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为难的楚丰

楚丰原本对五王的态度虽然不粉,却也没那么黑的。甚而至于,在一开始的时候,他也存着那么一点“随便五王里哪一个来换掉虞喆这个不靠谱的皇帝”的想法。作为一个政坛老手,他对虞喆父子的感观真的是相当的差了!

相反,五王虽然跟虞喆他爹是一个爹生的,却不像虞喆他爹那样无礼。几个孩子都挺乖的,对世家也有着相当的尊敬,是很不错的替补选项。

不过,那是在之前。

自从自家外甥有了蹿起的苗头之后,楚丰要考虑的情况自然就更多了。他跑到雍州去,也是为了将来铺路。这种情况之下,他会给外甥搭把手,正常。虞堃没死,跟他家求婚,他会答应,也很正常。但是对济阳王,那就没有这么客气了。

明摆着的,济阳王这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虞堃比济阳王还短命,但是虞堃有着一个大义的名份,济阳王是个反贼。这就不一样了。所以他拒绝了济阳王的要求。心说,你都快死了,实力也没那么强,我才不怕。再者,济阳王这么多年都没有成事儿,现在看来,也就这个熊样了。跟济阳王混,还不如跟外甥合作呢。

楚丰看得出来南方小朝廷的短板在于后勤,知道他外甥只要大脑正常,就得休养生息,至少停战个一、两年,才能再打下一场大战。而阮梅才吃了一那么大一个亏,轻易也不至于南下。可阮梅是个二百五,一肚子气没处撒,他是不会安静下来的。济阳王就是现成的出气筒。

到时候,阮梅和济阳王两个死掐,他就在一边看热闹,兼等着拣点便宜,壮大一下实力。跟外甥分红的时候能多拿一点,也就行了。

谁想到这三个人都不按他考虑的来,全特么是逗比。他外甥去搞京城,阮梅去搞钉子户,济阳王可不就腾出手来搞他了么?

做不成亲家,那就只好做仇家了。

楚丰不得不跟济阳王扛上了。

他遇上了一个比他外甥还要严重的问题:部队没有战斗经验。

济阳王这里,有一个陆弧,称不上用兵如神,却也是像模像样,五王起事至今,大小战役打了百多回了,早早磨练了出来。济阳王的兵也是,百战之余。楚丰的雍州兵就不行了,顶多抓过几个土匪,再大的阵仗,就没有过了。颜神佑的玄衣、颜肃之的昂州兵,在大战之前,好歹还主动出击过n回,杀了很多山贼海盗呢。

楚丰这里,以逸待劳,济阳王那边,却是经验丰富。两家扯得旗鼓相当,谁也没搞得动谁。

最让楚丰觉得憋屈的是,因为济阳王等人对世家一向友善,居然还有本地世家为济阳王做说客,让两处休兵,握手言和。更有一些人家,两处联姻,想做个纵横家,将两处捏和在一起,指点个江山。

楚丰听着这一位口沫横飞地说:“王乃高祖亲子,如今伪帝已亡,太尉天下士望,何不奉新主而争天下?”这倒也是个好办法,两处联合,先搞已经丢了后勤基地的阮梅,然后据北而争南。

一般的称呼里,乃是南下北上,是说由北出兵,一统天下,如高屋建瓴,由南往北,则如逆水行舟。论起来,颜肃之的根据地选得,实在不得地利之便,乃是北方已经插不下脚的时候不得已的选择。

主意打得不错,也颇有些谋士气概,只可惜楚丰想的跟他不一样。天下大势,只看某一条是不行的。地势只是基础,大概齐分完了片儿,就得看人了。

济阳王一味依靠世家,这是不行的,阮梅一味打击,那更不可取。身为世家一份子,楚丰太清楚世家的臭毛病了,不能惯着,惯着就要出事儿。可是世家里有真本事的也不少,一旦弃之不用,那也不可能成事。

他不行,因为他自己就是世家,牵太多,想翻脸都难,济阳王同样不行。算来算去,也就是他外甥能成事儿了——只要颜肃之别再犯病,那就行了。

所以,死都不能答应济阳王的要求!

