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决战

“正统名义?”

李自成看了看田见秀,见到田见秀胆虚不敢与自己对视,当下也是呵呵冷笑一声,自然明白这家伙是惧怕刘宗敏报复而不敢多说。

其实在李自成的心里,遥远而又虚无的京师远远没有故乡陕西好。

现在的李自成,早就没了当初在西安称帝时那种豪情壮志,在西安做了一年多的土皇帝,对他而言,这种生活实际上已经足够了。

本来就是欠债还不上,实在活不下去才造反,换句话说,如果崇祯不把驿站撤销,李自成或许这辈子都是个兢兢业业的快递小哥。

历史上的李自成正是如此,就算打到京师脚下,也根本没有做皇帝的欲望,还是想要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册封他西北王,仅此而已。

其实说白了,现在的情形是,李自成在被自己手下的军将们推着走。

虽然李自成本人已经不想再出关去打京师,可是大顺上下都要争立改朝换代的功勋,你不打仗,一是流贼没了收入来源,底下要闹,二就是有些人的虚荣心得不到满足。

特别是李岩被白广恩抓走之后,首席大军师就成了牛金星和宋献策,他们两个本就是同源,前些日子更是天天都劝李自成东征。

一个献计,一个占卜,搞得李自成是不厌其烦。

起初,刘宗敏也是乐于过西安的那种田园生活,每天出入于侯爷府,人人见他尊称一声汝候,他就已经非常知足了。

刘宗敏这个人十分护短,前不久中军部将党守素跑去告状,说是由于长久不出征,手底下的兵士们没有饷银来源都是怨声载道。

一听部下兵士过的不好,刘宗敏也压根没问消息是不是准确,直接转变态度,立马亲自去找李自成说自己支持东征,而且说的就好像是自己特别希望东征一样。

刘宗敏的向背在大顺内部影响极大,本来李自成就是因为他对东征之事不提一句,这才对牛金星置之不理吗,可如今他却是支持东征,李自成就不好做了。

正在犯愁,一大批军将听闻刘宗敏支持东征,纷纷跳出来声援,再加上原本就暗地想要搞事的军将,更是让李自成硬着头皮提前开始第二次东征。

这次东征听着声势浩大,但内中情形只有李自成自己知道,无论集中兵员的速度,还是沿途行军和更换衣甲的整齐与否,都是和上次是根本没法比的。

刘宗敏的想法很简单,虽然他更喜欢待在西安种田,但实际上个人对京师也还是比较向往,对东征一事虽然还谈不上多么急切,但却也不是十分抵触。

当时他正是闲着没事干,党首素来提后有了兴趣,当即就要东征。

转念一想,李自成故作大气,哈哈大笑两声,说道:

“这都是军师的计策,说是教官兵劳累,现如今朕看他们也累的和狗差不多了,是时候拿下固关,进城歇息了。”说着,李自成起身大手一挥,喊道:

“传令三军,就说汝候亲自领兵,朕在后督战,一日之内,拿下固关!”

李自成终于下令,众将立即眉开眼笑,牛金星也是觉得陈奇瑜目前力量绝对抵挡不住,认为攻入京师,改朝换代已是就在眼前,更加是笑得合不拢嘴。

......

“大顺必胜!大顺必胜!”

固关城外的战场上,前一轮流民进攻刚刚结束不久,按理说下一轮的进攻还应该有一阵子,官兵正在抓紧时间休息,可是这时,却忽然从背后传来震耳欲聋的喊杀声。

负责把手瓮城东翼城的宣大参将胡茂珍摸了摸头盔,睁开睡眼惺忪的双眼,眼前一幕却让他一下子把眼睛等得铜铃一般大。

“流贼来了,流贼来了!”

此起彼伏的声音开始出现在固关城头,与前面多次不同,官军的喊声中明显带着难以名状的恐惧,在他们脚下,数以十万计的大顺军正迈着整齐的不发冲杀而来。

“通通通——”

遥远的山坡之上,二十面巨大的战鼓被立在上面,鼓声继而有节奏的响起。

大顺军的步卒按照鼓点有节奏的前进,最前数排都是左右持盾右手握刀的刀盾手,在他们身后,跟着数也数不清的刀枪兵。

“轰隆隆......”

由于人数太多,大顺军步卒行走在地上都能激起灰黄色的尘土,脚下的土地仿佛都在颤抖,兵士们人头攒动,紧紧挨在一起。

远远看过去,大顺军的方队参差不齐,虽然比起整齐方队的威慑力差上许多,但他们绝对的人数优势却弥补了一切。

此时正在向固关冲来的大顺军比以往数次进攻的人数加起来都要多,守城官军看着眼前这漫山遍野穿着白色衣甲的流贼,就连握着刀枪的手都在发抖。

“这,这怎么打?”

