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蓟

这天一大早,废弃已久的三屯营迎来一支自山东而来的朝廷兵马。

这支兵马人数约在七千人左右,前排兵士全都披着铁甲,队列中间还有八百余人的步弓手和火铳队,最后则是跟着不少推车拉车的辎重兵,麻雀虽小,但也是五脏俱全。

为首将领身旁一副‘杨’字高招旗,低过兵士手中大明帅旗一头,杨御藩身披陈旧铁甲,头戴制式铁盔,虽然没有黄得功那般虎背熊腰,但也显得英姿飒爽,颇有威严。

待至城下,杨御藩和家丁纷纷下马,看着眼前矮旧的三屯城,也是有些感慨的道:

“自家父为国捐躯至今已有十三载,我总算是又回来了。”说着,杨御藩不经意间攥紧拳头,又道:“见得此城,亦如昔日家父谆谆教诲尽在耳边,我杨御藩定要继承家父遗志,戍卫京城,舍命不惜!”

“是啊将军,这多亏了当今天子圣明,明晓蓟镇戍卫于京之重,时下有虎山营协助,弟兄们也是放心许多,都能撒丫子干了。”一旁参将宋昱笑了笑,点头说道。

带着兵士们进入城中,杨御藩来到城头,看着前方蓟镇城方向,说道:

“想曾经,黄得功出身勇卫营,不过是营内一小小副将,谁成想现如今他南北转战立得大功,身封侯爵,圣上又钦命其部为虎山营,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哪!”

“说起那勇卫二营,不论在山西战死的孙应元,还是如今的黄得功,就不曾有一个孬种。”宋昱说到这里,看向京师方向,继续说道:“圣上如今重建了四卫营,希望这个四卫营,还是从前那个四卫营。”

杨御藩点点头,不置可否。

这话说的在理儿上,勇卫营的转战南北,出身勇卫营的无论将军还是普通兵士,至今都不曾有一个孬种,黄得功还有其部的虎山营便是真实写照。

两人正打算再说些什么,却忽然见前放有所烟尘,不过两人没有紧张之色,这很明显不是敌袭,因为看烟尘,最多也就是十几匹马。

果然,一行十几骑来到三屯城前,居然是听到消息的黄得功亲自带着家丁赶来。

杨御藩想到挥师虎山营的人,但没想到黄得功会亲自前来为自己接风洗尘,当下面色动容,赶紧和参将宋昱下城相迎。

黄得功哈哈大笑,直接与他抱在一起,“翰城(杨御藩字)你总算来了,有你坐镇三屯,黄某也能安心了!”

“黄帅说的哪里话。”杨御藩哈哈一笑,话音转处,却是神情黯淡下来,说道:“不知黄帅镇城建得如何了?”

闻言,黄得功也是叹口气,说道:“多亏皇上给蓟镇拨了五十万两,这才不至于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谈及与此,杨御藩与黄得功边走边道:“黄帅可曾听过皇上为保蓟镇在京师中将翰林编撰陈名夏诛杀三族的事?”

“听说了。”黄得功虽然是个糙汉,但却也能从此事中明白崇祯皇帝对蓟镇戍卫的重视之情,“有关此事的流言蜚语在京师一带早已是无风而起,甚至,黄某还听说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话。”

“哦?”杨御藩来了兴趣,说道:“陛下圣明如此,京中又有三厂一卫和京团卫营,士子又能怎么办?”

“京师局势已定,士子们固然无法成事。”黄得功呵呵一笑,说道:“但黄某却听说已经有人在南京密谋令立新帝了。”

“什么!?”杨御藩大惊失色,下意识的朝周围去看,见到三屯一地全都是自己的部下这才反应过来,回身道:

“这等大逆不道之事,那些士子也能做的出来?想来只是流言而已,黄帅不必往心里去。”

“呵呵。”黄得功是个直性子,并不怕什么流言蜚语,他直接了当的向杨御藩表明心迹道:“黄某不管这流言是真是假,我只相信无风不起浪!”

“如果有人生出了僭越之心,胆敢对当心皇帝陛下图谋不轨,那黄某必定带着虎山营杀到南京,取他项上狗头,这才能不枉费陛下对我等的大恩大德!”

杨御藩心思和黄得功一样,只不过是他心眼比较多,明白两者之间的利害关系,看着黄得功询问的眼神,也是道:

“黄帅所说不错,当今皇上圣明,若是流言成真,吾等必当誓死报效皇恩!”

黄得功这才放心,指着喜风口的方向,说道:

“但如今这还只是流言,你我二人要将陛下的旨意放做第一位,蓟镇越快建起来越好。喜风口这个地方,翰城觉得如何?”

