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洪承畴

“皇爷,洪大人到了”,王承恩道。

“快宣进来”,崇祯皇帝放下笔道。

就见一个中等身材,国字脸,但却竟是抖擞的的中年人快步进来。

“臣陕西督粮参政,参见吾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洪承畴是在崇祯皇帝登基半个多月后接到了进京面圣的圣旨的,然后他就火急火燎的从陕西赶了回来。

根据崇祯皇帝前世的记忆,洪承畴是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中的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中立功,升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

崇祯十二年(1639年)转任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通古斯野猪皮俘虏,后投降。

通古斯伪帝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随清军入关,此后开始被清廷起用,以伪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翌年赴江南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陕北地区爆发农民大起义。崇祯皇帝令三边总督杨鹤“剿抚兼施、以抚为主”。

崇祯二年(1629年),农民军王左挂、苗美率兵进攻韩城。陕西总督杨鹤手中无将,情急之下,令当时还是参政的洪承畴领兵出战。洪承畴斩杀敌兵三百人,解了韩城之围,顿时名声大噪。

可以说这位在历史上就是华夏沉沦的第三罪魁祸首(第一是小冰川冷酷的严寒,第二是野猪皮),按照崇祯皇帝的性子,千刀万剐都不足以泄他心中的愤怒。

不过这一世,这家伙肯定没有机会做汉奸了,而且至少他现在对大明,对崇祯皇帝还很忠诚的,毕竟这位才34就做到了从四品陕西督粮参政,而且自打23岁中举以来,官运一直很顺,所以此时他对大明皇室还是很忠心的。

“谢陛下”

“洪卿说说陕西的局势吧,朕听闻整个西北流民四起,说说你的办法吧”。

“陛下,西北之局最要紧的还是粮食和土地,”洪承畴斟酌了一下,于是还是鼓起勇气说道:

“其次就是朝中政令不一,忽左忽右;地方官员不作为甚至任由事态发展”。

“最后就是不能长久的放权给三边总督”。

崇祯皇帝则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打量着这位历史上的大汉奸,还不住的点头。

“爱卿所言正和朕意,所以朕打算命你做三边总督,并赐尚方宝剑全权处理西北军政要务,如果哪个地方官敢阳奉阴违,可先斩后奏”。

“朕还要你对没有地契的隐田隐户进行彻底的清查,朝中由朕全力支持你,你尽管放心去做吧,敢不敢?”。

“臣敢”,这位年仅34岁的洪承畴已经被这位只有16岁的小皇帝给折服了,这气魄,大概也只有太祖成祖可以有了吧,于是泪声俱下的说道。

34岁的三边总督啊,地方一品大员啊,只要他洪承畴做好了,将来就是内阁首辅也不是没可能啊。

“另外朕现在不缺银子,不缺粮食,山西还有百万亩良田,朕给你20万银子,20万石粮食,”。

“另外还有两种高产作物,一是土豆,这种作物就是一亩千斤的收成也是有的,但是对地力的破坏很大,适合在山地种植,到时候你可以组织流民开垦山地种植土豆”。

“二是玉米,朕这里只有6000斤,朕只留下1000斤,其余都给你带走”。

崇祯皇帝说的这些当然是在这次抄家中抄到的好东西,明末虽然土豆玉米没有推广,但是那些万恶的地主们,官僚们都知道这两个东西是好东西,都自己种了,只是看着流民宁愿饿死也不给他们吃,这次便宜了崇祯皇帝。

另外这东西其实早在万历皇帝末期就进入中国了,到了现在也不是什么新鲜东西了,洪承畴当然知道。

他其实也知道这些东西好,过去他也想在陕西种植推广,可是地方掣肘,朝廷也不许,所以就没有了下文。但是现在陛下给了他最大的支持,又是尚方宝剑又是放权。这下西北局势可以大大缓解了。

也许只要2年,他洪承畴就可以让西北局势稳定下来,毕竟流民是没有土地粮食快饿死了才去做流民的,以后有吃的起码饿不死了,谁还做流民?谁还跟着野心家造反?

