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十九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7)

唐军攻占濠州全城之后,郭廷谓被迫与数百残卒退守钟离,他的部将有个名叫黄仁谨的劝他不如离开濠州地界,去到楚州与马仁裕汇合,共同据守楚州,这是一个中肯的建议,钟离城中虽然还有些兵马,但是已经不多,便是加上从濠州城被赶出来的数百残卒,总计也不不到两千人而已,如何能够抵挡万余唐军围攻,况且战事进行到这等地步,幸存吴军将士多半带伤,便是没伤的也无不是疲惫不堪,实事求是的说战力已经不剩下多少。

濠州城已失,据唐军说定远县也已落入他们手中,濠州注定已经守不住了,继续在钟离战斗下去基本没有意义,然而黄仁谨的话并没有撼动郭廷谓那颗誓死守土的决心,郭廷谓在断然否决黄仁谨的提议后,对残存的吴军将士说了一番话。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眼下外贼入侵,占我山河杀我乡亲,坚守钟离固然九死一生,然家国大义面前,七尺之躯何足道哉!此时若是弃濠州而东奔,郭某何颜面对连日来战死的同袍,他日到了九泉之下,何颜面见在涂山下就义的刘将军!寿春你我救不得也就罢了,但是濠州郭某寸土不让,唐贼若要来取,郭某也不会让他们取得轻松,寿春郭某的确无力去救,但郭某却有力寸土必争!便纵一死,何惧之有!”

唐军在攻打濠州城的时候,没忘记牵制钟离,前者战事固然惨烈,后者遭受的压力也不会小上多少,郭廷谓在布满血污的城头说这番话时,晨阳正从东方升起,阳光打在残破的城头与旗帜上,也似沾染了郭廷谓的悲愤之气与吴军将士的血肉,成了吴国的阳光。

吴军众将士见郭廷谓态度坚决,一席话悲壮凄凉而又豪迈激昂,多半都受其感召而双目噙泪,英雄血战之后踏上末路的时候可以战死,但绝不会苟活也不会低头,哪怕血肉之躯最终倒下了,他的头颅依然昂着他的气节仍然壮烈,吴军将士虽然不能将心动涌动的情绪完整表达出来,但他们布满血迹的双手都握紧了兵刃,横刀卷了刃长枪锋刃缺了口,但依然在晨光下闪烁着锐利的锋芒。

郭廷谓被赶出濠州城之后,唐军将士的横刀并没有停下,逗留在城中的百姓甚至是鸡犬,都成了唐军刀下亡魂,连日血战唐军伤亡当然不小,同袍战死手足陨落,哪一个唐军将士心中没有戾气,而濠州百姓从始至终帮助吴军守城的坚韧姿态,也为唐军将士发泄心头怒火埋下了伏笔,街道上鲜血潺潺成细流,死亡的阴影笼罩了城池的每一个角落。

便是孟平进了濠州城,也没有严令将士不准屠戮“无辜”百姓的意思,将士们心头的戾气需要发泄如何憋得,哪怕是军中威严极高的主将,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违逆杀红眼几乎没有理智可言的将士。

身为一军主将,平日里固然要以军法约束部曲,但在很多时候更要懂得顺应军心,否则谁又愿意为一个不体谅士卒的将军卖命?慈不掌兵,攻打濠州这么多日,唐军攻城部曲伤亡惨重,诸将请求孟平暂缓攻势的时候,孟平都没有对自己的手足报以仁慈,此时又如何对那些残杀他们手足,以及帮助敌军残杀他们手足的人仁慈?

