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兵分两路

孙百里刚刚想开口说话,刘谦害怕他答应下来,抢先说道:“军长,你不觉得日军的部署很奇怪吗?”起身走到作战地图上面,指着代表日军的箭头继续说道:“你看,南路的第十军比上海派遣军的实力要强大得多,为什么却只派两个旅团执行牵制任务,而把主力部队全部投入南京方向,难道就不怕我军突围吗?第十军虽然狂妄,但是第九师团被全歼的事肯定知道,对我军的战斗力应该有所了解,布置在侧后的一万多人怎么可能栏得住我们?”

刘谦的话成功地把孙百里的思路从刚才的话题引开,推测日军这么做的目的

钟武说道:“只要我军破围而出,北路的上海派遣军就可以悉数上阵,兵力优势就加明显难道第十军是想把我军放走,好降低攻占南京的难度?”

李从文说道:“很有可能如果日军的兵力充裕的话,肯定会派两个师团以上的兵力从后面夹攻,同时也切断了南京和锡澄线之间的联系,把十九路军和南京卫戍部队分割成两块,分别加以歼灭”

刘谦进一步分析道:“上海派遣军除了在正面猛攻之外,没有在我军的后方实施登陆,只是由海军的舰队攻击江阴,显然是兵力不足的缘故”

廖鼎和谢启荣也同样众人的看法,觉得加应该利用这个机会突围

孙百里在注意倾听大家意见的同时,目光不停地在地图上移动,飞地思考着等军官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孙百里说道:“你们的看法很有道理,日军应该是兵力不足但是,如果我们不顾南京守军,独自突围的话,反而容易遭到日军的攻击”他指着地图解释道:“我军突围后,南京必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守,日军两个强大的作战集团合兵一处,兵力达到二十多万,它肯定要寻找下一个作战目标此时,国军的外围部队早就退开了,距离敌人最近、兵力最多的部队就是我们了,再加上我们曾经消灭过日军整整一个师团,他们怎么可能不利用这个机会报一箭之仇呢?我军的兵力已经接近十万,又携带大批辎重,如何摆脱日军机械化部队的围追堵截呢?”

刘谦反问道:“如果突围都跑不掉,到南京岂不是没有机会?”其他军官听了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孙百里回答道:“当然不能所有的部队都到南京去我的想法是,由独立师和高山峻率领的中央军以及军部的直属部队组成增援南京的作战集团,由我亲自率领,其他部队由李从文指挥,向南突围当前日军的首要目的是夺取南京,所以在占领南京之前不会投入过多的兵力追击撤退的部队,这样一来就有很大的机会撤回福建休整南京方面有了我们的增援应该可以多坚持一段时间,使部队可以比较从容的撤退,这里虽然三面被围,但是只要渡过了长江就完全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难度也不是很大”

刘谦说道:“南京是唐生智说了算,他如果铁了心以身殉城的话,怎么可能会同意撤退呢?”

孙百里冷笑着说道:“根据我的经验,口号喊得最响的,往往就是胆量最小的唐生智口口声声要与南京共存亡,说不定早就准备好了退路,可以随时开溜他如果真的不怕死,就不会甘心在军事委员会了坐那么多年的冷板凳了李宗仁和白崇禧多次反蒋,却能够保住手中的地盘和军队,不就是因为敢和中央军以死相拼吗?”

高山峻点头说道:“孙将军分析的很有道理,唐生智的为人就是这样,喜欢投机取巧”

孙百里问道:“高团长,如果我想用武力夺取唐生智指挥权,你能不能说服孙元良将军我?当然,由此产生的全部后果全部由我来承担”

高山峻高兴地说道:“我们师长肯定会同意的南京保卫战打得这么窝囊,师长心里对唐生智的意见少不了,他又不是中央军的指挥官,只是临时委派的,搞掉他,老头子最多也就是骂一顿,不会有太多的麻烦”很显然,作为中央军嫡系部队的军官,高山峻并没有把唐生智这个外来户放在眼里,一个团长都这样,何况师长呢中央军听唐生智的指挥只是因为蒋介石给了任命,并不是心悦诚服的接受他

李从文听说孙百里要自陷绝地,非常担忧,说道:“军长,我们俩交换一下好不好,由我带领第78师和中央军的弟兄增援南京,你率领其余部队回福建,你是一军之长,万一有个闪失可怎么办?”

