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过谁 拥重兵几人不叛(1)

(凌晨后还有更新,不过不用等,我也只是准备写...)

金陵。

江淮战报传回后,大丞相府的灯火彻夜未熄,一应属官、幕僚齐聚一堂,紧锣密鼓的商议军情。次日,徐知诰一份急令,将卢绛、蒯鳌二人从常州召回。

卢绛、蒯鳌正在常州与钱元瓘相持,战事时有发生,规模时大时小,两者打了个平手,谁也奈何不得谁,卢绛、蒯鳌从常州离开时,刘金也接到徐知诰的命令,让他据守常州城即可,不必再对无锡保持攻势。

回到金陵,卢绛、蒯鳌二人马不停蹄赶到丞相府,还没来得及将身上的汗水歇干,就被徐知诰派人来叫了过去——商议了一日一夜的属官、幕僚已经散去,政事堂里只剩下了韩熙载、周宗两人,显得格外空旷,别有一股压抑的气氛。

进门时,徐知诰正挥手将饭食斥退,卢绛、蒯鳌二人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见礼的时候徐知诰摆手道:“军情紧迫,俗礼就免了,君太你将情况跟他两人细说一遍。”

坐在小案后的周宗脸色略显苍白,眼中也是充满血丝,听了徐知诰的话,他打起精神,将江淮战事的一应情况都跟卢绛、蒯鳌解说一番,最后语气沉重的总结道:“北贼四面合围王师,意图与王师在滁州、和州决战,两者兵力相差并不多,且北贼占据了主动,形势于我十分不利!”

周宗话说完后,徐知诰没有等待,紧接着开口:“江淮形势不利,必须速做应对,在两位归来之前,我已跟诸公有过商讨,初步有了定议......两位或有进言?”

大致情况卢绛、蒯鳌二人在信使到达常州时就被告知,路上就对此有过思考,方才周宗讲解细节的时候,两人也没停止过考量,然则眼下的江淮战局已经白热化,哪是轻易能有破局之策的?然则这下徐知诰问起,卢绛不得不道:“战局胶着,力量对比也差不多,事到如今,唯力战而已!某远渡江北上,与北贼不死不休!”

徐知诰不置可否,又看向蒯鳌。蒯鳌一时也没有良策,跟卢绛一样表达了为国死战的决心。

两人虽然没有拿出惊世奇策,但能有效忠徐知诰的决心,已经符合了徐知诰的期望,也唯有如此,徐知诰才能将接下来的事交给这两人去做。

“眼下要扭转江淮战局的紧张态势,并非没有办法,只是此计非是力战于沙场,与贼军将士殊死相搏,而是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在大势上赢得先机。”徐知诰说道,“国中虽有良臣俊彦无数,但要完成这个计策,我认为只有两位才行。此策的实行者,需要非凡的胆气,虽刀斧加身而面无惧色;要有非凡的机敏,虽身陷必死之境而能绝处逢生;要有非凡的辩才,虽孤身入敌营而要能舌战群儒;要有缜密的心思,要有坚韧的意志,要有精明的手段......”

说到最后,徐知诰盯着卢绛、蒯鳌,几乎是一字字道:“更要有不惧一死,誓死不叛的气节......两位可有乎?”

卢绛、蒯鳌相识一眼,连忙起身离开小案,到堂中下拜,“国家者,养我血肉之躯;丞相者,予我安身立命之所。为报国家,为报丞相,我等何惧一死?”

闻言,徐知诰神色触动,连忙走下堂中,亲手扶起两人,感动道:“国家得贤臣如公等,岂能社稷不兴?我得良佐如公等,大业岂能不成?若果真社稷不

兴、大业不成,便是山河破碎,便是埋骨荒冢,又有何怨言?!”

“丞相!”卢绛、蒯鳌俯身再拜,感动的声音哽咽,“请丞相下令,虽刀山火海,我等敢不奋躯而进?便纵是面对千军万马,我等死不旋踵!”

“好!”徐知诰再度将两人扶起来,眼中似有热泪,将两人拉到小案前,“公等安坐,且听我细细道来!”

回到主位,徐知诰对两人道:“如今北贼在江淮的实际统帅,乃是号为莫神机的莫离,此人如何,想必不用我多言,观其在江淮的种种举动,便已知此人乃是世之大才。”

见卢绛、蒯鳌点头,徐知诰继续道:“北贼若无此人主持战局,以我大吴十万骁勇,千员良将,百位英杰,江淮早已收复!故而,此番要扭转江淮战局,必须要从此人入手!”

卢绛、蒯鳌眼前一亮,“丞相意欲如何对付此人?”

他们自然不会去想刺杀这种愚蠢计策,古往今来,有几个三军统帅是在军营中被刺杀而亡的?

