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聪明的余冼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便是大周也不能免俗。颜神佑也没有办法立时就改变这种格局——大周也还是有种种荫职与后门。古尚书的虽然一直干着后勤工程的活儿,也是元老派中的一员,他的儿子,只要不疯不傻,妥妥的能混个不错的出身。古贺作为他的侄子,理所当然地也有各方面的优惠。

因为不是亲儿子,古尚书又有亲子,古贺就无法从古尚书这里得到荫职。古尚书更是要他拿了自己的推荐信,去考来一个县令做。古尚书想得很好,朝廷的大趋势,或者说上意,是希望各家子弟能够有点出息,展现才华,给他争脸。自己的儿子已经有了不低的官职了,外甥也做了官,就剩下这么个侄子,当然要让他去考一考。古贺也算争气,又是古尚书的侄子,面试考官头先在他大伯家喝酒还是他给斟的酒呢。

有这么个大伯,一路顺风地做了县令。做亲民官,在一个蓬勃向上的时代,是优差,主政一方,是给他发挥的舞台。做得好了,自可飞黄腾达。尤其古贺还背靠着古尚书,古尚书没有任职地方的经历,做丞相或许有困难,但是一个尚书,也够看的了。只要古贺不犯大错,三年一考评,混过几届,稳稳当当地能升做郡守。古尚书还年轻着呢,给他保驾护航到做刺史,又或者入中央混个三、四品的官时不成问题的。后面的路,就要他自己走了,走得好了,兴许比古尚书亲儿子都有前途。

前提是……别作死!

古贺偏偏就作了个大死!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是,凡事建国之初,不但是最蓬勃向上的时期,还是法律最严明的时期。这个时期,党争或许看起来不激烈,大家都是为了国家好,可实际上能混过乱世存活,并且立于朝堂的人,大半比后世太平时期长大的“俊杰“的高深得过。朝堂争执,旧族一时失利,是因为对手太强、旧族轻敌。并不代表旧族就全是草包了。拍不翻你们老板,拍个喽啰还是绰绰有余的。更有甚者,还能通过拍翻古贺,打击古尚书。

余冼提交的证据很充分,古贺到任不过数月,就收受贿赂,又篡改了籍簿。地方官不但不去查隐田隐户,反而自己隐瞒田产。如果只是这样,古贺也只不过是“做了一件在大家都会做的事情“而已。坑爹的是,他还吞了一些军屯的田地。

这就犯了大忌了。军屯,现在就是为了打击旧族坞堡势力而大力推广的。破坏军屯,那就是破坏国策,必须从严的。余冼也着重指出了这一点,并且指出了一个更要命的问题:古贺的伯父任工部尚书,军屯这个事儿呢,是户部、兵部、工部一起搞的——因为涉及的情况比较复杂,军士及其家眷是劳动力和受益者是兵部的业务,配套设施如水利灌溉需要工部,最后的户籍和地契等等需要户部造册存档。

工部尚书,就是古贺的亲伯父。你说古尚书不知情,谁信?古尚书虽然不是古贺的爹,却也被他坑了个结实!

李彦是负责这天值班、分拣奏章的,但是御史的奏章是不能扣的,顶多你是丞相,能早点知道,仅此而已!泄漏奏折内容、私自扣押奏折,这个丞相不说当到头了,也要被参劾、也要失去圣心。李彦只能将奏折原模原样给呈上去,只不过将次序给调了一下,将余冼的奏折压倒下面。然后火速跑去隔壁办公室跟颜神佑商量:好得快点想个办法!古贺随便他去死!古尚书还是要保上一保的。如果古尚书也参与进去了,那个账以后再算。反正眼下不能被这些人扩大打击面!否则连户部的方章都要被拖下水了!

又有,这些只是小节,余冼的奏章最可怕的反而不是什么参奏隐田。而是由古贺引发的一个话题:考试选出来的官,品德是没有保证的,古贺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理解朝廷人才缺乏、希望为官皆有能力的心情,但是,在任命之前,还是要考察其人品的。请朝廷不要完全抛弃品评人物、以此选官的传统!