战争没有仁义,战争只有残酷,乱世人命不如狗,这才是战争的本来面目,屠杀以慑敌境军民,往往比用仁义之名要有用的多,在战场上没有敌军会念你的好,只有恐惧你的威势时才会屈服,仁义,那不过是征服敌境的手段,屠杀,同样也是征服敌境的手段,对领兵征伐的将军而言,这两者不过是他手中的两柄剑,殊无二致。

攻占濠州城后,杀红眼的唐军虽然在城中耽搁一阵,到底不曾屠城,而后马不停蹄合围钟离,孟平没有要给吴军喘息之机的意思,大军阵势大

成的时候,孟平来到钟离城前,对城头上的郭廷谓说了一些话。

“自我大唐兴兵淮水以来,淮南败亡相踵,我大军无一日不在攻城拔寨,定远县、清流关、滁州城皆已入我大唐囊中,何人能挡得半分?将军先随刘信进军涂山,而后又据守濠州多日,杀伤我大唐骁勇千余,足以报国。如今将军已失濠州,楚州军也已被我击溃,钟离乃是小城,将军以两千将士自守,岂能固哉!某劝将军一句,负隅顽抗固然壮烈,却也是险众于死之道,何不效仿定远县弃暗投明,效忠大唐朝廷?”

郭廷谓没有回答孟平的话,只是取过身旁将士手中的长弓,搭箭射向孟平,后者距离城头颇远,那箭矢岂能真射到孟平身上?然而郭廷谓此番举动,不仅果决表明了自身态度,也彻底触怒了孟平,就此郭廷谓还嫌不够,冷言道:“假使此箭能自回城头,郭某才有可能屈节投降!”

怒气勃发的不仅是孟平,所有唐军将士都恨得牙痒,孟平挥手让人将从濠州城捆绑的百姓带到阵前,指着这些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的百姓,“你一日不降,我便杀一百人,两日不降,我便杀两百人,你以为困兽之斗是大义之举?我偏偏不成全你。汉人自古一家,胜败皆是自家事,输了便是输了,降又如何?该降不降,为求青史留名不惜陷众于死地,与杀人何异?你有何资格得众人效力,你有何资格让史书立传?!”

在孟平冷冰冰的军令下,唐军甲士挥动冷血的横刀,将一百颗鲜活的头颅从肩膀上砍下来,那些据守钟离的吴军将士,多半就是濠州本地人,被孟平下令杀掉的百姓,不乏他们的亲友旧识,此时见此惨状,无不肝胆欲裂。

“攻城!城不克,战不休!”孟平无情的像是一块石头,从牙缝里蹦出来的字眼更是冷漠到了极点,他知道此举不一定能摧毁吴军军心,但只要大军攻城得力,吴军将士心中的恐惧最终会压过愤慨,成为击倒他们的筹码,在他那颗年轻而纯粹的心中,他有一个很简单直接的评判标准,今日杀一百吴人,压迫得吴军早降半日,便能让唐军少死一百,这样简单的换算孟平没有道理不去做。

孟平心中只有一个志向,为了那个志向,便是双手沾满血腥成为刽子手,他也毫不自惜,为了那个人的江山,他即便是在青史中背负骂名,哪怕是被后世叫作人屠,九泉之下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孤零零的钟离城像是暴雨中的一叶浮萍,在唐军潮水般的攻势下瑟瑟发抖,城头上嘶喊的吴军虎目圆睁,城头下四面杀上的唐军戾气冲天,世间罪孽之大莫过于杀人,战争就是成批成批的杀人,在将兵刃举向对手的那一刻,谁的心中还有仁义道德?满腹心思不过是杀死对方保全自己而已。

