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五十五 士子风流有金戈 大唐雄威终复振

光阴流转,转眼到了春帷放榜的日子。

洛阳长宁坊,因坊内多格调高雅的茶楼酒肆,故而平日里每多士子官员。

春风细雨,还有些未散尽的凉意,茶肆阁楼上,苏逢吉、苏禹珪、张一楼相对而坐,轻声交谈。旁边跪坐的茶博士是个姿容清雅的女子,轻衣薄衫,气质清新,如雨后的青青小草,不见尘埃,一举一动都有清丽脱俗之气。

“今岁贡举榜单你们可曾看了?”苏逢吉忽然问苏禹珪与张一楼。

“岂能不看?”张一楼笑道,“说起来,今岁可有几个了不得的人物,现今已是声名大噪。”

苏逢吉会心道:“想不到张兄也知道。”看了苏禹珪一眼,见对方只是颔首品茗,仿若置身事外一般,遂没好气道:“老苏,你可知晓?”

“江文蔚、张易、朱元,其他的却是不知了。”苏禹珪不急不缓的说道,方正的国字脸愈发显得成熟稳重。因为长久执掌刑法的关系,身上已经渐有一股不可侵犯的威严气。

苏逢吉哂笑道:“前三甲都让你说完了,你还想知道多少,莫不是要把那几百个人都记住才肯罢休?”

苏禹珪不骄不躁道:“前三甲也好,有名声也罢,都只是一时,当年洛阳‘二苏’不也占尽风头,事后如何?张兄不显山不露水,如今却是最得朝廷看重之人。”

苏逢吉先是微微怔了怔,随即捧腹大笑,笑到最后竟是击节不已,就像看到了天底下最好笑的笑话。

“老苏啊老苏,我说你为何板着一张脸,原来是在眼红张兄,哈哈......”苏逢吉笑得不能自己,“我们这位威名赫赫,在诸多官吏眼中,七尺之躯就跟大唐律法一样婉若神明的苏郎中,竟然也会妒忌同僚?你这可是自己打自己脸啊!”

苏禹珪不咸不淡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苏逢吉当即不乐意了,“你说甚么?”

张一楼见两人又要开始掐架,连忙转移话题,“听说江文蔚、张易、朱元三人各有所长,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江文蔚,建安人,文采斐然,有韩昌黎之风,论述的经世之策,更如羚羊挂角,深得诸位宰相欣赏;张易少年曾读书于长白山,后又到嵩山求学,‘食无监酪者无岁”的事迹,早已传遍洛阳,其文如其人,极有豪烈之气,任相说他‘雄健无两,将相之才’。”

听到这里,苏逢吉又开始挤眼打趣,“这张易岂非就是第二个老苏?”

苏禹珪目不斜视道:“苏兄此言,颇有自愧不如之意也。”

苏逢吉眉头一动,怒火中烧,正要挑事,张一楼又连忙道:“最后是这朱元,颍州人,此人先前声名不显,直到放榜后考卷策对流出,时人才知其才。此人论述时务,言辞简洁,然无不切中要害,针砭时弊,寥寥数语,却一针见血,最叫人拍案叫绝的是,此人在兵事上见解颇深,听说太子殿下看了他对江淮战事的见解,都点头赞赏过。”

说完,见苏逢吉、苏禹珪片刻不发一言,张一楼自顾自叹道:“今岁朝廷取士数百,洛阳城一时群英荟萃,天下俊彦如过江之鲤,此乃国之大幸啊!”

苏逢吉没去看他,苏禹珪依然目不斜视,两人四目交锋,如有刀光剑影,张一楼话刚落下,这两人就又要撸袖子打口水仗。

张一楼头皮一阵抽疼,眼前这两位被皇帝、太子、诸位公辅盛赞的大才,若是让人知晓他俩一碰面就如孩童过家家一般,不是把酒言欢亲如兄弟,就是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真不知是何感想。

张一楼不得不使出杀手锏,先是凝视着苏禹珪,“苏兄自修缮律法十二章一鸣惊人之后,已然成为刑部柱石与大唐律法的标志,经年以来整肃不法,莫不有章可循,无人不服。一身正气,便是巡视州县,短短旬月

也能让地方肃然。假以时日,侍郎、尚书岂是苏兄仕途顶峰?”

见苏禹珪脸色微红,张一楼又看向苏逢吉,“苏兄之才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数年来无论是任职朝廷还是两川,无论是吏部还是工部,都能成绩斐然令诸公赞不绝口,若说元锡之才在于专精,苏兄之才便当得广博二字,日后朝堂公辅岂无苏兄?”

苏逢吉与苏禹珪双双都不说话了,两人间的火药味也不见踪影。

茶博士水亮的眸子好奇的打量着忽然静默下来的三人,只觉得眼前景象实在是有趣无比。

张一楼忍不住道:“二位怎么不说话了?”

苏禹珪道:“话都让你说了,我们还有甚么可说的?”

苏逢吉道:“你简直比那位和泥刺史还要会和稀泥。”

苏禹珪看着苏逢吉,“现在你总算知道你我三人中,为何是他最得诸公看重了?”