颜神佑正在看着地图和一溜的名单,琢磨着姜云和阿婉回来了,阿婉那里好说,她的职位是朝廷默认安抚山民的,拿不走。姜云那个广州刺史就必须有人接任了。一两个月没有长官还凑合,时间长了,怎么也不像话。这事儿又不像丞相,一字摆开六七个,少一两个照样干活。一州就只有一个刺史,岂可长缺?

照颜神佑的估计,这个竞争会很激烈,广州虽然地处偏远,物产还是很丰富的。大周之兴,在广州昂州,也是下了大力气经营的。如今虽然比旧京周边、青州、冀州等地有所不如,确也不是以往的蛮荒之地了。广州昂州对于颜神佑的意义更为重大——那里的风气开放!如果这两块地方落到个保守派的手里,搞一些她不乐见的“教化“,颜神佑就算哭瞎了眼,也找不回当初的优势了!

抢!一定要抢到手!颜神佑下过决心,开始筛选人选。以她的心意,最好是自己人去,小娘子最佳。可惜除了她家姐妹,其他的女人想掌一州权柄,无异痴人说梦。颜静娴看起来倒是合适了,经验积累得也差不多了。但是夫妻两个,天南海北,孩子还小,也有点不像话。也需要避嫌。一家掌两州,怎么看都不是优化结构后的朝廷该做的任命。

那就退而求其次好了,颜神佑默默地想,至少不能把大好的地方让旧族之人拿到手。中间派?现在的朝廷,谁是中间派可能性?要不……颜神佑眼睛一亮,颜希仁不是做过益州刺史的么?!又是宗室,又有经验,最妙的是,他的王妃张氏也是个“痛快人“!大周宗室的人数,眼下虽然不多,以后肯定会呈几何级数增长的,难道都要拘在京城荣养不成?!得让他们干活!从现在开始!也显得皇帝信任自家人。对了,兵部尚书也出缺了,虽然听起来也是武职,胜在地位足够高,也是要抢破头的。与其给别人,不如请四叔颜渊之能者多劳。

想好了,命人将地图收一收:“笔墨伺候!“阿琴才上来往砚台里舀了点水,李彦就急匆匆地进来了:“殿下!“

颜神佑笔还没有拿起来,见他一脸严肃,忙起身相迎。阿琴生怕她的肚子有意外,放下手里的活计,搀着她。颜神佑问道:“我看丞相面有忧色,可是遇到什么难题了?“

李彦点点头:“难倒是不难,却须得与殿下说一声。此事眼下还要保密。“

颜神佑一伸手:“李翁,请坐。慢慢说,不急在一时。“

李彦道:“也是,现在着急已然是晚了。恐怕有人已经筹划许久了,就等着揭盅,好给我等致命一击呢——殿下可知,御史余冼是何等样人?“

颜神佑想了一下,道:“我与他倒是没有打过交道,只是前两年,和六郎北上的时候,见过他的哥哥余道衡。余道衡么……有些可厌!其兄虽然可厌,却不足为虑,为何李翁特特来说其弟?“

“龙生九子,种种不同,纵是一母同胞,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颜神佑来了兴趣:“怎么说?这个余冼,听唐伯父说,平日里也不显山,也不露水,难道他做了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

“也差不多了。“李彦凑近了,将奏折的事情对颜神佑说了,且说,“此事拦不得。可也要有应对才行,不能让三部都被拖下水。“

颜神佑问道:“这个余冼,是怎么知道古贺侵吞军屯的?还有,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么?还是要核实一下的!起再有,余冼一人参了三部,与素日表现不符,他是疯了,还是背后有人?“

李彦道:“殿下所言甚是,只是,殿下想,到了如今这个份儿上……“没点把握,谁会凑上来找虐?

