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完美世界

欧洲军团进入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境内以后,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充分发挥了装甲部队的特点,以每昼夜一百八十公里的度向斯大林格勒推进,一路之上,满载着士兵的重型卡车、重型火炮、坦克、辎重车、摩托车,排成几十公里长的多路纵队,在浩瀚无垠的戈壁、沙漠和草原上掀起滚滚烟尘,以一往无前的气势滚滚西去;天空中,数量庞大的战斗机群时刻监视着周围的空域,警惕德国空军可能的袭击,随着野战机场不断前移,各种各样的补给品源源不断地通过大型运输机从中国腹地用接力的方式输送部队经过的地方,为欧洲集团军群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障

月30日,欧洲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一个坦克师和两个摩托化步兵师经过十几个昼夜的强行军,渡过乌拉尔河,抵达了废墟都市斯大林格勒的郊外根据中国统帅部的命令,部队没有立即对驻守在城内的德军发动进攻,而是就地构筑工事,等待后续部队的到来

盟军的大举西进当然瞒不过德军的情报人员和空中侦察,早在先头部队刚刚离开中国疆的时候,就有两个精锐步兵师从莫斯科乘坐火车风驰电掣地赶到斯大林格勒,使这里的驻军总数达到四个师然而,盟军前进的度非常快,远远过了德军的预期,等到欧洲军团先头部队抵达的时候,斯大林格勒的守军还只有五个半师,并且没有一个装甲师面对这陌生的军队,守军没有贸然出击,而是征集大批民夫,夜以继日地加固城防工事,同时向统帅部发出紧急求援电报,要求迅增调援军,在此期间,双方的侦察机不断深入对方的阵地,但是却没有一方主动挑起战斗

7月5日,欧洲集团军群的主力和美军全部抵达斯大林格勒近郊,再加上沿途加入的苏联军队,总兵力达到一百五十万,这时候,守军的兵力也急剧膨胀到二十个师,四十余万人,其中包括两个精锐的党卫军装甲师

虽然拥有压倒性的兵力和火力优势,欧洲集团军群还是没有展开工事,而是围绕着斯大林格勒不停地构筑环形工事,从而迫使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曼施坦因元帅不得不从自己的部队中抽调大量的部队前来增援,乌拉尔山防线上的苏军压力顿时减轻了许多

德国统帅部为了确保东线的胜利,立即开始在德国本土和各仆从国、占领国组建的部队,准备在三个月的时间内装备四十个步兵师和八个坦克师,投入苏联战场

就在这个时候,英国第八军团和美国第十八、十九集团两个集团军,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统一指挥下,在美英两国强大的海军掩护下,从北非的萨布兰卡、拉巴特、奥兰和阿尔及尔等地,展开了夺取苏伊士运河控制权,将德意两国军队逐出北非的战役盟军拥三十二个步兵师和四个装甲师,两千三百辆坦克和两千八百架作战飞机,总兵力六十五万;而德意联军仅仅拥有四个德国步兵师、两个德国坦克师,以及意大利军八个步兵师,五百辆坦克和四百架作战飞机,总兵力不到三十万,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再加上强大的美国空军的介入,地中海的制空权和制海权也落入了盟国的手中,德意军队的后勤补给线也被切断了

紧接着,英国驻印军、印度军队、澳大利亚军队联合组成的远征军约三十万人,在美国第七舰队的护送下,离开印度,浩浩荡荡地向红海进发,准备在埃及登陆,与艾森豪威尔率领的联军夹击德军

盟军声势浩大的反击行动把德国统帅部打得措手不及,急忙把在苏联前线的隆美尔将军召回柏林,重任命他为非洲军团司令官,指挥德意两国军队反击盟军的进攻,因为海路遭到封锁,只能从西西里岛南端,用夜间运输的办法,在半个月的时间里,把两个德国装甲师和五个意大利步兵师输送过去,使德意联军的总兵力达到四十二万,但是飞机和坦克的数量还是有巨大的差距

德国军队一直走的都是精兵路线,故而在数量上与其它强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占领了几乎整个欧洲之后,兵力的使用实际上已经到了极限,这时候盟军在三个方向上同时施加压力,兵力不足的窘境就加明显,不得不从法国和波兰等老占领区抽调部队然而,美英两国又乘机不断在英伦三岛集结兵力、储备作战物资,大张旗鼓地作登陆法国的准备工作,使德国统帅部只能从德国本土把全部由预备役人员组成的部队调往前线

外部的巨大压力使德国政府内部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再加上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可以居中调停,使这些人看到了终止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的希望,于是国防军的十几位将军联名写信个希特勒,请求与盟国进行停战谈判

希特勒虽然狂妄、偏执,但并不愚蠢,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以德国的实力是没有办法和中美英苏四大强国正面对抗的,他需要时间来消化征服的领土,增强实力,然后再争夺世界霸权然而,正当希特勒刚刚对将军们的提议表示出兴趣的时候,波兰的草原上响起一声巨响——德国的原子弹试验成功了

欣喜若狂的希特勒马上改变的主意,在督促军工部门全力制造原子弹的同时,以非常强硬的姿态要求盟国向轴心国投降,否则将遭受最式的恐怖武器的毁灭性打击

出人意料的是,德国的原子弹实验成功后的第十天,美国在墨西哥州的阿拉莫戈多沙漠上,也成功

地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杜鲁门总统随即把这个消息通知了各同盟国家,然后发布措辞强硬的声明,表示美国同样拥有原子弹,反过来要求德国投降形势急转直下,交战双方数以百万计的军队一夜之间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从战争的主角变成了配角,双方统帅部不约而同地命令部队停止军事行动,耐心等待核讹诈的结果

