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晋冯铨为工部尚书

入夜,窗外风寒,逐渐下起了细雨,坤宁宫内,崇祯皇帝却也是在撒汗如雨,根本没有闲着。

崇祯皇帝和周皇后虽是‘老夫老妻’了,但却如新婚燕尔的夫妻一般如胶似漆,缠绵整夜,好不痛快。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穿越过来当皇帝之后,要不是后世穷惯了养成一副好心性,早就被这些东林党给气死了。

现在各地糜烂,每天几乎听不见一件好事,不是这里缺钱,就是某处失城陷地,王爷和勋戚都是一波跟着一波的死难。

要是以前的崇祯皇帝能撑到十七年简直是个奇迹,对现在的这位来说,唯一的乐趣可能就是这房事了。

若文官听到皇帝在后宫‘努力’了一宿,怕又是要借机大做文章,然而脸皮比城墙还厚的崇祯压根不管他们怎么黑,依旧我行我素。

事实上,被各种大事小情逼得头大,从而需要享受和放松还只是一点,主要还是崇祯皇帝这几天召见了几次自己那便宜儿子朱慈烺。

无论怎么安慰自己,别人的儿子怎么看都是不顺眼,没有一丁点亲生的感觉。

所以崇祯皇帝最近频繁的在周皇后身上耕耘,主要还是想自己再生一个‘亲儿子’,日后立不立太子再说,这儿子总不能把别人的当成自己的吧?

第二天一大早,周皇后正要为崇祯皇帝穿戴朝服,刚动作几下却被抓住小手,还以为崇祯又想索取,正待含羞嗔怒,崇祯皇帝却是自顾自说道:

“皇后,取朕的盔甲来!”

刚刚上朝,内阁首辅魏藻德带着文武百官分由两侧进入皇极殿,例行的叩拜山呼万岁以后,又是纷纷对国朝两次大捷表示恭贺。

什么‘天佑大明’、‘中兴有望’这些毫无作用的屁话,崇祯皇帝已经学会自动忽略,跳过和臣子们互相推太极的阶段,直接说道:

“众位爱卿,可见朕今日有何不同?”

众臣闻言,这才是抬起眼仔细瞧了瞧,没想到这一看却把不少人吓得够呛,崇祯皇帝没穿着常见的朝服,却是有模有样的披挂着那副御驾亲征的盔甲。

兵科给事中顾国宝跳出来说道:“陛下这是不遵祖制,帝王临朝,岂有穿戴盔甲之理耶?”

“盔甲乃粗俗武夫身系之物,这是玷污圣殿,还请陛下脱去盔甲,再行临朝!”

好家伙,自己没上朝也有一段时间了吧,这三句话不出头就给自己来了个下马威?看来真是缺收拾了。

“你还知道朕是帝王!”崇祯皇帝的话虽然讽刺意味十足,但脸上却平静得很,根本没什么反应。

不多时,崇祯皇帝起身特意抖了抖盔甲,说道:

“朕今日临朝就是要穿着这副盔甲,朕没上过战场,但也知道太祖一生征战,荡平四方之艰辛!”

“自朕登极以来,国事一日不如一日,闯贼西逼宁武,建奴入寇,朕却毫无作为,此皆是朕德薄,与将士无关!”

俗话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崇祯皇帝这番话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是在当着众人的面在将罪责往自己身上揽,就算做做样子也得有人出来说点什么了。

现在的崇祯皇帝可不是从前,没有理由都能在朝堂上大开杀戒,更别提给他一个理由了,那肯定是没什么好结果。

内阁首辅魏藻德心里和明镜似的,这脸皮极厚的皇上自责之意肯定是没有,明摆着找茬要砍人抄家,无奈之下,只得是站出来拱手道:

“臣为首辅,无所作为,此皆臣无能也!陛下圣明千古,文韬武略,盖世英明,实非陛下之故。”

魏藻德是当着百官的面对崇祯皇帝一顿猛拍马匹,崇祯对此比较满意,朝他点点头,心道你小子还算老实,这才说道:

“今朝半载刚过,国朝竟有两次大捷,此绝非天佑大明!乃我朝将士众志成城,矢志一心,奋勇死战,他们在战场上所依靠的,除了手中那口刀,就只有身上这副盔甲!”

听到这里,朝堂上反应慢点的也明白了,感情皇帝这是故意穿着盔甲提醒自己老祖宗创业的艰辛历程来了。

见群臣都是纷纷若有所思的点头,崇祯皇帝看向唯独面色涨红的兵科给事中顾国宝,笑眯眯问道:

“顾爱卿,朕所说可合你意?”

