻我营,乃是倾力为之,只要我等能稳住营垒,稍后一旦我伏兵杀出,冲进山前唐贼阵中,此战也就定了!”

郭廷谓见刘信如此有把握,纵然心头隐隐觉得好似还有哪些地方不对,此时也凭空生出几多信心来。

再看向山坡上的战事时,郭廷谓倒吸一口凉气。

吴军将士从营中杀将出来后,军营中的强弩逐渐停止进攻,因为弩矢的轨迹是直线,在前者奔至唐军面前时,为避免伤及同袍,他们必须这样做。至于木、石等物,本就不多,此时消耗殆尽,即便还有富余,也不能继续扔下山坡。

唐军军阵变化的很快,在持弩甲士从后阵奔向小阵两翼时,小阵前部的将士,也都停下脚步,大盾在前,铜墙铁壁,长枪从盾牌缝隙中伸出来,直戳向前,状如刺猬,将军阵护得密不透风。

这样的军阵,看起来就如一只只展翅的雄鹰。

吴军将士杀向唐军时,唐军军阵的变化并未及时引起他们的警觉,等唐军变阵完成,吴军中的将校们,意识到不对时,他们距离唐军已经太近,此时除却顺势杀下,并无选择——若是转身回奔,且不说军令军法不容,无疑也是给唐军屠杀的机会。

随着唐军军阵中那一声声大吼,数百支弩矢与山坡平行,悠忽射出,直奔吴军将士。

距离太近了,角弓弩、臂张弩的威力又太大,在惊心动魄的声音中,弩矢飞速射进吴军将士的身体,噗嗤的声响微小、急促,不绝于耳,身中弩矢的吴军将士,接连应声而倒,从山坡上摔下去。

前排将士倒下、滚落,露出后排的将士,紧接着,后排将士也在惨叫声中倒下、滚落,露出更后排的将士。这些吴军,如同被收割的麦子,一排接一排被放倒。

本是呈方阵杀下来的吴军军阵,随着一排排将士倒下,军阵出现许多凹陷的缺口,如同一排牙齿,每间隔一颗就少掉一颗。

而没有受到弩矢照顾的吴军,面对的自然是唐军的盾抢阵。顺山坡往下杀敌,讲究的是携势冲杀,与骑兵冲阵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若是携带的盾牌过多,挡在身前,难免极大妨碍行动,而若是持盾慢行,冲势就要弱上不小。

吴军携带的盾牌不多,所以给了百战军劲弩发挥的余地,但到底也有,撞上百战军枪盾阵时,吴军都是以冲势,将盾牌用身体狠狠撞在百战军大盾上。俯冲的优势立即显现

出来,百战军的盾牌阵立即往后顿挫。

如是观之,只要多撞几次,百战军的盾阵非得支离破碎不可,而后吴军就能趁势杀入。

但百战军早有防备,持盾者将盾牌撑在地上,上身用肩膀死死抵住盾身,下身用脚跟抵住盾底,后脚则与身后甲士相互抵住,如此延伸,将士们最大限度分担吴军冲撞的压力。

吴军冲下来撞阵,盾牌当然不是拖在地上,此时他们撞阵过后,百战军将士看准时机,盾牌后伸出钩镰,刺进吴军盾牌底部,而后勾住吴军脚跟回拉,只听见一声声惨叫,失去脚的吴军持盾手,立即就栽倒下去。

他们栽倒,盾牌自然就稳不住,百战军训练有素,自然不会放过这等良机,持盾手顶着盾牌前进,将歪斜的吴军盾阵撞开,与此同时,钩镰在下、长枪在上,接连刺向吴军将士。

寻常甲胄,能防远距离弓箭,能防横刀砍劈,但绝对防不住长枪突刺。扑哧扑哧的声响中,长枪猛地戳进吴军将士身体,又猛地抽出,带出一大片鲜血,若是长枪上有倒刺,除却能带出血肉外,还能将对方的肠子都勾出来。

