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鲁东土地革命(3)

参加完批斗会回来,邢宝成心里非常的不安。

邢宝成家只有七亩多的地,远远低于复兴党的人规定的“人均占有土地十五亩为地主”的数量。算起来,因为自家还得佃地种,所以自己家最多也就算是个佃农,连自耕农都很勉强。

革命是个什么意思,虽然读过几本书,但是邢宝成早就忘光了,所以对于这个革命的意思,他根本就不知道。但是看到本村最大的地主,在栖霞县里也排的上号的大财主邢大太爷被那伙子年轻的后生吊上木头架子活活吊死,邢宝成也明白,这个复兴党人口里的革命和造反的意思差不太多。

穷人当家做主这种话,在邢宝成听来,就是造反的大王们忽悠老百姓的谎话罢了。读过书的邢宝成知道,除了三皇五帝那个时候,天下就没有老百姓当家做主的道理。倒是复兴党烧了邢大太爷家放利钱的账簿子和欠条,这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挺实惠的。

邢大太爷死了,邢家的几个老爷少爷也被复兴党的人宰了,这回再烧了账簿欠条,不管以后邢家的什么亲戚过来收大家的欠账,大家也不会认的。

除了烧掉了欠条账簿对大家有实实在在的好处之外,从邢家分出来的那些粮食布匹之类的东西,邢宝成却觉得不能动。这些东西都是有数的。虽然家家户户都分到了,可是以后邢家的什么亲戚回来追究的话,这事情没法抵赖。所以邢宝成早就想好了,这些东西都要保管好了,等人家来要的时候好还给人家。

邢各庄和大部分明朝末年的村庄一样,村里绝大部分人家,都是依附于本村也是整个栖霞县里都排的上号的大地主邢大太爷家生存。村子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邢大太爷家的长工佃户。除了几家邢大太爷的近枝宗亲以外,像邢宝成这样自己还有几亩地种的那是非常之少的。

邢宝成自己还能保存住七亩地,不是因为他和邢大太爷家有亲戚。说起来,在邢各庄里,所有姓邢的人家都和邢大太爷家有亲戚,可是邢大太爷也从来没有因为这点亲戚的关系就少收大家的租子和利钱。

邢宝成能够保有土地的原因,那是因为邢宝成有点其他人都没有的本事。邢宝成读书识字还能打的一手好算盘。这点本事,让邢宝成在邢大太爷的庄子里,能够当一个兼职的账房。每到秋天收租子的时候,人手不够的邢大太爷家都会把邢宝成找过去帮忙。就凭着这点面子,邢宝成家的地才保住了七亩。

当然了,虽然家里还有七亩地,虽然邢宝成有能写会算的本事,虽然邢宝成在邢大太爷家里可以当上兼职的账房,可是这些外部条件并没有使得邢宝成的日子比别人好过到哪里去。

上头有个年过六十的老母亲,下面有四个十几二十郎当岁的儿子,加上邢宝成两口子,家里七口人靠种那七亩薄田根本就吃不上饭。所以和村子里的所有人都一样,邢宝成家也得佃邢大太爷家的地种。

近二十年,邢宝成有种感觉,自家的这七亩地不但没给自己增加多少口粮收入,反倒越来越成为一种负担了。和那些一点地都没有的人家不同,自己的这七亩地需要缴纳越来越多的皇粮国税。而且因为自己有这七亩地,所以邢大太爷总会把县里劳役派到自家的头上来。

不过即使是这样,即使有这七亩地比一点地都没有负担还要重,可是作为一个读过书的人,作为一个自己觉得自己比一般人应该有点身份的人,这七亩地就像邢宝成的自尊一样,虽然很少,但是必须坚持。

邢宝成他爹咽气之前,给邢宝成留下了十亩地。邢宝成娶媳妇卖掉了三亩。现在已经四十六岁的邢宝成觉得自己可能也没几年好活了,所以他坚决的认为,应该把这七亩地传给自己的四个儿子。

和邢宝成的自我感觉良好不同,邢宝成的四个儿子都不觉得有七亩地的自己家和别人家有什么不一样的。同样是吃不饱饭,同样是给大太爷家扛活,同样住四处漏风的草房子里,同样二十大几了还娶不上媳妇,所以自家并不会比别家尊贵。

