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雷霆一击

清军的所有人,都没想到明军会攻击得如此迅速,乍逢惊变之下,都是乱作一团。

好在纳穆泰还算有些担当,大声将仍处于一脸懵逼的几个都统和固山额真叫醒,带着八旗仓促之间迎了过去。

两军厮杀着,但却仍然不是全部。

明军入场的多是蒙古、朝鲜、宁远守军及其他京军,清军除了在攻击宁远被大量消耗的绿营以外,其余几旗也纷纷投入战斗。

除此之外,多尔衮的正白旗嫡系,还有崇祯亲自编练的禁军都在后方缓缓前进,并且随时做出调整。

直到现在,多尔衮还是对局势抱以侥幸心理,不肯接受从以前崛起到如今没落如此巨大的转变。

同崇祯所想的一样,多尔衮也希望通过这一次的决定性胜利,彻底奠定大清入主中原的局面。

相比乱糟糟的清军,精锐尽出的大明禁军,在后方摆出了他们赖以成名的西式线列战阵。

即便是冲锋,全军也被习惯性的分为了三个方阵。

除了在最前面时刻准备射出排枪的线列步兵,其后那些手持刀枪的主力步兵以长矛方阵一字展开,缓缓向前推进。

在他们身后,还有大量募集来的辎重营辅兵随时可以支援,并且位于大军的最后放,炮兵阵地也已经开始宣泄怒火。

禁军中最为精锐的火枪骑兵被部署于步兵左翼,蒙古骑兵已经在乌尔迈、布尔民等人率领下与清军骑兵展开搏斗。

崇祯本人则远远站在后山坡上,只剩下四名亲卫还寸步不离地留在身边。

张世泽在中军压阵,吴启华则和后赶来的李世遥与火枪骑兵一起,位于大军侧翼。

多尔衮的正白旗,是此时清军中少有还分阵型的部队。

他们在布置上与从前类似,大量装备了重甲与长矛的步甲重步兵,以四排纵深部署在整列的最中央位置。

这次多尔衮将正白旗最为骁勇善战的数百巴牙喇亲卫都部署在最前面三排,这些精英步兵使用圆盾和砍刀,成为多尔衮赖以扭转战局的关键。

在正白旗队列的最后侧有四排使用弓弩的轻步兵,少数的正白旗骑兵部队,同样被部署在步兵战线之后。

仍是战心十足的禁军首先发难,吴启华、李世遥率领火枪骑兵从步兵阵线背后杀出,策马到正白旗队列面前,熟练的释放手中的转轮枪。

火枪骑兵虽然射击精度远远不如步兵枪手,但他们的优势在于灵活多变,甚至有些熟练的骑手可以贴脸施放以后再从容策马回旋离开。

在密集的弹丸攻击下,正白旗的重步兵们纷纷举起盾牌防御,最后三列弓箭手则纷纷以自由射击的形式还击。

虽然按照兵书操典,弓箭手们往往需要按照一定的秩序共同射击,但由于心态等各种原因,他们都是无序的乱放一团。

即便如此,清军所擅长的箭支攻击威力依旧不俗,足够逼退吴启华带着逼近的火枪骑兵,让他们转向迂回。

然而弓箭毕竟不是可以连绵施放的排枪,当后方清军弓箭手因为更换箭矢等原因火力逐渐减弱,火枪骑兵还是忽然杀回来玩了一轮冲锋。

虽然是拥有新式火器的新编兵种,但他们同样受到蒙古与满洲骑兵的影响。

冲锋途中,火枪骑兵们首先以挂在身上的转轮枪射击阵前清军,接着以随身配备的马刀或长剑,发起近战。

尽管火枪骑兵不是冲击骑兵,但马匹的惯性和强大冲击力,依旧给本就疲惫的清军不小的创伤。

吴启华自知不能恋战,将前阵清军冲散以后,趁他们整队间隙,便立即熟练的向后撤退。

在这之后,火枪骑兵从刚冲杀过来的三个禁军方阵之间的空隙撤入二线,并且一直在周围迂回释放冷枪,随时准备再次骚扰。

张世泽的三个禁军步兵方阵不断挺进,现在,正白旗的火力开始倾泻到他们身上。

在后三排弓箭手的掩护下,清军也开始向前发起反冲锋,他们的步甲兵纷纷挺起长矛,侧身倚着长盾,徐徐前进。

不过此时,清军火力不足的劣势也逐渐暴露出来,前来围攻的毕竟是整个禁军。

成建制的禁军,算上骑兵足足要有四五万人,而多尔衮成建制的正白旗满洲兵,却只有一万余甲。

战场上人数的差距往往占据决定性,这样悬殊的情况下,唯有单个士兵质量上的巨大落差才能弥补。

可惜的是,眼前这支禁军,却足以称得上是如今整个大明最为精锐的部队之一。

论起单打独斗,他们或许比不上狗急跳墙的满洲兵,可论起结阵向前、缓慢围歼的战术,他们却比对方更加熟练。

在没有受到多大损失的情况下,张世泽率领的禁军方阵靠近了多尔衮阵前的巴牙喇重步兵。

一阵激烈而沉闷的盾牌撞击后,明军长矛手的优势尽显无疑。

正白旗的巴牙喇们虽然身披重甲,手中持着虎头大刀,但却被压的直往后退,毫无还手之力。

一旦他们杀了一个禁军兵士,第二线的盾矛兵马上就会顶上来,替代自己的前排。

两伙装备、战法完全不同的敌人厮杀到了一起,禁军较为保守,在拥有巨大优势的时候,仍然选择一步一个脚印的压迫式推进,刚好完美克制了清军临死前的集群反扑。

多尔衮的八旗军虽然号称精锐,但现在已经不是从前,大部分满洲兵都得过且过,成了躲在蒙汉绿营兵身后的老兵油子。

此时他们面对的,却是长期在国内历练,并经历过中原等地搏杀的禁军,更别提他们还拥有本世纪最前沿的装备了。

数量上本就属于劣势的清军,再也不能打出多年以前以少胜多的战绩,相反,他们逐渐开始不支,开始显露出溃败的前兆。

