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王世忠归心武昌,李自成议政西安

武昌,元帅府。

“......着王世忠官复原职,特加封太子少保,接旨之日,率部往宣化屯驻,安抚察哈尔、土默特诸部,望卿仍能尽心勠力,为国朝尽忠!钦此。”

待这前来传旨的司礼太监宣读完毕,府中左良玉、左梦庚等人皆是大礼参拜,恭恭敬敬将其送了出去。

“梦庚吾儿,快送钦差出府。”左良玉赶紧说道。

王世忠作为这次圣旨上的主要角色,早已是红光满面,听了左良玉的话也是连忙起身挡住左梦庚,笑着道:“女婿稍待,还是做老丈人的亲自去送送公公吧。”

左梦庚直接回头询问的看了一眼自己父亲左良玉,得到他点头许可以后,这才侧身让王世忠出去,不过脸上明显带着不悦。

王世忠前脚和传旨的司礼太监走出大堂,后脚左梦庚就冷哼一声,道:“朝廷这是安的什么心,去年张献忠要出川,若非我们左军众将士拼命,在这武昌挡着,陈奇瑜岂能从容收复太原?我看这皇帝是脑子被门挤了?”

听了这般大逆不道的话,堂上几名左部军将将面色一沉。

“梦庚吾儿,说话要慎重啊!如今不比从前了......”若是以往,左良玉倒不会说什么,可现在听了这话,他显然有些吃惊,连忙摆手制止。

“这朝廷形势逐年好转,不能掉以轻心。”

左梦庚听了自己爹的教训,只是冷哼一声,倒不再多说。

毕竟他也就是不愿承认而已,可无论如何,他都不能再向从前那般将朝廷视若无睹了,在崇祯皇帝的领导之下,大明真是逐渐开始向中兴在转变。

这天时好像也开始偏袒大明了,地方上的灾害虽然仍是很频繁,但相比前些年已经愈发少了。

数十年甚至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水灾、蝗灾几乎都集中在崇祯一朝,就像天有意要亡大明,但是如今的灾害与前些年一比,就可以称得上是小巫见大巫了。

就拿湖广来说,自崇祯十七年大旱之后,就再没出过任何灾害,流民逐渐归家,据说在陈奇瑜的安抚之下,山西境内尤其是总兵王光泰的驻地太原,已经逐渐安定下来。

就连他们左部驻扎的武昌,在左良玉稍微约束了部下之后,就已经开始有百姓返程回来种地了,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左部在地方上再骄横跋扈,也还要靠着朝廷的名声混日子,不然就跟那些贼军没有半点区别了,而且现如今的朝廷,也根本不是再拿自己没有一丁点办法。

这才是左良玉不得已而约束部下的根本原因。

常驻南京的神武军,陈奇瑜统帅的五省官军还有西北大营新军,甚至山东的牟文绶等等,哪一个都是忠于朝廷的力量,并且都是近年以来不断斩获大功,威名不小。

虽然号称五省官军最强的还是左部,但时下的左部却如秋后的蚂蚱,早就远远不及其余官军了,更别提人称小庞德的保定总兵马爌,以及野战击溃八旗兵的兴平候高杰等部。

除了各地星罗棋布忠于大明的军政势力,皇帝还在京师亲自组建了禁军与城防军,人数加在一起接近十万,所用都是最好的装备和军械。

去年京师禁军的威名也是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们先是随陈奇瑜击溃大顺军,紧接着又参与三屯营之战,继而南下平定诸藩,战斗力说起来也定是不弱。

左部若是做的太过分,被群起而攻之也极难存活,继刘泽清、刘良佐、姜襄、王承胤等人之后,左良玉可不想做那五个被朝廷围剿的人。

这一点自知之明,左良玉还是有的,并且在他心里,其实根本就没考虑过背叛朝廷的事儿。

“公公,皇上可还有什么话要传给末将的?”

王世忠没想到朝廷会再度启用自己这个外族人,出去以后先是塞给司礼太监一锭黄金,而后才是笑呵呵的问道。

“你态度不错,皇上是有话传下来,不过这话是给你一个人说的,且随咱家过来。”这司礼太监收了金子,态度顿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拉着他走到一边,说道:“

“这次东征山海关,乃是关乎大明国运的大事,此时召你到宣化复职,不必咱家多说,想必王将军也是明白这个中道理吧?”

“这是......”王世忠沉吟半晌,忽地惊喜道:“难不成是皇上对末将另有重用?”

“王将军是个聪明人,一点即透,咱家就实话实说了,皇上的意思呢,是趁着多尔衮诛杀哈达氏正脉的机会,利用你的身份,去招揽察哈尔、土默特几部。”

“什么,天杀的多尔衮杀了我哥,还诛灭了我哈达正脉!?”听见这个消息,王世忠直感觉一道晴天霹雳打在了自己头上,晕乎乎的差点没站住。

虽然自己入关多年,早已处处同汉人无异,但毕竟自己还是哈达正脉的次子,肩负对满洲人的血海深仇,没想到......

“多尔衮,我王世忠,誓要为我父亲、哥哥和族人报仇!!”

