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四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4)

“巍峨神都,煌煌大唐,吾心之所向,已近一甲子矣!”

洛阳定鼎门前的官道上,一位垂穆老人面朝高耸入云的城墙,撩起衣袍缓缓跪拜在地。

老者身着锦袍,身旁有数名随从牵马相伴,显然不是百姓身份。在他身侧,一支队伍朝着洛阳城缓缓行进,队伍中车马过百,浩浩荡荡,声势不凡。

一辆极度华贵的马车,在跪伏的老者身旁停下,随着车帘被掀开,一名富贵雍容的女子走出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气质却是不凡,容貌端庄而秀丽,身上更有一股久掌权柄的慑人气息。

过往的行人看到这群举动怪异的人,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未入城,未见君,老先生就拜伏道中,本心之纯真、情绪之急切,实在是让人侧目。”衣着华贵的女子走到老者身侧,缓缓出声说道。

“快六十年了,多少个日夜,老朽以为此生再无面见神都的机会,再无面见皇帝陛下的机会。”抬起头来,老者已是老泪纵横,“巍峨神都,煌煌大唐,谁不曾心向往之?”

或许是受到老者情绪的感染,女子朝着定鼎门看去,轻声喃喃道:“若非亲眼所见,谁能相信这天下竟有这等雄伟的城池?若非亲眼所见,谁能了解无数唐人前赴后继、不惜一死,就为有朝一日能一步步走上云阶,去朝见一回大唐皇帝?”

神都本巍峨,大唐也本该煌煌如日月。

神都的灯火,在夜里可以照耀百里;大唐的荣光,在历史的长河中,注定要照耀千年、万年。

女子忽然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听说洛阳城、洛阳皇宫这些年一直在修复,想要恢复唐初时的鼎盛模样,也不知到了那个时候,站在皇宫之巅的李从璟,会是怎样一番模样。到得彼时,草原上的人,会不会再度心甘情愿的称呼一声‘天可汗’?”

这天下,没有几个人胆敢直呼大唐皇帝的名讳。

这女子,叫耶律敏。

这老者,叫康默记。

他们是契丹来朝见大唐的使臣。

两日后,李从璟带着耶律敏在宫城里走动,为她介绍宫里的建筑景致。

“明堂,又称大明堂,昔年为则天皇帝所建,南北之长、东西之宽,皆达到百余丈。”李从璟指着脚下的石阶,“这圆形台基直径二十丈,高七尺有余。”

耶律敏望着眼前的建筑群,主体圆锥形阁楼高耸入云,看着都累。

“听说你有意在洛阳重建大明宫?”在宫中游玩了小半日,众人到湖边亭子里小憩,耶律敏品尝着宫中的御茶,问李从璟。

“四十年前,长安大明宫毁于战火,我虽然深感痛惜,但真要重建一座大明宫,岂是那般容易的事?”李从璟摇摇头。

大明宫只不过是长安宫城的一部分,但其大小已经是故宫的四倍有余,凡尔赛宫的三倍有余,卢浮宫的十三倍有余,唐初李世民决定修建这座宫城,断断续续花了好几十年。

想到这,李从璟不禁腹诽道:“大明宫虽然宏伟,但并非不能重建,但要完全复兴洛阳城,才是真正的大工程。金朝以洛阳为中京,蒙古人就在那里统治中国,也有繁

荣之名,但其大小......不过眼下这座洛阳城的二十分之一!”

耶律敏很喜欢茶水的清香,一面品尝一面惋惜道:“那可就可惜了,被世人称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的大明宫,辉煌了几百年,却无法重现世间。”

李从璟付之一笑,“这些姑且不言,还是说说契丹的情况。听闻这几年来,耶律德光一直千方百计跟你争权夺利?”

耶律敏终于肯放下茶碗,“只要你想知道的,事无巨细,哪一件你不能知晓?这回我之所以到洛阳来,不也是想借借你的威风,回去后好压压耶律德光?”

说到这,耶律敏禁不住叹息一声,“天成元年西楼一别,这才几年时间,想不到偌大的江南,就这样被你平定了,只留下一个岭南还在苟延残喘。”

李从璟微笑道:“岭南也苟且不了几日了。”

耶律敏看着李从璟,认真道:“昔年在幽州时,我就知道你日后必成大事。只是没想到,你成事的这样快,而且竟然这样大。”

李从璟手里把玩着一个桔子,双目沉静道:“有些事,总归需要人来做。”

耶律敏笑道:“比如说,一统天下。”

李从璟也笑了笑,随即又脸色肃然,“比如说,守护大唐的荣耀。”

耶律敏怔了怔。旋即正色颔首,表示了然。

她是了解李从璟的,自然知道李从璟说的不是虚言。

放下桔子,李从璟双手拢袖,“说说吧,你打算怎样对付耶律德光?”

