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名将谢幕,新督定策

四川乱局,还要从崇祯十七年开始说。

早在崇祯十三年,张献忠就已经攻陷了武昌、汉阳、及湘省重镇岳州等地,兵锋所过之处,席卷西南,不下李自成。

但是后来,西军的中心逐渐转移,与马守应合兵之后,张献忠决定放弃已经占领的两湖、江西三省大部分地区,集中进入四川。

这是张献忠第五次进军四川,前四次都被以秦良玉为首的明军将校阻击失败,这次西军浩浩荡荡,携大胜之师,形势显然不同以往。

崇祯十七年那一年,无论对刚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和张献忠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年。

那年五月,张献忠率时有四十万的西军水陆并进,向四川成都浩荡进军。

时人称“川东上下,鱼溃鸟惊”,到六月时,西军以步、骑、水师严围重庆,连攻六日后破城。

张献忠执杀宗藩瑞王朱常浩、四川巡抚陈士奇、重庆知府王行俭等人,没其财产。

到了七月,西军以三十万兵力进围成都,一路州县望风瓦解。

在成都进攻战的郊外,西军都督温玉洁被驰援而来的守备官李占春所杀。

后来李占春退守石柱,包括泸州在内的川南、川西南四十七州县,皆为大西军所陷,且所至多迎降。

八月,西军攻陷成都,总兵郝希文战死,宗藩蜀王朱至澍并周贵妃、总兵刘佳允自杀。

宗藩内江王被活捉,西军又在城内捕杀四川巡按御史刘之渤、四川巡抚龙文光等人,皆杀。

九月,张献忠留义子张可望于成都‘监国’,率大西军主力北上与大顺军争夺川北地区。

原明军降将、顺军川北守将马科率部迎击,被击败于绵州,被迫率军退往汉中。

这就是按照历史轨迹张献忠走完的路程,在这之后,一切都不再一样。

本来在那个时候应该攻入北京的李自成,依旧在宁武关尺寸之地不得进退,且新败兵颓。

当时的张献忠,本来已经占据了几乎整个四川,按照历史的进程,他很快就要迎来入关清军的南下。

可当时他迎来的,是新败大顺军退回陕西后的主力。

李自成在山西遭受挫折,自然要在其它地方找找场子,从逃到汉中马科的口中听到张献忠袭取川北之事,遂决定出兵夺回川北。

后来的一段时间,张献忠两面受敌,川内虽然占领,但是川民并非对大西心悦诚服,还有无数星罗棋布忠于崇祯的势力暗中搞事。

不得已,他下令减缓进攻曾英、李占春和秦良玉等人固守石柱一带的脚步,转而主要与顺军的马科等部进行决战。

崇祯十九年中,崇祯皇帝御驾亲征连败顺军、清军,全国明军军心大振,四川部分开始反攻西军。

直至崇祯二十年,四川巡抚马乾以兵事被罢,曾英、李占春以战功进四川总兵、参将,名将秦良玉任川陕总督。

同年,都察院御史陈良谟奉旨巡抚四川,到任之后传檄遵化,重新启用避世居家的樊一蘅与王应熊。

川陕总督秦良玉檄诸郡旧将会师石柱,预备反攻。

此时四川总兵曾英刚收复重庆,战略放弃重庆,率部掩护难民来到石柱,与诸将会师。

从崇祯二十年到崇祯二十一年的九月,是四川明军趁顺军、西军内斗时大举反攻的阶段。

被崇祯皇帝任命为四川巡按的樊一蘅,推荐一系列旧将,上疏请建四川新军。

崇祯皇帝准许,降旨以樊一蘅为新军总督,起用甘良臣为总兵,副以侯天锡,合参将杨展,游击马应试等,为四川新军。

樊一蘅招募卫所军卒三万余人,一战击溃西军,收复叙州,与此同时,松潘副将朱化龙、同知詹天颜率部收复龙安府、茂州等地。

听闻这些,再加上明军主力接连进入四川,张献忠颇惧,下令大焚宫室,弃成都走川南。

在张献忠率西军主力退出成都后的第五天,一部明军浩浩荡荡开来,皆持白杆长矛,正是秦良玉麾下白杆军。

此时虽是黑夜,但张献忠临行前一场大火,却把整个成都照亮得如同白昼。

秦良玉路上时,总能遇见一片片自城中逃难出来的百姓,据他们所说,这场大火已经连烧了五日。

而今看来,这场大火没有丝毫减弱迹象,又岂能是仅烧五日?

听着火光冲天中传出那‘噼里啪啦’声,白杆军一应将校均是面色黯淡,不少人攥住拳头,对这一切罪的魁祸首流寇深恶痛绝。

“噗——”

忽然间,骑在马上的秦良玉脸色一红,喷出一口鲜血,整个人无力地倒在地上。

“总督,总督!!”

这一幕,使得周围白杆军全都大惊失色,几个将校上前,七手八脚将她扶住,众人商量一下,决定退后几里扎营。

约几日后,悠悠转醒的秦良玉,却再没了昔年英姿飒爽的巾帼女将风采。

现在看她,脸色苍白,手上皆是皱纹密布,几个秦、马氏的后辈围在榻前,都成了泪人。

“拿来,拿来......”

