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没有援军的战斗

不过无论如何,豪格之乱既平,他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再和大明保持所谓的‘和平’状态了。

要知道,现在满清国内可是过一年就孱弱一分,而大明已经今非昔比,一年的功夫,他们已经了强大数倍。

更别说还有个华盟,那几十个成员国不仅听着唬人,全部加起来,各种方面的压力,也有多尔衮好受。

这样下去,大清迟早要被明国给活活拖死,趁着现在八旗都是刚刚剿灭豪格的得胜之师,去和崇祯拼一拼,倒还有一线生机。

话说回来,豪格还真的是挺能撑。

崇祯本来估计他能拖延几个月顶天了,没想到这货足足撑了快一年才被多尔衮彻底搞定。

豪格撑的越久,崇祯也就有越多的时间去处理国内,现在明清双方国内都差不多,是该决战的时候了。

在这件事上,多尔衮做的也很绝。

拿下赫图阿拉以后,多尔衮将豪格及支持他的保守派大臣全部铲除,一个不剩。

铲除的意思,就是除族。

在打压异己上,多尔衮觉得崇祯的做法虽然残忍,但是的确可取。

曾经他就是因为对那些人存有希望,所以才会一让再让,结果他们却并不会对自己心存感激,反而会变本加厉。

人,有的时候真是很奇怪。

崇祯对那些文臣十分信任之时,他们个个尾巴翘到了天上去,孤傲的就连皇帝都不放在眼内。

可是当崇祯忍无可忍,开始对这些人血腥的清洗之后,他们却又变得十分听话,将从前自己口口声声挂在嘴边的清高抛诸脑后。

这次将那些‘异己’全部诛杀以后,很快多尔衮就发现了崇祯皇帝这么做的大智若愚。

虽说一番清洗之下,在辽东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和乱子,但当他和多铎率领八旗兵将之全部平定以后,各地反倒是安稳得不像话,基本成了一潭死水。

那个时候,多尔衮是非常后悔的,他后悔自己为什么醒悟的比崇祯那汉人皇帝还要晚。

怪不得崇祯从甲申年开始就和换了个人一样,现在的多尔衮尝到甜头,也和换了个人一样。

甚至多尔衮还在想,如果自己早称帝去这么做,大清现在只怕已经入主中原了。

清洗之后,虽然辽东境内已经没有了反对他的势力,但多尔衮很快发现,经过一系列的内战,他们本就不多的国力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

在孙之獬等对大清‘忠心耿耿’的汉臣们建议下,多尔衮考虑再三,终于决定放弃赫图阿拉。

放弃赫图阿拉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是这里曾是支持豪格的两黄旗聚齐地,将他们迁走分散,显然是最好的做法。

其二,是多尔衮现在已经没有多少资源去管理这一带,内战前清军和明军进行了几场战斗,全都以惨败告终。

这几场战斗,使得明朝有了喘息之机,而清军八旗也损失惨重,为了弥补这些损失,多尔衮只得再度征兵。

他将原本赫图阿拉附近居住的旗人全部强行迁到盛京一带,出兵进围祖大寿屯驻的锦州之前,又下诏在辽东强征男丁入伍。

但仅仅如此,仍不足以弥补与大明之间几场战争的失败还有与豪格内战时的损失。

他采纳了多铎的意见,派兵进山搜捕藏匿其中的野人女真还有其它女真部落。

这些野人女真被多尔衮训练成了作战时极其悍勇的锐卒,又被分配以八旗的衣甲。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整备,在多尔衮的手上,原本已死伤过半的清军,硬是被他生生整改成了一支全新的满洲八旗。

另一方面,留守锦州的祖大寿面对多尔衮的再次劝降,态度比前两次更为坚决。

事不能过三,他祖大寿前面已经背叛了两次大明,说出去都是耻辱。

崇祯皇帝宽宏大量,念及祖氏功勋不予追究,但祖大寿心里一直过不去这道坎儿。

这次如果他再次投降的话,那可就是天理难容,自寻死路了。

“哼,这个祖大寿,真是敬酒不吃他非要吃罚酒!”看着被送回来的信使那刚被割下来的血淋淋耳鼻,多尔衮不由得大怒:

“朕对他已经再三仁慈,他却仍要顽抗,视城内军民百姓为无物,阿尔津!”

一员虎背熊腰且穿戴着蓝色全身甲的满洲将官应声出列,他抱拳喝道:“奴才在,请皇上吩咐!”

“你与纳穆泰率正黄旗,正蓝旗从正面进攻,那两门红衣大炮给你们配上,今夜之前,一定要拿下锦州!”

阿尔津笑了笑,轻松地道:“皇上放心,有了这两门大炮,奴才定能在日落前解决城内明狗!”

少时后,清营人喊马嘶,从中呼啸着驰出约两万骑兵与数万步兵,还推着两门红衣大炮。

正蓝旗都统阿尔津与正黄旗固山额真纳穆泰站在山坡上,看着锦州城墙上同样望向自己这边的祖大寿、金冠等人,眼中有些不屑。

“这祖大寿此前自降我鞑清后,早传出与当地都统不和,我早看出他有不臣之心,皇上若听信我意,他早就死了,何来今日的复攻锦州。”

听阿尔津说完,纳穆泰也说道:“这话不对,祖大寿城内只有两万多人,顽抗罢了。我们有十几万大军,若不是他顽抗,哪有你我二人的前程。”

阿尔津闻言回过头去,心道也是,大声下令道:“集中轰击东南角,上次就是从那里破城,此处最薄!”