在战争中,凡事没有对错之别,只有敌我之分。

百战军与侍卫亲军轮流攻打钟离,果真如孟平所言,日夜不休片刻不歇,双方将士的伤员不断被抬回去,一具又一具尸体倒在城墙上下,如同乱石荒草堆积在冰冷的泥土上。

一日夜过后,吴军出现力竭的兆头。

大军攻打钟离第二日,孟平没有食言,再度在城下斩杀百人。

愤怒让吴军再度奋战,然而不过半日,热血冷却之后,冰冷的恐惧弥漫周身,于是有将士看向郭廷谓的眼神,不再那般纯澈。

这天夜里,黄仁谨再度找到郭廷谓,这回却不是劝说他退向楚州,因为唐军四面围城,他们已然没有退路,黄仁谨是劝郭廷谓投降。

郭廷谓不降。

第三日,孟平再杀百人。

吴军中哀嚎声四起,恸哭者遍布各处。

这日未时,黄仁谨再度

找到郭廷谓,这回不止是他一个人,而且来了不少将领,这回他们也不是劝郭廷谓投降,而是逼迫郭廷谓投降。

郭廷谓不降。

黄仁谨遂令亲兵一拥而上,强硬绑了郭廷谓,使他不得不降。

郭廷谓破口大骂,唾沫溅了黄仁谨一脸,然而黄仁谨不为所动。

他之所以绑着郭廷谓投降,而不是干脆打开城门迎接唐军入城,也不是直接杀了郭廷谓向唐军请降,就是因为他和众将仍旧敬佩尊重郭廷谓,不想他死在唐军手里,想要他认清现实向唐军服软,这样战事结束之后郭廷谓作为“带头”投降者,即便孟平不给他好脸色,大唐也不会亏待他。

“事不可为,将军何必如此?城里将士,业已伤亡过半,再继续打下去,何益之有?”黄仁谨苦苦相劝,言辞恳切,“血战多日,将军已然为国尽忠,唐军势大,城陷非战之罪,今日将军带我等投诚,日后仍会被大唐所用,一身才学抱负,何愁不能施展?”

郭廷谓不降。

被绑住的他奋力挣开左右,双目通红,悲声大呼:“社稷蒙难,家国不幸,郭廷谓何能幸也?刘将军,某随你来了!”奋身跃过女墙,面朝黄土从城头跳下。

嘭的一声,郭廷谓摔落城前,脑袋首先坠地,脖子咔擦一声摔断,而后整个人倒在地上,血自嘴中涌出,抽搐两下就没了动静,临死时仍旧瞳孔圆睁,死不闭目。

郭廷谓跳城而亡震动了不少人,近旁的将士无论是吴军还是唐军,都明显愣了一愣。黄仁谨等人趴在城头上悲呼几声,却也没半分作用,事到如今,他们唯有竖起降旗,向唐军请降。

督战的孟平得知郭廷谓坠城而亡,沉默了许久,轻声呢喃:“困兽犹斗你确实有愧于濠州军民,但的的确确不曾有负于吴国......其实你与我一样。”他看了一眼萧索的长天,眼神如铁,“负尽天下人又如何?只要不负公子,孟平也不会有半分怨言。”

孟平摆了摆手,吩咐道:“收殓郭廷谓尸身,厚葬之。”

黄仁谨在竖起降旗后,连忙跑下城头在城中找到正帮忙救治伤员的录事参军李延邹,要他起草降表,降表这个东西必不可缺,有了它黄仁谨就能携濠州全境投降,而不仅仅是钟离一城,这对他与众将士日后的处境至关重要,黄仁谨只不过是个粗人,不通文墨,故而这个降表得找人来写。

录事参军李延邹是个书生,他得知郭廷谓坠城而黄仁谨要投降之后,气得一跃而起指着黄仁谨鼻子好一顿臭骂,最后质问道:“将士血战十余日,刘将军郭将军尽皆死于沙场,而今你却要向唐贼投降,你心中还有忠义之念吗?!”

黄仁谨被李延邹骂得有些惭愧,然而事已至此别无他法,降表是必须要的,他见李延邹态度坚决拒不肯受命,不得不变了脸让甲士上前,抽刀以胁迫之,待笔墨备好,黄仁谨将毛笔塞到李延邹手里,厉声令其书写降表,否则就要将其杀之。

李延邹提着毛笔被按到小案后,满面通红浑身颤抖,面对刀兵加身,他刚写下一个字,就再也不能持笔,遂将毛笔掷于地上,直着脖子闭眼道:“大丈夫岂能负国,为叛贼作降表!”

