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洪山陷落,屠夫多铎

来到遵化几日之后,杨御藩留族第杨廷栋守三屯营,自己则带着蔺养成与他部下十二名革左骑兵来到遵化大营面圣。

“陛下,宽河所守备、大安口参将、洪山口参将、石门镇守备、兴州守备等十二人均已抵达营内,何时召见?”

崇祯皇帝正在和杨御藩等人聊得火热,听到这个消息自是有些不悦,心道反正这些人多半也都是各处尸位素餐之辈,倒是不急着召见。

“让他们在前营等待,牛大壮,你先到前营见一下他们,问问各处情况如何。”

牛大壮点点头,起身抱拳说道:“末将遵旨。”

待牛大壮带着两名城防军参将离去,杨御藩才是继续说道:“陛下,这多尔衮来势汹汹,即便末将亦无法自保,陛下御驾亲征来了此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

皇帝面前说出这等话来,要么是真正的忠君为国,要么就是犯了浑想要名留青史,显然杨御藩并不属于后者,崇祯皇帝也就没什么不满之情。

其实崇祯皇帝在后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死肥宅,巴不得整天待在后宫吃香的喝辣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睁眼睛就有端庄华贵、如花似玉或是风骚妩媚的各种妃嫔随时供君采摘,这种日子傻子才不愿意过!

可是自己穿越的不是唐宋,甚至不是我鞑清,偏偏就来到了这苦逼的明朝末年,这种到处危机四伏的时候再不勤快点你,那可就等着被李自成或多尔衮杀猪吧。

福王知道怎么死的,那就是被李自成炖了!历史上南明那些投降王爷都是什么后果知道不?管你有没有复国之意,一个个都找理由给弄死了。

穿到崇祯身上,那还能落着好?

所以崇祯皇帝没有回答杨御藩的话,做皇帝的也没必要对臣子的话句句都有回应,有些时候需要仁政爱民,有些时候则需要装高冷,不然下面会觉得你软弱可欺。

然而这么想的还不只是杨御藩一个,蔺养成这大顺的降将也跟着来凑热闹,苦口婆心的说道:

“末将也觉得杨总兵言之有理,陛下和那些王爷不一样,不能有丝毫闪失,末将觉得,陛下坐镇遵化即可。”

崇祯皇帝看了一眼蔺养成,心道这厮会有这么好心?当初喊着叫着带着革左五营揭竿起义反朕的是不是你,这会儿怎么突然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

当然,崇祯皇帝知道蔺养成最初起义是为了被招安的目的,心里也就那么想想,毕竟这家伙在喜峰口没逃走还立有战功,这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当下,崇祯皇帝摆摆手说道:“不必再劝,朕叫你们来是替抵挡建奴出谋划策的,不是来听你们扰动军心的。”

其实崇祯皇帝御驾亲征也是有自己的考虑,并不完全是为了抵挡多尔衮和出来装逼。

按最基本的说,自己在京师再厉害,那也就是个城内皇帝,不到京师外上溜达一圈宣示一下主权,又怎么能提高自己在军中的威望?

毛爷爷说得好,自古以来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军队的保障,崇祯觉得自己哪怕就是把大明的文官体系杀的人头滚滚,实际上也没有甚么大的用处。

对于那些捞钱捞疯了的人来讲,就算被杀的人头滚滚,也还是不断有人会硬着脖子上来继续捞钱,就算朱元璋杀成那样,某些人在暗中该干什么不也是还干什么。

明末和明初刚立国全然不同,就算是皇帝敢阻拦他们捞钱,他们根本就不介意换个皇帝,当然,他们也有那个能力。

历史上一个个胆小如鼠的藩王们前不久组团闹造反,不可能是他们自己的主意。

用屁股去想都知道,这其中定然有各方势力在作祟,除了那些被崇祯阻挡捞钱的文官和财阀集团以外,保不齐还有甚么暗中的马王爷在蹲着没露相。

就和洪武皇帝朱元璋的道理一样,崇祯皇帝要是想稳住自己皇位,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抓住军心和兵权。

新上任的兵部尚书朱大典是自己人,但是兵部各司不都是自己人,也不可能全换成自己人,只有刀把子一直在自己手里,想怎么搞那都是有保障的。

上次良乡之役打赢了,崇祯皇帝不仅威望提高一大截,就连军心都开始渐渐回拢,再加上向军队和民间下发罪己诏,这才有了之后的大刀阔斧铲除东林党。

没有以上两样和厂卫保底,崇祯皇帝也是根本不敢的。

这次若在北边打赢了多尔衮,又是崇祯皇帝亲征打赢了不可能战胜的对手,文治武功那就都有了,想必南边焦灼的战况也会迎刃而解。

见杨御藩还有再劝的神情,崇祯皇帝赶紧说道:

“你父亲杨肇基为国朝尽心尽力,征战三十余载死于三屯总兵任上,朕亦深知你杨家忠耿之心,你几个弟弟还没有官职吧?”

