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

“进行工业化建设,就是在施行仁政。工业化建设不是那些封建统治阶级搞的虚伪仁政,而是根本性的,革命性的,真正的能够惠及天下所有人民的真仁政!”

“我们复兴会的任务,就是要在全中国的每一块土地上,领导和推动工业化建设,施行这个真仁政!”

——1622年.王书辉.《复兴会是建设新中国的主力军》

工业化是不是真仁政,复兴会工业处矿产课干部牛昊冲,还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但是,工业化绝对是一个壮丽的过程,这一点牛昊冲的认识是很深刻的。

作为矿产课的专职培训教师来说,每一次教导技术人员们怎样使用高爆开山筒(化肥乍药筒),领着一批批的学员,把一个个山头山包炸成一个个大坑,漏出山中土里的矿产的时候,牛昊冲都能够感受到工业化的巨大力量。

牛昊冲出身河南地区一个著名的堪舆世家。他们家的看家本事,就是识风水,辨地势。虽然因为灾荒的缘故,全家只剩下他这么一个人了。可是,他一直以来却对自己的本事非常的自傲。直到变成灾民的他被吸纳进了复兴会,他才知道自己的家传本事,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就是复兴会工业学校教导的最基础的探矿知识,都让牛昊冲感到非常的惊奇。更不用说图书馆里的那些“高深”的探矿理论了。他对于复兴会这样毫不在乎的把别人会珍为秘诀的知识,公开的普及性的教给那么多人。是真心的钦佩的。

因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又特别的积极肯干。牛昊冲成了整个工业处里对探矿、开采等方面技术,掌握的水平最高的人。

两年多来,复兴会工业处矿产课一直都在实践王书辉的采矿思路。那就是,复兴会的采矿业绝不进行坑道作业。一切开采的矿产,全部都要实现露天开采。

具体的说来就是,凡是埋藏的过深的矿产,复兴会是不会进行开发的。只要是达到复兴会开发标准的矿产,哪怕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也必须都要进行全面爆破,实现露天开采。

王书辉知道,别说在古代社会这种生产力落后的环境中了。就是在现代社会里,各种矿难还是在普遍的发生。王书辉对于人命虽然比较漠视。但是,他也绝不会让复兴会的工人,在可以避免的高危环境中工作。

实际上,复兴会的采矿业成本高昂的原因就在这里。在复兴会的体系中。矿工是收入水平最高的工种。复兴会为矿工们设置了最高水准的工资和福利,对他们进行了最全面的安全保护。

在整个复兴会的工业体系中,采矿业的工业化程度是最高的。大量的大型机械被在矿场中使用。蒸汽拖拉机,蒸汽推土机,蒸汽挖掘机,这些王书辉花了很多钱在现代工厂里定制的机械。大量的被在矿场中使用。

牛昊冲看着这批被分配到松滋矿业处,刚刚完成基础培训的松滋灾民战战兢兢的表情,心里觉得这些家伙算是交了好运了。

对于习惯了工业化,真心的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的牛昊冲来说,能够使用蒸汽机械开采矿产是个美好的工作。但是。对于刚刚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生产建设兵培训的松滋难民来说,惊天动地的。犹如地龙翻身(地震)一样的把一座山头炸平之后,又要开着那些令人畏惧的吃煤吐火的铁怪物,去挖掘运输那些没用的石头和有用的矿石,这种工作并不值得羡慕。

工业化这件事情,并不是一个令人非常愉悦非常舒服的事情。工业化的成果能够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的舒适和愉快,但是工业化的过程,对于农业社会的人们来说,是需要长时间的适应的。

好在,在被饿死和怀着畏惧工作之后享受地主老财的待遇之间。松滋县的灾民,全都选择了怀着畏惧工作之后享受地主老财的待遇。死亡的威胁,成了农民转化成工人的一个强大有效的推动力。

王书辉现在的工作重点,不在采矿方面。在使用了大量机械之后,复兴会本身的采矿工业的发展速度并不快。原因主要就是复兴会自己的矿石成本降不下去。

王书辉带领着工业处的干部们一起对比枝江商盟和自己的采矿业之后发现。实际上,在矿石开采和运输这两个主要环节中,复兴会在矿石开采方面的投入太过巨大。而在运输这一环节上,复兴会本身是有一定优势的。不过就是四轮马车在和枝江商盟传统马车的运输效率上的差距,并没有巨大到可以平衡矿石开采环节的投入。

王书辉和复兴会,是绝不会和枝江商盟的那些新兴资本家们,比谁更能剥削工人的。但是,王书辉也决不允许,复兴会在任何工业部门输给新兴资本家们。所以,王书辉决定进行一个更大规模的投入。他要在矿产运输环节,彻底的和枝江商盟拉开几何级数的差距。

他要在目前枝江县的矿石主要来源地松滋县,建设一条铁路,专门进行矿石的运输。

王书辉在充分的考察了枝江商盟和复兴会的采矿业之后发现,使用了各种“先进”机械的复兴会,在对矿石的开采效率上全面的领先枝江商盟。但是,因为对矿业工人们的“高”工资和“高”福利(在现代人看来,真的不算高),才使得复兴会的矿石成本居高不下。

不过,一旦复兴会在松滋县建立起铁路之后,在蒸汽机车和蒸汽轮船共同发力下,复兴会采矿业的巨大效率,就会发挥出他应有的威力。各种矿石的成本,在全面机械化的条件导致的劳动效率无限提高的促使下。会下降到一个让枝江商盟的采矿企业难以承受的水平上。

