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挟天

“朕前日接到爱卿密奏,说是山东曲阜的孔府账金有些出入,锦衣卫核查后已确系属实,而山东总兵刘泽清去年上报,说是山东的巡按御史去年被贼人所屠。”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笑了笑,看向党崇雅,继续道:

“朕已经看出来爱卿对大明忠心耿耿,如此,便任命你为新的巡按御史,替朕监察山东,看管刘泽清,卿等可有异议?”

崇祯皇帝这一手,不仅让自以为摸清皇帝套路的冯铨面色震惊,更是让东林党们又惊又吓,有些人听到开头那句话,更是对党崇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态度尤其憎恶。

惊的是崇祯皇帝没有直接了当的党崇雅给抄家灭门,反而将他从此打发出朝堂班子,扔到山东那种穷凶极恶之地去了,吓的则是崇祯皇帝居然对曲阜的孔圣人府如此关心。

党崇雅张大了嘴一时说不出话来,说道:

“臣...这...不是臣上的折子啊!臣...”

党崇雅没说完,冯铨便是跳出来打断,笑着说道:

“哎,恭喜党御史,贺喜党大人了,没想到党大人如此爱国,真是令下官汗颜哪!”

魏藻德笑了笑,也是装腔作势的拱手道:

“党大人此番代天子监察山东,若是飞黄腾达,回来可不要忘了我这个糟老头子才是。”

东林党已经被杀怕,无论心底惊吓成什么样,也是一句话都不敢多说,只是在心底不断猜测。

崇祯这昏君妄杀忠臣,此番党崇雅把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屁事儿没有却还混成监察御史出京享福去了,看来定是先前昏君口中那个折子的原因。

党崇雅背弃东林声誉,和那昏君有约在先,实在可恨!

看着臣子们的反应,崇祯皇帝无声的笑了笑,显得非常满意。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朝堂上东林党的势力需要弹压,阉党、勋戚和保皇党的势力也需要培植,但却也不能让他们对自己套路摸的太清楚。

不然像冯铨这等自以为熟知天子的人,很容易蹬鼻子上脸,这次也算是给所有人一个警告。

崇祯皇帝以准备动身为由把党崇雅支出殿外,没事人一样的继续说道:

“这下一件事嘛,是朕读了《天工开物》一书,再三思虑之后,决定裁撤兵仗局与军器司的无用官员。”

“裁撤官员以后,军器司更名为军器局,在东直门外新设一个工仗局,此工仗局暂时隶于工部,与兵仗局和军器局一齐负责今后的将士们的兵器、盔甲、过冬衣袄以及宫中御用仪仗等物。”

看崇祯皇帝这意思,在东直门外新增设的这个工仗局似乎是要专门负责民间各种器械、农具与民房的筹建事宜,看来油水很多啊。

工仗局隶于工部,兵仗局隶与内监,而军器局整改后却自成一派,今日商议过后,在京便是要形成三局分别管理各种兴建工作的系统。

“对了,李若链,速派缇骑出京前往奉新,召宋应星进京,就说朕拜他为工仗局局长。”说到这里,崇祯皇帝不等李若链道是,却忽然摆摆手,颇为慎重的补充道:

“不,你派一个得力的千户亲自出京,告诫随行的缇骑们,一定要恭恭敬敬的请宋老先生进京,有如对待藩王贵戚,不许有丝毫的怠慢。”

“若是宋老先生进京少了一根头发,朕诛了他们的九族!”

李若链赶紧躬身说是接旨,崇祯皇帝无论启用冯铨入阁,还是启用王绍微为吏部尚书,都没有达到如今这样极为重视的地步。

“难道这宋应星是什么神人不成,居然能让皇上重视到如此地步。”带着这样的疑问,李若链也是不敢怠慢,归列之后便是在心中细细思索出京的合适人选。

正待此时,上任不久的内阁次辅范德璟忽然出班,躬身道:

“启奏陛下,陛下已足半月未朝,通政司文武官员奏章堆砌小山一座,臣请陈事上意。”

崇祯皇帝看了一眼范德璟,觉得现在东林党总算没有自己刚穿越过来时候那么嚣张了,决定改日复朝,点头示意继续。

“立秋之后,天气转凉,如今陛下广施仁政,取消辽饷,免一年天下赋,诚然,宣、大军饷皆已补足,三军庆功,为陛下所贺,然形势依然危急,不可大意。”

“辽左吴三桂所呈奏折昨日已抵通政司,其言辽东军民急需过冬之物,请陛下拨银八十万两,以解燃眉之急。并且吴三桂在奏章中说,辽左军民为朝廷兢兢业业御边数十载,若想补足军饷...至少需三百万两!”