看王世忠的又震惊又恼怒的模样,还不敢在自己面前发作,司礼太监白了白眼没说什么,自顾自转身说道:

“皇上可亲口说了,这些大部族只要你招揽过来其中一部,那就是大功一件。王将军,您想想,寻常人要上阵拼命砍鞑子首级才能得到的功勋,你去跑几趟甚至书信几封就能得到,这可是天赐时机。”

“更何况,这多尔衮生性残暴,咱家看其已离覆亡不远,皇上迟早要率我大明军队打出关去,待满清覆灭以后,你哈达氏日后在大明如何立足,官途又从何而来?这可就全靠你在这次的表现了呀!”

“......”

王世忠还没有从失去所有亲人的悲痛中反应过来,咬牙切齿的道:“公公放心,这多尔衮如此绝情,我王世忠也决然不会放过他,今夜我就点齐部下族人,前往宣化!”

“有王将军这句话,咱家也就放心了,这便回京去了。”

“末将送送公公。”王世忠赶紧说道,不料却遭到这位大内公公的拒绝,只听他说道:

“咱家的事儿都算不得什么大事儿,王将军还是尽早收拾收拾启程赴任吧,这个时候,朝廷大军前锋该是快到兀良哈镇了。”

......

同一时间的陕西西安城内大顺皇宫,“砰”地一声,刘宗敏一拳头砸到桌案之上,大声道:“大哥,这朝廷也太不将你这大顺皇帝放在眼里了,如此羞辱咱们!”

李过也是嚷道:“这昏君竟然要招你做驿丞,我看,要么就让我调集兵马,打出潼关!”

“打不得,打不得呀!”牛金星连忙喊道:“现在没灾没难了,老百姓日子过的好了,咱大顺的兵都不想打仗了,都想着回乡种田,我看还是再等等......”

“等,你这牛鼻子老道就会等,咱在陕西等了快一年了,等出什么来了?”李过显然不服,一丁点面子都没给这位大顺丞相。

高一功豁地站起身,斩钉截铁道:“不能再等了,那陈奇瑜快把山西全境都给收复了,再等,人家可就打到家门口了!”

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绝第二百三十五章:双马战一龙第二百五十六章:朵颜劲旅第一章:刚来就逼朕上吊?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宁,再下广德(下)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战第一百四十八章:遇伏第十九章:已经炸毛的群臣第六百八十七章:新败第七十二章:东南财阀集团(吐血第四更!)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后满虏第七百八十七章:厂卫是皇家的,不是臣自己的第二百四十九章:找条大鱼第六百一十六章:玩命也是讲究技巧的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国事天下事(中)第六百四十六章:潼关大战(下)第七百零九章:已经苏醒的东方巨龙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师第七百八十五章:让一个文明终止第五百七十六章:历史的小偏差第二百六十五章:密不透风的厂卫第一百三十三章:跑路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国榷》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认大哥的沙贾汗第三百三十章:好汉归家,钦赐殊荣(下)第五百零八章:操劳国事为君死(三千字!)第二百八十九章:张鼐的想法第六百六十二章:意料之外,良将何来第一百二十一章:新历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悬一线,亲征续命第七百一十一章:欣欣向荣的朝政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三百六十章:忠贞候、左柱国——秦良玉第四百三十四章:陷重庆、下忠州(下)第一百二十三章:挟天第七百八十二章:旧秩序与新秩序(三)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广德(上)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二百一十九章:清营议动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师第五百三十三章:谁敢对你不敬,朕就杀他全家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战第三百八十九章:十七世纪全球最强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七百一十五章:着急认大哥的沙贾汗第一百三十七章:重镇第五十四章:一箭诛敌,悍将镇关第四百九十七章:来自远东的渗透第五十六章:王府问计第五百二十五章:广恩回援,血战汾南第二十三章:危机四伏的皇宫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敌第一百八十九章:闹大了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九十三章:良乡大捷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战而定第九十九章:借兵消灾第三百四十七章:逼杀刘良佐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国叶尔羌第一百七十章:开张第四百五十七章:似是而非,转败为胜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袭破敌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三百一十二章:你真当我不敢动手?第六章:御马监 锦衣卫第八十章:收拾人心第四百六十二章:战兵、正兵、辅兵第三百九十章:赐名,赵忠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儿来换!第四百二十章:打入冷宫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诺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谋,先下一城第五十章:惊变大同(下)第五百零五章:册封大典第四十三章:分向突围,退保宁武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输了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伪君子第三百一十五章:锁拿入京第五百一十六章:曹氏的商业帝国第二百零三章:夺权之辩第六百六十七章:是金子总会发光第三百六十二章:大战将启第七百章:他真就只是个弟弟第二百一十四章:兀良哈内迁第二百九十七章:核查京官,议设银行第五百八十四章:四年前的诏书第五百八十一章:血色朝阳第十九章:已经炸毛的群臣第五百一十八章:就办你个卖国第七百一十章:聪明人的做法第七百八十一章:旧秩序与新秩序(二)第五百三十三章:谁敢对你不敬,朕就杀他全家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悬一线,亲征续命第三百四十二章:多尔衮的野心第二百八十章:战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