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好事总是成双的(下)

胤祚心中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改变后世的中华历史,不能让那些历史惨剧有任何上演的可能,想要做到这一点不对整个社会制度进行变革是不可能的,当然,胤祚要的不是那种暴风骤雨般的从下自上的革命,且不说这种革命有没有成功的希望,就说革命一旦发生,整个社会就得大乱,死的人可就海了去了,再说胤祚自个儿的地位也决定了胤祚不会去领导一场革命,那不符合胤祚的实际需要,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从中国的历史就可以看出自上而下的变革同样是行不通的,即便皇帝本人支持变革也不行——王安石变法失败就是最好例证。既想要有所改变,又不想引起社会的大动乱,这就存在着一对矛盾,该如何做胤祚心中虽然早已经有了想法,但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社会变革的原动力是什么,各家学派始终争论不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在胤祚看来不外乎两条——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导致科技的发展,二是科技发展之后进一步推动人们去追寻利润最大化。这两点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然,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数千年的封建历史和儒家思想的盛行,导致了中国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若是没有外来冲击,中国大地除了改朝换代之外压根儿就不会有其他的变化。

胤祚要想变革,又不想引起太大的动乱,那么他所能选择的道路就不多了,首先是要有权,要有绝对的权力来保证推行他的计划,其次就是要有科技的力量。绝对的权力自然是皇权,唯有登上了大位才可能有绝对的权力,至于科技的力量,胤祚这么些年来也做出了种种的努力,这其中那些实验室就是其中的关键。胤祚花费了大量的金钱所种下的这些科学的种子,原本也没指望能立刻有大的收获,他自个儿也很清楚,在现有的人员、社会环境下这些种子能长成棵小树苗就已经算是成功了,可令胤祚没有想到的是这些种子竟然悄悄地结出了硕大的果实——蒸汽机诞生了。

别人或许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胤祚可是明白得很,蒸汽机的诞生意味着工业革命的基础打下了,尽管现如今试制出来的蒸汽机还只是雏形,距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但这已经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胤祚不清楚现时代欧洲的科技水平,但可以肯定的是欧洲的蒸汽机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一点从欧洲各国的战舰、商船还停留在风帆时代就能看出来。

胤祚前世学的是化工机械,对于蒸汽机这种早已落伍的玩意儿其实并不熟悉,当然原理是清楚的,也曾将他所知道的原理都整理了出来,交给了那些从事研究的学子,不过能不能真儿个搞出蒸汽机来,胤祚自个儿心中也没底,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而已,还真没想到那些学子真的把蒸汽机给整出来了,这等喜讯着实令胤祚欣喜若狂,恨不得立刻就冲到实验室所在地——上海去看个究竟。当然也只是想想罢了,胤祚这会儿压根儿就走不开,不过重赏是免不了的,胤祚当即决定重赏研制出蒸汽机的那个实验小组十万两白银,让他们继续完善蒸汽机,以便早日投入实用。

康熙四十一年五月初三,山东捷报传到京师,连同俘虏的口供也同时送抵,与此同时,京师流传着倭寇卷土重来,其心叵测之流言也悄然而起,一时间朝野议论纷纷,言语间对前明时期那场声势浩大的倭寇之乱可能重来忧心不已,对倭寇的喊打声四起。不肖说,这些流言全都是胤祚一手安排的,让“鸿鹄”四处煽风点火,搅得京师上下人心惶惶。

康熙四十一年五月初四,诚亲王胤祉、毅亲王胤祚、廉郡王胤禩联名上本,奏章明发,请求重整水师,以清剿倭寇并对倭国进行征讨。康熙老爷子接到奏本后下令五月初五早朝议定水师一事,令文武百官上本参议此事,一时间群臣忙着探听消息,各自备本,准备早朝时上本言事。

康熙四十一年五月初五,早朝刚一开始,胤祚便率先出列,跪倒在地,高声道:“禀皇阿玛,儿臣有本上奏:兹有倭寇屡犯我上朝天威,寻衅闹事,劫掠无算,现已审明倭寇之祸始于倭国之德川幕府,若不加以惩处,恐有失我上朝体面,然我水师孱弱,儿臣启奏皇阿玛,为保我大清海运之安全,恳请重整水师,跨海远征以除后患。”