颜神佑道:“那也不对,侵吞民田,可以说有人告状。军屯的事情,他是从哪里知道的?谁告诉他的?还一千三百五十七亩?!这么准?查!一定要查!真没有人指使?“

“依我看,他就要能够指使旁人了。老米那里,他从不登门的,虽是旧族,却不预游乐,与长安旧族等人也只是泛泛之交。这世上,真是能者辈出,后生可畏呀!殿下,一定要保住古、方!至于古贺,如果罪证确凿,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吧。这样不长脸的东西,也是该依法论罪的!“

颜神佑道:“好!“答得毫不犹豫!她也气坏了!李彦听她吩咐一个妇人,去调卷宗,凡与屯田有关之人、能接触到军屯资料之人,名单都搞一份来。李彦见她做得有章法,便说:“臣请殿下再查一查古、方二人,是否也有侵夺百姓田产等事,以免被动。“

颜神佑答允了,有提醒李彦:“此事先不要告诉古尚书。对其他人也不要讲。“

李彦道:“这是自然!余冼说的回复品评人物以取贤任官之事,又该如何应对?“

“谁又比谁干净几分呢?岂能因噎废食?再者,世上还是有操守的人多一些吧?“

李彦道:“这是自然!要论人品,还轮不到开门售主之辈指手画脚!“

当下两人分头行事,李彦盯着旧族和米挚,颜神佑这里,倒是没有发想古尚书与方章等人有什么不妥之处。

———————————————————————————————————————

次日,余冼的奏本果然引起轩然大波。

米挚正在想方设法往政事堂里拉个助手,再不济,也要让兵部尚书成为自己人。他也没有想到余冼这么给力!一下子说到了选官制度上面去!如果能够恢复到以前那样以人品(其实是门第)选官,那可真是太好了!余冼就是当世的大贤者!机不可失,米挚趁机凑上一脚,痛陈“唯考试论英雄“的危害,请颜肃之一定要吸取教训,千万不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甘铭听了,不乐意了,跳出来反问米挚:“敢问米公,是以人品论,还是以门第轮?以门第品人论官数百年,出过多少乱臣贼子,丞相知道吗?!开旧京城门迎阮贼的,可有一个事科考做的官?“

米挚的脸皮终究是不够厚,听甘铭这么揭老底,一张老脸气得通红,勉强道:“你怎地不说这数百年来,出了多少忠臣孝子?“

两个老头吵得口沫横飞。

李彦不得不出来维持秩序:“都把袖子放下!你们要御前失仪么?古尚书?古贺是你的侄子,你怎么说?“

古尚书当场就傻了,他是真不知道侄子干了票大的!于古尚书而言,离政事堂那么近,如何不会生出一点想法来呢?虽然有“不任地方不如中枢“的说法,但是对于开过初期来说,一切都是可以宽容的。比如姜戎,他就没有任过地方,比如霍亥,他也没有做过地方官不是?兴许他熬个资历,哪天丞相出缺多了,需要人顶上的时候,他的运气就来了呢?!为了弥补资历的不足,古尚书决定凑品德。其一,听皇帝的话,跟朝廷走,连亲侄子都让他轰上考场了。其二,谨修自身,要做个高尚的人。

谁想到第一条绊了第二条的腿了呢?!古尚书发完愣,赶紧上前请罪,然后质问余冼:“你说是古贺所为,可有证据?!“

余冼早有准备,夷然不惧,比出旧时田亩数与现今在册亩数——哪怕是抛荒,都不带抛得这么顺溜的!如果抛荒了,也是古贺这个地方官的不对!

古尚书:……

颜神佑质问道:“尔于何处知晓得如此仔细?“

余冼一点也不想回答这个败坏风气的女人的任何问题,但是在朝上,他又不得不答,只好说:“户部鱼鳞册历历在目,有甚难的?“

颜神佑道:“鱼鳞册?“说着,与丰小娘子对了个眼色。

丰小娘子应声而出,问余冼:“鱼鳞册存放在御史台的么?我怎么没有看到过?!“方章也挨了余冼一枪,肚里一面骂古贺这个小畜生,一面问候余冼的祖宗十八代——关他什么事啊?户部的鱼鳞册又不是实时更新的!听丰小娘子顺着颜神佑的话头往下抻,方章也跟着补刀:“我也不记得御史台有人到我户部来查看籍簿。“

余冼这才发现掉坑里了!