“反间计!”徐知诰语出如惊雷。

卢绛、蒯鳌先是一怔,随即目光火热。

“当此之时,若能离间莫离与洛阳,使得君王猜忌前线统帅,若能离间莫离与李从珂,使得军中将帅不和,则江淮战局将天翻地覆!”徐知诰一番话说的掷地有声。

卢绛、蒯鳌闻言精神大振。

离间计向来恶毒,且战果累累。远的,昔年刘邦用此计于项羽,使得项羽失去了最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大谋士范增;近的,后梁朱友贞消弱魏博军镇时,李存勖巧用反间计,几乎可以说是兵不血刃就得了魏博军投靠,消弭大敌而又极大增强了自身实力。

不过寻思之下,卢绛颇有顾虑,“听闻莫离不仅跟随李从璟南征北战十数年,深得其信任,昔曾亦是发小,相交莫逆,要李从璟猜忌莫离,会不会有些难度?”

徐知诰笃定道:“不然!大将领重兵征战在外,历来被朝廷猜忌、防范,此事古来如此!公等请想,如今北朝禁军不过十余万,而江淮聚集有四万侍卫亲军、一万百战军、三万新军,军力过半,且有藩镇军、降军数万,势力何其之大!而洛阳呢?此时有军力几何?若是莫离果真割据江淮自立,洛阳拿什么去应对?唐末天下大乱以来,将帅佣兵自重、尾大不掉酿成的祸端何曾少了?”

卢绛、蒯鳌都不是不学无术之辈,稍稍念及往事,不禁对此言大为赞同,“想那李嗣源也是领兵反叛,最终夺得皇位的,他岂能不防备臣子效仿他的旧事?”

徐知诰继续道:“离间莫离与洛阳,此为其一;离间莫离与李从珂,此为其二。李从珂者,李嗣源养子也。昔年追随李嗣源戎马半生,立下无数血汗功劳,李嗣源篡位后,李从珂领兵出征两川,军功亦是显赫,而如今北贼出兵江淮,李从璟回洛阳后,竟然是莫离统帅三军,而非是身为潞王的李从珂——李从珂难道不会心有不平、不忿之气?难道不会觉得耻辱、不公?”

卢绛、蒯鳌连连点头。

徐知诰道:“将帅既然有嫌隙,只需稍加利用,必然将帅不合,而若莫离被洛阳猜忌,李从珂便会名正言顺,趁机谋求取而代之!形势若能如此,届时江淮岂能不风云变幻?朝廷猜忌统帅、将帅不合内斗、临阵改换统帅,这三件事,无论哪一件发生,都足以让大军陷入混

乱,若是三者同时发生,我军趁机进击,岂能不胜!”

卢绛、蒯鳌齐声赞叹:“丞相高见!”

计议既定,接下来便是商讨施行计策的细节,众人一起密谋,很快便制定了相应计划。随后,众人分头准备。不日,卢绛、蒯鳌离开金陵,渡江北上,去到扬州见莫离。

......

卢绛、蒯鳌离开金陵的当日,韩熙载、马仁裕也渡江到达和州,徐知诰身旁的重要谋士,就只剩下周宗、查文徽等寥寥几人,这些是他自个儿的班底,另外继承自徐温的严可求、骆知详等人,如今则大多是按部就班,谋于本职而已,没有时常参赞机要——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

“楚地可有紧要之事发生?”处理完手头的事务,徐知诰问坐在堂中左首的周宗。

“两军激战于益阳周边,战局胶着,目前并无大捷。”周宗回道。

徐知诰点头应了一声,忽而陷入沉思。

周宗迟疑半响,最后还是道:“此番卢、蒯二人北去扬州,也不知多久才能事成。”

徐知诰知道周宗的意思,对方是在担心事情是否能成,他道:“天下大乱以来,但凡领兵之将,莫不骄横自重,野心大的,图谋不轨,野心小的,携众图利,朝廷难制。故而昔年李存勖令郭崇韬领兵伐蜀,军中有皇子李继岌随行,此番北贼入侵江淮、楚地,本也是各有皇子统领全军。李从荣领兵离开洛阳时,李嗣源临行寄语‘让天下人知晓,李氏人人皆贤’,然其真意,果真如此乎?李嗣源是明白人,他当然也担心领兵大将久离中枢,难以掌控,让李从荣统领三军,是不让军权落入外人之手。”

“李从璟留下莫离在江淮统领大局,而自己回到洛阳,将重兵委托于外姓之手,此举何其鄙陋也!同姓姑且不能全然放心,何况外姓?”说到这,徐知诰不由得冷笑一声,“这些年来,北朝平两川、定契丹,侵入江淮后又连战连捷,功勋不可谓不大,然则世间万物,也唯功勋、成就最能迷惑人心,到得此时,李嗣源父子当真以为是自己天命所归了?如此疏于防范外人,就怨不得给我可趁之机。”

周宗深以为然,忽而笑道:“李从璟回洛阳,乃是因为李嗣源得了一场大病,其人回洛阳后不复再至江淮,听闻也是因为李嗣源身体不好。然则此番若是江淮有变,李从璟会否再度到江淮来?”

