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军为式

“既然皇上已经决定了,妾也是不好再问,不要弄出太大的乱子就好。”听崇祯皇帝不容置疑的语气,张嫣叹了口气,心道这位皇帝自己也比较了解,这个语气说出话来,想必是不会有什么周旋的余地了。

说完,张嫣忽然间想到什么似的,又是说道:“但皇上要记住,孔氏不要轻易去动,北宗传承若是在我大明朝的时候出了什么茬子,恐我历代先帝都会因此而蒙羞。

此事不比罢黜东林,皇上需得三思,慎行!”

闻言,崇祯皇帝皱了皱眉头,不过并没说什么,行礼之后便直接扭头走出仁寿殿。

见到崇祯皇帝这个态度,一旁仁寿殿的女官上前附耳道:

“看样子,皇上像是没听进去?”

“不管了,他自有自己的路要走,本宫能提个醒,也算是尽到了该尽的责任,大明要是能在这崇祯年中兴就好了,这样一来,本宫去见熹宗皇帝的时候也就能含笑了。”张嫣摆摆手,说完这话便是收回目光,正色吩咐道:

“去坤宁宫传周氏来见本宫。”

......

出了仁寿殿之后,崇祯皇帝招手示意寸步不离跟在身边的方正化,问道:“今日朕来见过懿安皇后的事不要传出去,尤其是和朝中。

再有,御马监要在仁寿殿外围加派人手,免得有什么不开眼的蠢货为了今日朝上的事再来烦扰懿安皇后。”

“臣明白,可若懿安皇后要出门,是拦还是不拦着?”方正化欲言又止。

“混账。”崇祯皇帝拂袖说道:“懿安皇后乃朕仙逝皇兄之妻,就是朕,都要毕恭毕敬,若是触怒了凤驾,你们这些下人有几个脑袋够砍?”

方正化也是惊恐万伏的连道罪过,但实际他心里就和明镜一样,崇祯皇帝说的话虽然重,但面上却丝毫瞧不见什么恼怒之情,可见是并没有什么惩处之心的,自己作态一番也就过去了。

一行人走到冬暖阁门口的时候,崇祯皇帝忽然想起什么似的,转头道:“方才懿安皇后和朕提起派兵接管曲阜县城防的事,动用你内厂的番子们在暗地查查,朕倒要看看,到底是谁在仁寿殿多嘴!

如果此人和东林党有什么瓜葛,不漏风声的处理掉之后再回来见朕。”

“奴婢这就去办!”

方正化离开之后,崇祯皇帝叫来京军总督张世泽、城防军总督董琦,以及新建伯王先通等一批心腹帝党,开口说道:

“众位爱卿都来齐了,朕也就开门见山了,国朝积弊已久是事实,就算朕每日每夜都在为国事忧愁,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时间。

建奴乃皮癣顽疾,流贼已经在大明境内建国称王,最近又在四川一带闹出不小的动静,这才是心腹之患。大家觉得,若想荡平贼虏,朕还需要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新建伯王先通不假思索便出列说道:“自然是和戚家军一样的强军才能荡平贼虏,中兴大明!”

“新建伯说的不错。”崇祯皇帝点点头,打算在今日好好教育一番自己手下这些心腹,当下起身踱步,又道:“世人皆知戚家军乃是强军,但你们可知道戚家军为何是百战无敌的强军吗?”

“回陛下。”英国公、京军总督张世泽站出来说道:“戚帅熟知兵事,为将者有全才,此便是立于不败之地,再者说来,戚家军中取士皆以义乌兵和浙兵为主,人皆敢战,纵使存活一人,尚喊叫冲杀,此为士锐。

再加上器械精良,粮饷充足,将士战心旺盛,戚家军便是大小数百战而从无败绩。”

“英国公说对了一半。”崇祯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满意的一笑,说道:“朕以为,除英国公说的以外,戚家军之协同作战,是能成为强军的另外一半原因。”

“敢问陛下,何为协同作战?”这时,董琦问道。

“问得好,众卿可知现在的西方?那里已经是枪与炮的时候了,如今大明尚还与鞑虏比拼刀枪骑射,在朕看来,实在是跳梁小丑,早晚必将要落后。”

“太祖一手创立军户制度,及至万历年间,早已糜烂不堪,这才有了嘉靖年间的募兵制,但募兵制后果如何众卿都已经知道,朕就不再细说了。

去年,朕已经降旨取消军户制度中的屯守之制,兵不必再做民事,民也不必再劳兵务,自此之后,兵就是兵,民就是民。

到了现在,各地官军糜烂不堪,实非取消屯守之制便能改善,朕觉得是时候该把大明军队的根子上变一变了。

朕去年练新军,张世泽、董琦,你二人为总督,可有发现什么不足之处?”

