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鏖兵吴福(二)

钟武说道:“这不是刘谦的建议吗,难道真的这么干?说实话,以我们的实力,防守的话绰绰有余,可是要去攻击坚城,还是很困难的”

谢鼎附和道:“是啊,上次歼灭第九师团,连土坦克都用上了不过,好在出其不意,敌人没有防备才侥幸得手,如果还用这种办法来攻苏州的话,恐怕有些困难”

孙百里看到众人对自己的意见提出疑问,而不是随声附和,很是高兴,说道:“你们的担心是对的,我们的确缺乏有效的攻坚武器但是如果能够保证战役发起的突然性,未必不能突破日军的防御歼灭第九师团与其说是土坦克的功劳,还不如归功于出乎敌人的预料,其实就算没有土坦克,也同样能够解决战斗,只是伤亡较大而已”

廖启荣问道:“可是如何保证战役的突然性呢?一旦我军击破当前之敌,苏州的守军肯定会收到消息,提前做好准备”

孙百里仔细解释道:“日军投入淞沪战场的兵力在20万左右,除去防守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兵力,可以投入南京战役的大概十六七万日军的作战目的是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所以必定以歼灭国军的精锐为目的,需要包围南京这样一来,至少要把部队分成两路(沿太湖两岸)以上才能达到目的,每路的兵力就不到0万了如果沿京沪公路推进的部队被我们死死拖住,无法前进,日军就只有两个选择:第一,调集增援部队,力求突破我们防线第二,重点进攻太湖以南地区,先驱南京,再从后面包抄我军如果敌人采用前面的办法,我军可以逐次抵抗,慢慢向南京靠拢如果敌人采用第二个办法,就必须从我军正面抽调兵力来加强南线,不要忘了,南京卫戍部队还有十几万人,日军如果没有兵力上的优势,是很难达到围歼的目的如此一来,在我军的正面最多也就留下一个师团而已,却要防御数十公里宽的防线,不可能面面俱到,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穿插何况我军本土作战,有地利人和之助呢”

廖启荣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你丝毫不担心我们的阵地被敌人击破呢?”

孙百里还没有来得及回答,钟武就抢先说道:“怎么可能呢?你知道这条防线有多么坚固吗?地堡里面的钢筋直径都在30厘米左右,并且都是螺纹钢,小鬼子就是用飞机来轰炸也很难炸得动咱们的步兵武器又不比他们差,怎么可能守不住”

廖启荣摇头说道:“再坚固的防线也经不住连续的攻击呀,咱们没有空军,敌人还不是想怎么炸就怎么炸”

刘谦接过来说道:“你难道忘了,我们还有一个高炮团呢淞沪会战期间,军长一直把高炮团雪藏,现在应该可以用了”

孙百里点点头,说道:“淞沪会战阴雨天气较多,而且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市区作战,限制了日军空军的作用,故而没有把高炮团投入使用,现在就不同了上面给我军的命令就是坚守两周,就不用再保密了,打下几架飞机可以减少步兵的压力,多坚持一段时间”

有了高炮团助阵,指挥官们的胆气壮了许多,打消了心头的疑虑,开始商议具体的作战方案

孙百里提议道:“我建议采取坚壁清野的办法,把防线前沿20公里以内的居民全部撤走,制造无人区,让日军不能就近得到粮食的补给,也没有向导给他们带路,增加其作战难度和后勤的压力”

李从文说道:“可是这样对老百姓的伤害太大了,所谓故土难离,生活了几代人的故乡,哪里是说走就走的”

钟武反问道:“不撤退的话就要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当亡国奴,岂不是伤害大?我赞成这么做”

孙百里说道:“这里的人烟不是特别稠密,需要转移的老百姓不是特别多,可以先安置在锡澄线,再派部队护送到福建去,不愿意去的就给些钱,让他们转移到大后方去有些特别偏僻的地方,没有任何军事价值,就不用迁了,日军未必会过去”

李从文说道:“这样也好,如果他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等打完这一仗还可以回来,有了钱就好办了”