这就干上了。

两边都很辛苦。济阳王要担心阮梅抄他的后路,一听说阮梅在清钉子户,那股高兴劲儿就甭提了。楚丰这里,也没有办法多颜肃之那儿得到什么支援。他知道,颜肃之正陷在虞堃之死的泥潭里,一时半会儿拔不出脚来。

扛着扛着,楚丰就有那么一点吃不消。自己人都不理解他:干嘛跟济阳王这么死磕呢?握手言和不是挺好的吗?于是就有了来回游说的人。

也是楚丰硬气,死咬着不肯答应,他又素有威望,换一个人,估计早就要歇菜了。毕竟当初五王起兵的时候,是颇得门阀支持的,便是现在,大家对济阳王的印象也不坏。楚丰有威望,这个威望却又不足以支持他自立。是以北方豪强都不明白:你究竟强撑个什么鬼?!

至于南方颜肃之那里,北方门阀还是不想考虑的。颜肃之到现在身边的人也不少了,该占的好位置都已经有人占了。楚丰过去了,靠着裙带关系还有实力,能有一席之地,其他人就不好了。与其这样,何不干脆就在北方这俩人里选一个呢?

楚丰前边儿打仗,后边儿跟着一群泄气的,也是苦不堪言。

现在更可乐了,虞堃死了,原本的虞家王朝的男丁,就剩济阳王系和汝南王系了。汝南王先前被打得满头包,势力大减,可不就只有济阳王了么?哪怕济阳王等人已经被先前的朝廷定性为逆贼,虞家只剩他弟兄两个也是不争的事实。北方门阀便有意推举他为共主,依旧奉他为帝,号称是虞氏的正朔。

楚丰再生气也没办法,只能一边打仗,一边打嘴仗。苦口婆心,又召了许多学者来,四处讲解济阳王是非法的。收效甚微。

现在济阳王再次招降,还许诺,以前的条件不变。言辞中间,也不太客气了起来,指明了:虞堃已经死了,你家孙女儿先前的婚约也没办法执行了,不如从了我吧!

将楚丰气了个倒仰,好险没厥过去。

不能答应,死也不能答应,楚丰又爬了起来,指示:济阳王就是逆贼份子,哪怕虞堃死了,他也不会跟这种反贼合作的!此举却又引得一些门阀不满,开始三心二意了起来。

楚丰无奈,只得摆出年酒,邀大家过来吃酒,席间暗示大家:“想昔日京中诸公与阮贼议和,妻离子散,性命不保,又留万事不忠之名。忠孝仁义之士,皆有福报。”

这样的暗示,镇住了一部分人,却还有一些人以为:“太尉此言差矣!王与阮贼,毕竟不同。自发家时,便目中无人,王却礼贤下士。”

最后两人争吵,谁也没有说服谁。利益当前的时候,傻子还是少的。这是楚丰拿自己的威望来压,也压不下来的。

楚丰不得不再说得明白一点:“他日讨平逆贼,公等又有何面目见忠义之士?”

“少帝已崩,太尉不怕见了高祖之后无言以对么?”

弄到最后,谁都没说服得了谁。饶是楚丰明示暗示,别跟济阳王走,以后分红的时候万事好商量,还是有许多人不肯相信他。

于是济阳王正月称帝之后,雍州居然有不少人携家带口,去投奔济阳王了。

楚丰拦也不是,不拦也不是。他是个聪明人,平素也有决断,然而论起争天下来,就少的那么点敢当领头羊的气势。又担心强留之下,这些人姻亲遍布四处,会引起更大的反弹,只得眼睁睁看着这些人去跟济阳王混去了。

济阳王大喜过望,人人许以官爵——他正式组建自己的中央政府了。不消几日,便似模似样地拉起了一个朝廷的架子来了。

他还嫌不够恶心人的,仗着自己跟颜肃之的地盘中间还隔着一个阮梅,两处只有那么一点点、也就几十里的交界,特意发了一封公开信给颜肃之。内容与给楚丰的几乎一样,就是改了个称呼和一点细节,也是问:你不是说自己是忠臣吗?现在我爹的后代就剩我跟我弟了,我弟不跟我争,所以我称帝了,你是不是要效忠一下?