“不会!”徐知诰笃定道,“李嗣源已经老了,身子又不好,当此之际,李从璟怎敢擅离洛阳?”

“难道李嗣源让李从璟回到江淮,他也不会来?”周宗问。

“当然不会!”徐知诰道,“整座江山与一地战事,孰轻孰重,李从璟焉能分不清楚?大争之世,人心叵测,李嗣源未举事时,也是貌似贤良之辈,然则结果如何?李从璟不敢离开洛阳。”

周宗连连点头,寻思半响后道:“卢、蒯二人北上行离间计是不假,然则依丞相看,莫离此人会否真的佣兵自重,割据江淮......亦或甚至反攻洛阳?”

徐知诰笑容莫测,没有回答,有些话因为主从有别,他不能跟周宗说,心里道:“大丈夫立于当世,谁愿屈居人下?谁规定了谁必须屈居人下?但凡有才之辈,谁没个野心?他莫离既然有非凡之才,又多有非凡功绩,本身亦非女子,凭甚么一定要做李从璟的影子,岂能当真没个野心?”

(本章完)

章一百零三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2)章二十二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9)章九十一 大唐太子立船台 欲我舰队出东海章五十九 破城章七 三个锦囊章一百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1)章三十九 白雪盖黄土,红血覆白雪急性肠炎今天无更章七十九 亲至芙蓉掀帘幕 一骑独上古北口(上)章五十七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7)章四十三 给我砍死他章四十九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0)章九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9)章一百三十六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下)章一百八十八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6)章一百九十三 既下雁南复营州 马蹄不停向渤海(3)章五十 臣面君当跪【第一更】章九十 大浪来袭群鱼跃 风雨一路洗鲜血(3)章九十四 风云际会枭雄起 国难当头人心诡章三十三 军情处章十一 淇门之变(3)章一百零一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五十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6)章一百八十 小鱼大鱼齐咬钩 预设奇兵向北行章六十八 独在异乡为异客 何处是家有家人(3)章一百三十五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中)章一百零一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10)章一百零三 一朝风云变天下 群雄侧目紧绸缪章两百四十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5)章四十六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2)章三十六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7)品书章二十七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章三四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3)章九 风月之地有深机 看似是山不是山章八十四 非忍者不能成事 妒恨之下无同生章五十九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0)章六 水寨(4)章四十三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1)章四十八 劫道章三十九 为我王说天下章一百七十八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下)章六十九 自古君王信过谁 拥重兵几人不叛(1)章十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3)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尽不平得民心章一百零八 耶律敌烈所图何 风云际会桑亁关(3)章两百十三 君问归期未有期 风雪漫过中州城(上)章五十九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0)章二 千里之远有枭雄(中)章八十三 千军万马竞南下 三尺之舌窃尔城(9)章三十 降者不杀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2)章二十二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章二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4)章二 最是真诚少年心 边军功过凭谁说章九十三 惊涛初起剑南道 诸侯掀起百丈浪(2)章三十七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6)章三十九 两川系天下 天下在我心章七十一 抬头问苍天【第一更】章二十八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7)章一百三十六 势有分合难预料 夜半有人入梦来(下)章二 为国征战不惜身 欲为忠臣不可得(中)章五十二 军入潞州(第一更)章八十七 因缘际会不可料 谋尽事成旦夕间(3)章三 谷雨识洛阳 笔落动两川(3)章六十四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5)章七十四 谁惹秦王怒【第二更】章七十八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1)章四十五 世间有美味 胃大可尽尝章十六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3)章二十七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6)章五十一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7)章五十一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7)章六十一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6)章一 西北面招讨使章五十一 泽州判官章三 俯观八百里洞庭 回望三千里山河(3)章九十二 两人阁楼闻雨声 两年之内平淮南章七十二 换一副书画【第二更】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3)章一百七十六 新弩有成三百步 求战需得有力为(上)章五十 得道高僧山中来 出入俗世缘何在(1)章四十九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0)章七十七 世间安得两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章四十四 忠诚章二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3)章八十九 走马观花过扬州 钱元瓘再会太子(下)章二十三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7)章十七 可敢一战章一百零九 士卒死战活离阵 将军浴血为哪般(上)章三十 仇人相见章八十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7)章八十 天下岂非无卫霍,怎奈人主不识君章八十一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4)章二十二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22)章十三 胜章二十五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4)章六十 李从璟的志向章十七 可敢一战章十四 孟平涂山击刘信 潞王三战李德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