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朱舜水访武昌(6)

卫六不知道天底下有个叫做“问道于盲”的成语。如果他知道这个成语并且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的话,他很有可能会摊开双手耸耸肩,然后对朱三少爷说,“少爷你这这是问道于盲了。”

问一个跑船的复兴会为什么会在武昌府行使政府职能,卫六上哪知道去啊。

可是,所谓无知者无畏。卫六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也是敢于回答的。

“三少爷,这复兴会的能耐有多大,您是知道的啊。当年天下只有松江出棉布。松江的棉布是海内海外从南到北的卖。可是现如今呢,就是在松江府城内,也有一半儿的商铺卖的是枝江的棉布了。”

“过去都说‘松江布,衣天下’,现在这话可改了,变成了‘枝江布,天下半’。就是咱们朱家自己的织坊现在都改了章程,用的都是复兴会卖的蒸汽机和铁织机了。再有就是,现如今这满世界的烟卷、肥皂、玻璃、五金、农具、罐头、纸张、书籍……,不管是新鲜的东西还是早就有的东西,没有一样是复兴会不产的,没有一样是复兴会产的不好卖的不便宜的。”

“就是咱们这回来坐的这艘船吧。这就是复兴会在武昌的船厂造的。小的还听说,复兴会在荆州的船厂还能生产大小铁船。少爷,铁做的船,还是烧煤自动的。这种东西复兴会都能造出来啦!”

“小的我是这么想的,复兴会这个商社能产出这么多的东西来,能把这么些东西卖的满天下都是,我觉的这就是很大的能耐啦。小人也通些经济,可是小人可是没法估算出这复兴会到底能赚多少钱出来的。”

“小人可是知道,咱们大明的老爷们,有了钱可就是买地的。复兴会那么有钱,怕是这武昌府的地都给复兴会买下来了。而且小人还知道,虽不知道武昌府城里的地是不是都被复兴会买下来了,反正武昌码头的地都是复兴会的。”

“在自己的地面上竖自己的规矩,这不能说是不讲道理的吧。想当年小人在出海跑船的时候,各块海上的海主们可要是要卖旗分货的。”

“而且小的还听说了。这武昌府的皇粮国税,可是复兴会包了的。人家复兴会和武昌府包了商税,那人家管管咱们这些到武昌府做买卖的人,也是有道理的啊。”

朱之瑜知道都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孟子也说了,“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圣贤书上的王土王臣之论,朱之瑜和现如今绝大多数读书人以及读书人出身的封建官僚们一样,心里面是非常的不以为然的。

明朝这个时候的读书人和封建官僚对于皇权的看法是比较激进的。想想也是,在大明朝连“非议孔孟”的李贽和公然提出“无父无君非弑父弑君”思想的何心隐这样的思想家都出现了。那么作为未来的明末清初的五大思想家之一的朱之瑜会对王臣王土论不以为然,那只不过是正常现象。

朱之瑜可能不同意卫六大部分的话,可是他作为一个知识丰富的读书人,对于卫六说的,复兴会承包了武昌府的税收所以有权力管理生意人的事情倒还能理解。

毕竟卫六可能不知道,但是朱之瑜可是心里清楚,实际上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包税制这种制度存在的。所谓包税制指的是“由官府测算出该集市年应收税总数,让当地大商人出钱承包,然后大商人再向商贩征收,以其收入作为补偿。”

这种制度产生于五代时期,繁盛于宋元时期。一直到现代中国,包税制这种特殊的税收制度也一直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代政府因为基层管理能力的薄弱,把向散布在各个乡村的农民征税的任务交给地方大户的做法,从客观的角度上看,也是一种包税制度。在商业经济繁荣的江南地区长大的朱之瑜,倒是能够理解复兴会这个他认为的商业团体因为包税制在武昌府可以行使行政权力的事实。

朱之瑜理解了这种现状,自然而然的也就接受了这种现状,他客客气气的让“老武昌”卫六多提醒着他点,之后,就和卫六一起,带了几个仆人一起上街逛游去了。

儒家的意识形态注重秩序和等级。所以对于朱之瑜来说,虽然他觉得复兴会在码头商业区的管理上显得有些严苛过度了一点儿,可是看到在公示笼、小脚侦缉队(卫生督察员)、和黑衣捕快(警察)组成的严密管理体系下的商业区街道上秩序井然的样子,朱之瑜的心里还是蛮舒服的。

