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整编方案

尽管初步确定了兵工厂进展缓慢的原因,但是,为了稳妥起见,孙百里决定还是要亲自去看看,顺便也视察一下钢铁厂、钨砂矿等企业,掌握第一手资料。钢铁厂和兵工厂在龙岩,而钨砂矿却在清流和赣南,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都有几百公里,全部视察一遍的话,至少要七八天的时间。决定行程后,孙百里立刻抓紧之间处理手头的事情,希望能尽快成行。

这天上午,孙百里正在办公室里忙得不可开交,忽然卫兵报告有位姓蔡的先生来访,还说和孙百里适交。孙百里感到非常纳闷,自己虽然在福建已经待了几年,但是只认识蔡廷锴一个姓蔡的,怎么也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又认识一个姓蔡的!不过,一贯做事谨慎的孙百里还是让卫兵把来人请了进来,看看自己的这位故交到底是何方神圣。

“我早就说过孙将军没有大官的架子,这下你相信了吧!”虽然还没有看见来人,但是洪亮的嗓音已经从门口的方向传了过来,孙百里感觉自己确实好像在哪里听过这个声音,他急忙努力在脑海里回忆,希望分辨出声音主人的身份。这时候,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使整个房间为之一暗,孙百里抬头看去,只见一个下巴上蓄着长长山羊胡子的老头大步走了进来,身后紧紧跟随着一个同样身材魁伟的青年。

孙百里终于想起面前这个精神矍铄的老者是谁,急忙起身相迎,非常客气地说道:“老先生,好久不见,气色不错啊!”

蔡大力笑着说道:“咱们乡下人,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日劳动,当然身体好了!哪像你们这些当官的,天天有忙不完的事情,吃饭睡觉没个准。”说到这里,他指着孙百里对身旁的年轻人说道:“这位就是我常常和你提起的孙百里,十九路军的军长和福建绥靖公署的主任。”然后又对孙百里介绍道:“这个是我的儿子——蔡思强,刚刚从国外留学回来。”

孙百里连忙握住蔡思强的双手,说道:“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见到久未谋面的亲人,是不是感触良多呀?我刚刚回国的时候差一点就掉眼泪了。”然后仔细打量着面前的年轻人。蔡思强身穿笔挺的西装,脖子上打着领结,脚上的皮鞋擦得锃亮,显得非常精神。他的身材和父亲相差无几,连脸型也极为相似,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不同之处是年龄比较轻,肤色也比较白,鼻梁上多了一副眼镜。

蔡思强也把孙百里上下打量一下,说道:“回来之后感觉家乡的变化很大,心里非常高兴,听父亲讲都是孙将军的功劳,所以特意来拜会一下,顺便看看能不能在这里找点事做。”

孙百里请父子二人坐下,然后问道:“不知思强老弟在哪里留学,学的是什么专业?”

蔡思强回答道:“我是在德国汉堡大学留学的,主修机械工程。”

孙百里眼睛一亮,立刻高兴地说道:“这太好了!我们现在最紧缺的就是你这类型的人才,如果老弟同意的话,马上就可以到兵工厂就职。”

蔡大力看孙百里这么看重自己的儿子,顿时感到老脸有光,对蔡思强说道:“我说的没错吧!孙将军肯定欢迎你的!到南京去碰运气在自己家门口做事好。”

蔡思强谦虚地说道:“我只是刚刚毕业的学生,直接到兵工厂这样的要害部门工作,是不是太快了?”

孙百里解释道:“我们的兵工厂成立的时间也不长,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算不上什么要害。再宅兵工厂是德国的援助项目,主要的技术人员都是德国人,由于我们配备的翻译都没有工科的背景,所以进展不太理想。你到工厂之后就起到一个沟通桥梁的作用,是两国人员能够配合起来,同时你也可以借此机会向德国的工程师学习技术。这样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蔡大力连忙说道:“这样最好了,有德国人带着,学起来也快。”随后,蔡思强也痛快地答应下来。

孙百里非常高兴,对蔡思强说道:“我这几天因为兵工厂的事情搞得头都大了,没想到老天就把你送到面前,真是天助我也!”

蔡大力纠正道:“不是老天,是我老蔡把儿子送过来的,你最应该感谢的是我,而不是什么天啊地呀的!”

孙百里连忙说道:“对,对,对,感谢老先生把亲自把思强老弟送过来!”

