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

在美国爸爸占领倭国强行对倭国进行现代化改造之前,如果要写一本叫做《人类的不幸》的书,要把人类的不幸遭遇进行一次排名的话,“托生成倭国人”这一项,肯定可以名列前茅。

在人类社会整体上还没有进入到工业文明的时代里,封建制度是个很普遍的社会制度。这个腐朽、落后、黑暗和残暴的制度在各个国家里都充分的展示了它的反动性,可是在倭国这个国家里,封建制度的反动性表现的特别严重。

如果说中国人民的抗压能力已经非常强大,我们的老祖先每到两三百年的时间才会掀起一次毁灭封建政权的全面性大爆发的话,我们的老祖先如果知道了同时代的倭国人民有多么能忍,肯定也会觉得叹为观止。

七公三民(长期维持七层左右的高额地租)的土地收入分配制度,动不动就要被每人塞上一根竹竿子(竹枪)作为炮灰,驱赶上战场(一直贯穿在倭国历史上的各种级别的“村战”),地主们(武士)为了试验自己的武力或者检验自己的佩刀是不是够锋利,可以随便的就挑个老百姓来试试臂力或者佩刀的锋利程度等等等等,各种可怕的,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的残暴和恐怖,在倭国这个国家里完全是一种长期的普遍现象。

如果是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的话,我们的老祖先早就掀起了各种各样的可以轻松的毁灭封建政权的起义了。但是就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倭国,倭国人民就那么默默的忍受了几百年上千年的时间。

总有人说中国人有奴性,总有人提到中国人的不抗争。但是中国人民即使是在忍受剥削和压迫的时候,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进行一种消极的抵抗的。即使很多对人类社会有理性认识的人,知道某个国家或者某个民族的劣根性的说法是一种非常不靠谱的理论,但是倭国人作为一种民族,这个民族本身有着严重的劣根性的说法,总会因为历史上的种种现实,让那些即使对人类社会有着理性认识的人,也不禁产生某种非理性的认同。

即使在中国这个把大一统作为基本模式的国家里,封建制度本身,因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对人的束缚和捆绑,因为文化知识的作为一种资源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垄断的缘故,封建制度下的中国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概念仍旧是非常淡薄的。

因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特征,因为封建农业社会里文化知识的不普及,所以只能非常单纯的把切身利益作为判断标准的人民群众,很难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再加上因为以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作为核心的外族统治,这才出现了在清朝末年的时候,作为侵略者的八国联军,会在客观上得到中国百姓的帮助的现象发生。

对于当时的中国百姓来说,除了世世代代、祖祖孙孙的生活经历让他们积累下了,“谁当皇帝都得缴纳皇粮国税”,“谁当皇帝都和我没什么关系”之类的认知以外。自称国族,主动的把满清民族和中华民族相隔离,把大清和中国看成是两种完全不同事物,认为两者的命运并不是一体的满清政权本身几百年来长期实行的半奴隶半封建制度,也使得无论是为满清政府服务的官兵还是普通的中国百姓,都觉得大清的倒台和灭亡,和自己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当倭国法西斯侵略者入侵中国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走上满清的老路,采取外族治理中国所谓“大东亚共荣”的方针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策略。

事实上,因为中国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才开始摆脱封建主义的阴影,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用全面教育的方式让中国人建立起国家和民族意识,所以在当时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采取的那种所谓“大东亚共荣”的忽悠,居然在整个中国都起到了相当有效的效果。

比整个倭寇的数量还要多的,封建军阀出身的伪军的存在,童萌会出身的光头党领袖之一汪大官人的投靠,光头自己“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都是封建制度下的封建统治者面对外部入侵的情况下做出的正常反映。

所以当河南的百姓在的情况下,帮着侵略者打走本国的军队的情况出现的时候,后世人就完全没有必要感到多么荒诞,多么的不可理解了。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成为一个亡国奴,还可以苟延残喘下去,那么为没落的封建政权效忠然后死掉,就是一个非常没有道理的选择了。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要征收皇粮国税,把税收收到几十年之后的封建光头党也要征收皇粮国税,反正都是要接受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上面的统治者是谁,对于老百姓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封建制度下中国人民的表现在后世人看来很愚昧,那么同样在封建制度的统治下,而且是在更野蛮,更残酷,更严重的具有典型封建领主特征的名实相和(中国的封建制度是一种在大一统制度下的权力封建体系,地主阶级没有通过科举制度获得官位之前,并不具备封建特权。但是倭国的封建制度则是马老人家所说的那种典型意义上的封建制度了,各地的大小大名,既有地主的名,同时也在实际上进行着封建割据)的封建制度下,倭国人民的表现,只会更加的令后世人感到不可思议。