他也没觉得颜肃之会俯首称臣,这纯粹是给颜肃之添堵,拉他下水:梯子都架墙头上了,你装什么贞洁烈女呀?

————————————————————————————————

颜肃之这头才回昂州,还没来得及接见各界人士,好去庆一庆功,就收到了这么一封公开信,新年都差点没过好!

当时颜肃之正在摆酒,跟大家一起欢度新年呢。这一回,不止是拿下了京城,手下的将士得到了不错的锻炼。玄衣里的封千户与戴千户表现得颇为出色,何大也痛定思痛,很是勇敢。更可喜是昂州兵里,却又有一人,居然能在围敖仓的时候,当机立断,招呼了袍泽去拦住了阮军,难得的是他准备地判断出了敌军逃跑的路线。又不是硬拼,乃是斜插而入,一击而退。反复骚乱,堪称少数截击多数的经典案例了。

颜肃之果断将此人提升做了校尉,有意重点栽培。左看右看,现在自己这里的人材也不算很少了,与初到归义时那小猫三两只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颜肃之十分开心,也破了在公开场合不喝酒的例,跟大家一起喝得畅快。还打趣阿胡:“多努力。多生几个小儿郎!”一时间哄堂大笑。

这样的场合,原本颜神佑应该多呆一会儿的,姜氏和楚氏却认为胎教很重要,不让她往混乱的地方去。颜神佑只在开席的时候往前面跟大家打了个招呼,很快就又被丁琳等人给拥回到了后堂。

后堂里,原当是楚氏为尊的,大长公主却又寓居于此,便十分大长公主去往上首坐去。大长公主如今这心态似乎平和了许多,将年轻时跟楚氏互看不顺眼的那一点旧冤放下,十分推让。最后两人并坐了上首。

姜氏将女儿带在身边,得空就盯着闺女,生怕她出什么故障。也没人去跟颜神佑争她下手的这个位子,言语间还都要捧着这一对母女。

唐仪的妻子蔡氏坐在大长公主下手,恰与姜氏对面。看着这一对母女,她的心情也是不错的。虞家的生死,她还真不是那么关注的,不过在婆母面前,也只得装出些悲戚。看着颜神佑已经显怀了,蔡氏还很关切地问她怀孕感想。

颜神佑道:“就是不耐久坐。”

在这一点上,许多人都有共鸣,于是又七嘴八舌地说起了自己的经验来。连颜静媛说起儿女经,都能插上两句嘴了。可见女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集中度还是相当高的。

颜神佑错眼看见颜静娴也微笑着坐在那里,想她新婚便与霍白分开,也不免提上一句:“待年后局势稳了,荆州那里也该换防回来啦。”

楚氏听了,便多问一句:“一切都好?”

颜神佑便笑道:“得了京师敖仓,这一、二年的粮饷是不用愁了的。”这个朝廷虽然挺穷的,金银珠宝不算很多,但是作为一个中央政府,粮库够小半个天下的部队吃两年的存粮还是有的。原本还会更多些,只是先有郁陶大军的补给,后有阮梅拼了命的祸害,剩的也就是这么多了。

楚氏便不再多问。

丁娘子见大长公主兴致不是很高,不想因此扫兴,便借着这个,问唐仪是不是真的还想跟颜神佑做亲家来的。此言一出,大家都笑了。蔡氏也笑道:“他就是想一出是一出,凡他想的,都要有些波折的。”蔡氏去年生下了次子,如今还没过百日,今天便没有带过来。

颜神佑笑道:“将来还未可知,不过二郎却是富贵已定的。”

姜氏笑道:“这莫不是废话?”

颜神佑轻声道:“我说的,跟阿娘说的,不是一个意思。”

姜氏便问道:“那是什么意思?”

颜神佑笑而不语,姜氏便不再逼问。大长公主听到说她孙子,才来了一点精神,道:“看到他们,我就不想死了。”

丁娘子便说:“哎呀,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殿下不用忧思过度的。”

正开解着呢,外面一个小厮脚步匆匆,冲阿竹一招手,两人说了几句话,阿竹便过来,附在颜神佑耳边如此这般一说。姜氏只隐约听到“济阳”二字,眉心便跟着蹙了起来。事涉反王,大过年的,一准儿没好事情。

果然,颜神佑的眉头也皱了起来,颜神佑倒是会装,对阿竹道:“知道了,不是什么大事儿。让山郎少吃些酒……”

姜氏便不再听,又跟大家说笑起来。

不多时,便听说前面已经散了席了,殷氏便诧异道:“怎么这般早?”

