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拂袖谈笑间

宦官曹泰在西华门内候到了王溥,上前去寒暄,说了几句废话,便轻轻提醒道:“西征那事儿,王丞相何不站出来举荐一个人?”王溥也用不经意的口气反问:“举荐谁?”

曹泰把拂尘甩到臂弯,腾出手抱拳道:“您才是宰相,当然是您想举荐谁就举荐谁。”

二人片刻后就拜别,远远看去,就好像两个熟人偶然在皇城相遇,招呼应酬了几句而已。

王溥一时间被搞糊涂了。一开始以为宦官曹泰是替皇后或某个勋贵讨个人情,正琢磨如果是给一个庸才走后门那可难办,西征蜀军非同小可,怎可为了人情拿军国大事当儿戏?再说就算他想当儿戏也不行,枢密院又不是他王溥一个人说了算,就算枢密院大伙儿都说行了,这等大事不得经过官家点头?

但宦官又说您想举荐谁就举荐谁。王溥一下子就糊涂了。

既然是按照我的想法来,那宦官没事说这一句干甚?

不过王溥才三十多岁,脑子还不迟钝,很快就明白了宦官那句话的关键之处:他们的意思,不是举荐谁、而是谁来举荐……只有这么看,宦官才有必要说刚才的两句话。

王溥心道:我来举荐个人。按照我的看法,向训就不错,持重顾大局。

想到这里,王溥就恍然大悟了,原来玄机在这里!

武将中,向训和王溥走得最近,也最得他的赞赏;如果王溥来荐人,几乎可以肯定会推荐向训……而向训有可能会向枢密院要人,要内殿直都虞候郭绍!

别人不知道,王溥因为和皇后的人有些来往,他恰好关注了皇后在宫廷外的一些小动作,比如把符家在东京的别院赏给了一个武将:内殿直都虞候郭绍。这个武将,恰好也是王溥在官家面前推荐过的,有印象。

两边合在一起寻思,果然宦官曹泰今天就是来走后门的!最想帮的人是郭绍。

只不过这个人情实在是安排得巧妙,人家都不说是谁,结果什么都布置好了……绝对是皇后的意思,王溥不觉得宦官曹泰有这份心思。

王溥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觉得简直是一份顺水推舟的人情,没

什么为难的。

……那曹泰回到宫中,又溜达到了皇后的宫殿里。他和平时完全一样,没有任何不寻常的地方,因为他一向就在皇后跟前走动,宫里的人都知道这个老宦官早就投奔皇后了,实在太正常。

皇后在一处大殿里接见嫔妃、女官、宦官近侍,听后宫诸事的禀报。皇后是心不在焉的样子,但大家却不敢心不在焉,都一本正经。

曹泰压根不管那帮人在说什么,旁若无人径直就走上台阶。他在榻前俯身下去,靠近符氏的耳边悄悄说道:“奴家已经见过王丞相了。又在西华门碰到了宦官王尽忠,王尽忠说在大相国寺旁边有个道观,道观观主京娘和郭绍来往密切,看样子会成婚也说不定。京娘疑为殿前都虞候赵匡胤的义妹,但奴家觉得,或许不是、就算是赵匡胤也不认她了,不然怎会沦落至斯。”

他几句话就说清楚了,尽捡要紧的说,一般还会加上一些自己的看法,让皇后省心。这宦官说话口齿清楚、不罗嗦,办起事来很利索,出主意也是头头是道;难怪深得符氏的倚重。

符氏一听到这里,便拂袖起身:“大家都散了,各司其责。”

“恭送皇后。”前前后后的众人,有的屈膝有的跪拜,纷纷行礼。

曹泰机灵地跟在皇后身边,在前呼后拥中进后面的一间偏殿。接着皇后便屏退了所有的人。

她看了一眼曹泰,说道:“你太扎眼,还是叫王尽忠去罢,得见那绍哥儿一面。”

“喏。”曹泰忙躬身道,“王尽忠见了郭绍,该说点什么?请娘娘吩咐。”

于是符氏招曹泰附耳过来,轻轻说了几句话。

老宦官领命而去,他一面派人去叫宦官王尽忠,一面提笔写了一封书信,漆封。等到王尽忠过来,曹泰便下令他亲自送信。

……

书信的意思很简单、又很霸道,完全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准郭绍娶京娘为正妻,而且不准他近一两年婚娶,直到皇后觉得时机恰当的时候,自会安排。

没有任何印信,字迹也不知道是谁的,反正细看之下不像出自女人之手,应该不会是符后的亲笔书信。

幸好郭绍记性好,上回皇后赏宅子,派个宦官来指认地方,那个宦官长得白胖圆脸;这回送信的正是他。可以确定这封信是皇后身边的人送来的……而且似乎那些宦官不敢、也没有必要伪造这等东西来糊弄一个禁军将领。

