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

情形突变,场中其余人一时都是反应不过来,但也没人敢多说什么不相干的话,各自只是窃窃私语,脸上满是问号。

这个时候,躺在地上哀嚎的徐彦琦已经被军中增设的医护兵和一位太医院调过来的医师小跑着带下去接受救治,毕竟这人也是个好苗子,不能就这么死了。

董琦喝令之后,余者兵士各自对视一眼,在几名千总的周旋和布置下,分出一队兵士当即紧紧逼来。

看见左右两侧身披盔甲的城防军士兵气势汹汹而来,郑冠倒也干脆利索,毫无反抗的被擒住,口中问道:

“敢问考官大人,小的可是犯了什么罪过?”

“你还敢问,本都督问你,你可是逃兵!?”董琦大声喝问。

闻言,郑冠面色一暗,脑袋下垂,道:“是!”

“为何潜逃,汝可知临阵脱逃,是什么样的罪名?”

“死罪!”

“还有呢?”

“连坐家人,尽数充军!”

“这句话说出来能面不改色的人,你是第一个。”见这郑冠说出关乎家人之事后竟然无动于衷,董琦呵呵冷笑说道。

“回考官大人,小的家人都在辽东死了,我娘被鞑子奸污,我爹和我哥,都与戚爷爷他们在浑河战死了!”郑冠说这话的时候依旧铿锵有力,但眼眶中却徘徊着泪水。

闻言,董琦看了王先通一眼,见对方神色也是瞬间黯淡下去,当下犹豫半晌,忽地问道:“生离死别,人恒有之,更何况是我们!但这就是你做逃兵的理由?”

“是!”郑冠每一句回答都非常干脆利落,他又道:“戚爷爷说过,唯有忍辱负重,保全和壮大自己,血海深仇才有机会去报,不然,终究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说着,郑冠单膝跪地,说道:“小的不求武状元,不想进学院,也不再奢求能见陛下龙颜一面,只求都督能替小的和陛下求求情,授小的一官半职,从头做起!”

“小的定为陛下效死力,也好为爹、娘,还有戚家军、白杆兵的兄弟们报仇雪恨,不至于黄泉路上对他们无话可说!”

这话是不是戚继光说过的,董琦不知道,但他现在已经能确定,这个郑冠就是从浑河之战逃回来的,按年龄推断,当时他应该也就是十七八岁左右。

逃兵,这是个鲜红的字眼,无论何时,各种逃兵都有着各种理由,但是无论如何,在战场上当逃兵,总还是为人所不齿。

“你觉得,如今时机到了吗?”不多时,董琦身边的王先通默默问道。

听到这话,郑冠十分确定的点点头,大声道:“良乡、固关、太原,每战必捷,枭首何止上万!忠烈祠、罪己诏,还有这次的将才武科,更无一不是大明中兴的良策!”

“如今迹象,陛下锐意重武,不畏声名,敢杀朝臣奸士,将士人皆敢战,百废俱兴,前弊尽除,自然到了吾辈大展拳脚,为国朝尽忠之时!”

“小的辽左金州人氏,曾任戚家军童兵队长,愿为陛下效力!”

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居然连董琦都听得有些意动,他稳静心神,脸上仍旧毫无波动,思绪良久,方才沉声下令道:

“继续比试,将郑冠看押,待本督禀明圣上之后,在做定夺!”

既意已定,那也没什么话好再说,众武生纷纷点头,齐声抱拳喊道:“谨遵主考大人之命!”

......

文武科举,各分三场,每场三日。

大约在十几日之后,文武科举三场全部考完,士子和武生们有失意离去的,也有抱着一线希望想要留下的,还有已经觉得自己肯定能中,已经开始大宴宾客的。

京城甚至全国都对此津津乐道,按照礼部事先公布的放榜时间来看,此次文武左右榜放出的时间,大概就在尔月下旬或三月初而已。

文举究竟怎么样还说不定,武举考完基本就定的差不多了,毕竟各人表现当时都看在眼里,要是不出从前勋戚用权势夺名额的事,基本上也就那样了。

只不过有件事让人觉得唏嘘不已,那就是郑冠究竟能不能上榜,如果上榜,他和徐彦琦两人究竟谁能获得此次武状元的殊荣。

等待放榜的时间内,京师与各处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各处奉诏进京或者被锦衣卫锁拿入京的藩王和贵戚们,除了一些偏远之地还未抵京,余者也都在二月二十几号陆续到达。

在这个节骨眼上,据厂卫报告,说是勋戚权贵们的活动少了许多,看来也都是投鼠忌器,毕竟崇祯皇帝现在正是要处理勋戚和权贵的屁事,就连福王都锁拿进京了,日后究竟会怎么样,还真是两说。