耶律敏又端起茶碗,她对宫里的茶水实在是爱不释手,“他争权柄,我争人心。”

这话让李从璟有些愕然,不由得认真打量起耶律敏来。

“你这么看我做甚么?”耶律敏奇怪道。

李从璟摇摇头,啧啧道:“真想不到,昔日的笨丫头,如今竟然有了这样的见识与本事。”

耶律敏瞪了他一眼。

“只不过,争人心虽然说起来厉害万分,但实际上往往敌不过争权柄的人。一旦契丹权柄尽数落入耶律德光手中,你将再无立足之地,所谓争人心,也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罢了。”李从璟又道。

耶律敏淡淡道:“耶律德光不会有那一天的。”

李从璟好奇的哦了一声,“你为何这样肯定?”

耶律敏看着李从璟,很认真道:“因为不等那一天到来,你就会再度提兵北上,将他从皇位上赶下来。不是吗?”

听了这话,李从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的确是实情。

耶律敏轻轻放下茶碗,动作很轻,声音也很轻,“我也在等那一天。”

这让李从璟更加奇怪,“为什么?”

“等那一天到来,契丹人和汉人将不复再有区别,所有的草原人都将成为唐人,长城将不再是边关,而只是大唐境内的一道风景。我也可以放心将契丹百姓交到你手里,没有了耶律德光这样的人带着他们为祸地方,你也会真正对他们一视同仁。”

耶律敏恬淡的说道,“从父皇开始,契丹人就在汉化,我回到契丹后,也一直在推进这件事。我相信契

丹人最终都会变成唐人,神都洛阳,会成为他们心中的圣地,大唐皇帝,也会成为他们心中的神明。那是我一直期待的一天,契丹不再是大唐的边患,而契丹百姓也不用再吃不饱穿不暖。”

她凝望着眼前的人,“到了那时,契丹将不再需要我,我也可以休息了。这么多年,日日夜夜奔波劳碌,我真的累了......我真的很想休息,很想很想。”

她的双眸有些朦胧,“到得那时,让我做一个平凡的人,让我做一个普通的大唐百姓,过简单的日子,喂马、劈柴、种菜。不用去跟人勾心斗角,不用在深夜醒来时担惊受怕,却只能捂着被子独自对月哭泣......你,能答应我吗?”

茶碗停在嘴边,清香四溢的茶水似乎失去了味道,李从璟勉力咽下一口滚烫的茶水,从喉咙里挤出一个艰难的声音,“好。”

......

眼下的郁江口还不是后世的珠江口,此时这里岛屿众多,中山岛(澳门)更没有跟番禹连成一体,二者中间有百里内海。

郭威率领的王师水师主力,到达郁江口后没有冒然驶进岛屿群体,而是在东边的海湾地带(香港)暂作停留。

此番主持岭南军情处事务的,是早就请命南下的军情处新统领林安心,为了把岭南的军情处差事办好,林安心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正因如此,郭威拿到手的岭南各项情报,可谓详细至极。

进入郁江口就意味着与岭南水师交战,郭威曾今是万州防御使,有过率军经长江抵达蜀地的举动,对水师征战并不陌生,所以这回在拿到郁江口的岛屿舆图后,他立即召集军议,布置接下来的战事。

“根据军情处的探报,从郁江口岛屿群到番禹城前,两百余里的海面上,集结有岭南水师船舰两千余艘。而岭南的水师将士,由先前的万余人,达到了规模空前的三万之众。眼下我军虽然有了郁江口的舆图,但岭南水师毕竟是本土作战,对郁江口繁多的岛屿、复杂的地形了然于胸,此战,我军并不占据多大优势。”

军议上,郭威首先将军情简单说明了一番。

“岭南水师怎么会有这么多?”南征副帅李彦超有些吃惊。

“刘龑治理岭南,大兴海商,所以商船繁多,这回为了对付王师,刘龑征调了所有的商船、渔船,并且将通晓水性的渔民青壮,大肆招募进水师。”郭威解释道,“岭南海岸很长,渔民多不胜数。所以我估计,只怕岭南水师可调用的船舰、士卒,数量还大于军情处的探报。毕竟,若是对方有意将船只、人手隐藏在岛屿群中,军情处也难以探查。”

“这......岭南水师既然如此厉害,我等何不避实就虚,找个地方登岸,从岸上开赴番禹?”李彦卿说道。

“登岸地若是距离郁江口太远,远过马怀远他们登岸的地方,那还不如从山地进军;而若是距离郁江口不远,岭南水师也会主动来袭。”郭威说到这,拿出一份军报,“马怀远将军在大亚湾登陆时,岭南水师已有出动的迹象。也就是说,虽然眼下我等在此停靠,没有进到郁江口,但说不定,岭南水师已经主动来进攻我等了!”