“奴才谨遵都统之令!”负责两门大炮的汉军都统赶紧点头。

锦州城墙上,祖大寿、金冠和祖大乐等人看着山坡上的阿尔津与纳穆泰,却是神色凝重。

“父亲,此战咱们有没有援军还是两说,您真要打下去吗?”祖大乐有些动摇。

闻言,祖大寿却是十分坚定,他呵斥道:“怎么,难道你这小子二鞑子还没做够?”

“当今皇上圣明,饶恕我祖大寿两次背叛朝廷之罪,我已是无地之容,为报效皇上,舍了这一身老骨头又有何妨!”

“传令下去,就算此战没有援军,也要掰下多尔衮两颗门牙,让天下人看看,咱们辽东军不是孬的!”

金冠虽被说的振奋不已,但他也知道此战凶险,皱眉说道:“大帅,他们还有红夷炮。”

“东南角上次被轰塌,虽然经过修缮,但毕竟是薄弱之处,我怕......”

不等他话说完,对侧清军两门红夷炮忽然发动,两颗实心弹丸打了个弧线,正是奔着东南角而来。

虽然只有一颗歪歪斜斜地打到了城墙上,但如此巨大的威力,却还是给上头的明军造成不小影响,城墙晃动之下,人心也有些动摇。

祖大寿呵呵冷笑几声。

“看来你说对了,传令下去,让东南角的人全都下城,既然守不住,就跟他们拼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襄阳之役第六百八十五章: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第四百六十一章:军备改革的先行府第五百三十四章:国事、家事(三千字!)第十四章:御外于山西,靖内于京师(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复太原(上)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悬一线,亲征续命第八十五章:黄闯子到了第二百八十二章:令贼丧胆者,兴平高杰也第五百一十三章:一条鞭法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了第六百七十三章:长安第七百一十六章:华夏联盟第七百零七章:全滇一战而定第六十章:吴又可治瘟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风邪气第二百零七章:皇上仁慈第二十四章:惊变第四百八十章:对阵(求推荐)第七百六十五章:朕为你再战最后一次第六百八十九章:他输了第三百二十八章:授参将第九十八章:借崇祯之手,将高杰除之第二百二十二章:黄闯子激斩哈尔泰第三百九十八章:辽国公之请,大明天可汗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七百二十八章:千里烽火第四百五十章:摊牌第二百二十章:乌齐叶特最后的荣光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种神器都用上!第二百六十七章:新式鸟铳的威力第一百二十一章:新历第七百三十九章:大赦天下第三百一十章:群起而攻之第三百二十四章:文武榜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七百零三章:来了还想走?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营之战(中)第三百三十二章:丙戍裁官录第三百零五章:姓钱的,你的破事儿发了!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军的改革第四百一十七章:内宫六虎第六百八十一章:公报私仇,一举多得第七百一十八章:不灭其国,誓不罢休第七百四十六章:斗沙俄,抢地盘第一百二十六章:给饷第三百三十五章:家事国事天下事(下)第二百一十章:屯兵观望,屡辱天使第一百三十一章:跋扈第五百三十二章:有圣旨到第一百三十二章:王师第四百一十五章:皇帝心思第五百五十二章:冥冥中的配合第五百二十二章:乱上加乱第三十四章:民心所向第七百七十一章:杀鸡焉用牛刀第二百七十五章:危悬一线,亲征续命第六百六十七章:高一功的报复第五百二十二章:乱上加乱第四十五章:东厂办差,孝陵卫勤王第一百七十四章:弓试第十六章:以张世泽代吴襄提督京营第三百四十八章:五镇联军第三百一十章:群起而攻之第五十七章:神秘书信第一百一十四章:复设东江第四百八十六章:亲临第一百七十三章:真小人,伪君子第五百三十二章:有圣旨到第二百一十七章:大明柔妃第五百五十九章:泽候归明 闯王西逃第五百六十七章: 一家天下第七百七十一章:杀鸡焉用牛刀第八十六章:偏师北进,人心浮动第六百二十一章:阵斩贼首,告捷京师第五百三十九章:擒与纵第五百四十一章:恩与威第一百五十九章:邪书第二百六十九章:长江后浪推前浪第四百一十九章:惊变山海关第十章:给山西官军发饷第三章:亲巡京营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一百二十七章:帝党第七百零八章:改土分流第四百四十三章:激斗第二百三十一章:檄令第五百零七章:克解州,陷绛州,逼临汾第七百二十章:恶人还需恶人磨第五十五章:建奴议政第四百八十三章:勇武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闹大第六百八十八章:报复第十八章:锦衣卫办事第三百八十二章:兵围孔府(中)第一百七十五章:强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七百零一章: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了第六百五十八章:鱼水军民,流寇出山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锡死守临汾第七十七章:刘芳亮北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