御史想查案,也不是不可以,甚至在某些时期,他们有更大的权力,御史这个官职,早期比现在还要牛气一点,只要奉命,翻个档案,查个官员,都是本职工作。但是,不声不响,连皇帝都不知道,上司也不知道,就通过“私人关系“,把人家单位的档案翻了个底儿掉?哪怕你没去翻,那就是勾结其他部门人员,搞秘密渗透!事情不算太大,但是性质恶劣。

见余冼要不好,米挚挺身而出,岔开了话题:“尔等要查要参,也要等到将眼下的事情了解了才好!“

颜肃之一直围观,此时放沉声道:“且就事论事,着大理寺主审此案。“

蒋峦见事情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分明是件出力不讨好的差使,也只得接了。

古尚书见蒋峦接手案件,定神一想,也出列,请求避嫌——工部也有那么一点嫌疑呢。颜肃之一直绷着的面皮松了一点:“准!大理,将户部鱼鳞册泄漏之事也查个清楚!政事堂,着拟条例!毋使后来者以为朝廷机密,可以随便泄漏!“

颜神佑和丰小娘子挑完了事儿,都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颜神佑出列,颜肃之瞬间屏住了呼吸,看着闺女挺着大肚子,小心翼翼地问:“我儿有何事啊?“颜神佑敢发誓,她两岁的时候她爹都没有这么和气过。

颜神佑说的是姜家出了缺的事情:“丞相有六,或可支应,兵部等处,主官不好长缺。还请选拔贤者,毋误国事。“

亲爷儿俩,颜神佑一说这个话,颜肃之就知道她有盘算,先问她:“你要荐何人呐?“颜神佑便举荐颜渊之做兵部尚书,颜希仁做广州刺史,其他的官职,她就不说了——总不好什么都由她来安排了。

举荐这两个人的理由也很充分,首先,他们都姓颜,其次,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和相关领域的业绩。颜肃之当场笑出声儿来:“我也是这么想的!“米挚等人不由扼腕!这样的两个人选,委实不好否决!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同时,米挚又提出了一些接替姜家其余守孝人员的名单,颜肃之一推二五八:“着吏部拟定名单,报政事堂!“

我勒个去!还有吏部啊?!大周官制与前朝不同,最别扭的要数多出来的六部!说着说着就容易将六部忘了,然后被人敲闷棍。挨了一棍后,米挚刚要说:既然有吏部,干嘛公主还推荐了……突然想起来吧,兵部尚书不归吏部尚书管!刺史与尚书平级,也不归吏部管!

颜肃之乐得看米挚吃瘪,忍着笑,宣布散会。又留政事堂与六部开小会。米挚心里擂响了战鼓,发誓要在小会上将余冼开辟的事业进行到底。哪怕不能全部恢复先前的以人品任官,也要咬死了科举选出来的人,德行堪忧,尽量拖延科举普及的时间。同时,米挚心里很是赞赏余冼的聪明才智,准备回去就请他喝茶!哪怕有吏部,现在也不能全然杜绝举荐不是?豁出去了,也要推余冼往上走!

米挚对自己的双q有比较客观的评价,也知道颜肃之不甚倚重他,不定什么时候就不想让他做丞相了。有了这么个危机感,米挚就想趁自己还没下台,多帮扶一个是一个!

他打着算盘,别人也没闲着。小会刚一开始,古尚书就请罪,直言:“臣万不敢因私害公!“颜肃之温言道:“古贺违法,与你何干?他又不是你举荐上来的。“科举还有这么一条好处呢,大家都是考上来的,君子群而不党。