忽然提及此事,杨御藩想到父亲数十年前死在此处的事,当即也是忘记了要劝谏的话,沉重的点点头,说道:

“陛下,臣第唯有廷栋一人能持刀从军,余者年岁太小,还不足授官。”

崇祯皇帝点点头,若有所思道:“既然如此,荫尔父之功,朕便擢杨廷栋为三屯营参将,加署忠义卫指挥佥事,从大军守城。”

“你杨家余下三个弟弟,想从文的朕会派官员到地方上将他们调入州府县学深造,若是想习武,成年后朕会再给他们一官半职,以慰杨柱国在天之灵。”

听见这话,杨御藩有些不知所措,当即跪在地上喊道:“陛下折煞臣下了,臣弟并无寸功,贸然擢拔此等高位,臣恐军中将士不服,难以服众啊!”

“杨廷栋虽无功勋,可你却有不小的功勋,你父亲杨肇基功勋更多!朕说过,朝廷会重重的嘉奖有功之士,父死荫子,这绝不是一个空谈!”崇祯皇帝摆摆手表示自己计议已定,才是话锋一转,说道:

“建奴兵到了何处?”

“回陛下,据探报称,贼奴多尔衮破关之后便忙于毁关城,直到数日前才行至汉儿庄一带,并且末将的哨骑有一部分在洪山口失去联络,怕是那里也遭了建奴袭扰。”

蔺养成闻言冷笑几声,握拳道:“看这样子,这些鞑子还不是一路而来,不知多尔衮到底打着甚么心思!”

正这个时候,前营与众将议事的牛万才风风火火走进后营,抱拳行礼,眼中带着深深的仇恨,咬牙切齿说道:

“陛下,洪山口参将身上带着伤,他说洪山口已经被红甲鞑子攻陷,而且这些鞑子极其残忍,入城之后,就连妇女老少都没留下一个活口!”

“那参将人呢?”杨御藩摇摇头,在心中暗自替遇难的百姓默哀,而后赶紧问道。

牛大壮重重叹了口气,道:“已经昏迷不醒被军医带下去救治了,不过...怕也是救不活了。”

不等崇祯皇帝说什么,蔺养成却瞪大了眼睛,恨恨喊道:“红甲?多铎,肯定是他!!”

第六百三十八章:钟情第三百二十六章:实心行实政之策第五十三章:屡出奇谋第五百四十四章:韩子元第四百三十一章:九战九捷,勇冠全川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镇联军第六百四十三章:戊子杀匪令第四百七十三章:联军第二十四章:惊变第六百八十八章:报复第三百八十三章:兵围孔府(下)第三百六十九章:遵东奇捷(上)第三百九十八章:辽国公之请,大明天可汗第七百五十八章:来自大明的正义之师第七十九章:平台点将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国强权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归心武昌,李自成议政西安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五百八十九章:帝国强权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儿了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七百八十一章:旧秩序与新秩序(二)第七百六十八章:兵临巴尔干第四百三十三章:陷重庆、下忠州(中)第三百八十六章:人在家中坐,事从天上来第三百零五章:姓钱的,你的破事儿发了!第四百六十八章:人心(求推荐、月票)第一百八十章:封赐第三百九十三章:诸藩祸国闹剧平,各方反应不尽然第七百八十章:旧秩序与新秩序(一)第二百三十七章:定策太原第三百八十四章:废爵衍圣公,谈迁评时事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二十六章:扑朔迷离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七百一十九章:出去打建奴散散心第四十六章:复设三团营第三百四十九章:清军压境第七百二十九章:你这个皇上,老子不认!第一百零二章:激斩阿巴泰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五十五章:建奴议政第四百八十章:对阵(求推荐)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军为式随便说说第四百零九章:斩皇亲,废六部第四十六章:复设三团营第二百零三章:夺权之辩第十六章:以张世泽代吴襄提督京营第一百五十章:全歼第四百四十七章:强龙偶遇地头蛇第七百一十六章:华夏联盟第二百一十二章:老冯出塞第二百一十九章:清营议动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宁,再下广德(下)第六十章:吴又可治瘟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斩首第七百二十九章:你这个皇上,老子不认!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当我不敢动手?第四百三十二章:陷重庆、下忠州(上)第三百三十六章:除国第二章:着吴襄提督京营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一百五十一章:险胜第四十一章:白广恩复叛第二百四十章:月夜营啸,平度之败第三百九十四章:叙功大典进行时,红人上任各方求第一百一十三章:命运的捉弄第七百零二章:包饺子第一百五十一章:险胜第一百九十四章:安南来使第六百九十四章:沙普之乱第二百七十七章:祭祖 誓师第三百八十五章:为民做主的“钦差”第一百九十三章:赐死第五百九十章:让朕告诉你,谁才是强权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择第七百零五章:奇兵第四百五十二章:这怎么玩,这根本玩不了啊!第三百一十章:群起而攻之第三百五十六章:宪之逆鳞,天子豪言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灾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师云集,争斗沙场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师云集,争斗沙场第四百四十四章:圣旨第三百一十六章:社稷中兴之主第五百五十九章:泽候归明 闯王西逃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伤疤忘了疼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个仓库就好了第四百七十三章:联军第四百四十一章:两厂相争第一百三十五章:投清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体纯反正第六百二十四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二十三章:挟天第四百七十七章:斩王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四百六十五章:劝降第五百五十三章:明运未尽,能者辈出!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旧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