黄仁谨大怒,举刀将其杀于小案后。

最终孟平还是得到了一份降表,只不过文辞格式有些不通,他也无意计较这些细节,在被缴械的吴军将士面前,挥师进入钟离城。

——————

感谢毒蛇兄、破碎虚空abc、法号星空、找不到书看、海叶子、浪客123、Microshane、做ai忘了带套、sunlight1001的捧场月票。

(本章完)

章三十四 亘古之真理章四十二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3)章五十六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2)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7)章两百四四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9)章八十一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8)章二 鬼斧十手章四十六 敢叫勇协谋 大争于天下(1)章七十一 强一地也强一国 最是谍斗能惊心章九十七 识得洛阳风与月 成就帝国军与政(5)章九十四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1)章六十九 离营将士英雄心 诸事可为农在先章一百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7)章八十二 一朝掌得天下权 我为万世开太平(1)章十一 淇门之变(3)章六十二 落魄刀客悲杀人 梁军谋深初接战(下)章九十五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4)章一百零一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8)章两百十四 君问归期未有期 风雪漫过中州城(中)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1)章二十二 百战安义(1)章两百三九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4)章五十一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2)章七十二 非是英雄留不住 厚积薄发正道行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1)章一百三十三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上)章二十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7)章十一 淇门之变(3)章二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3)章七十六 如何不认罪【第一更】章一百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9)章三九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1)章八十八 走马观花过扬州 钱元瓘再会太子(上)章八十八 郭崇韬一言定策 先锋相遇一战胜章三十六 君子都章两百二四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4)章五十九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5)章一百二十四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7)章七 神仙山(6)章五四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1)章十一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2)章七十六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3)章两百三五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2)章三六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5)章九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2)章一百七十七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中)章三十九 女豪镇契丹章六十四 相救章一 西北面招讨使章十一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2)章三十六 青袍与黑氅章三二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1)章十五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6)章十 他的将士(第一更)章一百四十六 同光二年将去尽 行远何处觅归程(上)章一百六十七 上阵父子死沙场 但留残躯祭英魂(1)章六十七 莫离巧思献三策 三城战事起异变(1)章两百二十 烽烟席卷鸭渌府 百骑漫行过冲鹿章一 雄才大略为君王 盛世帝国新大唐(1)章七十七 世间安得两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章一百零三 一朝风云变天下 群雄侧目紧绸缪章四 酒逢知己千杯少 月黑风高杀人夜章十四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1)章五十一 军失将当亡【第二更】章十九 练兵之法章三十九 白雪盖黄土,红血覆白雪章六十五 谋主智算敌军行 三千锐士擒段凝章二十八 莫离献策定滁州 冯道驱至寿春城(6)章一百四十一 游演武院有三望 说耶律敏待一言(中)章八十六 过尽千帆皆不是 李从璟饿狼扑食章九十一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上)章二 千里之远有枭雄(中)章二十八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7)章八十一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8)章一百零三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上)章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章三十 仇人相见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5)章一百六十四 郭崇韬争权有方 战事未起死斥候(1)章二四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2)章七十四 谁惹秦王怒【第二更】章一百五十二 来日取城馈送别 他乡何曾遇故知(1)章一百四十七 同光二年将去尽 行远何处觅归程(下)章两百四三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8)章六十二 八千将士章七 一载相识十载别(1)章八十六 过尽千帆皆不是 李从璟饿狼扑食章四十四 忠诚章七十七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4)章五十 南有白鹿洞三害 北有应天府双杰(上)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尽不平得民心章五十三 皇帝李嗣源章六十三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8)章十四 棋至中盘形势明 火中取栗生死局(1)章两百零七 阿保机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2)章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2)章九十五 西行云州会良将 夜火起时奔逃忙(2)章三十七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6)章三九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