随着中央战场上其余明军、蒙古军及朝鲜军击溃其余清军,多尔衮与他的嫡系正白旗发现一个令人绝望的事实,他们已经被数量数倍于自己的明军给三面合围了。

有胆子比较大或者还心存侥幸想要骑马突围的,也有一些干脆就是呆立在当场的。

很快,正白旗那不堪一击的军阵宣告破裂,整个战场上便陷入了一面倒的杀戮之中。

与此前不同的是,这次挥刀的换成了明军。

他们的骑兵骑在马上,抽出马刀,扬起,再用力劈下,刀口划破甲胄和血肉的声音与马蹄践踏在人身体上传来噗噗的闷响声奏成了血腥的交响曲。

只是片刻的功夫,整个战场上便再也没有能聚起抵抗的任何一支清兵。

第五百六十二章:分田!入册!恢复!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明就是好,大明就是棒第六百零四章:多尔衮与他心爱的大玉儿第一百二十章:留京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阵大战,处变不惊第二十九章:士林中的歪风邪气第四百四十三章:激斗第二百二十六章:朵颜大捷第二十八章:示威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还是眼高一筹?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复太原(上)第二百五十一章:捉拿王公壁第三百七十章:遵东奇捷(中)第六百二十五章:喋血土地庙第三百二十二章:郑冠、徐彦琦第三百二十九章:好汉归家,钦赐殊荣(上)第九章:复建东厂第三百三十九章:谋立新君第一百六十九章:开造器之先河第七百七十二章:“屠夫”第五百三十二章:有圣旨到第二百九十二章:恢复生产,安定地方第七百六十九章:史诗般的远征第二百二十九章:西安内议第一百零一章:为弟兄们在忠烈祠搏一个名位第七百三十八章:大明一统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一百五十一章:险胜第七百七十三章:帝国之刃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一百六十一章:宣武第七百九十章:上有变动,下无变化第五百二十五章:广恩回援,血战汾南第七百五十章:亲征巴黎去三光第一百六十五章:盖州之战完结感言第五百三十五章:要把各种神器都用上!第七百三十五章:唾手可得的盛京城第四百五十九章:过临榆,降东罗第六百七十三章:长安第五百七十九章:先曹氏 后满虏第三百六十五章:三屯营之战(中)第五百九十一章:第一次碰撞第六百五十七章:冤家路窄,余贼反攻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军的改革四发章推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颈第七百七十四章:年轻的时代随便说说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脸平静的群臣们第四百八十八章:武帝第二百六十四章:宁完我入京第四百一十章:重修《国榷》第一百八十八章:欲加之罪第二百九十四章:郁闷的蔺养成第一百七十章:开张第六百八十二章:帅帐激斗,成王败寇第二百七十二章:天朝上使第六百五十六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第六百八十章:迫降余贼,大局初定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百二十一章:阵斩贼首,告捷京师第三百九十三章:诸藩祸国闹剧平,各方反应不尽然第六百五十五章:请君入瓮,西安军议第七百三十六章:他们根本不想攻城第四百一十九章:惊变山海关第五十五章:建奴议政第六十八章:并无忠君之心第五百零九章:谥“文正”第五百六十四章:宗第授首 体纯反正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三百七十章:遵东奇捷(中)第一百零四章:‘亦好亦坏’的大捷第三百七十一章:遵东奇捷(下)第五百零一章:雄盛之主第四百三十五章:乱世太子朱慈烺第二百零二章:大明崇祯年间的“瓜蔓抄”第三百四十章:郭尚友第七百二十一章:你们的天可汗到了第二章没了第五百零三章:归化会盟(中)第一百一十四章:复设东江第六百零四章:多尔衮与他心爱的大玉儿第一百零七章:白话圣旨第六百四十九章:谁人知返,何人不从第一百七十七章:受贿第七百二十六章:给力的多铎第五百五十一章:堵胤锡死守临汾第五十七章:神秘书信第四百四十五章:忠奸第四百五十四章:逼驱百姓,虎狼之心(第一更)第七百八十一章:旧秩序与新秩序(二)第三百六十九章:遵东奇捷(上)第五百五十五章:襄陵整兵 暗度陈仓第三百一十八章:文武科举第二百五十四章:天子一怒,伏尸百万第八十七章:小伙食也有大讲究第五百七十四章:重回大明不是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