胤祚话音刚落,十四阿哥胤禵立刻出列道:“皇阿玛,儿臣以为四哥之言有理,此等恶邻屡犯我天威,不予与惩戒怎显我上朝之威,儿臣愿率一旅之势灭此朝食,请皇阿玛恩准。”

老十四年不过十六,素喜兵事,向来得康熙老爷子的宠爱,此时见老十四一脸子坚毅的样子,康熙老爷子笑了起来道:“你有此心怕不是好的,朕心甚慰,然兵者国之大事也,不可不慎,众爱卿可有何建议?”

礼部尚书缪彤站了出来道:“禀圣上,臣有本启奏圣上:现如今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妄动刀兵恐有不妥,臣以为倭寇一事恐另有蹊跷,以区区倭国如何敢行此大逆之事,臣恳请圣上三思。”

唉,这老古董又跳出来凑啥子热闹,也不嫌累得慌!胤祚对缪老夫子还真是很不感冒,这老爷子堪称儒教之忠实弟子,保守迂腐得够呛,偏生又喜欢在大殿上发言,还每回都是跟胤祚唱反调,让胤祚恼火万分,却又奈何他不得,毕竟这位老爷子算起来是胤祚的师傅。

康熙老爷子微笑地问道:“缪爱卿之意,此事又该当如何?”

“臣以为当遣使节前去倭国问明真相再定行止。”缪彤恭恭敬敬地答道。

嘿,这缪老夫子还真是傻得可爱,派人去问,问个屁啊,等你派人去问,黄花菜都凉了。胤祚心中虽恨,却不好当庭驳斥缪彤,毕竟尊师重道还是要讲的,无奈之下,微微侧了下头,发了个信号,早已心领神会的工部尚书刘思远站了出来道:“启禀圣上,微臣不同意谬尚书之言,倭人狡诈凶残,肆虐我天朝上国已久,自打前明时起,这倭寇始终是我中华大患,现如今我朝海运蓬勃,断不能容倭人乱我海运,臣恳请圣上明断。”

新任海关总署署长于成龙怕是群臣中最担心倭寇作乱的人了,此时也急忙出列道:“圣上,臣以为刘大人之言有理,现如今海关厘金已然达到三千万两岁入的规模,若是倭寇横行,岁入锐减恐有伤国本,臣同意毅亲王所奏之本,当重整我大清水师,以扬我国威。”

老三、老八虽也是联名上奏之人,他们自然不会站出来反对此折,不过也不会跳出来为胤祚摇旗呐喊,保持沉默自然是最佳选择,而他二人的门下早已得到自家主子的传话,也是默不作声地旁观着,至于马齐、张廷玉等老成持重的上书房大臣在没有揣摩出圣意之前也不会轻易表态,此时大殿的风头显然是有利于胤祚的。胤禛虽不打算真儿个跟胤祚在水师折子上较劲,不过给胤祚添点麻烦还是要的,此刻也站了出来道:“皇阿玛,儿臣以为六弟之言虽是有理,然现如今要按六弟之折重整水师共需银两近六千万,虽说此时国库稍有宽裕,但也无法承此重负,望皇阿玛明察。”

娘的,小样,就知道你会来这一手,嘿,咱早防着你了。胤祚紧接着开口道:“皇阿玛,儿臣以为四哥所言虽是实情,然水师成军并非一年便能重整,现我大清外海水师共分四部——广东、福建、两江、山东,若是同时更换所有船只,所需银两巨大且无法保证船舶、水手之供应。儿臣建议可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建一军以观后效,所需银两不过千万。第二步,以新建之军实战检验其效果。第三步,若是该部成军之后切实可行,则其余三部依次换装,由原本已然成军之部抽调军官充实其余各部。整体计划分四年完成,每年投入不过千余万两,并不为过。”胤祚停了一下又道:“皇阿玛明鉴,儿臣是靠着海运赚了些钱,若是倭寇不除,海运无宁日,儿臣愿意捐出白银五百万两以充军用,另外,儿臣保奏十四弟主持重整水师事宜,以振我国威。”