毕竟,对于倭国人来说,给倭国带来文明之光的“黑船事件”,还要再等两百多年之后才会发生。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在本时空里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黑船事件是不会发生的。

现在的中华忠勇营班长十四郎,原本是萨摩藩的一个低级武士。那个从江户时代就开始广泛的流传的笑话,“小武士的家里除了被子和锅,还有一块大石头,因为当他感到冷的时候,可以举石头取暖。”可以说就是萨摩藩低级武士十四郎的真实写照。

作为萨摩藩大名岛津家的,家臣家的,家臣家的,家臣家的家臣,小武士十四郎的生活是非常的破落的。家里只有十来亩广种闭的土地的十四郎,过的是比普通的自耕农也好不到哪里去的日子。饭团从来都吃不饱。很多时候,十四郎都得和那些卑贱的农民一样,靠海里的出产渡过饥荒。

要知道,在这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小冰河时代里,就是农业耕种技术在农业时代里已经登峰造极了的中国自耕农都没办法生存下去了,那么在农业耕种技术落后,土地和自然环境更加的恶劣,在整个倭国也是以穷困和贫瘠而闻名于世的萨摩藩,如果不是有一把祖传的武士刀的话,破衣烂衫面黄驾的十四郎在外表上看都不太怎么像一个完全脱产的,以军事工作为生的武士。

在落后的封建农业社会里,生存危机是一柄笼罩在每一个人头上的可怕利剑。对于十四郎来说,怎么活下去真的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因为某种所谓的“武士的精神”,完全脱产了的十四郎,还是每天都在通过挥动粗木棒,举石头,一方面保证自己身体的温暖,一方面不断的磨练自己的武艺。

然而,十四郎的生活在华夏4312年,西元1633年的年末的时候,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那个时候的某一天里,刚刚从自己的家主家讨论完怎么防范中华人的入侵,饱饱的吃了一顿饭团子,回到家准备开始继续磨练自己的武艺的十四郎,亲眼目睹了作为萨摩藩的“王”的岛津家的居城,被一阵阵突如其来的“天雷”,轰炸成为一片白地。

在此之后,在幸存下来的家主的家主的组织下,十四郎又亲自参加了那场地狱般的说成是战斗不如说是屠杀的战斗。

无数(其实最多也就不到两千人)的足轻在武士们的带领下,绝望的冲向天`朝大军用“昂贵”的铁丝网组成的滩头防御阵地,然后就在一片清脆的嗒嗒声的伴随下的火链下,化成了一地的碎肉。

当一半以上的兵力在海滩上变成肉块儿之后,已经没有了任何家主,彻底的沦为浪人的十四郎和剩下的人一起,哆哆嗦嗦的跪在了被鲜血和肉块儿铺满的沙滩上。

虽然已经过去三四年的时间了,但是十四郎现在回想起当年的事情来,仍旧会感到无比的恐怖。现在的他对于自己和自己当年的伙伴们会产生对抗中华上国的想法,完全的无法理解。用他学会的“国文”来说,只能用“无知者无畏”或者“蚍蜉撼树”来解释了吧。

中华上国确实恐怖,中华大人们确实像大魔王一样残忍,但是中华上国和中华大人们,同时也像大菩萨一样,对于所有的“归化人”都无比的仁慈。十四郎在中华忠勇营里学会了一段话,让他能够很好的理解这种在现实中的对立现象,那就是“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错误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对于能够快速的通过政治、文化和专业素质三项考核,获得中华忠勇军的身份,从而成为中华大人们的同志,甚至于有机会自己成为中华上国一员,十四郎个人觉得自己是非常的幸运的。因为从他的实际经历出发,成为中华上国和中华大人们的敌人,那绝对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无比恐怖的比地狱还要可怕的下场。

在通过的认真艰苦的学习和训练,成为一名中华忠勇营的士兵,得到了赐名秦十四之后,十四郎觉得自己的真的是生活在了实实在在的幸福之中了。因为从加入到中华忠勇营开始,已经获得了新生的秦十四就不再是低劣的蛮夷十四郎了,而是从一个低劣的蛮夷,成为了比漫天神佛还要伟大,比什么鸟货伪天皇还要神圣无数倍的无比伟大无比英明无比神圣的中华大皇帝陛下的高贵的士兵。

在神圣的中华大皇帝陛下的光辉的照耀下,所有原本的萨摩藩的泥腿子们,都过上了“三公七民,平分土地”的幸福日子。

在神圣的中华大皇帝陛下的光辉的照耀下,所有成为归化人的中华忠勇营士兵们,都过上了每天四顿饭,每顿饭都可以吃上肆无忌惮的吃到撑的饭团和馒头,每顿饭都可以吃到精贵的肉类和水果,每顿饭都可以发到鸡蛋鸭蛋,糖果零食,每天都可以过上像公卿一样喝茶的真正的贵族生活了。