赵弘殷跟在盾牌手后面向前进,脚下一滑,差些摔倒,原来是踩到了一截肠子,看到鲜血中的肠子里挤出来的黄白之物,他忍住恶心,横刀刺下,将那还未咽气的吴军刺死。

眼看军阵已经前进数步,赵弘殷的双目悠然一凛。

持盾的将士,都是虎背熊腰的勇猛之士,如若不然,在对方携势下撞时,根本稳不住阵脚,同理,吴军持盾者,和大盾后本要最先杀进来的军士,也必定是勇士。

因为百战军早有准备,在吴军杀将出来时,变阵迅速,稳住了阵脚,反击得当,钩镰、长枪、大盾相互配合,很快就杀进了吴军阵中,吴军当中的猛士,首当其冲被杀伤许多。

“开盾!杀上去!”赵弘殷后头望了一眼身后的军阵,在持弩将士分向两翼之后,后面的军阵将士,立即快速冲上前,如同身连头、腿连身、脚跟腿,原本薄弱许多的小阵,立即前后连接在一起。以队、都为单位的军阵,彼此连接充实,立即变向以几百人为单位。看准时机,赵弘殷立即大吼一声。

得他号令,大盾侧开,长枪、钩镰快冲两步,将锋刃狠狠刺进吴军将士身躯,而后,长枪手、钩镰手身后的横刀手,快速冲上前,将面前的吴军斩杀。

后面的吴军连忙反击,冲上前来,而这时,横刀手并不恋战,反而后退一步,而长枪手、钩镰手再度突进,兵刃狠狠刺出,戳进冲上来的吴军将士身体,低着他们后退。

长枪、钩镰长,收回兵刃再出击的时候,很有大片空档时期,而这往往是对手反击、近身的时候。长兵一旦被短兵近身,就完全没了一寸长一寸强的优势,还会被一寸短一寸险的短兵,欺身杀死。

横刀手复又向前,持刀斩杀面前的吴军。

一个吴军身手敏捷,见唐军横刀手冲出,率先一刀砍在唐军身上,然而不等他露出喜悦之色,唐军横刀就刺进了他的身体,这名吴军口吐鲜血,双手握住对方横刀,眼神落在方才自己落刀的地方,彼处并无鲜血涌出,甲胄上仅有一道痕迹,他不甘、茫然,最终无力的死去。

军长枪兵叫着冲杀出来,持盾者又挺身而进,仗着自身力气大,用盾牌挡住吴军长兵,低着对方不断后退。而后,己方长枪、钩镰复又杀出。

吴军原是携势冲下,本想势如破竹,将唐军杀退,逼得对方转身逃跑,然后追着他们杀向山下,在他们背后收割他们的生命。却不曾想,战事远不是他们预料的那样,战况大相径庭,现在反而是他们在被挡住攻势后,又被杀得步步后退。

山坡上的将士,一旦没有了俯冲之势,本身就会命门大开、破绽百出。山坡下的将士,只需要矮身去攻击他们的下盘,他们就有大麻烦,更何况此时百战军还有大盾护身,战法又这样有条不紊、锋利无比,吴军如何施展得开、抵挡得住?

甚么是精锐,精锐与非精锐,到底有多大差别?

不是杀过人的将士,都叫精锐,不是经历过战火的军队,都叫精锐。

真正的精锐,除却敢战之外,还要能战,还要会战。

能战,是指装备精良;会战,是指精于战阵搏杀之道。

从这个角度上说,精锐作为一个衡量标准,它没有上限。因为精益求精的路上,可供改进的细节永远改进不完,这是一条没有止境的道路。天下之大,没有最精锐的军队,只有更精锐的军队。

真正的精锐之师,到了沙场上,就是巨大的杀人机器,冷血、无情、残酷、无人能挡。

这样的军队,本就不需多,也无法多。若能得十万之众,在冷兵器时代,便足以横扫天下。

赵弘殷将眼前的顽敌杀倒,正好站在一块凸出的石头上,他左右观望了一眼。作为将领,他必须时时密切注意战场局势。

左右的军阵,虽然也有被吴军撞破盾阵,杀入阵中的,毕竟不多,大势上百战军仍是处在攻势如潮的阶段。且那突破盾阵,杀入百战军阵中的,不多久就会受到百战军反扑。

若是军阵反击不利,军阵中的都头、指挥使,就会率精锐、亲兵杀出,强行扼制吴军的进攻势头。若是都头、指挥使战死,而未能将对方杀败,左右军阵,就会分出骁勇之士,给予支援。