“臣谢陛下,这次臣一定在3年内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若是做不好,臣提头来见”,洪承畴当下坚定地道。

“大刀阔斧去做吧,朕在这里支持你”崇祯皇帝继续鼓励道。

“想必爱卿已经知道朕这几日抄了那些逆贼的家,你怎么看”。

崇祯皇帝这么问当然是试试洪承畴的看法,毕竟这位也是传统文官,只是有点实干精神,不过出乎崇祯皇帝的以外的是这位并没有多少意见,大概是刚刚从崇祯皇帝这里得到了高官好处,所以道:

“陛下圣明”。

仅仅是这句话,那意思就是对崇祯皇帝这次的行为不反对也不支持。

“山西晋商的那223万亩良田,朕已经入了皇庄,你可以到时候就授予我大明三边的精锐之兵吧,到时候你也有兵可用,就效仿唐朝的府兵制,这地只能做职田,将来亦不可分割继承,”。

崇祯皇帝在这里留了一手,那就是这些田地是以皇庄的形式,授予士兵的,那么到时候士兵忠诚的还是崇祯皇帝,而不是洪承畴,这也算是制衡吧。

“臣一定谨记”,洪承畴已经对崇祯皇帝的手段感到极为震惊,这短短的几步,几乎就将西北之局差不多解决了,顺带着还收了军心,真是传说中的太祖在世?

“朕要交代的已经交代完了,你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啊”,崇祯皇帝哈哈大笑道。

“臣想知道,对于将来抓住的流匪头子怎么处置,”。

“杀,杀全家”。

崇祯皇帝怒气十足的地道,还吓了洪承畴一跳。

“臣遵旨”。

“嗯,没什么事就退下去吧,”。

“是陛下”,说着洪承畴就恭身而退。

崇祯皇帝面带着阴笑满意地看着退出去的洪承畴,心里不住的冷哼。

第二百一十七章 苦命孩子第六十八章 离京部署第二百零六章 萝莉相扑第七十二章 议罪粮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明的哥萨克第一百七十四章 朱皇爷的如意算盘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佑吾王第三百九十八章 后宫足球队第三百三十二章 初见郑森第三百三十章 抱头痛哭第七十六章 赚银子的大项目第四百零七章 崇祯男儿第四百八十九章 走向世界二十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无可奈何大昏君第三百二十九章 揍阉党啦第四百零八章 封两个女王第四百八十八章 走向世界二十第一百零一章 味道如何第四百零一章 发现澳大利亚啦第六十九章 河间府第二百四十章 朕找杨卿下盘棋第二百零二章 启程辽东第五十章 将他们砍了第六十六章 造势第二百三十四章 征服蒙古的开始第十四章 前面发现了一个钱谦益第一百四十九章 建奴追杀建奴第五十章 将他们砍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哎呀,朕还是来晚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昏君也有大德政(九)第三百三十三章 皇恩浩荡第二百二十五章 日本经略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昏君也有大德政(一)第三百一十五章 召见侯恂第六十五章 好自为之吧第五百章 东瀛,朕来也!第二百九十四章 朱家天子有功必赏第三百八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六十七章 顺利通过第三百二十五章 皇爷,不好啦第二百八十六章 朕需要爱卿转武资第一百二十八章 天助我也第五百零四章 东方征服者四第三百六十六章 军官承包制第四百九十七章 为王前驱第四十八章 帝国战争之王第四百四十四章 战争还没完呢第一百零三章 快滚第二百六十八章 君臣奏对第五十六章 你这大昏君怎么不自己去死呢第三百三十三章 皇恩浩荡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昏君也有大德政(十二)第四百七十章 走向世界三第二百九十四章 朱家天子有功必赏第三百零一章 会师于白城第二百九十四章 朱家天子有功必赏第二百一十二章 麻木第九十三章 卖官卖爵第八十三章 在黄浦江畔划了个圈第二百二十章 代善十宗罪第三百一十七章 善后方案第四十章 天道教的曙光第三百四十三章 奸商汉斯第四百八十七章 走向世界十九第一百二十四章 三边大丰收第二百三十四章 征服蒙古的开始第四百五十七章 东方殖民者第七十章 周大知府第五十章 将他们砍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洪承畴的建议第三百零二章 圈地运动第三百六十六章 军官承包制第五章 朕的勇士万岁第七十二章 议罪粮第六十章 不要啊第七十七章 皇爷的如意算盘第四百五十一章 都是历史名人啊第二百章 洪承畴在天津第二百六十一章 大昏君也有大德政(十一)第九十七章 斯文扫地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明三君第一百九十六章 本侯爷揍的就是你这酸儒第三百三十六章 为国捐肾第六十五章 好自为之吧第四百九十八章 章鱼式的征服第四十三章 同九义 汝何秀第三百九十一章 不胡闹就没有世界帝国啊第四十三章 同九义 汝何秀第六十六章 造势第三百六十四章 北陆南海第三百四十章 朕忍第八十九章 你很不错第二十八章 朕揍的就是你第四百章 天选之地第四百七十九章 走向世界十一第三百八十一章 父慈子孝第五十七章 能做大明的鹰犬太幸福了 (求收藏、求推荐)第三百五十章 明礼第三百八十章 士大夫终于学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