看见崇祯皇帝望向自己,张世泽和董琦便是分先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综合起来,无非是缺少将才和上好的兵员云云此类。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在京城重地编练新军,兵械、粮草甚至是粮饷,短时间内这些都是不缺的,缺的唯有能征善战的将帅之才与敢战不畏死的英勇兵士。

京畿之地的人有个特点,那就是贪生怕死者居多,敢战求功者少,在这种地方招兵,注定是不会编练出什么强军来的。

“故而,这军将的选拔、培养、招兵的地点,还有兵士的训练方法都要改一改。

朕欲设大明军校,以此为各级军将的培养和选拔之地,至于招兵地点,便是交给兵部和厂卫勘探,今后招兵都要招募那些穷苦任劳之人,不要细皮嫩肉的。

还有练兵方法,你等要熟读《纪效新书》、《练兵实习》,一切以戚家军为式。”

张世泽等人皆愕然,看来皇上是野心十足啊,这番话已经证明,如今这位皇帝不是想再练出一个戚家军,他是想把大明的兵马全都变成戚家军那般。

若真能做到那样,张世泽简直不敢想。

“这军校为何物,还请陛下明示。”王先通琢磨了半天,到了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在众人的不住推搡和催促之下,只好出列询问道。

崇祯皇帝早就猜到他们会不懂,当下也没什么不耐烦的意思,耐心解释道:

“所谓军校,其实就和国子监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国子监是为国朝培养可用的文臣,而这大明军校,却是为国朝培养能征善战,熟知兵士的将才。”

感谢明月VS浪子、一个普通读书人、永恒殒鸩、北海来客的打赏!

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七百零二章:包饺子第七百九十章:上有变动,下无变化第五百章:召开会盟第四百四十四章:圣旨第四百九十六章:背弃、妖女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复湖广第五百二十五章:广恩回援,血战汾南第十三章:周遇吉誓决李闯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经耗不起的建奴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战第三百三十八章:刘良佐的烦恼第二百八十五章:北关失陷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战而定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围孔府(中)第二百二十三章:朝野动荡,一意孤行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广,大反攻第三百一十一章:血染太平门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见闻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五百零三章:归化会盟(中)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六百三十三章:盛世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十九章:已经炸毛的群臣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阵大战,处变不惊第七百二十一章:你们的天可汗到了第七百三十章:满万不可敌的八旗要不行了?第三百九十章:赐名,赵忠第三百五十章:蔺养成的抉择第五百六十九章:平辽将军第七百二十五章:帝国夕阳第五百零四章:归化会盟(下)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七百五十一章:顺手收波人心第四百六十九章:备战第二百一十九章:清营议动第二百九十章:皇上来看我们了第五百七十三章:大寿归明 有德乱辽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体纯反正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势第七百二十九章:你这个皇上,老子不认!第三百六十章:忠贞候、左柱国——秦良玉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难第四百二十三章:东征诏第四百二十六章:多尔衮尽诛哈达,崇祯帝再设驿站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围孔府(下)第三百一十五章:锁拿入京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围,退保宁武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国之刃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戏第七十八章:唐通勤王第四百零一章:崇祯帝智激张稷若第四百六十六章:慑服第四百四十八章:朕为天子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七百六十五章:朕为你再战最后一次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诗般的远征第五百五十八章:峰回路转 自掘坟墓第二百一十一章:血海深仇,指日可报第五百五十七章:阵前卸将 人算天定第七百三十二章:一个不留第四百八十六章:亲临第七十二章:东南财阀集团(吐血第四更!)第四百四十一章:两厂相争第七十七章:刘芳亮北犯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种神器都用上!第六百二十章:一触即溃,官军虎威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三百九十章:赐名,赵忠第六十三章:拔起萝卜带出泥(为舵主灯火阑珊处等贺!)第一百一十一章:联合执法第七百二十二章:没有援军的战斗第二百一十五章:订盟 六卫 册封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五百四十一章:恩与威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战将启第四百五十章:摊牌第五百零九章:谥“文正”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东,下苏杭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当我不敢动手?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稳定的皮岛第五百六十三章:东路受挫 老冯出招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第二百六十四章:宁完我入京第五百三十二章:有圣旨到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三百三十九章:谋立新君第一百一十八章:诏书第二百四十六章:普查山东,大同开市第七百一十二章:明知是坑也得跳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国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八章:好了你不用再说了(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条大鱼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间第一百七十章:开张第四百七十三章:血战第三百四十二章:多尔衮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