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胡说八道,邪门歪理,一窍不通!”

听到这儿,实际上根本没细听的甘肃总兵王世宠坐不住了,“都什么屁话,哪里来这么多歪理邪说,费劲巴力的,最后还不是要绕回去?”

“将闯贼逼入湖广,再图后事,这便是最为稳妥之举,什么请君入瓮,我看你这小娃子是兵书看多了!”

“要知道,这可是商量战策,不是在武学院过家家!”

王世宠虽然压根没听戚元功方才的计策,他就只是想找机会扳回一局,但方才这一番话却不无道理,得到了在场军将的一直支持。

毕竟戚元功虽然在年轻一辈算是军功卓著,但与这些老人在一起站着,那点东西也根本不够看,更别提如今还只有五千的新戚家军了。

部下人数太少,在许多大帅眼中,甚至不足以道之。

“王总兵,你也知道这是在商量战策?当今圣上就在城内,督师仍在眼前,身为领军总兵,言谈举止怎能不顾礼节!”

戚元功冷笑一声,未曾把这些倚老卖老的将帅们放在眼里。

“嘿嘿,你这小娃子,倒还学会先打一手了?”王世宠怒极反笑,被气的心中砰砰直跳,当着堵胤锡的面却又不好发作,只能闷着。

“先都退下吧,让我仔细想想,戚元功、戚元辅、戚元弼,你们三人留下,本督还有话要说。”

少时,众将纷纷退出大帐之后,堵胤锡招手示意他们坐在一边,先是重重叹了口气。

“你们三个,都是年轻一辈中军功较多的,方才大帐之中,见到你们的言行,于私于公,有些话都是本督要说的。”

戚元功有些不明白,与身后两个弟弟对视一眼,纷纷抱拳说道:“请督师示下,我等无不遵从。”

“王世宠是榆林的将门世家,马爌也是名将之后,方才大帐之中的,要么军功赫赫,要么威望不低。”

“你们都是戚家后人,戚家出了个戚少保,至今圣上都念念不忘,当初他也是你们这个脾气,但他有胡宗宪保着、护着,很多话传不出去,你们却没有。”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要懂得藏住锋芒,若一味的拔尖出刺,想要出人头地,到最后,受伤的总归还会是你们。”

闻言,戚元功心中‘轰’地一下,转瞬明白了什么,赶紧站起来说道:“末将谢督师提点,稍后出了大帐,就去找王总兵...王大帅去道歉。”

“嗯,王世宠也并非是胡搅蛮缠之人,他这关好过,但若日后因此你们得罪了什么小人,可就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了。”

堵胤锡说罢,摆摆手。

“我们明白了!”三人又敬又服,亦步亦趋退出了大帐。

......

下边有堵胤锡、张世泽他们安排,基本没什么大事小情,崇祯皇帝做的,无非也就是壮了军心,

这段时间可真是崇祯自穿越以来最悠闲的一段时光,战局已定,万事都有下人搞定,还不用在京师受那些大臣的气。

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当然要给自己找点乐子。

首先崇祯是在李自成的‘皇宫’里转了转,发现虽然也有假山池塘什么的,但除此之外,实在没什么有意思的地方,很快就感觉没劲。

西安城可以算得上如今陕西内百姓数量最多的地区,崇祯出来一看,发现还算得上热闹,其余地方基本都是十室九空。

崇祯在西安城里瞎转悠的时候,大约几十里外的函谷关和武关城内,却并不是很安稳,连续召开了多场的会议。

李友和吴汝义分别带着几万闯军来到两处关隘驻守,他们起初并不知道李自成要将自己放弃,但也还是一脸懵逼的来了。

后来接到消息,说是他们的李闯王丢下西安直接跑路,到商洛山去了,官军也是紧接着就围山,大有将逼入湖广的意思。

当然,他们如今依旧不知道李自成已经将这两地的大顺军视作战略弃子,还在想着万一闯王被围在山中如何去救的问题。

这就是古时候消息不发达的弊端了,官军已收复地区,重新增设驿站就是崇祯在解决这个问题。

虽说消息传递的往往要慢上几日,但最起码流通还是挺顺畅,被围在两处关口的闯军可就完全不同了,消息闭塞,全靠流民之间的口口相传和道听途说。

最近他们就听说了一个消息,有人自称是从商洛山中逃出来的闯军余部,说是闯王被彻底围在山中,官军守住了进出通口。

一个叫王世宠的甘肃总兵自告奋勇守在那里,大约有两三万的兵马,而这个时候,其余的官军还都在各自的防区自顾不暇。

那个叫王世宠的,李友和吴汝义都没听说过,两三万人不多也不少,这就说明官军还是挺重视这个关口。

但可能因为各地闹事的原因,负责堵住缺口的这支官军并不是特别强的精锐,余的官军距离又远,看起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去援救闯王的好机会。