郭绍看上面的语气,完全就是上级或长辈的命令,长辈的感觉更多一些,因为连他家里的婚事都管。他初时心里莫名有点抵触感,但略微一想,就逆来顺受了。

自己在这五代十国毫无根基,毫无靠山,连父母亲戚都没得。稀里糊涂的,被符后看中了。这也是巧合,以前那个“少年郎”拿性命种下的机缘。如果没有这一点很玄的机缘,现在是什么样子真不好说。

最可能会因功升个百人都头一类的将校当当。接着慢慢熬军功资历,再熬十年经历无数次仗,看运气如何机遇如何、是不是每次都死不了,然后才有一定的机会做个什么中高级将领……如果这样混下去,还敢想什么以后不愿意跟赵匡义之类豪情壮志?能不死就算好了。

因为在当时,就算他一箭射死张元徽、立了一些功,没有张永德在官家面前指名道姓表功,他就出不了名,更出不了头;甚至都不能确定是他射死的北汉大将,当时所在小底军步营都完全崩溃了、上峰指挥使已死,无人证明无人请功。

张永德为何要专门替自己说话,显然是看在皇后的面子上,皇后本来就很得武将们的敬重……还有向训对郭绍的赏识,或许也有别的一些原因:郭绍是禁军最高级武将、驸马都尉张永德都认识的人。

郭绍已经想通了:能出人头地,全靠一个人,那就是符皇后。

现在皇后来管自己,岂非好事?!

但叫他比较纳闷的,什么不管,管自己的婚事……莫非皇后是想亲自给自己物色人选?如果这样也好,只求物色到的人选不要实在太丑就行,反正是联姻,郭绍也没打算挑挑拣拣。

他心里还有更多的疑惑,那“少年郎”干的事就只是在危难之际没跑,去送死了,对于符氏那样极度尊贵的人,需要记这么久的恩情、一次又一次地回报么?

(本章完)

第五百一十五章 暗香滋德殿(3)第五百零九章 兵曹司第一百四十六章 万物复苏的春色第四百零九章 长亭外第二百五十二章 非常简单的道理第四百五十五章 温柔第七百三十四章 设身处地第一百二十章 甜又咸第五十五章 残忍的恶作剧第八百二十九章 千年之路第四百五十八章 京口之役(1)第六百四十二章 名声第二百八十六章 万劫不复第九十五章 天下没有对手第五百章 既寿永昌第一百四十一章 高夫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李重进渡劫第八百九十六章 恐惧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石头第七百一十章 磨损痕迹第四百三十章 难被信任的人们第四百零一章 感谢天第三百六十六章 夔州(1)第三百八十八章 服不服第七八七十九章 无力感第八章 高平(2)第一百二十五章 勇猛忠诚第四百五十七章 惊喜第四百二十七章 池州的烽火讯息第六百四十四章 精贵第三十八章 挑拨离间第八百六十四章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第一百八十九章 冰凉的漠视第七百三十章 祭祀第四百六十五章 孩儿第五百一十三章 暗香滋德殿(1)第二百八十五章 梅花第六百八十一章 国号第一百零四章 当哥哥一样第一百五十四章 什么都没发生过第三百零四章 兵临城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猛虎一样警觉第五百七十章 还不迟第四百七十章 江宁(1)第一百八十八章 高高在上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城的战栗(5)第六百七十八章 旭日东升第九百章 羊全席第二百五十六章 努力克制中第一百七十六章 生来就矫情第七百五十三章 恩怨分明第八章 高平(2)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段距离第三百九十五章 湿脚印第八百六十章 东拉西扯第四百五十七章 惊喜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之下第六十一章 无风摇曳的帘子第四百六十章 京口之役(3)第二百五十三章 圆满第五百九十二章 未问愿不愿意第六百八十五章 佳节之变第三百六十一章 鼻涕第三百六十六章 夔州(1)第六百零九章 一艘巨大的船第四百五十一章 牺牲(5)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唱一和第五百五十章 伏击(2)第八百三十八章 风暴雷雨第五百三十八章 红莺第一百四十四章 江山如此多娇第一百三十五章 万不如一第七百七十三章 牵一发动全身第五百二十三章 烹小鲜第六百三十四章 滋味第七百六十章 饥荒论第六百零五章 简单的情意第二十五章 都虞候第八百六十章 东拉西扯第六百九十六章 津六堡第五百零九章 兵曹司第六百八十四章 阴晴不定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易第八百七十七章 认错第五十七章 非等闲之辈第六百五十章 祖坟冒烟第八百五十七章 坚韧的李公第五百八十六章 走马观灯第七百四十一章 叫声爹第七百四十四章 栀子花第二百三十三章 战神第五百零四章 皇子第四百九十一章 停不住第二百三十二章 夜色之下第六百三十七章 细枝末节第三百八十八章 服不服第七百四十八章 胸怀大志第七百九十三章 新的开始第七百四十一章 叫声爹第一百七十五章 茶水太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