王书辉虽然没有彻底击垮枝江商盟的两家采矿企业的准备。但是,他是要不断的挥舞工业化的鞭子。促使枝江商盟的新兴资本家们,不断的提高自己企业的工业化程度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枝江商盟的企业被迫的使用更多的蒸汽机械,对于复兴会来说也是有着直接的利益的。毕竟,相应的设备,他们只能在复兴会的工厂里才能买的到啊。

说到铁路,现代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时速两三百公里。使用高科技手段建设铁道和机车,应用先进的电子科技指挥系统运作的高速铁路。但是,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铁路来说,它不过是使用了简单铁轨,用蒸汽机带动车厢前进的粗糙事物。

一个简陋的,马力都不一定比集中使用畜力的水平高的,速度都不一定比快马的速度快的蒸汽机车。拉着几个车厢,在简易的铁轨上前进。实际上,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火车的可取之处就是,它运载的货物总量,对畜力公路运输有着绝对的优势。

为成功的建成复兴会的第一条铁路。王书辉专门抽调人员,组成了一个工业建设指挥中心。这次铁路建设,就是要由工业建设指挥中心,严格的按照王书辉的现代智囊团制定的计划,培训和指挥松滋县的一部分灾民。分阶段分步骤的完成。

这份计划的基本前提是这样的:整个铁路的建设过程,除小部分的必要的设备和材料。要由王书辉从现代通过时空门采购外,整个工程全部使用本土的设备和材料。

计划的第一步,是三项工程一起上马。这三项工程分别是,铁矿和煤矿矿场建设;松滋钢铁厂建设;矿场和钢铁厂之间的简易铁路建设。

复兴会目前唯一的工业基地江北工业基地,只能向矿场建设提供三分之二的机械。蒸汽拖拉机,蒸汽推土机和蒸汽挖掘机这些设备,因为它们对机械加工工业水平的要求过高,目前复兴会的机械加工厂,还不能生产。

倒不是说复兴会机械加工厂的设备水平不够,而是机械加工厂工人的素质,还达不到标准。

目前江北机械厂已经能够生产一些比较简单粗糙的矿山设备,如掘进机、扒矸机、破碎机、传送带(不用惊讶,没有使用橡胶,是类似于履带式的钢铁传送带)、粉磨机、筛粉机、分选机、抽水机(当然了,这些机械经常出问题,总得更换部件)等。

而目前松滋钢铁厂建设需要的高炉和马丁炉的大部分部件,也都实现了自产。复兴会的工业已经具备的初步自我复制的能力。

矿场、钢铁厂和简易蓄力铁路,将会同时开建。

除训练和使用松滋本地的几万名灾民外,王书辉还将从枝江县调派两万名左右的建设人员。其中三千人为对应行业的专业人员(毕竟在江北工业区进行了两三年的工作,算的上是专业人员了)和一万多完成了培训,已经参加过许多相关建设工作的生产建设兵。

凡是被复兴会吸纳的各地灾民,在经过初级的训练之后,除少部分人会被优中选优吸纳进复兴军外(包括作战部队、后勤部队和工程兵部队),其余人会被编练成生产建设兵。生产建设兵除了要进行军事训练和文化学习外,还会根据各个工厂的不同要求,学习相应的生产技能。有一些人会被直接吸纳进各个工厂。

对于要指挥几万人同时上马三项工程,不仅王书辉心里没底,就是新成立的工业建设指挥中心的复兴会干部们,也都觉得压力山大。

王书辉知道智囊团制定这样的计划,主要是为了先建成松滋县的钢铁厂,再由松滋钢铁厂生产铁轨,建设正规铁路。

不过,这种苏联的战时快速建设模式,王书辉心里还真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驾驭的了。

第112章 第一次反围剿5第104章 王书辉下乡记8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388章 光复辽南3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238章 张知府的崛起(5)第458章 首都和纸币第78章 大练兵(2)第482章 中倭新关系2第382章 东改编1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193章 武昌起义(3)第85章 奇葩的锦衣卫(2)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440章 做一番大事的绝佳机会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457章 金杯白刃下的自治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253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1)第136章 教学相长1第372章 在山东(7)第312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1第268章 承天事变(2)第55章 马县丞的末日(7)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94章 炼钢和锅驼机第298章 朱舜水访武昌(3)第414章 精明通透张老爹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141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3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474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2第326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1)第221章 马祥麟的转变(4)第271章 承天事变(5)第481章 中倭新关系1第174章 审判(2)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374章 在山东(9)第52章 马县丞的末日(4)第233章 四省攻鄂(10)第45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1)第492章 孙大圣棒打倭国第417章 两个案件和一个态度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16章 立足(4)第407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0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404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7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32章 日常(4)第476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4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213章 保民军第一战6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162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2)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400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3第45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1)第66章 有水分的工业党人(2)第304章 终结者(1)第467章 周会计的家事第75章 大丰收(1)第32章 日常(4)第248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2)第5章 准备(1)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255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3)第101章 王书辉下乡记5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第31章 日常(3)第10章 婚事(2)第333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2)第410章 曾德昭的皈依第274章 承天事变(8)第442章 相同的身体不同的人生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39章 妖僧(3)第147章 简单逻辑3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第330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5)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35章 理念(3)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173章 审判(1)第495章 王书辉的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