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我不是死了吗?怎么回事?”当罗睺醒来之时,发现自己没死,或者死了跟或者一样,反正他没有感到什么不适,身体依然与之前一样完整无缺,没有缺胳膊少腿什么的。Us.
“道可道,非常道,你可知道!”
“谁?是谁在说话?这到底又是怎么回事!”有‘人’说话,却没人回答,可罗睺发现自己身在何处的时候,无语了。
这是一座古墓的陷阱通道,旁边躺着一个死人,他不是别人,而是罗睺半个师傅,盗帅传人楚天翔,让罗睺产生了一种错觉,若不是脑海中又响起那个声音,罗睺还真以为自己没有死,幸运躲过一劫,活下来了。
“道可道,非常道,你可知道!”
罗睺前世没有机会见到秦皇墓的宝藏,如今有机会试一下,当然不会错过,于是他一边拜了拜楚天翔之后继续摸索前进,也一边想了想说道“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却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是这个意思吗?”
“恭喜你,答错了。道可道,非常道,你可知道!”
“呃、、你还真幽默,那这个呢,可以说出来的道理是真正的道理,可以叫出来的的名,是真正的出名。”这是个在网络上看到的了,老百想查都能查到,现在罗睺记忆前所未有地清晰,所以才记起来自己曾经在网上看过这一段。
“恭喜你,答错了。道可道,非常道,你可知道!”
“我在这里宣说大道,你要知道这个道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道,名字也没有,取个名字为道是非常勉强的。也许,还是错的,呵呵。”迈过前面的一道坎,罗睺颇为自嘲道。
“恭喜你,答错了。道可道,非常道,你可知道!”
“有了,这也是老百找到的。可以说出的道(天下万物之母),并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称谓的名(名称),并不是永恒的名。”接连跳过九道流有毒水的小溪,罗睺还是想起了老百的翻译,谁叫老百最有名了。
“恭喜你,答错了。道可道,非常道,你可知道!”
来到了一道盘龙石门面前,罗睺仔细观察起来,是不是敲打门上或者墙上的石头,也还继续回答道“无形的大道如果能说清楚,就不是至高无上的规律了。有形的认知如果一成不变,就不是正常的有形世界了。”
“恭喜你,答错了。道可道,非常道,你可知道!”
古代的机关对于现代的盗墓者来说,并且还是盗帅传人半个徒弟,所以在精通许多机关的罗睺眼里,轻易就破解了,进去之后,却只看见一面长108-宽81平方米的黄金石碑,上面记载的是大禹治水故事。见证历史奇迹的时刻到了,罗睺便不耐烦地说道“道似乎有具体的定义,但不是我们所能给出的定义。名可以给出一个名,但不是我们所给出的名。”
“恭喜你,答错了。道可道,非常道,你可知道!”
“这不是传说的故事,这是历史,我靠,太山寨了吧。呃、、、等等,我好像回答多了一句,草,名可名,非常名是多余的,我真是利欲昏心,唉~再重来一遍。”罗睺终于醒悟,于是再重新回答了问题,可是得到的回答依然是“恭喜你,答错了。道可道,非常道,你可知道!”
“大禹拜师冥河大帝,得落宝金钱与量金尺,造福万民。治水有四海龙王命令河神赠送泾河图与开山斧相助,鲲鹏老祖赠送一根定海神针,且命黄河水眼中祖龙九子舍命于大禹铸鼎,女娲赠九天息壤助其巩固河道。大禹治水十三年功成,三过家门而不入,无私奉献之精神为吾等后辈习之、、、、、始皇帝十一年建。”黄金石碑带有图画,背面还刻有道德经,署名鬼谷子绝笔,是篆刻字样,罗睺吃惊不已。
“道可道,非常道,你可知道!”
罗睺仔细阅读下去,发现比后世所谓的原版更加精细,内容更多,一共一百零八章,后面二十七章总结了的老子的无为之道,当脑海中响起那个问题的时候,罗睺抄起其中一句回答道“无所不为之是为人圣之道也,无为之教令人明方为道也,子曰:道可道。教而不善失人道,以身作教宣圣道,传而明人也,道曰:非常道。我靠,六个字解释这么麻烦。”
“恭喜你,答错了。道可道,非常道,你可知道!”
“他吗的,鬼谷子的翻译也会错?你丫滴耍哥是不!靠。”罗睺刚说完,眼前的景象忽然变了,现在是宇宙之中,那个声音依然在说“道可道,非常道,你可知道!”
罗睺回答不了,干脆闭目养心,修身养性,时过境迁,可是那一句话不断的在脑海脑海中转悠,都不知多少遍了,忽然宇宙崩溃,罗睺醒悟,津津自喜,看来他是悟了。
“道可道,非常道,你可知道!”
“不知道。”罗睺淡定道。
“恭喜你,答对了。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自然没有,你终于领悟了道,命在此世间的使命已完,你是时候回去了,你要不要你的爱?”
‘命’所说的罗睺都明白,他点了点头道“要,这是突破‘道’的桎梏滴关键,用人的思维思考,我这算不算是与天道齐平了?”
“你说呢!人类是在天道之下诞生的生命,他们的思考范围永远超越不了道的定义,比如你,与天道同等又如何,终究还是道之内,但这个道就要看存不存在了。”
“呵呵,我不知道,而唯一凌驾与道之上,却说又在道之内的道理,存不与不存在,虚无或无形,既然还不懂,那就去找,直到最后懂了为止。好啦,不说这些了,我是时候该回去了。”罗睺说完后,微微一笑消失不见了。
“其实‘爱’比道更加难明,不过‘爱’也在道之内,还在道之外,本来无意识,何处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