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悬一线,亲征续命

这次东征,李自成采取了崇祯十七年在代州时军师李岩“避实击虚,以夺取京师为重”的建议,避开宁武军与西北大营的新军,绕过明军重兵防御的宣大一带,直奔太原。

以牛金星的话说,此次大顺军主要目的不是与明军决战,而是夺下固关,进可直趋真、保两地,转瞬达京师,退亦可守住山西大半,为来年三征做准备。

其实让崇祯皇帝气愤的不是太原失陷,却是往日只知一味强取豪夺的李自成,现如今竟然也学会了稳扎稳打,留有退路。

说起来也是有些好笑,明廷内部矛盾重重,关外的鞑清和陕西的大顺亦是如此,崇祯皇帝所处的京师,是多尔衮和李自成为了争夺天下都必须拿下的地方。

这个情况,后世穿越而来的崇祯自是心知肚明。

现在的正统和大义名号是朝廷,谁第一个拿下北京,谁第一个逼自己挂上东南枝,那就是占据了应天之名,所以李自成为了转移大顺军内部日益严重的矛盾,便开启这所谓的第二次东征。

这种事自古多有之,每当王朝、国家内部矛盾无法调和之时,要么是以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达到调和的目的,要么就是和李自成如今做法一样,发动战争来转移注意力。

李自成誓师后的头一个月,大明五省总督陈奇瑜檄立即做出部署,檄五省明军会同西北大营新军于固关,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太原,斩杀牛万才,招降蔺养成,可谓是风光一时。

然而好景不长,攻克太原之后的明军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军将自相倾轧的老毛病。

军将们本就是由于陈奇瑜本人的威望和崇祯皇帝如今声威日隆才会前来,在明面上他们都是有说有笑,但各自都是军阀,完全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所谓一拍即散,便是如此。

真正的导火索还是宣府镇总兵高杰与大同镇总兵白广恩部下发生的火拼,他们两个和唐通都是甲申年崇祯皇帝为了扭转历史大力扶持出来忠于皇室的军将。

事实上,他们三人各有功勋,确确实实达到了扭转历史的目的。

只要皇帝信任,他们在大义上的决定上从不含糊,但三个人之间的各种新仇旧恨根本不是轻易就能调和的,崇祯皇帝不能用几次召见做到,陈奇瑜纵是军事天才,也同样无法在短短数年之间感化。

李自成率大顺军主力进至汾州时,便是听闻太原明军发生火拼的事。

白广恩和高杰之间的矛盾属实已经达到陈奇瑜都无法调和的地步,其部下自然都是乌鸦一般黑,他们两人还没说什么,宣大两镇兵马却已经在私下开始火拼。

与此同时,其余明军也是尽数乱起,各个军将制止不及,再加上有些军将暗自促成这种情况,一时间,陈奇瑜所发放的总督檄令彷如无物。

十余万官军摇身一变,立即成了十恶不赦的贼军。

他们踹开百姓房门,当街奸**女,无恶不作,城内随之十室九空,刚刚恢复生产没有多久的太原城再遭劫难,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据说身在汾州城内的李自成听闻消息,当即就是拍案大笑,连道是暴明将亡,天佑大顺,即派刘宗敏领十万大顺军先行,他自己则是在后点齐其余兵马稳步前进。

刘宗敏心知此乃天赐良机,自领数千老营马队为先锋,率大顺军星夜兼程赶到太原城下。

崇祯十八年十二月中旬,正当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进至清源县的时候,前方传来战报,说是汝候刘宗敏率十万大顺军势如破竹,一举攻克太原重镇。

太原此役,明军大败。

两名总兵官战死,刘宗敏生擒参将三人,大顺军斩首两千有余,先行进至太原的刘宗敏部老营更每三个人,就有一人的枪尖上悬挂着尚在滴血的首级。

自固关出征号称二十万的明军,如今逃回去的真实人数不足五万,已经不成气候。

白广恩收拢残部两万余人马不停蹄逃至宁武关与周遇吉所部宁武军会合,高杰则是与山东总兵牟文绶等人保护陈奇瑜连夜逃回固关。

陈奇瑜回到固关后的第一时间便是写了两份奏折,一是自述罪过,请辞问罪,二则是请求朝廷速速调派援军,否则固关不保,京师危急。

李自成夺取太原之后,并没有和往常一样在太原安防兵马防守,实际上,现如今的太原城几经战火,早已是荒无人烟的死域。

守之无用,弃则两全,李自成很明智的选择了后者,并且他没有给陈奇瑜任何组织抵抗的机会,夺下太原之后的第五天,大顺军便即兵临固关城下。

在常人眼中,乙酉年太原之败,与癸未年郏县之败如出一辙。

郏县之战,孙传庭为总督,先是连获胜迹,没多久却突如其来的在郏县被击溃,陈奇瑜也是一样,自任督师以来,先后收复真保两府,使京畿与山东一带连成一片,紧接着拿下固关,占据西出门户,又在前不久奇袭太原,收复重镇。