苏逢吉大点其头,长叹道:“能为公辅者,首要之才,岂非正是要会和稀泥?”

苏禹珪道:“和稀泥不难,难的是临了还能把事情都理顺,让众人都服气,然后戮力公事,这样的人才是真厉害。”

苏逢吉白了张一楼一眼,“张兄岂非正是这等人?”

然后两人一起望着张一楼不说话,惹得张一楼惭愧不已。

旋即,三人相视哈哈大笑。

那姿态出尘的茶博士,也是以手掩唇,低眉莞尔。

茶香袅袅,氤氲成趣。

这幅景象,是天成二年的士子风流。

......

此时,东宫。

李从璟在练字。他练字不是为了练字,而是为了练心。

东书房里不止他一人,有两人坐在小案后,有三人束手立在屋中。

坐着的人,一个是人送诨号“阎王刺史”的赵钟鸣,另一个是推行新政最讲究一个“理”字的前沛县县令何晨光。

站着的三人,正是刚好前来拜见太子的新科进士江文蔚、张易、朱元三人。

李从璟正专注练字,一笔一划莫不倾注全部心神,如同勾勒心中的如画江山。

“你们三人也坐吧。”李从璟满意的放下玉笔,随手指了指房中的另几张小案,“方才我正在跟赵、何二公谈论江淮、楚地战事与民政,你们有甚么见解,也都可以说说。君章、简能不是第一回出入东宫了,致远虽是头一遭来,也犯不着拘束。”

君章,江文蔚的字;简能,张易的字;致远,朱元的字。

李从璟没有字,因为他算得上是“草莽”出身,就跟李存勖、李嗣源一样,时人有字的大多是正经士子、读书人。及冠后李从璟不是没机会让人给自己表个字,但因诸事繁忙给疏忽了,时间一长也就无暇“附庸风雅”。

刚坐下的江文蔚、张易、朱元三人闻言,又连忙欠身,谦虚谨慎的表示不敢,面对这位平素和气,但威名在外的太子,三人都不敢有半分大意。

赵钟鸣捻须笑道:“太子殿下不拘小节,诸位切莫自缚手脚,三位之名,某也早有闻之,今日有幸得见,正好瞻仰一番各位风采。”

何晨光没敢随意插话,他不像赵钟鸣,早年就跟随过李从璟,本身对李从璟也不是很熟,怎敢放肆?

李从璟坐下后,理顺衣袍,没有让江文蔚等人多番谦逊的意思,直接点名道:“君章先说说看。”

江文蔚起身行礼,重新坐下后,才字句斟酌道:“江淮战事看似大局已定,实则淮南仍有反击之力。数月来淮南军队犹如水下游鱼,在大将、沿海各处登岸,不停袭扰江淮各地,防不胜防,就是明证。”

顿了顿,江文蔚继续道:“淮南如今只以小股精锐袭扰各处,看似无关痛痒,实则于大局不利。扬

州、寿春一日未克,淮南便有盘活江淮的余地,尤其是精兵渗透袭扰大军后方,不仅给王师造成诸多麻烦,也会让江淮各州县人心惶惶,时日一长,那些心系淮南的贼子,便会蠢蠢欲动。”

李从璟点点头,“依你之见,江淮战事当如何处理?”

江文蔚显然早有腹稿,当即答道:“其一,整治各州县民政,加快收服人心;其二,招募骁勇训练州县守卒,化淮南之江淮大网为我大唐之江淮大网;其三,速克扬州、寿春。”

李从璟露出赞赏之色,又看向张易,问道:“楚地战事当如何?”

张易丝毫不用打理思路,当即答道:“王师与淮南鏖战于益阳一带,已经数月,但以易之见,当开辟第二处战场。”

李从璟眉头挑了挑,“哦?”

益阳是划分、封锁楚地东西的关口,是楚地之战的关键之地,积蓄全力攻下益阳,也是朝廷的用兵之策,张易敢直言开辟第二战场,便是否定朝廷计策,这份勇气担当可谓难得,张一楼说他极有豪烈之气,任圜说他雄健无两,都不是虚言。

张易继续道:“淮南先败楚兵,再败王师,两得益阳,后又苦心经营防线,即便不能称之为铜墙铁壁,也是相差不远,益阳地势险要,王师一时难克,并非不能理解。”

“其次,淮南占据楚地半载,治理州县颇有成效,人心渐变,若不尽快收复,长久僵持,对大势不利。当今之计,当往南征讨,迂回梅山用兵。平定楚南之敌,收复楚南州县,而后能北上夹击益阳,是为取大势也。”

“益阳难克,楚南必争,故而易言当开辟第二处战场。”

李从璟颔首,“说得不错。”

最后他看向朱元,“致远有何见解?”

方才江文蔚、张易已经将江淮、楚地战事都说的差不多了,此时朱元再说,实难有振聋发聩之言,不过朱元显然没有窘迫之色。

朱元慨然道:“皇朝要平定江南、一统天下,必要精练水师。如今大唐坐拥天下之险,江淮定,荆襄平,若不精练水师,是怀抱金玉而无为也,实在暴殄天物。若能精练水师,他日顺江东下,必能兵到城克,数载而有天下!”