孙百里笑着说道:“我要亲自去南京,是因为不但要和日军战斗,还要对付唐生智,我毕竟是集团军的总指挥和福建的绥靖主任,级别比他要高些,夺权要相对容易些,指挥部队也方便些”

李从文只好叮嘱钟武道:“你可要把军长保护好,出了一点差错你就不要回来见我了”

钟武笑嘻嘻地说道:“你老兄尽管放心,只要有我钟武在,绝对不会让军长少一根毫毛”

刘谦不放心地问道:“军长,日军占领南京之后会不会继续追击我们十九路军?如果这样的话,就没有必要冒这个险了”

孙百里安慰道:“只要我们能够在南京坚持三到五天,等你们撤退了相当的距离,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接着他详细解释道:“苏北的徐州是京浦、陇海铁路的交通枢纽,可以通过粤汉、平汉铁路与大后方联系,可以源源不断地把部队和物资运送到前线,支援作战淞沪会战后,徐州和南京形成犄角之势,日军在占领南京后肯定会挥师北上,攻击徐州,以切断国军的补给线,那里才是他们的战略目标”

李从文担心地问:“只坚持三到五天,怎么能把那么多的部队和平民撤出去呢?再说,日军已经是兵临城下,就是多坚持一天也不容易”

孙百里故作轻松地回答道:“三到五天只是谦虚的说法,当初太平天国在这里坚持了五年之久,说明只要战术得当,指挥得力,还是能够坚持长的时间的,你们就不用为我担心了”

第200章 夜战基隆第358章 惊天逆转(下)第118章 浴血南京(十三)第38章 促膝长谈第202章 沙坪伏击第332章 天皇问计第376章 南京起义(上)第232章 大局为重第272章 幕后黑手第150章 武汉会战(二十五)第144章 强大后盾第172章 奇袭机场第178章 还我家园第201章 燃情狙击第315章 国军归来第276章 内忧外患(上)第264章 盾坚矛利(上)第27章 心事泄露第115章 浴血南京(十)第152章 地下通道第150章 武汉会战(十一)第166章 舍生忘死第228章 后退决战第281章 绝处逢生第201章 燃情狙击第204章 绝岭雄风第140章 重整旗鼓(上)第115章 浴血南京(十)第292章 军统暗杀第71章 血肉磨坊(二)第279章 悬崖勒马第383章 还都南京第242章 台湾快运第193章 攻心为上第215章 知耻后勇(下)第186章 正面交锋(上)第130章 绝不低头第336章 美苏困顿第293章 左右逢源第213章 勇克坚城(下)第373章 竞选总统第187章 穷追不舍第368章 猛虎出柙第214章 借刀杀人第230章 以势取胜第178章 还我家园第238章 空地协同第150章 武汉会战(二十五)第184章 源源不绝第185章 敌进我退第142章 竹林晚话第99章 鏖兵吴福(八)第313章 面授机宜第83章 兵败如山第10章 平定叛乱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253章 恩来先生第223章 四年之约第359章 暴起发难第150章 武汉会战(十八)第150章 武汉会战(十九)第234章 赌场风云第139章 深入敌后(三)第175章 前进坦克(上)第310章 佯攻缅甸第118章 浴血南京(十三)第190章 粉墨登场第297章 轰炸美国第379章 神风初起第385章 破门之战(中)第111章 浴血南京(六)第215章 知耻后勇(下)第188章 噩耗频传第48章 视察军工(上)第202章 沙坪伏击第361章 轰炸日本(下)第381章 埋骨何处第361章 轰炸日本(上)第173章 第五纵队第201章 燃情狙击第140章 重整旗鼓(上)第19章 厦门攻防第213章 勇克坚城(上)第150章 武汉会战(八)第182章 岭南烽火第382章 海军上将第337章 四国峰会(中)第8章 登陆漳州第202章 沙坪伏击第131章 大梦初醒第368章 猛虎出柙第164章 钢铁雄师第150章 武汉会战(二十四)第219章 海上长城第228章 后退决战第379章 神风初起第44章 财政状况第226章 用人不疑第349章 决死南宁(上)第29章 百业俱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