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七章:打天下,治天下

世界大战的戏码提前上演了几百年,这回却是由大明作为发起方。

向奥斯曼帝国宣战以后,标志着这场世界范围性的战争轰然拉开帷幕,不过崇祯皇帝并没有急着向中东进军,而是派大明水师开往日本。

这个岛国,只要一日不灭,崇祯皇帝就会寝食难安,想要和奥斯曼进行拉锯战,这个首鼠两端的民族绝不能留。

听见张名振和施琅分别率领水师向日本扬帆前进的消息以后,德川家光吓得屁滚尿流,赶紧接连召开幕府会议。

顾不得幕府官员因为大明擅杀使者激起的纷争,德川家光赶紧另派心腹出使大明,带去几百万两白银的赔款,想要再签订一个卖国条约以续命。

但这次明军上下的态度很坚决,用以往提出过的口号来说,就是不灭其国,誓不罢休。

张名振做的就很绝了,银子收下运回国内,女人也都留着和水师将领们享用,但在这之后,日本使者的脑袋还是被送回了京都。

现在大明好歹也算是个说句话就能让全世界抖三抖的大帝国,怎么张名振这种级别的海军大将行事还是这么无赖??

其实大明从上到下的这种“无赖”心性,都是崇祯皇帝以身作则培养出来的。

一切条约,只要对自己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了,该撕烂的时候不会犹豫,别人的请求,基本都是先天花乱坠的答应,转身直接翻脸。

张名振这么干名声不好听,但文官们也没什么好说,毕竟这个先河是崇祯自己开的,骂他们不就等于骂皇帝么。

骂皇帝,那不就是嫌命长么?你以为这个崇祯是嘉靖,海瑞要是生在现在,不出一月铁定嗝屁。

崇祯皇帝其实也是这样,有能力而且优秀的官员,会三番两次的饶恕,比如那个户部侍郎冯显高。

对于贪官污吏,和开国那位洪武爷一样,崇祯皇帝也是零容忍,就连自己那位驸马巩永固都没能逃得掉。

现在的大明基本已经天下无敌了。

可“天下无敌”这四个字是什么概念,当局者迷,但崇祯这个穿越来的却老是能以上帝视角看事情。

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大凡一个朝代走到极盛这个时候,往下几乎都是要开始走下坡路的。

比如唐玄宗前期,大唐开元盛世那个阶段就和现在大明一样,结果出了个杨玉环,一个安史之乱直接回到解放前。

而且现在大明与从前大秦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太靠武力了。

崇祯在国内灭掉了大顺、大西和无数反对者,在外又灭了鞑清,向北打败哥萨克人,征服了广阔的版图。

可那些将士为毛心甘情愿的跟着你玩命?还不是为了崇祯每次战后必叙功的举措。

每次叙功,都有一大票兵士因战功而得到封赏,再加上崇祯皇帝不断亲征在军中建立的威信,只要喊出一句,全大明都敢跟着玩命。

打完奥斯曼呢,基本就再没得打了,总不能去打好不容易扶起来的神罗和西班牙这俩亲弟弟吧。

扶起来再打,玩呢?