蔡大力看孙百里对自己的儿子非常器重,感到非常放心,准备返回清流,孙百里要他留下一起吃午饭,饭后再安排专车送回。蔡大力本来就是个爽快人,又想和久别的儿子多待一会,就痛快地答应了。

席间,孙百里不住地给蔡大力劝酒布菜,态度非常恭敬,使蔡大力非常高兴,几杯酒下肚之后,话匣子就打开了,说道:“孙百里,当初在清流的时候,我就知道你这个人很不简单:胡汉三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横行乡里几十年,没人敢动,却被你给毫不费力地除掉了。最难得的是,你没有为难他的家人,反而留下宅子和粮食。”

孙百里淡淡一笑,说道:“胡汉三作奸犯科,早就犯下死罪。原来的地方官员无非是受了他的贿赂,才视而不见的,福建要想成为模范省份,必须依法治省,像他这样的人,肯定不能放过。”

蔡思强说道:“其实,清流也有过清官,想法办胡汉三,但是最后都不了了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在中央有人,后台太硬了。”

孙百里说道:“抓胡汉三的时候,他也想告诉我后台是谁,可是我害怕知道之后惹不起,就没有给他说出来的机会。”

蔡大力哑然失笑,说道:“这一招厉害呀!就是委员长是他的亲戚也没用!”

孙百里问道:“现在清流的土地状况怎么样?老先生碉地是不是卖了不少啊?”

蔡大力回答道:“乡下的土地正在向地主手里集中,我碉地也比以前多了一倍。”

孙百里诧异地问道:“怎么会这样?那些卖掉土地的农民何以为生啊?”

蔡大力回答道:“现在到城里当工人,收入稳定,就是失业了都有救济金,谁还愿意守着几亩薄田!”

蔡思强说道:“农村的劳动力向城市集中,使工业化的必然趋势,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再说,土地集中以后,才有机会用机械代替人力来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孙百里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看法,说道:“我倒是没有想到工业化上来,只是感觉农民失去土地,肯定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蔡思强说道:“一直是农业立国,大家的思维方式也都农业化了。现在福建的发展这么快,我想再有十几年的时间,肯定会率先在国内实现工业化。”

蔡大力说道:“是啊,福建从民国成立到现在,换了不知多少届省主席,但是都没有你们十九路军作的好,只有你们才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几年的时间,做了他们几十年都没有做的事情!”

孙百里听了蔡大力的肺腑之言,感到心情无比的舒畅,举起酒杯和蔡氏父子开怀痛饮,最后,如愿以偿地醉了!

第278章 暗渡陈仓第361章 轰炸日本(上)第259章 军政统一第364章 日落大洋(上)第150章 武汉会战(二十四)第133章 抱病议事(下)第266章 乾坤初定第192章 台湾来客第211章 小敌之坚第127章 以牙还牙(中)第334章 传奇人物(下)第384章 本土决战第257章 修正草案第297章 轰炸美国第139章 深入敌后(四)第187章 穷追不舍第157章 另起炉灶第300章 加入同盟第277章 暗流涌动第271章 危机四伏第271章 危机四伏第150章 武汉会战(二十)第349章 决死南宁(下)第262章 铩羽而归第107章 浴血南京(二)第72章 血肉磨坊(三)第367章 失败边缘第324章 死战黄河(中)第262章 铩羽而归第377章 擒贼擒王第208章 优劣之势第316章 轻取商丘第394章 痴人说梦第150章 武汉会战(四)第150章 武汉会战(九)第150章 武汉会战(二十)第307章 杀一儆百(下)第161章 兵不厌诈(上)第220章 炮台悲歌第380章 灭国之计第141章 重整旗鼓(中)第215章 知耻后勇(中)第355章 斩首行动(下)第57章 和平解决第381章 埋骨何处第98章 鏖兵吴福(七)第122章 掩护伤员第92章 鏖兵吴福(一)第314章 横渡黄泛第337章 四国峰会(上)第150章 武汉会战(一)第105章 轻松夺权第245章 国民参政第247章 初识薛岳第163章 余汉无谋第108章 浴血南京(三)第159章 福州谍影第343章 出其不意第67章 真正国民第141章 重整旗鼓(下)第397章 日本投降第229章 反攻潮安第322章 黔驴之技第139章 深入敌后(二)第377章 擒贼擒王第229章 反攻潮安第385章 破门之战(上)第284章 初次接触第316章 轻取商丘第42章 罢工事件第116章 浴血南京(十一)第19章 厦门攻防第36章 肃清地方第85章 义正词严第118章 浴血南京(十三)第43章 劳动法规第139章 深入敌后(二)第85章 义正词严第197章 声东击西第75章 攻敌不备第135章 百里出院第272章 幕后黑手第258章 激烈交锋第150章 武汉会战(四)第377章 擒贼擒王第187章 穷追不舍第347章 封闭攻击第174章 疯狂反扑第277章 暗流涌动第376章 南京起义(下)第34章 意外收获第150章 武汉会战(五)第52章 密令截击第263章 兵临马当第90章 犹太军团第150章 武汉会战(十九)第196章 平台方略第242章 台湾快运第85章 义正词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