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谋立新君

距朱由菘被废不到半月,若抛出其原本王府人丁尽数入京安顿好的那些时日,其实朱由菘住进宅院不过几日之间的功夫而已。

可就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竟发生了如此惊天大案,不得不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朱由菘虽被废,但时日尚短,江南、西北等许多地方都对此毫不知情,余名仍在,就算已经知道的,也还是对朱由菘原本的福王名号心有所念。

毕竟,他本人是神宗万历皇帝的亲孙子,嫡系宗亲,这一点无可否认。

这件事在两日之内迅速传遍了京城,继之便是京畿一带,搞得人人惶惶而不可终日,说什么的都有,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本该对此不闻不问的崇祯皇帝听到之后却对此极为震怒,下旨严查,说是定要将凶手缉拿归案。

除却小民深感皇恩浩荡以外,还有不少对此深感恐惧的人,不知道是什么人下此毒手,真是没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就连前福王都能死得如此凄惨,更别说自己这些毫无背景的普通百姓了。

看见崇祯皇帝对此极为夸张的反应,不少有识之士心中顿时对事情有了些许分析,但都是绝口不言,与其他人一样“惶惶不可终日”。

仔细思来,这件事令人疑虑之处确有很多。

首先,本来遍布宅院周围的当地兵马还有厂卫番子似乎都在同一个晚上消失,只留下少许人把守院门,这才给那些刺客以可乘之机。

其次,在一个晚上诛灭福王满门,这等事绝非一般刺客所敢做,也并非一般人所能做,天下间人人都知道有此能力的组织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东厂、西厂、锦衣卫还有内行厂。

这些番子不仅精通暗探、屈打成招之术,在暗杀上更是极为专业,做事向来滴水不漏,很多人都知道,正德年间,乃是大明首度东西、内行三厂及锦衣卫四大机构并存之时。

“气焰熏灼,凡厂卫逮捕朝臣,初不俟奏请,因而牵连死者亦无计。”

不完全记载,正德年间,一夜之间整府覆灭的大臣总共有十几家,明面上,厂卫四出,搞得人心骚动,人人自危,暗地***子到处探查与皇帝作对之人,轻则抓捕,重则直接诛灭。

当然,由于正德皇帝的所谓“包庇”,这些大臣的死因直到现在都是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可是谁都明白,这根本就是皇帝借厂卫之手铲除异己的举动。

眼下崇祯皇帝前脚废了朱由菘的藩号,除福国,后脚朱由菘全家便死于非命,若说两者之间毫无联系,怕只有那些屁事不知的百姓才会相信。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尽力宣传让百姓相信便是,至于那帮文官究竟信与不信,这也并不重要,反正他们基本什么都不敢做。

......

朱由菘全家死于非命的半月之后,崇祯十九年四月初,一批大臣和勋戚在阮大铖、张秉贞、徐文爵、赵之龙等人带头下,集体来到了位于杭州城内的潞王府。

说起潞王朱常淓这个人,在朱由菘死后,实际上算是血脉最纯正的宗亲之一。

朱常淓,祖籍卫辉,穆宗隆庆皇帝之孙,神宗万历皇帝之侄,光宗泰昌皇帝堂弟,潞简王朱翊鏐嫡子。

万历四十二年,潞王朱翊鏐薨,朱常淓年幼,由母妃李氏摄理王府事,万历四十四年袭封潞王。

“王爷,当今天子昏聩无能,屡残害忠良,三厂一卫四出,阉党复起,以致民不聊生,若不尽早登位,大明危矣!”张秉贞站在鲁王朱常淓跟前夸张其次的说道:

“国朝二百余年宗庙社稷,至今到了那昏君手中,就要毁于一旦!”

这话已经是大逆不道,平时说出来,杀头都是轻的,要是传到崇祯皇帝的耳朵里,按他现在的作风,诛九族只怕都是轻的。

保不齐再给你来一个夷平十族,本人剥皮楦草之类的刑法。

“王爷,臣等时常在想,大行天启皇帝龙体健硕有为,又岂能被区区小病夺去性命,定是这昏君勾结阉党,篡权夺位!”

“大行皇帝虽喜好木匠活儿,但处事贤德,与今日这昏君相比,更是仁圣之君!”

“是极,臣等连夜赶制昏君多年来毒害天下有识之士花名录,不日就要编册成书,唯有那昏君退位让贤,我大明方能长治久安!”

三十多岁的朱常淓打小就在王府里被当成猪圈养,这帮文官成群结队而来,定是有所准备,然而他听了这话却是被忽悠得不行,脸上一直笑呵呵的,看样子对这帮文官极为信任。

当皇帝啊,那可是天子,九五至尊啊,谁不想!