当时在西安的时候,李自成是刻意只找了一部分心腹说要自商洛入湖广的想法,李友和吴汝义都是弃子,自然都被蒙在鼓里。

加上两关消息闭塞,一传十,十传百的,关内的闯军几乎全都相信了这个说法,开始风风火火的准备出关援救闯王。

李友对此深信不疑,但吴汝义觉得很蹊跷。

原本围堵函谷关和武关的官军,都是山东军、京军这种精锐,但后来居然逐渐一点点的撤走,如今还剩下的,多只是地方卫所团练兵马。

这样看来,就只有两种情况。

其一,是真如流言传闻的那样,陕西、河南出了乱子,精锐被调去平叛了,朝廷又不愿留下缺口,所以只能让这些数量多的卫所兵前来围堵。

其二,就是这是一个设计好的圈套,李自成被围在商洛山的消息是假的,官军主力也并没有调走,而是在暗中埋伏。

若是第一种,那自己就要立刻毫不犹豫的出兵驰援商洛山。

时间不等人,先不说李自成能在山中撑住多久,官军主力缓过神来,再想翻盘的几率就微乎其微了。

至于第二种,吴汝义觉得是自己多疑了,往常第一种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而且是常常发生。

官军往往在形势即将大定的时候就忽然自己出乱子,要么是战策出了问题,要么就是建奴叩关,主力都被调到辽东。

事实上,就算是第二种,对于李自成被围商洛山中,即将弹尽粮绝的消息,吴汝义也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毕竟,李闯王就是他们大顺的魂,他们冒不起这个风险,李自成一旦死了,余的大顺军就会立即土崩瓦解。

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鲜王都的党争第四百八十四章:破敌第五十八章:屋漏偏逢连夜雨第六百五十五章:请君入瓮,西安军议第二百一十八章:吞并乌齐叶特第三十六章:朕让你心服口服的背锅第七十七章:刘芳亮北犯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庞氏第四百四十八章:朕为天子第二百五十章:浮出水面第七百四十五章:除国叶尔羌第七百九十四章:建元兴武,太上训政(大结局)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阵大战,处变不惊第四百八十五章:清军第二百一十八章:吞并乌齐叶特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参将第五百四十四章:韩子元第三十三章:心机玩不过,那就下狠手第一百一十一章:联合执法第六十九章:‘凶’名赫赫第六百二十二章:整革南京,意复湖广第七百六十一章:哦·!我的法兰西!第四百零六章:两京之争(下)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五百四十八章:还是太看得起你了第四百六十六章:慑服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码归一码第十五章:朝堂上就是比谁脸皮更厚第三百七十九章:真正的帝王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陕瞬危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七百五十八章:来自大明的正义之师第五百五十六章:环环相扣 将计就计第四百二十六章:多尔衮尽诛哈达,崇祯帝再设驿站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三百一十四章:大明朝的皇亲第七百四十七章:神圣罗马帝国第一百七十九章:攘夷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阵第六十三章:拔起萝卜带出泥(为舵主灯火阑珊处等贺!)第六百九十章: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第四章:以毒攻毒第四十章:为了大明第四百八十二章:先知第二百九十八章:金陵庞氏第五百零二章:归化会盟(上)第二百六十三章:都给朕回去写检讨第三百一十七章:拿福王入京第七百六十八章:兵临巴尔干第一百二十五章:天子第一百七十一章:自有犯愁事第七百七十章:大明等于“全世界”第五百零九章:谥“文正”第二百四十五章:握住钱袋子,盯住空肚子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录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斩首第四百四十六章:王承恩的心思第五百四十一章:恩与威第二十二章:东厂大牢里的惨叫声第六百三十四章:邂逅第三百九十四章:叙功大典进行时,红人上任各方求第六百九十三章:你可以戴罪立功第二百零五章:诏朱大典进京第六百四十八章:找下家的时候到了第五百七十八章:叫你曹氏上下死绝第二百七十九章:满门勋荣第二百八十三章:刘宗敏的强势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复生产,安定地方第七百一十四章:不比不知道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六百一十七章:最后再做一次大明的兵第二百一十三章:吹就完事儿了第四百二十六章:多尔衮尽诛哈达,崇祯帝再设驿站第七百七十五章:西帕希魔鬼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四百七十七章:斩王第三百零九章:争分庞氏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万岁第三百七十七章:内阁大学士李建泰第一百零一章:为弟兄们在忠烈祠搏一个名位第三百二十七章:文武状元,帝王心思第二百七十四章:大顺军破太原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势第六百五十八章:鱼水军民,流寇出山第一百八十章:封赐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择第五百二十一章:意外发现第二百二十八章:北征第一百一十章:封宅第八十一章:御驾亲征,战前斩将!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七十章:反转(第二更)第二百八十五章:北关失陷第三百九十一章:刘道贞血战忠州,秦曾又却西贼第五百八十八章:驸马任辽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三百五十二章:三屯营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