(本章完)

章二一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2)章五十七 旦为私利百般斗 暮见禁军万事休(13)章二十 晋王令章三十三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2)章三十一 君子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2)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当从相助章一百八十九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7)章三八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7)章五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5)章五 深夜遇袭逃百里 三人说契丹国事章一百零二 千百年金陵风月 数不尽君臣过往(3)章七十二 河上决战意纷纷 破敌需策更赖战(4)章六十八 太原小娇娘【第一更】章六 昔日家国残梦里 多少魂梦惊夜雨(中)章一百零五 唯有凌云多壮志 敢叫旧貌换新颜(2)章五十一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2)章两百二八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5)章两百零八 阿保机庙算无遗 李从璟胸有不平(3)章三八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7)章三九 昨日烟云留不住 明朝双手织凤霞(1)章两百四六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1)章三十五 汉唐之文明章两百四四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9)章八十五 是非成败问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上)章六十三 所谓儿皇帝【第二更】章六十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7)章四九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3)章两百二十 烽烟席卷鸭渌府 百骑漫行过冲鹿章三十三 军情处章七十七 世间安得两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章六十五 谋主智算敌军行 三千锐士擒段凝章七 虎狼环饲亦前行章三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3)章二十四 百战安义(3)章八十五 是非成败问谁定 残阳独映血火关(上)章四十六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7)章一百零四 繁华落幕心可安 人生得意往何处章九十二 顺势破势天下势 一老一少分生死章十七 打铁匠,使刀人章七十六 既入檀州作虎行 山雨欲来风满楼章四七 欲往荆南历波折 从龙老臣今如何(1)章十七 故布疑阵引人乱(中)章五十九 破城章五十一 泽州判官章五八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5)章六十七 搜刮章三一 世间有风情万种 大丈夫当归何处(9)章五六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3)章五十三 名将风采今胜昔 谁在马上称豪杰(3)章一百四十四 立参谋处全军制 屯田有成再扩军(中)章二十五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9)章二十 晋王令章七十一 强一地也强一国 最是谍斗能惊心章四十三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4)章二二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3)章四十九 李从璟取势如棋 王彦章三日破敌(5)章十一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1)章三十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9)章三十五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14)章六十三 是非成败转头空 天下尽是乱离人(6)章二十八 百战安义(7)章四十九 彼如丧家犬【第三更】章二十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11)章一百一十九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2)章五十 契丹势盛何以制 将军白头待后人章九十七 赵王领军向楚地 秦王洛阳理大局(4)章一百二十二 铁甲阵前横杀敌 天将雄师出关急(5)章五十八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19)章一百八十四 不熄烽火八百里 水穷处自有云起(2)章六十八 利民何必惜自身 有福自当从相助章十八 明君可辅臣非才 不觅房杜觅启诵(9)章三十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9)章二十三 你怎会懂我(第二更)章十八 蒹葭苍苍,血染一方章十七 秋风知剑州 铁甲战普安(1)章二十三 赵普颍上行良政 士子风流总不同章十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10)章二十七 剑南快纵马 横刀冷锻甲(1)章一百九十五 锄强扶弱问本意 天下志士入幽州章三十 和泥刺史理滁州 除尽不平得民心章二十六 天下未平 征战不休(5)章六十三 北境边城战事烈 庙堂云谲天下变(24)章两百四六 风卷黄旗过大岗 北境今起无战事(11)章八十八 夜半疑梦惊诧起 窗外风雨几来袭(4)章五 谋国数载弹指间(中)章七十八 两军决战于滁和 尽得江淮莫神机(5)章一百八十二 各在苦战各自忙 各自悲戚各自亡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3)章七十三 人间忠义有谁识 强国有道莫自毁(2)章五十四 学院立志医天下 继往开来塑大唐章八十四 大争之势周复始 有志英才自古同章两百三四 数年之功见成效 渤海四战定大局(11)章三十 一日朔方一日战 能得几人见州城(1)章一百一十一 一年去尽一岁除 天成长兴成昨日(下)章五十 李继韬的怒火章六一 身在俗世无出入 三王风聚江陵城(8)章一百三十九 东归再会秦仕得 北上吴使徐知诰(下)章二十三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2)章七十二 金口千军搬山易 袖刀翻入红掌中(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