“是啊,一人一吐下口水就被淹死了!”

“逃吧,要不趁着流贼还没进关,快逃吧!”

“逃?往哪逃流贼马队都能追上你!”

官兵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其中大部分人说话的语气与平日都是有所不同,话中带着深深的恐惧,这一望无尽的流贼就算自己能以一当十也是根本抵挡不住。

很显然,这次大顺军是动真格的,打算在今日决战,关城上的军将们有不少人也都是见过大阵仗,无论兵士怎么想,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肯定不能掉份。

陈奇瑜总督令下达的最快,几乎是流贼大队刚刚出现在视野中的时候,他的军令就已经下达到最下面的瓮城,这才使得兵士稍稍安定下来。

这总督令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让兵士们往后看。

兵士们转头一看,见到陈奇瑜正面色严肃的站在自己背后,还有那一整排的总兵将帅,没有一个逃跑,再回头一看,好像流贼也没那么可怕了。

“官军火器都是摆设,继续前进,夺下城门的,闯王给首功!”方阵最前面,一名身带大髦披风的小头领声嘶力竭的喊道。

“大顺必胜!大顺必胜!”

大约进至瓮城八百步左右的时候,打头的大顺军前锋开始加快步伐冲锋,由于人数过多,很多刀枪兵在跑动的时候都能碰撞到同伴的身子,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继续兴奋地喊叫。

正在后方打马调整步速的中军本队是由刘宗敏亲自率领,他已经在心中笃定,大明官军的火器和火炮虽然在城头摆着,但是必然不会有甚么过多的用处,这些从太原逃回来的官军更不会有任何战斗力。

毕竟此时的大顺军已经不再是去年攻固关时那支甚么都没有准备的东征大军了,这次出征,大顺军在陕西内部调集了许多原本官兵摆放在城头的铜炮铁炮。

除此之外,还首次召集前官军火铳兵入伍,充实了远程队伍,试射的威力都不错,所以刘宗敏的想法,只消大军碰到城墙,这固关也就破了。

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场作戏第三十三章:心机玩不过,那就下狠手第二百五十三章:联名上奏,驸马始危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参将第四百四十一章:两厂相争第二百六十四章:宁完我入京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儿来换!第一百零九章:不能当睁眼瞎第四百五十六章:鱼水之情,再塑之恩第十章:给山西官军发饷第四百四十章:掌刑内厂李有成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六百三十二章:上与下第五百七十一章:这棋越下越大了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钱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龙虫(感谢帅气小佳的万赏!)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庙第三百九十六章:举世瞩目的叙功升授大典(中)第二百四十七章:议定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风的厂卫第五百零五章:册封大典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杀刘良佐第七百五十六章:收了个安南版吴三桂第六十八章:并无忠君之心第六百七十六章:中兴、来服第四十七章:万事皆有皇帝带头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三百六十八章:达延古的醒悟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庆、下忠州(下)第六十八章:并无忠君之心第二十四章:惊变第五百四十章:法与情第六百四十四章:潼关大战(上)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国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参将第四百四十三章:激斗第四百六十三章:夜袭东关,集思广益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六百三十九章:亲征第六百一十章:天下巨商会于京第五百七十七章:既来之,则安之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荣的朝政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于“全世界”第一百七十八章:国议第三百九十一章:刘道贞血战忠州,秦曾又却西贼第四百一十七章:内宫六虎第二百三十三章:一败涂地第六百二十九章:冯铨致仕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复湖广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订阅!!)第四百七十章:攻心第六百四十九章:谁人知返,何人不从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四百二十五章:执意夺关第三百零一章:风云突变第五百章:召开会盟随便说说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厂暂主金陵事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三百零六章:奉旨平乱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说一说今天的情况吧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诏书第一百九十二章:朕嫁女儿还得倒贴?第五百三十七章:茶馆里坐着的五省总督第三百零七章:阴险的马士英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镇联军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内于京师(求收藏!!!)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兰西!第七百二十二章:没有援军的战斗第一百一十一章:联合执法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残,贼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二十章:乌齐叶特最后的荣光第七百一十章:聪明人的做法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转败为胜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蓟第十一章:这次是大好事儿!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六百二十六章:锦州条约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广,大反攻第五百零二章:归化会盟(上)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六百二十八章:飞跃第三百五十四章:谋定盛京,御驾亲征第二百五十九章:太傅第二百三十五章:双马战一龙第四百零六章:两京之争(下)第二百九十六章:财政危机之联想第三百八十五章:为民做主的“钦差”第三百八十七章:平山东,下苏杭第五百四十八章:还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营之战(上)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战第四百一十七章:内宫六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