虽然这一天不是正旦,可过年时吃酒,哪有不吃到半夜的?又是庆功酒,分外闹腾。怎么可能散得这么早?也有明眼人看到方才阿竹过来跟颜神佑说话,略一猜,便知是前面有事。

男人们吃完了酒要回家,女人们也不便多坐,要走的便一起走。不想前面却又来人,说是颜肃之让颜神佑过去议事。女人们的脚步便不复轻快,越发笃定这是有大事发生了。

颜神佑扶着阿竹起身,对楚氏道:“阿婆,既然阿爹有命,我便去看一看。不知道是不是他们吃酒吃得过了。”

楚氏道:“你便去罢,自己小心。”她心里也在猜,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儿。

————————————————————————————————

颜神佑到了前头,酒宴已散,有些人还耳红耳赤的。山璞见她来,忙过来扶她,小声道:“等等再进去,他们吃得醉醺醺的,让他们洗了脸再说。”

颜神佑轻轻嗅了一下,笑道:“鸡舌香?”

山璞不好意思地清清嗓子:“我比他们喝得少。”

颜神佑微一笑,略停了一停,再进去时,该醒酒的醒酒,觉得还在醉着的,干脆将脑袋埋进了水盆里。

不多时,都收拾齐了,依次坐好。卢慎便充当了一个主持人,将情况再次通报。颜肃之摸摸下巴,问道:“诸位怎么看?”

唐仪也留了下来,还带着点醉腔,含糊地道:“他做梦呢!”丝毫不觉得以外甥说舅舅,这样有什么不妥。倒是李彦看他这个样子,歪了歪鼻子。

颜神佑道:“不答应,也得有不答应的说法呢。”

她一开口,室内更安静了,总觉得她天生带那么一点压制的气场。叶琛道:“这答复,是答复给天下人看的。”

李彦因觉得叶琛是个有内涵的人,这时便肯接话了,道:“只答复未免太不划算。”

霍亥抚掌道:“难得作一徼文,自然不能有问必答,除此而外便不说什么了。还当细数其罪状。”

这位老先生的立场转变得相当快,本来是拼死拼活逃到颖川王那里一起创业的,现在开始拆颖川王他弟的台了。

丁号抢不上话,颇为着急,一拍桌子,惊得众人住了口,清场完毕,他才开始慢条斯理地道:“为什么非要明公回答呢?反逆让明公回答,明公就必须回答么?”

在场的笨人不多,反应慢一点如唐仪,大家也没指望他能出主意。参差不齐地,便有人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来。

颜肃之笑道:“大妙。”

丁号便露出一个矜持的微笑来。

大家一致把目光投向了唐仪,唐中二这会儿酒还没醒呢,左看右看,摇头晃脑,最后问颜肃之:“他们都看我干嘛?”

让你当说客咯。

卢慎便上前,轻声说道:“这事儿,还得大长公主出个面儿才好。毕竟,那是虞家的事儿。”

唐仪眼珠子缓缓地转了好几圈,就在颜神佑以为他要翻白眼的时候,他明白过来了,一拍大腿:“就这么着!”拍完了,趁众人放松的时候,却又问,“社稷易主,我没话说,可是不能真的绝后吧?”

李彦冷声道:“难道你要认回逆贼?”

唐仪脾气也不大好,口气十分冲地道:“不能真绝嗣吧?!”

李彦:“……”心里是希望虞家绝嗣的,可口上不能这么说。

颜神佑笑道:“绝不绝嗣的,就看伯父舍得舍不得了。”

唐仪揉了揉额头:“哎呀,都被你们搅糊涂了。反正我的意思,你们知道,别跟我打马虎眼儿。”

颜神佑也没好气地道:“您又不止一个儿子!”