杨御藩点点头,想想说道:“戚帅有云:三屯营,去喜峰二舍矣,忠义卫三百户屯地也,左山海,右居庸而绾毂其中,以要贡路示重。”

“戚帅之言至今仍能沿用,只是忠义卫不在,不知黄帅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年来建奴入寇,均是由喜风口所入。在下觉得,除三屯营与蓟镇城以外,喜风口需立即重建,京师戍卫,此地不可或缺啊。”

黄得功‘嗯’了一声,点头说道:

“前日黄某曾去喜风口视察一番,发现此地守备早在多年以前就率部潜逃,至今不知去向。”

“不过也有好消息,这喜风口的城关底子还在,在我看来,只需稍加修缮便是坚城一座,不话说回来,喜风口城关重地,防卫起来又要分兵,你我兵力不算充沛,如何是好?”

两人步行来到刚刚收拾出来的镇城大堂之中,杨御藩实际上一路闲着无聊,都在想自己到达蓟镇之后该怎么做才能最快恢复蓟镇对京师的卫戍。

听见黄得功的话,杨御藩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京畿一带屯堡形势图命人铺展在墙上,指着喜风口说道:

“黄帅请看,我部三屯营距虎山营镇守的蓟镇城只有十几里,而镇城距喜风口也不过二十里出头,轻骑快马,半日之内便可抵达。”

说着,杨御藩走到黄得功身旁坐下,又道:

“所以在下认为,在蓟镇城与西风口之间,旧有墩台五座,料想这些墩台至今已经废弃,便由你我各出部下两人负责守卫,此事还需拟一份奏疏让圣上批示。”

“如果时间充足,待三屯营和镇城防卫全部完成,黄帅可再拟一份奏折,建议将各个墩台墩军的家属迁到墩内居住。戚帅有云:自古守边不过远斥堠,谨烽火。”

“现如今蓟镇军备废弛,墩台只用来瞭望烽火便是足矣。一遇敌情,墩台就可瞭望到喜风口关上火警,不出一炷香的功夫,敌情便能传到三屯营和镇城!”

黄得功倒还真没想过那么多事,听完杨御藩一席有条有理的话之后,起身抚掌大笑道:

“翰城不愧为名将之后,陛下将你派到此地来协守,真是高瞻远瞩,接下来就这么办!”

第二百八十四章:决战第三百一十九章:真实的“武举”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个安南版吴三桂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总会发光第五百七十七章:既来之,则安之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广,大反攻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势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稳定的皮岛第四百零八章:横刀立马慑乱军第一百一十一章:联合执法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阁操盘的皇帝第四百四十八章:朕为天子第十一章:这次是大好事儿!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报复第五十一章:罪己诏(求收藏!!)第六百三十一章:奖与惩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四百四十四章:圣旨第四百五十一章:偏不让你死第四百八十六章:亲临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讲和,暗行三招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势第四百八十九章:永平陵园留守司第一百三十四章:民忧第六百零四章:多尔衮与他心爱的大玉儿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九十三章:良乡大捷第五十七章:神秘书信第七百三十二章:一个不留第一百五十八章:昏君本纪第四百五十九章:过临榆,降东罗第五百零八章:操劳国事为君死(三千字!)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军为式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灾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绛州,逼临汾第三百一十章:群起而攻之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军的改革第四百零八章:横刀立马慑乱军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战九捷,勇冠全川第一百二十四章:圣旨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围孔府(下)第一百八十五章:干就完事儿了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盐矿为首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买卖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复生产,安定地方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围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钧一发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轻的时代第四百四十三章:激斗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兴之主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间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盐矿为首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营之战(中)第四百六十二章:战兵、正兵、辅兵第六百七十四章:振兴第五百四十三章:厂卫斗白莲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第四百一十三章:转轮打火枪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铎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后第七百七十一章:杀鸡焉用牛刀第三百九十一章:刘道贞血战忠州,秦曾又却西贼第四百零五章:两京之争(上)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了第四百五十二章:这怎么玩,这根本玩不了啊!第二百六十一章:登莱兵乱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国事天下事(上)第七百零四章:打肿脸充胖子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观望,屡辱天使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国事天下事(上)第十九章:已经炸毛的群臣第三百七十章:遵东奇捷(中)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线复建第四百九十一章:说媒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围孔府(中)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庆、下忠州(中)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战九捷,勇冠全川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给朕回去写检讨第四百九十九章:车盟封贡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鲜血液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四百零四章:作为皇帝的理想与抱负第六百八十章:迫降余贼,大局初定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三百二十六章:实心行实政之策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况,崇祯中兴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乱第五百五十四章:上兵伐谋 其次伐心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宁夏,光复二省第二百零五章:诏朱大典进京第六百零三章:惩一儆百第九十六章:各有心思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枪骑兵的想法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营之战(上)第二十五章:老祖宗留下来的王牌军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种神器都用上!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