会议之后,向文彬和高山峻带领匆忙编成的部队转进锡澄线,其中大约有4000多人要求加入十九路军刘谦按照孙百里的命令,把这批人单独编成一个补充团,由于武器不足,暂时只有三分之一的人领到了半自动步枪,其他人都是用缴获的日军武器,不过,已经比他们原来部队的要好了

十九路军派出两个团的兵力,把防线前沿2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全部迁走,虽然是为了保卫国家,但是当老百姓扶老携幼,背着巨大的包袱,带着成群的家禽牲畜,哭哭啼啼地穿过阵地的时候,还是让官兵们感到羞愧难当如果自己能够打败侵略者,还需要这些养育军队的人背井离乡吗?尤其是很多风烛残年的老人,宁死也不愿意离开,在他们看来,死在自己家里是一种幸福,鬼子虽然可怕,又能够把将死之人怎么样呢?

老百姓转移之后,十九路军的工兵部队开始沿着公里前进,一直到距离日军阵地几公里的地方才停下,然后调头往回走,把沿途经过的桥梁全部炸断,路标全部拆除同时,军部直属的特务营分成几个小队,在公路沿线活动,时刻准备伏击小股日军

月25日,谢长风率领的补充师抵达锡澄线,为主力部队带来了急需的武器装备,十九路军完成了最后的部署

月27日,日军的前哨部队和十九路军的侦察部队遭遇,发生小规模的战斗,拉开了南京保卫战外围战斗的序幕

第100章 兵退锡澄第150章 武汉会战(十一)第183章 勇者无惧第245章 国民参政第50章 开办银行第260章 近海防御第42章 罢工事件第194章 千载难逢第147章 川军请缨第91章 固守南京第52章 密令截击第392章 樱花凋谢第151章 广州陷落第322章 黔驴之技第164章 钢铁雄师第111章 浴血南京(六)第161章 兵不厌诈(上)第96章 鏖兵吴福(五)第94章 鏖兵吴福(三)第143章 国计民生第181章 不击坚城第62章 中国国籍第265章 形势逼人第3章 初战惨胜第144章 强大后盾第269章 游说薛岳第147章 川军请缨第254章 川中参政第85章 义正词严第276章 内忧外患(中)第339章 股掌之间第361章 轰炸日本(上)第101章 何去何从第228章 后退决战第375章 今是昨非第217章 冲冠一怒第13章 事变失败第129章 功亏一篑第84章 整军备战第116章 浴血南京(十一)第62章 中国国籍第118章 浴血南京(十三)第24章 占领清流第248章 长沙市民第178章 还我家园第229章 反攻潮安第392章 樱花凋谢第172章 奇袭机场第150章 武汉会战(十二)第388章 苟延残喘第203章 折戟竹山第127章 以牙还牙(中)第394章 痴人说梦第24章 占领清流第14章 临危受命第259章 军政统一第203章 折戟竹山第376章 南京起义(下)第329章 决战大洋第87章 冒死一搏第9章 发展方略第270章 陈诚示警第162章 河源问计(下)第150章 武汉会战(十一)第141章 重整旗鼓(下)第394章 痴人说梦第7章 故人来访第133章 抱病议事(下)第248章 长沙市民第100章 兵退锡澄第158章 闹市惊魂第150章 武汉会战(十五)第261章 金门之战(下)第186章 正面交锋(中)第255章 群起而攻第268章 统一立场第188章 噩耗频传第195章 边境冲突第393章 关东精锐第267章 绝密情报第281章 绝处逢生第224章 突发奇想第140章 重整旗鼓(上)第106章 浴血南京(一)第157章 另起炉灶第258章 激烈交锋第277章 暗流涌动第387章 第二战场第293章 左右逢源第268章 统一立场第383章 还都南京第233章 沪西魔王第278章 暗渡陈仓第99章 鏖兵吴福(八)第225章 轰炸航母第299章 中美会谈第354章 恶毒计划第346章 战争赌徒第329章 决战大洋第304章 肘腋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