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

护城河外搬运沙土填河的流民距离与城头的官军直线距离在六十步左右,正好是火器的射击范围之内。

谁都没想到,早该溃败出去的左营,居然还留下一小部分人打算“负隅顽抗”,炒豆般发射的声音连绵响起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吃了一惊。

可这个时候去躲闪已经来不及,最前面刚刚轮换过来的流民,有不少都被直接击中,扑朔朔的倒了下去。

虽然官军的火器大部分都是老式,可大西军也并没有对流民有任何的武装,伤害之爆表,令程大勇等人都没有想到。

“大王,这官兵的火器果然还是犀利啊!”

自从官兵的火器打响,填河流民们一片片的倒下,但倒下一个,后面的人并没有被吓退或是躲避,反倒是继续的向前冲去。

那些被火铳打中的人,也并没有直接死亡,大部分都是直接倒在河中,人体这样的填河物比起土包来,还要方便很多。

张可望面对流民的伤亡,并没有任何惋惜之情,“这官兵倒还帮了我,叫流民继续冲,正好借官兵之手拿他们填河。”

“等到填得差不多了,就杀入武昌,将他们赶尽杀绝!”

狄三品本就对张可望的性情有些了解,却没想到他这么不通人性,并肩作战的大顺军说卖就卖了,几万的流民说扔就扔了。

那自己有朝一日被甩在后面,是不是也会让他当做这些流民,给当成随时可以丢弃掉以达成目的的手段?

心下一瞬想了许多,不过狄三品还是笑着抱拳跑下去传令,只不过这个时候的他,对张可望已经不再那么十分死心塌地。

流民们并不知道张可望的想法,接到命令以后无所畏惧,为了进城之后多抢占一些好东西,甚至都是喊叫着就这么冲上去。

这些流民多半还穿着简单的衣物,手中甚至没一件像样的兵器,也根本没有任何组织性,途中有被火铳击伤的,行动稍微迟缓,就被身后的人推入了河中,后面的土包紧接着就是砸了下来。

这个时候,就算前面的人还没死,那也该让自己的人给搞得死透了。

这个时候,在大西军不计代价的以人填河战术下,城头官兵火器的杀伤,反倒是让前面留出空间,使得护城河被填满的速度比原本沙土填河时要加快许多。

“没想到,这个张可望居然如此不拿人命当回事儿,这些可都是活生生的人!”程大勇恨恨说道。

“就是,拿人命填河,亏他也想得出来!”

周围不少官兵都是庆幸,还好自己跟着上城死战,不然就以这张可望的尿性,只怕等城破时自己也不会逃了去。

与其那样屈辱的死去,还不如就在这跟他们拼了,多少自己也是稳赚不亏的买卖,没准等朝廷知道了,还能在忠烈祠供个灵位。

这些瘦骨嶙峋的流民毫不畏惧,对未来的过分期许,使得他们脸上露出狂热的神色,不管不顾的朝前冲去,好像是城头射下来的铅弹和到处弥漫的硝烟并不存在。

到现在,原本那土黄色的河面,却已经变成了紫色,河水虽然在静静流淌,可怎么冲,也无法把这鲜血染成的紫色冲淡。

“这样下去不行,带迅雷铳的都集中到我这边来,将铳架在城垛边上,放火球烧他娘的!”

城头的十几杆迅雷铳集合到一起,面对在奋不顾身用生命去填河的流民们,将前端的盖子打开,发射出一团团的火球。

这些火球有的直接落入水中消散踪迹,余下大部分却是不偏不倚的集中在流民大部队之中。

“啊!!!”

很快,城下的流民们有了些崩溃的迹象。

这些火球在湖广干旱的节气中很难扑灭,往往也不是就引燃了一个人,地上的枯草树皮都被连带着烧着,在护城河前段形成了一片大火燃烧的区域。

前面不少流民都被困在火圈之中,要么是被呛死,也有被活活烧死的,余下的大多数也不敢再继续向前,都是犹豫起来。

这些迅雷铳是大约四十年以前赵士祯发明的改进型,每个都储存着三个火球,可连射十八管,并且装配和准星和照门。

可以这么说,这几十年前的玩意,只要是质量过关,比起如今京军普遍装配的线列遂发枪,精确度和伤害也是不相上下。

不过好景不长,地上除了尸体和人以外,其余能被火球引着的东西真是不多,火势造出的隔离带很快就消散。

在张可望和大西军的鞭笞下,更多流民不畏生死地冲了上来。

崇祯朝这十几年年,湖广与山西、陕西相比也没好到哪里去,几乎是接连不断的大灾,父子相食,全村饿死,种种地狱凄惨的景象,这些流民们已经是看得太多。

所以对他们来说,你死我活之间,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论起生死看淡,他们有些甚至还要比京军更加释怀。