正是因为这种发自内心的尊崇和热爱,秦十四从入营开始,每天都要到大营设立的挂着中华大皇帝陛下的画片(照片)的大礼堂,去虔诚的怀着无比感激的心去参拜中华大皇帝陛下。

在他的带动下,先是秦十四所在的班,然后是排,然后是连,然后是营,然后是整个忠勇第三营(团),最后是整个六个忠勇营,都开始把每天参拜中华大皇帝陛下当成一种固定的仪式。

复兴党的政工人员发现,与真正讲道理比较起来,用“皇帝陛下圣谕”,“皇帝陛下说过”,“皇帝陛下指示”这类语言修饰起来的纪律和知识,根本就不需要进行繁琐的解释和讲解,所有的倭国归化人,都能够像打了鸡血一样,快速的,用一种难以想象的坚定态度,坚定无比的死记硬背下来。

惰性是每个人都有的。当复兴党在九州岛上的政工干部们发现了倭国人的这个特性之后,他们就开始不仅仅是默许,更是主动的积极的用中华帝国大皇帝陛下这个幌子,在中华忠勇军中推广一种非常狂热的偶像崇拜。

随着整个九州岛的解放战争和土地革命,随着因为对土地和人口的合理规划而产生的大量的因为人口相对过剩而堆积出来的由倭国归化人组成的中华忠勇军的出现,更因为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些由倭国归化人组成的中华忠勇军战士在中华帝国对南洋地区和印度地区的军事和政治行动的广泛参与,在未来几百年后,甚至形成了一种中国东四省和南十二省的奇特地方景观。

那就是在未来中国的东四省和南十二省里,有着全中国最多和最密集的中华大皇帝神庙。

这些有着浓重的唐式风格的漂亮神庙,在未来成了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观之一。

第272章 承天事变(6)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100章 王书辉下乡记4第487章 大刀正向沙俄的粗脖子上砍去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139章 出乎预料与预料之中1第135章 入学风波4第325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4)第466章 五级钳工李有福第274章 承天事变(8)第334章 反面教材张献忠(3)第166章 松滋大开复兴花(2)第219章 马祥麟的转变(2)第12章 婚事(4)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373章 在山东(8)第5章 准备(1)第472章 临时工高迎祥第399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2第110章 第一次反围剿3第380章 鲁东土地革命5第127章 应该的平静和不应该的平静8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364章 建设新湖北(7)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275章 魏忠贤的疑惑(1)第241章 肖文龙的觉醒(1)第244章 肖文龙的觉醒(4)第53章 马县丞的末日(5)第5章 准备(1)第38章 妖僧(2)第350章 炮击金州卫(3)第313章 十年基层锻炼制度2第432章 从石柱土司到石柱人民公社第369章 在山东(4)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304章 终结者(1)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292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1)第242章 肖文龙的觉醒(2)第361章 建设新湖北(4)第492章 孙大圣棒打倭国第6章 准备(2)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337章 制度这个事儿(2)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72章 人力不足大难题2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427章 这次的整风不一样第6章 准备(2)第322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1)第116章 第一次反围剿9第200章 连锁反应1第443章 绝望的李岩第385章 东改编4第144章 有人开始“起高楼了”2第391章 光复辽南6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46章 斗争模式的雏形2第160章 反动派和革命者的斗争(4)第43章 第一次矛盾斗争的开始(3)第390章 光复辽南5第161章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1)第218章 马祥麟的转变(1)第488章 谁该为涨工资负责第368章 在山东(3)第6章 准备(2)第464章 作死的朝鲜第381章 鲁东土地革命6第208章 保民军第一战1第152章 红旗漫卷出枝2第311章 终结者8第493章 天威之下如夏花绽放的幸运第199章 武昌起义(9)第323章 亡国之君&亡国之臣(2)第455章 南京是个大包袱第450章 乱世中的一家人第402章 第一次东北战役5第444章 北伐第一战第216章 程绍之死1第246章 肖文龙的觉醒6第16章 立足(4)第491章 觐见大皇帝第386章 光复辽南1第56章 马县丞的末日(8)第278章 魏忠贤的疑惑(4)第486章 小朋友不听话第430章 弥留之际的大明王朝第128章 “怎么做”和“为什么”1第179章 杨守业的新生活(5)第63章 牛大胆和五亩地(3)第293章 没用的和有用的(2)第40章 妖僧(4)第24章 起步(8)第354章 炮击金州卫(7)第215章 草民的政治观2第36章 理念(4)第165章 松滋大开复兴会花(1)第389章 光复辽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