话说完,朱元径直起身,大步来到堂中,向李从璟拜下,“臣不才,向太子请命,为王朝治水师!”

李从璟眼前明亮,哈哈大笑。

江文蔚、张易相视一眼,纷纷离座来到堂中,向李从璟拜下。

江文蔚道:“文蔚斗胆,敢请投身沙场,为皇朝平贼之马夫!”

张易道:“易虽愚钝,亦有报国之心,倘若能入楚征战,必舍七尺之躯,为王师杀尽淮南之贼!”

这新科三甲,竟然全都请命投身疆场,一个比一个斗志昂扬,一个比一个心性豪烈。

李从璟没有立即答应,目光炯炯看着这三人,沉声道:“尔等都是国之俊才,当知若是身在洛阳为官,前途也是一片光明,而投身沙场上马杀敌,虽有速立功勋之机,亦有旦夕身死之险!告诉本宫,何以如此?”

江文蔚等相视一眼,皆慷慨激昂,“诸侯不臣,皇朝该讨之,臣等不才,愿驱身以杀敌,助我大唐一统天下!”

此情此景,书生仗剑,凛然有正气。

李从璟目光沉静,心头却有金戈铁马之声。

十年心血,终养国人雄健豪烈之气。

大唐雄风,终于复见。

李从璟正声道:“俊彦有报国之心,大唐岂忍负之?”

江文蔚、张易、朱元大喜,俯首再拜,“谢太子殿下,臣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钟鸣、何晨光相视震惊。

书房之中,如有剑光。

这副场景,是长兴二年的士子风流。

(本章完)

章二 神仙山(1)章三十一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0)章一百九十四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4)章三十九 为我王说天下章六十四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2)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4)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上)章一百零四 繁华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处章六十四 奴在灵州望西天 待君归来诉思念(2)章两百二九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6)章七 虎狼环饲亦前行章十一 平静湖面暗流动 一时英雄俊人物章四十五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6)章六三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1)章四十七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3)章六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中)章二十 晋王令章一百四十三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上)章三十五 李继韬之谋章两百四四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9)章一百零三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10)章二十八 百战安义(7)章七十二 折了筷子章十二 大丈夫谋身谋国 杀人何须有理由章十九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6)章二十九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8)章一百零五 两计使军安然归 辽东半壁已入瓮(下)章四十四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5)章九十二 两人阁楼闻雨声 两年之内平淮南章八十九 指点江山大志显 生子何如孙仲谋章三十六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5)章两百二九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6)章八十七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3)章十四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5)章五十二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2)章一百六十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3)章六十四 敌情我意难分辨 一路前行且向东(下)章四十一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2)章十五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6)章五十二 军入潞州(第一更)章六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6)章五十九 边军过长城章五十二 婉如清扬小娘子 人生最恨离别时(上)章两百三三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0)章两百零一 守得云开终见君 虎踞龙盘战扶余(4)章两百三三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0)章七十 都是你的人【第三更】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5)章三十三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2)章十 三军之事莫密于间章五十五 生搏死斗欲突围 临死不忘顾大义章三十一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10)章六十五 人言蜀中多灵秀 未及莉香掌心留章八十八 苍鹰戏鼠走檀州 白袍书生战辽东(上)章一百零九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10)章九十一 怒抢佳人回军营 三军齐发至中都章四十一 月垂龙门山 英雄逞强时(2)章五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上)章十七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4)章十 耻与贼相识 不与寇同生(1)章一百八十六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4)章九 临寿春城启大战 登八公山论古今(2)章十七 打铁匠,使刀人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章一百零二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9)章七十九 少女的烦恼章八十七 轻罗幔帐红烛低 柔情蜜意两人识章七 虎狼环饲亦前行章十七 淇门之变(9)章一百四十八 谋利有成志士归 去王称帝性未改(上)章十五 淇门之变(7)章二十二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章九十一 王朴坐论天下谋 何人雄关退千军(上)章六十三 阵斩章六十 李从璟的志向章十 三军之事莫密于间章五七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4)章一百六十 万事俱备东风起 终是离人盼归人(3)章四十三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1)章五十三 天下士子入洛阳 衣冠南渡自此终(2)章八十 英雄迟暮未必恨 寒冬不耐早驱秋(7)章二十四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3)章九十一 一别数载仗剑来 彼之英雄我仇寇(2)章二七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5)章一百八十 小鱼大鱼齐咬钩 预设奇兵向北行章五十八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9)章二十八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7)章一百 八仙过海显神通 天下大争在我侧(5)章五十七 初回怀州会莫离 大军整编一万八章九十七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6)章二十九 百战安义(8)章一百一十五 既复故土不忍弃 亡羊补牢候乳虎(上)章七十六 两军交战气势隆 阵内阵外人心切(4)章二十 天下章十五 谁是刀,谁握刀?章二八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6)章四十一 边军逞威风章十 家国天下无事平 算计谋划谁人清章七十二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7)章六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