前不久崇祯皇帝处置五王的事情,已经让朱常淓和潞王府的人日夜不安,此时这帮臣子和勋戚一齐来找,不仅朱常淓有所意动,其母妃李氏在旁边听着,更是心中激动。

“本王...”朱常浩满脸笑容,正要满口允诺,可话刚说出两个字就听李氏在一旁故作轻咳,言语一顿,故作沉吟状说道:

“本王不喜国事,乏了,这就回去歇息了。”

“臣等恭送王爷安康。”群臣连忙说道。

其实张秉贞、徐文爵等人也明白,潞王府说话算数的向来不是这位潞王,却是那四十余年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老潞王妃李氏。

“若要登位,兵马、钱粮、人脉缺一不可,不知你们可是准备齐全?”

李妃的声音很好听,今年恰好岁数与她想仿的魏国公徐文爵偷摸看了一眼李妃婀娜多姿的身段,咽了下口水,故意近前几步轻嗅几下,笑着说道:

“王妃放心,那昏君诸多暴行,早已是天怒人怨!钱谦益被诛满门日前臣等便已经联络许久,届时潞王称帝,不仅各处兵马暗中会有所响应,韩、邓等大户亦皆愿出捐钱粮,以附从龙之功。”

“到了那时,您可就是皇太后了。”

听徐文爵说完,李妃也是心下激荡不已,皇太后啊,这可是一个小小的王妃比之不及的地位,若是女人能做到这个地步,也会青史留名吧!

不多时,李妃见徐文爵看自己那色色的眼神,这才对表情有所收敛,故意转过头去,淡淡“嗯”了一声,说道:

“当今天子昏庸无道,暴虐凶悍,以致人间生灵涂炭,国事愈发难为,潞王贵为皇叔父,贤冠诸藩,早有锐志,自该挑起大梁,中兴大明。”

说着,李妃挥手道:

“都去准备准备吧。”

第三百九十八章:辽国公之请,大明天可汗第三十一章:朕又换首辅了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试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十三章:周遇吉誓决李闯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围,退保宁武第七百零四章:打肿脸充胖子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体纯反正第十九章:已经炸毛的群臣第二百三十二章:五省进剿第三百六十八章:达延古的醒悟完结感言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阁操盘的皇帝第六百七十四章:振兴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六十一章:翁氏荡妇第六百四十一章:小战第七百五十一章:顺手收波人心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围孔府(上)第四十八章:诛杀姜襄第六百七十五章:要想富,先修路第四百七十二章:入关第五百一十八章:就办你个卖国第五十三章:屡出奇谋第五百零九章:谥“文正”第二百五十三章:联名上奏,驸马始危第四十四章:皇帝手下的豺狼虎豹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三百章:丙戍变革第五百九十六章:家法不留情第七百三十六章:他们根本不想攻城第六百九十九章:千钧一发第五百八十六章:第十七代朝鲜国王第七百五十八章:来自大明的正义之师第二百七十一章:凌迟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二十四章:惊变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参将第五百四十八章:还是太看得起你了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二百六十二章:皇八子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七百一十六章:华夏联盟第一百零六章:力排众议第五百五十三章:明运未尽,能者辈出!第四百九十八章:谁是可汗第五百六十五章:皇明有兴 建虏显乱第三百六十九章:遵东奇捷(上)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围孔府(上)第九十八章:借崇祯之手,将高杰除之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鲜王都的党争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转败为胜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军的改革第三百四十九章:清军压境第三百三十三章:家事国事天下事(上)第二十二章:东厂大牢里的惨叫声第五百九十五章:高手在民间第二百八十五章:北关失陷第一百九十一章:血染婚仪第一百七十五章:强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来你就得来第二百九十四章:郁闷的蔺养成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四百一十三章:转轮打火枪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总会发光第三百五十章:蔺养成的抉择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举第二百六十四章:宁完我入京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于“全世界”第七百二十章:恶人还需恶人磨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三百七十章:遵东奇捷(中)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统第六百七十四章:振兴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颜大捷第六百一十五章:遭遇战 确定形势第四百零四章:作为皇帝的理想与抱负第五百三十四章:国事、家事(三千字!)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宁夏,光复二省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五百四十章:法与情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七百六十二章:全面侵法第一百六十四章:小事大查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七百四十六章:斗沙俄,抢地盘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顺军破太原第一百零六章:力排众议第四百九十一章:说媒第七百八十五章:让一个文明终止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后满虏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内迁第七十一章:忙而不乱的永昌号(第三更)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铎第七百四十三章:叫你来你就得来第八十三章:废除耕守制第五十三章:屡出奇谋第二十二章:东厂大牢里的惨叫声第六章:御马监 锦衣卫第四十一章:白广恩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