卫六虽然不是儒家信徒,脑袋里也没有强烈的统治阶级的意识,但是他从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也觉得复兴会管的严一点是好事情。

别看他曾经被复兴会惩罚过,但是长期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卫六还是觉得他去过的任何城市都没有这个武昌府码头的商业区给他以这么强烈的安全感和舒适感的。

作为一个远洋船长,卫六从来不觉得秩序规矩有什么不好的。毕竟从他的经验出发,秩序和规矩不仅是维系一艘轮船运行的基本保障,更是关系着每个人的身家性命的重要东西。

要是自己出来逛的话,卫六一般都是先到复兴银行里换了钱之后,先到复兴会的大饭铺子里吃个饱再说。土豆泥地瓜泥做成的三合米三合粉的馒头和米饭固然不怎么合口味,可是这玩意量大不说还便宜。更主要的是,只要花很少的钱,鸡鸭鱼肉蛋这些东西就可以随便的点上个好几道。

一般情况下,卫六吃完了饭,就要到茶馆里混上一上午。喝着一个小钢镚一大壶的包茶(复兴会生产的用纱布包住碎茶叶末的袋茶),听着说书先生讲的天下见闻(主要是辽东地区女真屠杀汉人的事情)和岳武穆三打野猪皮之类的讲古,这一上午就那么过去了。

下午的话,卫六就会把整个一下午和一晚上的时间都用到酒馆儿里。只要有两三串儿烤鸡鸭肉串儿,一大碗鸭架或者鸡架汤,五六个烤土豆或者烤地瓜,再加上一个大钢镚一壶的地瓜烧,卫六就能从中午坐到晚上。喝着酒和酒馆儿里天南地北的伙计管事们吹吹牛皮,这一天别提有多惬意了。

卫六原本的计划是很好的,可是因为有了朱之瑜的存在,他就必须跟着朱之瑜的步伐走了。

在大街上逛了好一会儿之后,朱之瑜在大戏园旁边站住了。就听到朱之瑜好奇的问卫六道:“卫掌舵,这电影是个什么东西?” 时空之门1619

———————————————————————————————

第282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2)第21章 起步(5)第229章 四省攻鄂(6)第93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8)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124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5第461章 搭板楼比紫禁城更美丽第76章 大丰收(2)第353章 炮击金州卫(6)第81章 外国传教士第34章 理念(2)第406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9第157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1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厂化教育第355章 炮击金州卫(8)第452章 先死容易后死难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68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2)第221章 马祥麟的转变(4)第453章 频繁出现的突发情况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60章 工业的獠牙(4)第470章 万事有理黄锦康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424章 教导营出身第438章 王书辉从没想过当皇帝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387章 光复辽南2第194章 武昌起义(4)第292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1)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477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5第480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8第339章 制度这个事儿(4)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第308章 终结者5第169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1)第416章 人民陪审制度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164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4)第347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8)第423章 魏老三的心路历程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57章 工业的獠牙(1)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13章 立足(1)第131章 工业化的浪第178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4)第484章 中倭新关系4第34章 理念(2)第203章 连锁反应4第70章 谭家冲来了群年轻人(4)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300章 朱舜水访武昌(5)第198章 武昌起义(8)第4章 穿越(4)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8章 准备(4)第31章 日常(3)第249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3)第345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6)第422章 机械和教条第31章 日常(3)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188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4)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168章 造反和革命(2)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307章 终结者4第239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1)第286章 新的开始(3)第236章 张知府的崛起(3)第395章 光复辽南10第176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2)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436章 妻贤夫祸少第379章 鲁东土地革命(4)第492章 孙大圣棒打倭国第150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2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29章 日常(1)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190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6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376章 鲁东土地革命(1)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426章 王书辉犯了圣母病第289章 地方工作(2)第429章 敲响丧钟的人第225章 四省攻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