邢大太爷全家都被吊死,邢宝成觉得这是造反所以非常的不安,但是邢宝成的四个儿子,从邢大平到邢四平,都觉得心里非常的痛快,非常的解气。像一切垄断一地乃至几地的大地主一样,邢大太爷家在村子里可谓是一手遮天。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这句话,用在邢大太爷家的头上一点儿也不带冤枉他们的。

整个邢各庄,哪有一家没有过卖儿卖女,跪地求饶,挨鞭子上供媳妇的人家啊。因为还不起高利贷,被逼债逼的上吊的,被邢大太爷家的护院吊在房梁上打死的,在村子里比比皆是。就是邢大平兄弟四个,也常常挨邢大太爷家的鞭子。

和四十几岁,已经对这种被剥削被压迫的日子完全适应和习惯了的邢宝成不同,最大年纪也才二十二岁的邢家四兄弟,在内心深处一直恨不得亲手宰了邢大太爷全家。所以,看到同样是年轻人的复兴党的战士们审判并处决邢大太爷全家的时候,兄弟四人和村子里的所有年轻人一样都是欢呼雀跃的。

开完了批斗会回到家里,看到自己的老爹在那里皱着眉头不吭声,邢大平兄弟四人都觉得有点没意思。邢大平也没管自己的老爹在那里想什么,他对自己的老娘说道:

“娘,刚才复兴党的兄弟说了,家里有四十岁以上的老人的,一会儿按人头到他们那里领粮食布匹去。咱家奶奶和你们二老年纪都过四十了,都能领到复兴党的粮食。刚才分到手的粮食也不少,今天晌午咱家也吃一顿好的吧。”

邢王氏听了这话,对邢大平说道:

“老大啊,家里是分到不少粮食,可是复兴党那边说的粮食还没领到手,现在我可不敢随便动手里的粮食。晌午给你奶奶蒸几个好馒头,咱们还是吃高粱吧。今天咱家做点干饭吃,让你们兄弟几个饱饱肚子。”

邢宝成听了儿子和老婆的话,心里面立即就不高兴了。

“成天就知道吃,分人家大太爷家的东西,那是咱们能动的吗?现在动了,等人家大太爷家的亲戚回来朝你要,你拿什么还人家真以为能翻了天呢啊”

第235章 张知府的崛起(2)第409章 无奈的朱由检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4章 穿越(4)第467章 周会计的家事第73章 骨干的产生(1)第92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7)第377章 鲁东土地革命(2)第10章 婚事(2)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140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2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132章 入学风波1第150章 从阶级意识到革命意识2第384章 东改编3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490章 云仙国王徐天草第164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4)第181章 陈保生进城(1)第327章 农民起义的进步与落后(2)第5章 准备(1)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446章 “疯狂”的张永涛第494章 军事行动面具下的经济目的第16章 立足(4)第250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4)第332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1)第88章 荆州张家的覆灭(3)第480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8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469章 后悔的陈新民第143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1第189章 肃委会来了个年轻人(5)第392章 光复辽南7第398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1第277章 魏忠贤的疑惑(3)第451章 辽东惊变第171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3)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24章 起步(8)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441章 完蛋的太突然了第498章 因复杂的生产过剩第310章 终结者7第121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2第204章 连锁反应5第333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2)第393章 光复辽南8第276章 魏忠贤的疑惑(2)第258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6)第210章 保民军第一战3第102章 王书辉下乡记6第316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5第115章 第一次反围剿8第283章 两种生活 两种世界(3)第463章 遵纪守法的蒙古人第319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8第314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3第415章 汉川农场第489章 进入倒计时的南明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340章 刘二怂的劳改生涯(1)第6章 准备(2)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212章 保民军第一战5第284章 新的开始(1)第158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2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351章 炮击金州卫(4)第475章 中华帝国访问记3第2章 穿越(2)第496章 长子王青柏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369章 在山东(4)第134章 入学风波3第41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1)第36章 理念(4)第308章 终结者5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303章 朱舜水访武昌(8)第170章 复兴会的对外援助(2)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433章 接手大明不是最急切的工作第412章 后金内讧第240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2)第113章 第一次反围剿之整风运动6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459章 新开始新安排第108章 第一次反围剿1第163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3)第365章 建设新湖北(8)第336章 制度这个事儿(1)第259章 农业工业化的重要性(7)第251章 根据地扩张和建设(5)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240章 土著工业党的诞生(2)第109章 第一次反围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