康熙老爷子早就知道胤祚家底厚,钱多,此时听胤祚自愿捐出五百万两银子却也不怎么惊奇,想了一下,看向马齐等上书房大臣道:“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马齐是老户部了,账算得极快,扣除胤祚所捐五百万两,整个首期不过才需银五百万两而已,若是真能成军,却也算是不错的事儿,至少能保住海运岁入,这钱花得值,计较一定,躬身道:“圣上,臣以为可行。”

张廷玉等人也都是精细人,此时已然看出康熙老爷子动了心,自然也不会表示反对,各自表态同意胤祚的建议,康熙老爷子见众臣都已无异议,遂下诏准胤祚所奏,由十四阿哥胤禵负责重建水师之事,胤祚之雷霆计划第二阶段自此展开。

第430章 宦海起波澜(上)第176章 疑云密布第150章 老八的反击(中)第483章 命运的枷锁第321章 艰难的抉择(一)第366章 兄与弟(上)第489章 大战前夕第8章 拜寿赚钱两不忘第292章 阴谋进行时(二)第239章 长崎攻防战(二)第226章 雷霆计划之风起太平洋(一)第292章 阴谋进行时(二)第122章 各有定策第423章 胜利(三)第350章 午门疑案第427章 水到渠成(下)第325章 导火索第311章 都在算计第98章 纵横(四)第411章 输赢之间(一)第182章 喧嚣(中)第205章 打劫(下)第209章 科场弊案(一)第364章 朕(下)第283章 风渐起(上)第一百八十五 暗箭出击中第247章 八旗商号(三)第37章 只审不判第468章 多事的夏天(二)第442章 万言书事件(三)第430章 宦海起波澜(上)第178章 秋雨如注第392章 博弈(二)第281章 驯悍记?第226章 雷霆计划之风起太平洋(一)第507章 官场地震(中)第157章 螳螂捕蝉,谁是黄雀?(中)第295章 阴谋终须阳谋破(下)第146章 木兰围猎(中)第203章 打劫(上)第503章 拍卖风波(下)第33章 望月楼风波(二)第269章 谁是黑手?第54章 拉上老四背黑锅(上)第99章 纵横(五)第95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154章 山震虎第135章 王爷微服私访记(一)第281章 驯悍记?第15章 挨完板子给颗糖第421章 胜利(一)第469章 多事的夏天(三)第482章 喋血之战(四)第1章 都不是啥好鸟第463章 弘扬之烦恼第380章 强国先强军(下)第370章 上兵伐谋(上)第214章 扑朔迷离(下)第122章 各有定策第441章 万言书事件(二)第229章 雷霆计划之风起太平洋(四)第310章 雾(下)第484章 荷兰人的末日(上)第288章 紫荆关第174章 老三的消息第447章 风云之舞台(一)第328章 倒礽行动(三)第207章 一地鸡毛(上)第444章 《京师纪要》(下)第453章 开局(三)第378章 强国先强军(上)第444章 《京师纪要》(下)第40章 图拉定策第62章 衙门失火案(二)第314章 乱起(三)第350章 午门疑案第94章 风云初动第366章 兄与弟(上)第475章 谁与争锋(四)第385章 英雄碑,民族魂!第161章 海外贸易的发端第299章 诱捕(上)第172章 国策(上)第166章 再战朝堂(上)第383章 谍报的价值第410章 收网(四)第222章 给老四一闷棍(三)第60章 礼物(下)第405章 风卷残云(五)第411章 输赢之间(一)第407章 收网(一)第349章 万寿筵上起风波第253章 阿哥们的反击(三)第19章 伴驾南巡第476章 究竟谁该赢?(上)第66章 夜袭(二)第228章 雷霆计划之风起太平洋(三)第173章 国策(下)第487章 京师潜流(二)第354章 父与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