甚至切断吴军军阵,将难啃的骨头包围在中间,步步蚕食之。

战阵精妙,精妙无穷。

先前,百战军持弩者,将吴军军阵打残时,杀伤殊多,便是有些许盾牌,吴军最后也不敢正对百战军劲弩兵锋,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百战军劲弩面前,已经没有吴军——后面的吴军,都慌忙奔向两边。

到得这时,小部分角弓弩仍旧持弩在手,多数弩手则收了弩具,抽出横刀,欺身沿着山坡奔上。吴军见百战军收了弩,连忙出来迎战,被军阵中的角弓弩又射杀许多后,连忙回避。

如是再三,两者短兵相接。

最终,战场变成了彻彻底底的近身肉搏。

近身阵战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吴军步步败退,百战军步步推进。战事越是往后,百战军前进的便越快。

涂山上没有大片平地,吴军的退路只有军营。

终于,战场上的喊杀声骤然一震,在战鼓的命令下,百战军全军疯狂拼杀,如潮而进,吴军未闻军令,却不得不败退而回。

(本章完)

章八十六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2)章二十四 百战安义(3)章三 神仙山(2)章九十一 昔曾浴血为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1)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2)章四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5)章七十九 少女的烦恼章十四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5)章九十三 江淮王师入楚地 江南士子今北奔章四十 要杀了这个人哦章两百四一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6)章五十七 首战怀州城章五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5)章七十八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5)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上)章四十四 先声夺军心(1)章十五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2)章六十 伐谋伐交可得地 唯独伐兵令人惧(上)章一百三十七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上)章七十五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2)章十三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6)章四十五 宿命章三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3)章四十三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4)章三十五 汉唐之文明章七十八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4)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3)章一百零七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2)章五十二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8)章三十八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7)章四二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4)章六十 伐谋伐交可得地 唯独伐兵令人惧(上)章两百二四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章一百一十七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下)章十八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5)章一百七十三 庙算正紧揣敌意 攻蜀有成扶州急(上)章五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2)章三十六 天下势风起云涌 金陵城龙潭虎穴(4)章五十三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3)章三十二 大争之世章八十六 过尽千帆皆不是 李从璟饿狼扑食章一百五十一 可笑蚍蜉撼大树 雄主不屑转顾之(下)章四十九 彼如丧家犬【第三更】章五十六 天下不复有门阀 我打你脸又如何章九十七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4)章三十二 楚地战事不如愿 拟调郭威往替之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章七十四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1)章八十七 楼房上有轰隆声 得手与杀气腾腾章七 一支凤钗引风波 不是斯人胜似是(上)章二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1)章八十三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9)章二十四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2)章四十九 势来天地皆同力 久负盛名于天下(4)章两百二四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章五十四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4)章一百四十一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中)章十九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9)章七十五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2)章九十三 忠昭日月死何惜 布鞋未成人已去章二四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2)章八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8)章一百零四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中)章六十四 奴在灵州望西天 待君归来诉思念(2)章一百零四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中)章十三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4)章八十六 是非成败问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中)章九十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6)章九十六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3)章三十六 西楼之真相章五十四 美妇如蛇频吐信 步步惊心因何人章一 西北面招讨使章二十七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6)章七十一 抬头问苍天【第一更】章五十一 泽州判官章七十九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5)章七十三 阴谋算计为哪般 分合友敌无非利章二十七 百战军之困章三十九 为我王说天下章四十六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2)章一百一十三 百尺竿头进一步 横渡黄河向胜州(中)章六十 伐谋伐交可得地 唯独伐兵令人惧(上)章十五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5)章十三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3)章三十二 大争之世章四十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2)章四四 天成新政初现世 厉兵秣马看天下(1)章七十四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1)章三十五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9)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灵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一百零七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2)章六十五 谋主智算敌军行 三千锐士擒段凝章三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4)章八十五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1)章二 千里之远有枭雄(中)章一百二十一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4)章五十七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3)章一百二十二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5)章九十三 昔曾浴血为手足 而今天下皆同袍(3)章一百六十三 历经磨难终成凤 多年对弈收官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