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国事天下事(上)

“嗯,他们总算是到齐了,朕可是等得久了。”崇祯皇帝看了看天色,头也不抬的说道:“就宣他们来冬暖阁吧,不必去养心殿了,朕嫌烦。”

要是按往常,皇帝召见什么人都是有规矩说要在某处宫殿,可崇祯皇帝素来不喜好那个,有心情了就去其它殿,一般来说,都是直接在暖阁议完了事。

听见崇祯皇帝说出“烦”这个字眼,李春浑身立时一个激灵,连忙点头退出暖阁宣谕。

不多时,随着一阵脚步声,福王朱由菘、瑞王朱常浩、衡王朱常庶,以及清源王、平遥王这五位王爷分先后次序步入冬暖阁,见到趴在御案上的崇祯皇帝,表情自是各不相同。

当仁不让走在第一位的,正是神宗万历皇帝之孙,已经凉了的老福王朱常洵长子,在崇祯十六年袭爵福王的朱由菘。

说起来,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朱由菘是五人之中第一个到京的,他到的时候,甚至锦衣卫还没赶到瑞王府,不过这些日子他并不好过。

首先,由于不配合锦衣卫办事,朱由菘被李若链强行“锁拿”入京,这已经使他满心怒火,要知道,自己可是堂堂福王,如今诸王之中最亲近、尊贵的皇亲!

区区锦衣卫,不过是朱家的一条狗,竟敢在自己的王府强行将自己带走,这种让自己颜面尽失于天下的破事绝对不能就这么晾过去。

到京之后,满心怨愤的朱由菘本想直接面见崇祯当面说理,一门心思要废了那个叫李若链的锦衣卫指挥使。

直到现在,朱由菘还是不相信锁拿自己入京是崇祯皇帝亲口所说,按他想的,那次必然是李若链自作主张,只要和自己那弟弟朱由检说上几句,李若链必定吃不了兜着走。

可他接连几次要求入宫,都被崇祯皇帝直接拒绝。

当时正忙着办文武科举改制的崇祯皇帝听到是自己这个便宜皇亲在闹,压根连鸟都没鸟,直接命厂卫把他监禁在一处深宅大院了事。

相比福王,瑞王朱常浩、衡王朱常庶两人虽然支脉较远,但起码人家也是堂堂王爷,那也绝非一般的皇亲国戚所能相提并论。

然而他们两个就聪明得多,到京之后到处打听,得知就连朱由菘都吃了瘪,当时就多长了个心眼,并没有闹事,而且极为配合的锦衣卫工作,安安稳稳在驿馆住到今日。

本身瑞王朱常浩和朱由菘的心思一样,根本不信朱由检会有那个魄力一次性处置他们五个,这次多半是询问一下地方事宜,阵仗搞的大,那是朱由检好面子,不会出甚么事情。

至于平遥王和清源王,他们两个绝对是瞎猫碰着死耗子被崇祯一不小心顺带过来的,这次主要还是拿福王开刀试水,这两个远亲王爷在崇祯皇帝眼里其实已经是死人。

要不是厂卫报了,崇祯还真不想特意叫他们过来,这两位皇亲不仅后世很多人闻所未闻,就连时下都已经和老朱家嫡脉八竿子打不着儿,离的实在太远了。

以老朱家对子孙的各种特权而言,就算支脉远到没边儿的王爷,各自在封地也能混的跟土皇帝似的,这样两位血脉疏远到很多皇亲都忘了的两个王爷正是如此。

对于地方官民来说,人家好歹还是个王爷,就算血脉再远,那也是自己招惹不起的。

“皇上,自臣父被流贼杀害之后,臣就一直在金陵王府,待得好好的,什么地方上的大事小情可是都没过问,就等陛下亲自手刃李贼为臣父报仇。”

“可是皇上,为何你叫那李若链锁臣来京,这是何道理?莫不是这犯上作乱的贼子生了僭越之心?”

朱由菘话说的还是非常中肯,并没有任何依势的感觉,只见他义愤填膺的走到李若链身前揪住其衣领,怒道:

“皇上,且将这个贼子交给臣,臣必定好好替皇上清理门户!”

朱由菘的表演不可谓不精彩,朱常浩和朱常庶对视一眼,本来要说话的两个人当即一声不吭,清源王和平遥王更是根本没打算说话,四人就看朱由检和朱由菘表演。

“福王,你是朕的兄弟,你先坐下说话,论辈分,朕还要叫你一声皇兄。”崇祯皇帝这话听得朱由菘很是高兴,这才松开李若链冷哼着坐下,只听崇祯皇帝又道:

“既是自家人,朕自然会替你主持公道。除福王以外,在座之中也有朕的叔伯,今日朕叫你们来,不是问封地事宜,也不是什么狗屁的家宴,是朕想要问问诸位近些年干的那些事儿。”

“什么叫近些年干的那些事儿,本王干什么了?”瑞王朱常浩一脸懵,此时的他,已然觉察到崇祯皇帝话音微弱的变化,感到一丝危险的临近。

听朱常浩第一句话就是急于撇清关系,崇祯皇帝心中冷笑不已,说道:“这些事儿容后再议,李若链,挂上吧!”