面对着人类生存和文明灭亡的威胁,中国总统孙百里和其他无核国家的元首们主动站出来,呼吁停止战争,使地球免遭灭顶之灾,很快就得到包括纳粹德国内部有识之士的响应,希特勒的态度出现了转化,与此同时,美国总统和国会也在全国民众和世界舆论的压力下改变立场

945年8月5日,同盟国和轴心国的代表在中立国瑞士开始停战谈判

945年9月3日,双方代表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终于划上了句号随后,世界各国代表齐集瑞士,就如何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建立联合国解决国家之间纠纷的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讨论

945年0月日,中国在罗布泊成功引爆原子弹,继德国、美国之后成为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世界局势由两强对立,变成三国鼎立,限制核武器随即变成了瑞士会议的最重要议题

月0日,瑞士会议落下帷幕,各国代表就组建联合国,处理战后遗留问题,限制核武器等一系列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并共同发布《和平宣言》

根据瑞士会议的要求,德意两国军队将在五年的时间内逐步从被占领土上撤退,这些国家暂时由联合国统一管理,直至政府成立;德国施放全部关押的犹太人,取消屠杀、歧视犹太人的政策,提供五十亿美元支援犹太人建国;盟军也在五年的时间内撤回各自的国家,原本被日本占领的国家也将由联合国托管;德国、美国、中国、英国分别提供两百亿美元、两百亿美元、五十亿美元和一百亿美元作为世界重建资金,对在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投资

联合国成立专门的军备控制委员会,监督各国进行大规模裁军,仅保留最低限度的军事力量;美国、中国和德国承诺不再进行核试验,也不再生产的核武器,其他国家也不得再从事此项研究,所有核物理研究必须基于和平利用

等等…

日本由于提前战败,战俘和战犯没有权利享受这些条件

945年2月5日,东京特别国际军事法庭开始审理日本战犯,由中国法官为主的审判官们经过长达三个月的审理,根据大量物证和人证,指控了七百五十名战犯,其中七百四十五名被确认有罪

94年月28日,法庭在靖国神社前的广场上召开公审大会,宣布以裕仁天皇、东条英机、山本五十六、杉山元等一百零四名战犯为甲级战犯,判处绞刑,其余战犯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年数不等的有期徒刑

宣判之后,除裕仁天皇被特赦,改判无期徒刑之外,其余的甲级战犯全部被当众绞死,死后,这些人的骨灰全部被放在罪人社内(原靖国神社),用来警示日本国民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947年月,犹太人在九州岛建立自己的国家——以色列

950年,孙百里连任两届总统之后拒绝再次连任,到陆军大学任校长,并与苦等自己十几年的杨梅女士结婚,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战记》终于解禁完毕,实现了尼莫的承诺:让注册用户和VI用户都能看到全本作品

本书的结局是理想主义的臆想,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很多,主要是因为尼莫不想去打世界大战,把书写的又臭又长,即使那是最合理的结局

尼莫正在准备书,但由于工作太忙,很难抽出太多时间,每天只能写,2千字,估计发书要5月初

尼莫有个不情之请,希望书友们看到尼莫书的时候,请一定点击下看看,如果合你的口味,推荐、收藏、点击一个不能少;不喜欢的话,笑而置之可矣谢谢

本书完结,看看其他书:
第3章 初战惨胜第114章 浴血南京(九)第49章 视察军工(下)第138章 覆巢之下(上)第340章 大国之魂第88章 退守吴福第34章 意外收获第164章 钢铁雄师第47章 蔡氏父子第256章 民主宪政第148章 一个交易第382章 海军上将第352章 新年攻势第398章 天皇有罪第207章 存亡之道第270章 陈诚示警第220章 炮台悲歌第382章 海军上将第332章 天皇问计第102章 兵分两路第117章 浴血南京(十二)第45章 鼓山会议(全)第306章 南阳灾情第98章 鏖兵吴福(七)第205章 金蝉脱壳第255章 群起而攻第211章 小敌之坚第284章 初次接触第177章 虎门要塞第285章 御前会议第124章 魂兮归来第318章 狭路相逢第376章 南京起义(上)第186章 正面交锋(中)第6章 停战协定第283章 高层会议第198章 怒海争锋(下)第52章 密令截击第155章 暗战龙岩(下)第215章 知耻后勇(中)第91章 固守南京第380章 灭国之计第78章 血气之勇第372章 台风再起第276章 内忧外患(上)第61章 西安事变第229章 反攻潮安第354章 恶毒计划第394章 痴人说梦第276章 内忧外患(下)第149章 会战序幕第16章 孤注一掷第27章 心事泄露第242章 台湾快运第192章 台湾来客第18章 攻克漳平第303章 布局西北第51章 神秘货轮第215章 知耻后勇(中)第103章 最后尝试第396章 鹿岛登陆第207章 存亡之道第335章 咸宁劝降第376章 南京起义(上)第62章 中国国籍第290章 虚与委蛇第349章 决死南宁(上)第91章 固守南京第116章 浴血南京(十一)第42章 罢工事件第122章 掩护伤员第50章 开办银行第327章 美军反攻第208章 优劣之势第18章 攻克漳平第121章 我死国存第337章 四国峰会(下)第332章 天皇问计第91章 固守南京第14章 临危受命第53章 空头人情第282章 引而不发第309章 反攻战略第265章 形势逼人第276章 内忧外患(中)第212章 黄雀在后第39章 议政准备第241章 皇军之耻第126章 以牙还牙(上)第187章 穷追不舍第312章 大版天炉第147章 川军请缨第167章 决死反击第147章 川军请缨第24章 占领清流第69章 驻防吴村第139章 深入敌后(三)第333章 初见端倪第278章 暗渡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