秦良玉在几人扶着,才勉强左在榻上,她颤颤巍巍伸出手,呼唤着什么。

余的几个小辈们各面面相觑,只有秦翼明跑出去,过一会儿为她带回来几年前崇祯皇帝御赐的尚方宝剑。

秦良玉见到这把宝剑,整个人仿佛都安心下来。

许久之后,不敢抬头的众多秦、马氏小辈们抬起头来,见到秦良玉仍一动不动坐在榻上。

一代巾帼名将,终到了油尽灯枯谢幕时。

......

秦良玉去世后,全川明军悲恸,哭嚎漫天,如丧父母,更锐意敢战,寻贼报仇。

四川巡抚陈良谟上疏荐樊一蘅为川督,崇祯皇帝降旨准许,责各部官员撰《秦良玉传》,列入正史。

对于秦、马两氏的后续工作,内阁也在紧急讨论。

时进入湖广与高一功争夺地盘的张可望已死,而顺军主力回调山西,被御驾亲征的崇祯皇帝率明军全歼。

张献忠抽出手来,率西军主力急进,遭遇四川新军总督樊一蘅所部,隔江相持近一月,互有胜负。

后新川督樊一蘅因新军粮尽而退屯古蔺,部将杨展等接令退走江津。

樊一蘅继任川督后,决心利用秦良玉去世后全川明军士气大起的机会,联合进入四川的朝廷主力开始大举反攻。

他檄令连发,先命杨展、马应试取嘉定府、邛州、眉州等处,又命贾连登、杨维栋取资州、简州等处,而侯天锡、高明佐也将前往泸州。

曾英暂领白杆军,副以秦翼明、马万年,与李占春分别进围忠州、涪州。

余四川明将曹勋、范文光等负责驻守洪州、雅州,詹天颜则留守松州、茂州,谭弘、谭诣两兄弟分别屯驻在夔州、万州一带。

做完了这一切以后,樊一蘅自己移驻纳溪,居中调度,与继任新军总督的王应熊会于泸州,檄诸路刻欺并进。

第一百九十七章:不稳定的皮岛第一百四十二章:静思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谋收重庆,曾李逆战震川东第四十章:为了大明第一百六十三章:借势第一百八十七章:把复社办干净了第四百四十一章:两厂相争第六百零二章:官女第十九章:已经炸毛的群臣第七百零四章:打肿脸充胖子第六百四十七章:天雷助阵第一百九十九章:明制澳督第二十八章:示威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颈第十六章:以张世泽代吴襄提督京营第六百四十章:高处不胜寒第十三章:周遇吉誓决李闯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国榷》第九章:复建东厂第三百三十八章:逢场作戏第二百三十六章:收复襄阳第十二章:踹门而入第一百六十九章:开造器之先河第三百九十二章:秦良玉奇谋收重庆,曾李逆战震川东第二百八十八章:不争功第四百九十一章:说媒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内议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第二百零四章:以戚家军为式第五百二十四章:手足相残,贼陷襄陵(三千字求票!)第二百一十二章:老冯出塞第四百三十章:总督四川,满门忠烈第一百五十九章:邪书第三百章:丙戍变革第一百五十五章:留作业(上架求订阅!!)第三百零二章:暴政 神怒 天谴第一章:刚来就逼朕上吊?第六百四十章:高处不胜寒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第一百二十四章:圣旨第二百六十八章:东厂与城防军第六百九十五章:天波反,定州讨平之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四百七十五章:破城第二百七十六章:安排善后第六百五十四章:封堵商洛,火线复建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卧儿第四百零七章:仗势欺人的皇亲国戚第三百零八章:议立新君第六十章:吴又可治瘟第六百六十三章:死局第七百六十五章:朕为你再战最后一次尾声了,说点吧,顺便聊聊新书第二百二十章:乌齐叶特最后的荣光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蓟随便说说第九十七章:没钱?不存在的!第七百八十五章:让一个文明终止第三百三十一章:新鲜血液第五百三十二章:有圣旨到第二百七十九章:满门勋荣第三百零五章:姓钱的,你的破事儿发了!第四百四十三章:激斗第四百五十三章:上兵伐谋,先下一城第三百五十九章:王师云集,争斗沙场第六百零四章:多尔衮与他心爱的大玉儿第六百九十六章:老子能怕他?第三百五十五章:景阳钟鸣,刀兵大起第二百九十四章:郁闷的蔺养成第四十一章:白广恩复叛第五十五章:建奴议政第一百二十八章:平反第三百五十章:蔺养成的抉择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一百九十六章:香甜的山芋第七百五十九章:侵吞莫卧儿第三百四十六章:先取建宁,再下广德(下)第七百四十八章:十七世纪的世界格局第三百九十五章:举世瞩目的叙功升授大典(上)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师第五百六十六章:皇帝之位 能者居之第一百六十章:大典开始第八十二章:你敢威胁朕?第六百四十四章:潼关大战(上)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内争,计议入关第三百二十六章:实心行实政之策第一百一十七章:入宫第一百四十章:意外第七百七十九章:两超多强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师第五百一十五章:朕要点名收你的税!第七百二十六章:给力的多铎第四百六十九章:备战第四百一十二章:兄弟离别,柔妃闯祸第五百七十二章:已经耗不起的建奴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种神器都用上!第三十七章:一位帝王的承诺第二百四十七章:议定第二百九十章:皇上来看我们了第五百二十八章:戏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