唐仪呆了片刻,道:“同姓不婚,异姓不养。”

颜神佑特别干脆地道:“那就改个姓儿。”

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

唐仪也不傻,这会儿酒突然被吓醒了。他的儿子,哪怕不袭爵(这个爵是估计着给外戚的,不可说,不可说),也少不了荣华富贵。可要承了前朝的嗣,那可保不齐一辈子被猜忌……他得……“让我想一想!成啦,不就让我娘去骂我舅么?这事儿她也没少干呐!我知道了。”

颜肃之很担心地跟他一同往外走:“你行不行啊?”

“切~什么叫行不行啊?”

这事儿,也就这么定了下来。

大长公主听了唐仪的忽悠,还没听完,就说:“好啦,我都知道啦。那两个小畜牲,嘿!你拿我的印信去,随你们怎么写,我盖印就是了。”

她这么平静,唐仪反而有些不安,小心地叫了她一声。大长公主不耐烦地道:“滚滚滚,我没那么经不起事儿,”说完,眼泪又流了下来,“这可就真的绝后了呀!”

唐仪这才小声地说了颜神佑的建议,大长公主听到最后,也不哭了,一抹眼泪。女人们天生对这些个事儿敏感,想了一回,大长公主道:“可惜他家六娘大了些,不然必要求给二郎才好。你也不要想山侯家的闺女了。过了年,就不要再守三郎的孝了,催他们家,赶紧给两个丫头完婚!”

唐仪道:“不是,这干颜四家丫头什么事儿啊?”

大长公主道:“他要答应把个姓颜的丫头说给二郎,你再答应叫二郎姓虞。”娘家是亲,比不得亲儿亲孙。

唐仪慢半拍回过味儿来,乖乖地答应了,抱着大长公主的金印,跑去跟颜肃之商议事儿去了。

第312章 战斗的友谊第303章 公平的老板第117章 诸王第二招第129章 虎走山不空第161章 未来的难题第22章 结两姓之好第241章 做戏做全套第197章 忙碌的冬季第184章 神奇的脑洞第70章 抄书与回京第36章 都是钱闹的第31章 女人不能惹第37章 舅公要回来第200章 两百章 了呢第6章 陈年旧事二第225章 不平静的夜第一次较量第58章 女王啪啪啪第172章 百密有一疏第72章 平地起波澜第273章 东西大不同第221章 昂州新刺史第21章 楚夫人出手第39章 贺寿起风波第31章 女人不能惹第176章 长远的建议第77章 颜肃之卜卦第304章 舞弊的怀疑第105章 被坑的丞相第208章 结两姓之好第241章 做戏做全套第190章 两个神逻辑第313章 一代脑补帝第98章 父母的妙招第37章 舅公要回来第234章 混乱的临安第177章 又一个中二第6章 陈年旧事二第48章 奇怪的丧礼第74章 奔赴新地第三个壮丁第85章 一个美少年第226章 终于回家啦第286章 开始建城啦第146章 暴走的变态第三次分红第150章 麻烦变大了第83章 丰收什么的第32章 真是高手呢第307章 命也太好了第32章 真是高手呢第10章 中二好病友第221章 昂州新刺史第138章 就是这么寸第312章 战斗的友谊第207章 相争没人性第5章 陈年旧事一第249章 你快登基吧第18章 窝里放横炮第1章 坑爹的处境第60章 玩具制造商第104章 谁才是傻子第94章 根据地建设第212章 颜肃之伤重第77章 颜肃之卜卦第67章 准备回家咯第251章 女王的训诫第256章 聪明的胖纸第43章 愉快的新年第177章 又一个中二第180章 盒饭发下来第30章 学到新技能第127章 今天爆字数第295章 摊牌与反击第11章 喜事变闹剧第182章 告密的祸害第133章 忙碌的变态第12章 闹剧乱收场第一次分红第235章 姐夫小舅子第150章 麻烦变大了第302章 挖坑埋自己第263章 水上与水下第307章 命也太好了第一次会师第9章 名字的后续第303章 公平的老板第247章 公私两不误第45章 进击的萝莉第268章 僵持的局面第310章 拉快进度条第16章 坏事二人组第116章 着急的岳父第184章 神奇的脑洞第78章 蠢不分贵贱第158章 神仙与中二第200章 两百章 了呢第80章 小变态下乡第249章 你快登基吧第10章 中二好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