李彦也打了一个大会的腹稿,快速地向颜肃之回报:“大周初建,许多制度都沿袭前朝,籍簿档案如何收藏、如何查阅,早有制度,臣不觉得有要改进的地方。“

那就是余冼和泄密的人知法犯法了?颜神佑悄悄地笑了。

———————————————————————————————————————

蒋峦不愧是旧族的政治新星,他的效率很高。很快就查明了,古贺侵吞田产确有其事,因为本朝律法还没有制定,就按照前朝的定罪。古贺罢官。他又把手伸到了军屯,这个本朝是另有规定的,涉及军屯的,不论数量多寡,起步价:流放。吞得再多一点的,可以直接判死刑。

泄密事件,是余冼与一个旧族旧识聊天的时候听说的。此人大家也都有印象,乃是丰小娘子的姑父、楚源的小舅子,现在户部任职的赵郎中。余冼因为是无意中听到的,觉得事情有点不对,质疑赵郎中的消息是否准确,赵郎中没有遵守工作规定,再次确认之后泄密。余冼与此事无关,倒是赵郎中,按照前朝判例,重一点,要罢官流放,轻的也要降职。至于从轻还是从重,请皇帝自己掌握。

蒋峦断案漂亮,本来是件值得关注的事情。但是想在朝廷上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吵,大家反而不以为意了——米挚亲上书,请缓科举。

颜肃之只得匆匆将古贺流放两千里,将赵郎中削成个白板。然后开会讨论米挚的提案,心里却将这个家伙恨了个半死。

颜神佑一点也不着急,科举取士,大势所趋,旧族已经没有办法把持朝政了,缓,也缓不了多久。正好趁着这段时间,搞一搞石经,制定标准课本,把一些三从四德的东西删一删。

让颜神佑没有想到的是,就这么个她并不太重视的辩论……开启了大周“廷议激烈处必大打出手“的传统。

第297章 群殴与无间第159章 彻底当家了第223章 又在犯坏了第257章 姐夫是好人第240章 重回旧京城第141章 怎么会这样第119章 前进吧少年第一□□会第41章 非正常教育第287章 又要坑人了第40章 中二病痊愈第49章 出奔的姬氏第317章 写完了第90章 变态第三发第二次会师第225章 不平静的夜第107章 中二在行动第308章 活泼的太学第157章 奋力的丁号第2章 人造小神童第113章 新君新烦恼第31章 女人不能惹第278章 神兽的先手第3章 亲爹不及格第215章 小鬼来当家第34章 聪明的萝莉第60章 玩具制造商第169章 不满的世家第256章 聪明的胖纸第12章 闹剧乱收场第202章 大胆的试探第87章 小变态当家第59章 亲妈的安排第23章 皇帝的心思第166章 最后的面试第303章 公平的老板第144章 想得太美了第318章 林瑶番外一第81章 找到好借口第314章 诸女齐谋划第265章 女人的难题第58章 女王啪啪啪第67章 准备回家咯第191章 行将赴征程第170章 挖了一个坑第86章 近乡情更怯第46章 打了也白打第280章 开明的亲戚第307章 命也太好了第18章 窝里放横炮第263章 水上与水下第294章 天助自助者第123章 好处到手了第199章 六郎的遭遇第182章 告密的祸害第206章 女部的出现第17章 颜启的野望第205章 神兽犯错了第55章 小萝莉练兵第120章 中二的归义第272章 大王来巡山第176章 长远的建议第78章 蠢不分贵贱第156章 忙碌的结巴第276章 天下一统了第219章 郁陶的表态第220章 将军下扬州第16章 坏事二人组第246章 不安份的人第99章 女王的召唤第175章 一去成永恒第147章 女王的误会第247章 公私两不误第155章 女王的来信第127章 今天爆字数第230章 务实的老人第283章 狡猾的太子第182章 告密的祸害第74章 奔赴新地第165章 女王的检阅第219章 郁陶的表态第241章 做戏做全套第二次会师第206章 女部的出现第256章 聪明的胖纸第114章 提前的道歉第159章 彻底当家了第201章 开阔新思路第一次分红第257章 姐夫是好人第255章 彪悍的公主第57章 小弟弟来啦第70章 抄书与回京第221章 昂州新刺史第11章 喜事变闹剧第286章 开始建城啦第307章 命也太好了第45章 进击的萝莉第195章 义者与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