“什么?这吴三桂竟敢狮子大开口,索要三百八十余万两饷银,真乃贼子!”

“陛下,吴三桂要挟朝廷,此乃大逆不道!”

范德璟这话说完,冬暖阁里面当时就炸开了锅,崇祯皇帝也是将脸色沉了下去,冷哼着自语道:

“果然,无论朕死与不死,大明亡与不亡,这吴三桂终究还是一个只为自己利益着想的军阀而已!”

“陛下?”一旁的直殿监掌印李春明显是没听明白,顿时诧异的询问过来。

三百八十万两,现如今的国库倒是能轻而易举的拿出来,但是这样巨量的白银,就因为吴三桂这一纸奏章便是拱手相让?

而且这贼子在折子里也写的明明白白,八十万两只能解燃眉之急,三百万两军饷则只是个开始。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甚至能看见此刻在山海关之中吴三桂那狗汉奸险恶的嘴脸,不由得捏紧了拳头。

“好个贼厮,真当我大明无人,吃定了朕!”

新上任的内阁首辅范德璟论才学、论能力,都是远远超出当今的内阁首辅魏藻德,对于这些,崇祯皇帝心中明白。

崇祯皇帝有心直接处理掉吴三桂,但是奈何时势不许,如同吴三桂的辽东军一样,现在中原各地实际上全都是这样的军阀。

真正听自己调派的,只有高杰、白广恩、周遇吉、黄得功等区区几镇而已,况且新军刚刚编练,有些营还在招募兵士,未曾操练。

现在看来,千万不能和吴三桂撕破脸皮,一边稳定内部的同时,一边要将吴三桂这贼子稳住。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从前是八大蝗商们有钱有势,东林党有名有权,但却比不上手握刀把子砍人的崇祯皇帝,现在情况反着来了。

崇祯皇帝手中的力量远远不如吴三桂,而辽东军手中又握着山海关这个命脉,仓促开战,只能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第五百一十八章:就办你个卖国第二百五十八章:光复太原(下)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绝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订阅!!)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镇第八十四章:明代版的游行示威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东,大同开市第四百三十八章:少有鸿鹄志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围孔府(下)第一百八十章:封赐第五百二十五章:广恩回援,血战汾南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贿第四十九章:惊变大同(上)第五十三章:屡出奇谋第十七章:好一个国丈!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八十七章:小伙食也有大讲究第一百四十一章:正风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营之战(中)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儿来换!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铎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余贼反攻第七百二十一章:你们的天可汗到了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会试第二百三十五章:双马战一龙第四十六章:复设三团营第七百五十八章:来自大明的正义之师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归心武昌,李自成议政西安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一百章:和鞑子拼了!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悬一线,亲征续命第一百四十二章:静思第五百二十六章:希尧斩将,高白大捷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四百九十二章:这可太乱了第九十二章:到底是谁的天赐良机?第六百八十章:迫降余贼,大局初定第二百一十九章:清营议动第六百六十一章:伏兵尽出,鹿死谁手第一百四十四章:冤狱第四百四十四章:圣旨第四百四十七章:强龙偶遇地头蛇第五百八十三章: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一百四十九章:甲子营立功第六百三十八章:钟情第七十九章:平台点将第四百七十一章:反正第三百三十章:好汉归家,钦赐殊荣(下)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归心武昌,李自成议政西安第二十四章:惊变第六十六章:双刀出鞘(为堂主诚信敬业友善贺!)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旧怨第四百六十一章:军备改革的先行府第三百五十七章:皇后监国,出师遵化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讲和,暗行三招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给朕回去写检讨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进剿第五百零五章:册封大典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后第一百零五章:晋冯铨为工部尚书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营之战(上)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阳钟鸣,刀兵大起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杀刘良佐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袭东关,集思广益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复太原,连克汾辽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四百二十五章:执意夺关第六百四十五章:潼关大战(中)第六百五十一章:赴任泉州,城前劝降第三十一章:朕又换首辅了第六百四十九章:谁人知返,何人不从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鸟铳的威力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谋收重庆,曾李逆战震川东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来使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复太原,连克汾辽第四百三十六章:铁血帝王朱由检第六百一十三章:引诱 让利 联合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七百四十四章:联名表贡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东,下苏杭第四百三十章:总督四川,满门忠烈第七百九十三章:等会,这厮度蜜月去了?第一百五十三章:闯军退了(上架求订阅!!!)第四百四十八章:朕为天子第九章:复建东厂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于“全世界”第五百五十九章:泽候归明 闯王西逃第五百六十一章:风卷残云 光复太原第一百四十六章:闹剧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九十八章:辽国公之请,大明天可汗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风的厂卫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个弟弟第四百九十四章:黄金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