崇祯皇帝说完,李若链整理了下衣襟,这才阔步走到前面,带着两名侍殿大汉将军将一副地图挂在墙上。

看五王各自不解的神情,崇祯皇帝解释说道:“这是太祖皇帝分封图,这些个密密麻麻的藩卫,究竟是何用意?”

“在座都是朕的自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如今朝廷形势危急至此,朕也就不拐弯抹角了。”

“这大明江山并非是朕一个人在坐,想想历代亡国的皇亲下场吧,朕的皇亲们!要是朕完了,你们一个个都跑不掉!”

其实这个问题要是明面上来看,真简单得很。

朱由菘就算屁事儿不知,自家祖宗如何想法还是明白的,并未多加思考的他当即起身回话,大致意思便是洪武皇帝是仿效周天子分封诸侯。

崇祯皇帝听到之后点点头,心道福王这只蠢猪倒不是完全愚蠢。

朱元璋之所以分封诸藩,为的就是有朝一日中央朝廷力有不逮,诸藩可以率兵勤王,确实有些类似周天子分封诸侯,只不过这诸侯换成了朱家自己人的藩王。

其实朱元璋的想法多多少少有些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要是诸王有兵马和实权,就算将来天下再乱,争夺天下的还是他朱家子孙。

毕竟,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然而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他死了没多久,建文皇帝朱允炆特别心急的搞了一出削藩,被永乐皇帝朱棣从手上夺权。

朱棣是从藩王起家,自然明白藩王有兵有将又有权的弊端,当即决定,藩王争夺皇帝只自己一家,绝不能被其他人仿效。

朱棣的具体做法,就是把藩王们的兵权和在地方的政事全给拿回自己手上,加强中央集权,并且设置厂卫严格监视一切臣民和权贵。

明朝的藩王们自此断了争夺天下的手段和路子,一天屁事儿没有,除了吃喝拉撒就是睡觉,彻彻底底变成只知道繁衍的种猪。

当然,这些种猪很快就把心思转移到如何侵占民田和私吞国库上去了,快三百年下来,整个大明国库不剩下什么,皇帝和老百姓都穷的叮当响,他们反倒个个富得流油。

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一百七十章:开张第七十九章:平台点将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三百八十八章:事变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鸟铳的威力第一百八十三章:动手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报复第二百零九章:登莱异动第六十五章:飞速你老冯第一百七十八章:国议第八十六章:偏师北进,人心浮动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复太原,连克汾辽第七百五十七章:不好意思,朕就是来抢地盘的第五百四十一章:恩与威第六百六十五章:合围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骑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五百零六章:大阅、建城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五百四十二章:白莲出水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六十六章:双刀出鞘(为堂主诚信敬业友善贺!)第五百四十五章:暗流涌动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颈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场作戏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广,大反攻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认大哥的沙贾汗第三百零八章:议立新君第七百二十一章:你们的天可汗到了第五百八十三章:这天下的皇帝,只能是朕!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连夜雨第六十章:吴又可治瘟第六百五十章:插柳成荫,真龙天子第七百五十三章:征九州,灭萨摩第六百二十八章:飞跃第一百一十三章:命运的捉弄第五百三十章:各处兵马,悉听朕旨意行事第一百八十三章:动手第四百二十五章:执意夺关第一百二十二章:争议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四百六十一章:军备改革的先行府第七百五十五章:萨摩覆灭第四百九十章:留守制、隐患第一百六十六章:召见宋应星第二百四十章:月夜营啸,平度之败第四百零六章:两京之争(下)第一百五十三章:闯军退了(上架求订阅!!!)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二百零一章:东林 帝党之争第二百七十一章:凌迟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三百五十一章:革左十三骑第九十四章:大明皇帝朱由检纪第六百九十八章:姜还是老的辣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进剿第三百二十章:文武殊途第五百七十章:在辽东下一盘大棋第三百三十九章:谋立新君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时候到了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三百七十五章:不省心的皇亲国戚们第四百七十七章:斩王第三百八十四章:废爵衍圣公,谈迁评时事第二十七章:水落石出?第七百六十五章:朕为你再战最后一次第七百七十九章:两超多强第二百一十八章:吞并乌齐叶特第五百四十七章:端倪第二百七十章:性情天子,转世圣君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战第六百三十八章:钟情第七百八十六章:朕的眼睛里不揉一粒沙子第二百七十一章:凌迟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还是眼高一筹?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枪骑兵的想法第一百零二章:激斩阿巴泰第五十章:惊变大同(下)第二百八十一章:禁军阵战六大营第七十三章:就是有钱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复太原,连克汾辽第三十五章:整筛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条鞭法第五百四十四章:韩子元第七百八十五章:让一个文明终止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六百四十章:高处不胜寒第九十三章:良乡大捷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四百九十五章:鄂尔多斯之战完结感言第四百零四章:作为皇帝的理想与抱负第一百七十六章:地方龙虫(感谢帅气小佳的万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