眼下看,许多青壮不过也才二十几岁的年纪,可是在他们的记忆中,这二十几年来几乎没有吃过几顿饱饭。

大西军虽然不把他们当人看,可这种起码能有口饭吃的生活对于他们这些早已无家可归的平民来说,其实才是最幸运不过的事情。

历年的大旱、大灾和兵祸、贼乱,已经把湖广的民力给榨得一滴不剩,现在张可望又来到了湖广,动不动就有城镇和村子被劫掠、屠杀。

虽然报上去给张献忠说都是左良玉所做,但同时报上去的其他塘报,却是张可望自己一路率领大西军望风披靡。

至于谁真谁假,那就自己看了。

视死如归,这种不知从哪来的精神的确实是难能可畏,这些流民的气势往往要比后头站着看戏的大西军要更强。

看见那些大喊大叫着冲上来,仿佛忘却生死一般的流民一个接一个不停的倒在了地上,城头的官兵都是有些木然。

这副舍生忘死攻城的场面,城头的程大勇心中都是有些战栗不安。

在这些紧张情绪之下,官兵们都是手忙脚乱起来,好不容易聚起来的死战情绪,一下子又消散了许多。

忽然北侧城墙传来“轰”地一声,却是有人把通条插在枪膛之中直接打出去导致炸膛。

程大勇自己也有些手忙脚乱,发现手里的鸟铳怎么都打不出去,低头一看,却是方才一紧张居然忘了装引药。

在流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后,护城河总算是被逐渐填起来,张可望志得意满,高喊一声,无数的养精蓄锐的大西军开始喊杀着开始攻城。

“大西万岁!”

“大西万岁!”

真正的战斗,这个时候才来,可程大勇他们却已经觉得战斗了多时,他有些精疲力竭的坐在城垛之下。

怪不得以往这些流贼能攻城略地百战百胜,就是这么个打法,任是哪支部队在守城也与他消耗不起啊。

“千总,你看!”

忽然间,程大勇听到一声惊奇的呼喊,赶紧站起来向远处观望,却见到在地平线的另一头,小溪北岸,正有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向这边整齐开进。

留守的北岸大西军一个照面之下,竟已经被打得溃不成军,四散而逃。

这支军队用的不是旧式旗帜,清一色都是崭新的金色玄鸟旗,不仅有整齐划一的步兵方阵,周围更是迂回着不少铁甲骑兵。

可是在这附近驻扎的正规朝廷军队,到底又是哪支?

程大勇想了想,忽然有些震惊。

“难道...,难道是在南京的神武军?”

第三百八十四章:废爵衍圣公,谈迁评时事第三十二章:朕这是在和你们商量第二百四十二章:五百戚兵,强军伊始第七百一十六章:华夏联盟第六十三章:拔起萝卜带出泥(为舵主灯火阑珊处等贺!)第三百九十章:赐名,赵忠第四百四十九章:要是有个仓库就好了第三百九十三章:诸藩祸国闹剧平,各方反应不尽然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兴武,太上训政(大结局)尾声了,说点吧,顺便聊聊新书第四十一章:白广恩复叛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七百五十二章:兹册封为王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内争,计议入关第三百一十三章:以西厂暂主金陵事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阵大战,处变不惊第一百二十一章:新历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二百七十九章:满门勋荣第七百一十三章:驻蒙兀儿大使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六百七十八章:和朕玩?撤了!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鲜王都的党争第二百七十一章:凌迟三千三百五十七刀第五百六十八章:镇江大将第六百零一章:铁面柔心帝王情第七百八十八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二百二十一章:虎山出塞,奇袭破敌第六十二章:皇亲国戚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儿了第五百一十四章:没有硝烟的战争第二百九十七章:核查京官,议设银行第六十三章:拔起萝卜带出泥(为舵主灯火阑珊处等贺!)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复生产,安定地方第一百六十八章:京城见闻第六百一十九章:以人填河,天降奇兵第一百零五章:晋冯铨为工部尚书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战争第三百三十四章:家事国事天下事(中)第二百零五章:诏朱大典进京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烧的巴黎城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稳定的皮岛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复生产,安定地方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五百五十九章:泽候归明 闯王西逃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七百六十五章:朕为你再战最后一次第七百零四章:打肿脸充胖子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二百一十八章:吞并乌齐叶特第七百零二章:包饺子第二百四十一章:定远三子,戚帅遗风第三百二十一章:文科会试第五十七章:神秘书信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二百零一章:东林 帝党之争第六百四十四章:潼关大战(上)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儿来换!第五百四十九章:拿你女儿来换!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复生产,安定地方第二百六十章:特赦第四百八十七章:李氏第四百零七章:仗势欺人的皇亲国戚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讨平之第六百六十章:出师未捷,总兵先死第一百一十六章:金州之屠 母子殉难第六十九章:‘凶’名赫赫第七百七十八章:大明式的扩张第六十一章:翁氏荡妇第七百零六章:兵败如山倒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线复建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二百零三章:夺权之辩第六百零九章:天下暴利,盐矿为首第四百零三章:明君,人心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二百八十一章:禁军阵战六大营第六百七十九章:入湖广,大反攻第三百二十二章:郑冠、徐彦琦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内于京师(求收藏!!!)第九十五章:南京吏部天官儿马士英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谋,先下一城第三百四十四章:先取建平,再下广德(上)第五百六十八章:镇江大将第五百二十三章:新仇旧怨第三百零八章:议立新君第三百四十五章:先取建平,再下广德(中)第六百一十二章:各取所需第七百三十六章:他们根本不想攻城第七百一十三章:驻蒙兀儿大使第五百三十八章:真身第一百一十四章:复设东江第四百一十九章:惊变山海关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纪的世界格局第五十四章:一箭诛敌,悍将镇关第六百五十三章:克定宁夏,光复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