“呃——”顾国宝见崇祯皇帝这副表情,当即就是面色惶恐的跪在地上,‘通通’磕几个响头,连声道:

“陛下圣明,陛下英明,臣无异议。”

崇祯皇帝闻言冷哼一声,你小子还算识趣服软的快,不然下一句话老子就让厂卫把你家抄了。

不论心中如何想,崇祯面上还是笑着点头,做出一副温和的样子说道:

“传高杰来京宣胜,让他挑着阿巴泰的头到承天门外见朕!抵京之日,另有封赏!”

说着,崇祯皇帝看向工部尚书,问道:

“忠烈祠修建进度如何?”

工部尚书有些慌张,出来的时候甚至差点绊倒,连忙说道:“回陛下,就...就快完工了。”

崇祯皇帝闻言,说道:“王承恩,厂役都查出了什么?”

王承恩昂头站出几步,高声道:

“回皇上,工部偷工减料,不发工银,以致民夫怨声载道,其后索要欠银,又指示恶奴打伤民夫三人,打死一人。”

“朕给了你工部三个月时间,事到如今,忠烈祠居然还没有建好,此等庸碌之辈,朕要你何用!?”崇祯皇帝拍案而起,挥手道:

“打入诏狱,抄没家产充公。文渊阁大学士冯铨何在?”

工部尚书瘫软在地,只是用求救的目光看向后面的东林臣子们,可这种时候,又有谁冒着被抄家的风险出来为他说话,都是眼睁睁看着工部尚书被大汉将军拉出去。

冯铨虽然重回内阁,但也就是挂个大学士的名,朝会上根本不会有他什么事,没有实差说话也是毫无力度可言,根本不会有人听。

听到崇祯皇帝叫道到自己,赶紧出班山呼道:

“臣在!”

“司礼监拟旨,文渊阁大学士冯铨,归京后兢兢业业,有功于社稷。即日起,着以文渊阁大学士晋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兼任太子太保,望卿日后仍能为社稷、黎民作福。”

冯铨好像焕发了人生的第二春,激动地浑身发颤,连声呼道:

“陛下圣明,臣谢隆恩!”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侧身看向户部尚书倪元璐,说道:

“责户部查清此战前后阵亡兵士姓名、籍贯,造册、入册,待忠烈祠完工后,立即刻于其上,好为大明之忠魂英烈正名!”

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绝第三百二十二章:郑冠、徐彦琦第五百八十三章: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买卖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线复建第四百二十六章:多尔衮尽诛哈达,崇祯帝再设驿站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荐、月票)第六百二十九章:冯铨致仕第二百七十一章:凌迟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四十八章:诛杀姜襄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战将启第四百三十五章:乱世太子朱慈烺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庆、下忠州(下)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内议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战争第六百二十八章:飞跃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溃江夏,绝境逢生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国之刃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国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国强权第七百零四章:打肿脸充胖子第四百一十一章:承让了,马大帅第三百七十二章:以胜虏昭告天下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袭破敌第三百三十八章:刘良佐的烦恼第三百六十一章:密议与奇谋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国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汉归家,钦赐殊荣(上)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况,崇祯中兴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门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庆、下忠州(下)第四百六十章:一件小事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四十一章:白广恩复叛第四百二十三章:东征诏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诺第六百四十四章:潼关大战(上)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五百零二章:归化会盟(上)第五百六十一章:风卷残云 光复太原第二百二十五章:帝王之威第六百一十四章:军威始振第三百八十八章:事变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六百零七章:兵不厌诈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锡死守临汾第一百章:和鞑子拼了!第五百八十八章:驸马任辽第三章:亲巡京营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四十五章:东厂办差,孝陵卫勤王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复太原,连克汾辽第二百六十六章:马爷的爱国情怀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脸平静的群臣们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鸿鹄志第四十七章:万事皆有皇帝带头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复太原(上)第四十章:为了大明第五百五十六章:环环相扣 将计就计第五百一十二章:议开京察第七百五十三章:征九州,灭萨摩第六百七十六章:中兴、来服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将何来第四百二十五章:执意夺关第四百九十七章:来自远东的渗透第六百二十三章:兵溃江夏,绝境逢生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三十一章:朕又换首辅了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后第三百七十七章:内阁大学士李建泰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十八章:锦衣卫办事第八十一章:御驾亲征,战前斩将!第五百五十六章:环环相扣 将计就计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五百零六章:大阅、建城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阳钟鸣,刀兵大起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了第四百九十八章:谁是可汗第三百六十九章:遵东奇捷(上)第二百二十七章:命运的三岔口第三百二十二章:郑冠、徐彦琦第六百八十八章:报复第一百三十四章:民忧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一百三十四章:民忧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绛州,逼临汾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内争,计议入关第六十九章:‘凶’名赫赫第七百六十六章:世界上只能有一个强权!第一百零一章:为弟兄们在忠烈祠搏一个名位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认大哥的沙贾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