崇祯也想过郑府世界,或者殖民全球,但这也就是想想,现在亚洲这一块,再加上美洲和欧洲的殖民地已经快管不过来了。

说句实话,崇祯不相信朱慈烺之后的君主能达到现在自己这个水平,水平不够,领土就只能不断缩小。

可能偶尔会出一个牛逼的后代给续命,但总归大部分海外殖民地还是要失去的,管不住你打下来有什么用。

所以现在紧要的是,把奥斯曼这个地皮大的先灭了,形成崇祯计划中的世界格局。

什么格局,双分天下的这个格局。

神罗这个体系不是东方这类,就算现在崇祯强行给他扶起来,早晚也还是要出个拿破仑让他灭亡。

但现在不是,崇祯在欧洲扶起神罗,打掉在本世纪其余有崛起可能的国家,就是为了让大明能有一个对手。

为什么不选这奥斯曼当这个对手,奥斯曼现在已经步入衰弱,而且这货就连崇祯也是扶不去来。

奥斯曼土耳其的地盘不大,但跨度不小,世界贸易往来都从其领土上经过,撑不到五十年铁定会成一盘散沙。

这是其中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奥斯曼的不可控性。

相对于奥斯曼,主动寻求与大明联姻的神罗,显然已经知道谁是他的爸爸,奥斯曼却不同。

后世知道现在他们是在急速衰落,可人家自己不这么认为,还觉得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帝国。

在下令水师全面围攻日本之后,崇祯又把监禁在南京多年的唐王朱聿键放出来,让他带着全家前往东南亚。

什么意思,朱聿键也不明白,圣旨上写的,是把他封到本土以外去建立藩国。

这个藩国,整合了安南那一片原本诸多的东南亚国家领地,例如大城、金边王朝和安南,都在其中。

朱聿键被册封为国王,世代为大明镇守该处。

除此之外,崇祯在保留朱慈烺皇太子身份的前提上,将十二岁的皇九子朱慈灼封为永定王。

崇祯皇帝还特意交给周皇后一份密旨,嘱咐她只能在朱慈灼成年以后该打开的时候才能打开。

在朱慈灼成年之前打开这份密旨,视同作废。

别的不说,对于周皇后,崇祯皇帝还是会无条件相信的。

崇祯皇帝首先在欧洲扶持起神圣罗马帝国,形成大致“双雄鼎力”的局面,让后世皇帝起码有个形式上的对手或强大盟友。

其次,灭掉奥斯曼,控制全球贸易和海陆交通,让这个时代的大明真正意义上站在世界第一这个位置。

分封信任的亲王和皇子到打下来的遥远版图去建立藩国,则是为了以防不测。

日后就算崇祯死了,也会给继位的朱慈烺留下这样一个局面。

在欧洲,起码明面上处于强盛的神圣罗马帝国与大明亦敌亦友。

而在本土周围,朱聿键、新建伯一系控制的印度,还有日后朱慈灼将要分封出去建立的藩国,都会对中央本土虎视眈眈。

本土大明国势强盛时,这些藩国会老老实实的继续当弟弟,一旦本土大明显露衰弱迹象,他们难免就不会安分守己。

这都是崇祯为了后世之君继任以后发现大明世界第一,然后好吃懒做,愈发无为的情况。

在崇祯皇帝看来,就算让诸藩国的皇室为了大明本土起刀兵相争,最后角出一个最强者继续为皇帝,也要比一代不如一代的持续衰落下去要好。

因为崇祯皇帝就算死了,他仅次于秦皇汉武千古一帝的英魂会永远留在大明京师,本土都是每一代分封皇室中最强者永远最看重的帝党。

无论崇祯死后多少年,在大明本土坐上正统皇帝之位的,永远都会是天下中的至强者。

靖难成功的朱棣就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这个最终夺得皇位的最强者,能力要比那些正经继位过来的要好很多。