勋戚们入京之后,暂且就被安排在重兵环卫之下的驿馆,并且限制出行,在文武科举放榜或者皇帝召见之前,衣食住行都由专人安排给定。

崇祯十九年三月四日,京城东大明门外,早被各色人等围得水泄不通,在这些人之中,大部分是前来扫榜的士子和武生,余者大部分是他们各自的叔伯兄弟和朋友。

东西两座大明门,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历朝的文官武将们往往要经过此地,所以西大明门又被称作“龙门”,此次放榜的西大明门,则被称作“虎门”。

此次放榜又与以往不同,为表朝廷对文武科举的平等重视,各分为左右两榜,西大明门放榜时,武榜位于西,东大明门放榜时,文榜则位于东。

在放榜时,士子们难得的与他们平素厌烦的武夫们站到一起,开始惊心动魄的扫榜,考虑到不少武夫不认识字,所以此次特意安排了翰林官员连日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武举盛况,朕心悦之。凡所良材,能为大明保疆卫土,则社稷之幸矣。朕有心致盛,而后可待卿等之功。须不负四海黎庶所望,方期得一夕之安寝,诸卿勉之!

着与礼部共赐宴于京,凡中榜武举人及在京文武官员皆可入宴。钦此。

武举甲等:徐彦琦、曾伟、李万两、戚元功......

武举乙等:董事昌、韩忠、戚元辅......

武举丙等:刘可贵、齐天良、吴中胤、戚元弼......”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文举昌隆,朕心悦然。兴朝开创之业端,籍元勋良臣辅弼之材,资世德式,遵令典用沛洪恩。朝廷待士之恩,莫重于褒锡。

着与礼部共赐宴于京,凡中榜文举人及在京文武官员皆可入宴。钦此。

文举甲等:夏完淳(夏允彝子)、瞿昌文(瞿式耜子)、黄渊耀(黄淳耀弟)......

文举乙等:候玄演(侯峒曾子)、徐锦华(许孚远子)......

文举丙等:候玄洁(侯峒曾子)、杜登春(杜麟征子)......”

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四百四十三章:激斗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种神器都用上!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七百一十八章:不灭其国,誓不罢休第四百八十一章:摧骑第二百一十九章:清营议动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强军伊始第七百九十一章:上元盛况,崇祯中兴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营北上第二十二章:东厂大牢里的惨叫声第二百六十六章:马爷的爱国情怀第七百五十二章:兹册封为王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四百零六章:两京之争(下)第四百一十九章:惊变山海关第五十一章:罪己诏(求收藏!!)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输了第一百零八章:微服私访第一百五十九章:邪书第二百二十七章:命运的三岔口第一百五十二章:不和(上架求订阅!!)第八十六章:偏师北进,人心浮动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五百六十三章:东路受挫 老冯出招第五百九十二章:明俄小战第六百零八章:假意讲和,暗行三招第五百二十二章:乱上加乱第五百九十八章:大选秀女第五百七十一章:这棋越下越大了第五百三十三章:谁敢对你不敬,朕就杀他全家第一百零二章:激斩阿巴泰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万岁第七百八十四章:全世界都在真香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悬一线,亲征续命第六百一十一章:和皇室做买卖第六百三十五章:民戏第一百五十七章:蹊跷第七百一十章:聪明人的做法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八十六章:偏师北进,人心浮动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内于京师(求收藏!!!)尾声了,说点吧,顺便聊聊新书第六百三十八章:钟情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间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内争,计议入关第五十三章:屡出奇谋第三百零五章:姓钱的,你的破事儿发了!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报复第二百一十八章:吞并乌齐叶特第七百五十三章:征九州,灭萨摩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盐矿为首第二百零一章:东林 帝党之争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祯年间的“瓜蔓抄”第五百九十章:让朕告诉你,谁才是强权第四百六十六章:慑服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七百八十一章:旧秩序与新秩序(二)第一百八十四章:分歧第三百六十九章:遵东奇捷(上)第五百七十六章:历史的小偏差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报复第二十三章:危机四伏的皇宫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战第七百一十八章:不灭其国,誓不罢休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六百九十章: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第一百零七章:白话圣旨第四百七十六章:雄关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营北上第七百九十三章:等会,这厮度蜜月去了?第六百八十二章:帅帐激斗,成王败寇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战而定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报复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兴之主第三百一十章:群起而攻之第二百零三章:夺权之辩第三百六十四章:三屯营之战(上)第四百九十四章:黄金家族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复湖广第五百二十章:化敌为友第三百七十八章:恩与威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个弟弟第一百六十九章:开造器之先河第二百三十三章:一败涂地第十九章:已经炸毛的群臣第三百二十二章:郑冠、徐彦琦第二百八十一章:禁军阵战六大营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战 确定形势第三百三十九章:谋立新君第五百一十二章:议开京察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五百零五章:册封大典第二百七十八章:地方不靖完结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