可是如今,却突然毫无征兆的被李自成在太原击败,明军四散溃逃,紧接着就是固关之战,这又与那次潼关之战有无数的相同点。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孙传庭当年是败在了身后的朝堂上,并非是败在了李自成的手上,而陈奇瑜任督师以来,战策没有一条是错误的,崇祯皇帝放权极大,朝臣亦并无任何掣肘。

然而手握大权的陈奇瑜却依旧败在了李自成手上,自甲申年至今,明廷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实力似乎此战之后又是灰飞烟灭,今后究竟会何去何从?

很多人又开始对明廷的未来不再看好,陈奇瑜带着残兵败将守固关,显然就和孙传庭守潼关一样,是无可奈何的挣扎之举。

至于朝廷,历来在这个紧要关头都是毫无作为的,很多人其实已经在心中自动忽略了。

......

这个消息听在崇祯皇帝耳中就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回到暖阁的时候,一众帝党成员就已经面面相抵的集中在这里,虽是人满为患,但却没有人敢说出一句话。

听完了王承恩报告的前因后果,看完了陈奇瑜递上来的两道折子,崇祯皇帝面色却是异常镇静,既没有大喊大叫,也没有任何慌乱。

“太原之败,与陈奇瑜无关,仍命其总督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五省军务。”崇祯皇帝说着,顿了顿继续道:“除此之外,传朕旨意,急调平西伯吴三桂、靖南候黄得功克期驰援固关!”

“天津海防都督张名振、东江镇黄蜚、登莱杨御藩等部,各自防备贼虏,不得轻举妄动,不得擅离职守。此外,英国公何在?”

张世泽早就等着这一刻,来之前就连盔甲都已经穿戴整齐,听到崇祯叫自己,当即站出一步,大声吼道:

“臣在!”

“明日,朕将前往太庙祭祖,祈求大明历代高皇帝护佑于朕,此后朕亦将御驾亲征,英国公速速点齐禁军兵马,陪朕亲征!”

第七百零三章:来了还想走?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诗般的远征第五百三十章:各处兵马,悉听朕旨意行事第六百二十章:一触即溃,官军虎威第二百四十章:月夜营啸,平度之败第五百三十四章:国事、家事(三千字!)第二百八十章:战前准备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来老子可就真挂了第七百零二章:包饺子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莲出水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诗般的远征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兴武,太上训政(大结局)第四百零一章:崇祯帝智激张稷若第四百九十一章:说媒第五百章:召开会盟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稳定的皮岛第一百五十章:全歼第四百八十章:对阵(求推荐)第六百八十一章:公报私仇,一举多得第三百零五章:姓钱的,你的破事儿发了!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离别,柔妃闯祸第三百九十四章:叙功大典进行时,红人上任各方求第八十六章:偏师北进,人心浮动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七百三十二章:一个不留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后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诗般的远征第七百一十章:聪明人的做法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脸平静的群臣们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一百二十三章:挟天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内迁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跷第六百三十八章:钟情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四十六章:复设三团营第一百八十九章:闹大了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马威制野性子第五百二十二章:乱上加乱第四百一十六章:想要她的命,朕先要了你的命!第三十五章:整筛第二百八十三章:刘宗敏的强势完结感言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选秀女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乱第五百零二章:归化会盟(上)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围孔府(上)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于“全世界”第六十一章:翁氏荡妇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锡死守临汾第一百三十八章:吴军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亲国戚们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三百章:丙戍变革第四十二章:得来全不费工夫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三十二章:朕这是在和你们商量第二百八十四章:决战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稳定的皮岛第五十六章:王府问计第五百六十八章:镇江大将第六章:御马监 锦衣卫第四百六十六章:慑服第六百八十七章:新败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六百七十章:闯王之死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鲜国王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戏第六百三十六章:命数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码归一码第三百三十章:好汉归家,钦赐殊荣(下)第三百七十八章:恩与威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谋收重庆,曾李逆战震川东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军的改革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旧怨第二百二十四章:下马威制野性子第二百四十四章:宫闱之变,明暗之奏第一百三十八章:吴军第六百九十一章:护她周全第四百九十八章:谁是可汗第四百五十章:摊牌第五十一章:罪己诏(求收藏!!)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锡死守临汾第六百八十七章:新败第六百八十七章:新败第一百二十二章:争议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战第六十六章:双刀出鞘(为堂主诚信敬业友善贺!)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三百五十章:蔺养成的抉择第八十七章:小伙食也有大讲究第七百二十一章:你们的天可汗到了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骑第四百章:没有胜者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五百六十一章:风卷残云 光复太原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贿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