最重要的是,今后这些可能发生的皇位争夺战争,都是大明皇室的内斗,强者君临世界,得到好处的都会是大明百姓。

而这样一个靠武力夺取皇位的强者,是不会坐视当年崇祯大帝打下这一片江山失去的。

其实归根结底,崇祯皇帝这个穿越者在挽大明于将倾,并且将版图扩张到了所能达到的极限之后,搞出来的无非也还是太祖朱元璋和成吉思汗分封的那一套。

这毕竟不是现代,世界太大了,大明就算能一个一个地区打下来,但很多地方伦理不同,文明不一,全都守住根本就不现实。

崇祯只能这么做,至于继位以后的朱慈烺能不能玩过朱聿键、朱慈灼他们,那就要看天意了。

当然,这一切都还太遥远,毕竟眼下崇祯还没有任何年迈的迹象,才刚跟奥斯曼宣了一波。

第二百三十三章:一败涂地第七十六章:效仿正德第二百零六章:皮岛 天津 登莱第三百九十三章:诸藩祸国闹剧平,各方反应不尽然第五百章:召开会盟第三百三十九章:有功无过,刘营之变第七百一十三章:驻蒙兀儿大使第三百八十八章:事变第七百零六章:兵败如山倒第三百八十一章:兵围孔府(上)第一百四十五章:守蓟第六百八十章:迫降余贼,大局初定第二百六十六章:马爷的爱国情怀第六百三十七章:熊孩子第六百八十六章:瓦解第二百五十二章:事情闹大第六十八章:并无忠君之心第三十一章:朕又换首辅了第一百九十五章:七局第五十二章:集结 誓师 出征(求收藏!)第七百六十四章:燃烧的巴黎城第五百二十七章:你再不来老子可就真挂了第五百一十一章:好了伤疤忘了疼第二百九十三章:八旗内争,计议入关第一百三十六章:血仇第七百二十九章:你这个皇上,老子不认!第二百四十一章:定远三子,戚帅遗风第三百五十三章:人非完人,一招失算第二百五十五章:一码归一码第五百三十章:各处兵马,悉听朕旨意行事第三百八十章:惠国公第六十九章:‘凶’名赫赫第六百八十八章:报复第六百一十四章:军威始振第一百一十五章:既往不咎第二百八十七章:大明皇帝万岁第七十二章:东南财阀集团(吐血第四更!)第一百七十五章:强扭的西瓜甜不甜?第二百九十一章:收复太原,连克汾辽第三百七十六章:第一站:孔府第一百四十六章:闹剧第六百五十八章:鱼水军民,流寇出山第三十九章:李岩的手段四发章推第七百三十七章:可怕的皇帝,可怕的军队第二十章:群臣出手了第六百八十八章:报复第一百零九章:不能当睁眼瞎第七百五十章:亲征巴黎去三光第五百四十六章:内情第三百三十七章:暗流第三百零九章:争分庞氏第五百六十章:皇帝什么都知道一些相关通知第四百八十章:对阵(求推荐)第一百三十九章:抉择第二百四十四章:宫闱之变,明暗之奏第五十四章:一箭诛敌,悍将镇关第一百五十六章:双喜临门第七百五十三章:征九州,灭萨摩第一百四十六章:闹剧第七百六十五章:朕为你再战最后一次第七百二十二章:没有援军的战斗第二百二十七章:命运的三岔口第三百七十七章:内阁大学士李建泰第五百九十九章:朕即天下第五百五十章:大明步军的改革第四百二十九章:迷途意反,急攻四川第三百八十章:惠国公第四百四十四章:圣旨第五百一十章:抄家、斩首第四百九十五章:鄂尔多斯之战第三百七十三章:夜御三女被嫂知第四百四十八章:朕为天子第五百八十五章:朝鲜王都的党争第二百四十三章:小阵大战,处变不惊第二百四十八章:虎狼之交第五百九十七章:全面战争第四百七十八章:野战第二百一十八章:吞并乌齐叶特第四百五十二章:这怎么玩,这根本玩不了啊!第二十章:群臣出手了第二百五十七章:光复太原(上)第三百二十六章:实心行实政之策第四百一十四章:大明火枪骑兵的想法第七百四十一章:皇帝的那把刀第六百章:得与失第六百二十七章:瓶颈第三百七十四章:上了套儿的崇祯第六十三章:拔起萝卜带出泥(为舵主灯火阑珊处等贺!)第四百二十四章:一意孤行,还是眼高一筹?第一百八十一章:侵略第三百六十七章:三屯营之战(下)第一百四十七章:下保定第七百八十九章:在暖阁操盘的皇帝第四百二十八章:激邀出川,山陕瞬危第四百六十九章:备战第四百九十四章:黄金家族第五十章:惊变大同(下)第七百九十二章:朕累了